一种聚四氟乙烯坩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6768阅读:17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球化学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坩埚。



背景技术:

岩石中金属元素是地质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岩石、矿物的元素化学组成及有关组分在不同赋存状态下的含量,主要应用于沉积环境、物源分析、构造环境分析等。

目前,酸溶法是消解地质矿石样品时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其前处理过程分为样品粉碎、烘干、称量-加酸消解-赶酸-复溶-转移定容五个步骤。首先称取样品置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加少量水润湿,然后加入氢氟酸、硝酸、盐酸消解样品,加入高氯酸加热并赶酸完全,继续加入1:1硝酸复溶,冷却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容量瓶中。

其中,加酸消解、赶酸与复溶过程是在电热板上进行,当样品溶解完全之后,方可转移定容。由于样品性质差异,不同样品的消解程度有所不同,在观察样品消解程度以及转移定容时,主要是采用聚四氟乙烯镊子夹住坩埚边缘,提起观察坩埚内样品溶解情况和转移定容,或者是用手直接拿起坩埚。

现有的聚四氟乙烯坩埚多为上端开口的柱形或碗形容器。由于聚四氟乙烯材质光滑,加上酸蒸发附着在坩埚内壁,导致镊子与坩埚之间摩擦力减小,即使镊子内侧有防滑槽,仍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坩埚滑落,液体溅出,从而导致样品损失及强酸腐蚀人体皮肤;且电热板加热温度在130℃~200℃之间,如用手直接拿起坩埚,易导致手部皮肤烫伤以及被酸雾灼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四氟乙烯坩埚,解决现有夹持聚四氟乙烯坩埚易滑落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聚四氟乙烯坩埚,包括坩埚本体,所述坩埚本体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有用于防止夹持坩埚时打滑的防滑结构。

所述坩埚本体口沿处具有用于倾倒液体的导流槽,所述防滑结构设置在与导流槽相对的坩埚壁上。

优选的,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槽。

所述防滑槽设置在靠近坩埚本体口沿处。

所述防滑槽为相互平行的至少两道,长度沿坩埚本体的周向延伸。

所述防滑槽呈以坩埚本体中心轴为圆心的半圆环状。

本实用新型的聚四氟乙烯坩埚,在坩埚本体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有用于防止夹持坩埚时打滑的防滑结构,在夹持坩埚时,夹持工具夹持在防滑结构上,增大了夹持工具与聚四氟乙烯坩埚内壁和/或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夹持和提起操作,防止坩埚滑落导致的样品损失以及烫伤、酸灼伤等事故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结构设置在与导流槽相对的坩埚壁上,不影响坩埚内液体或其他物料从导流槽倾倒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槽,便于与夹持工具上的防滑结构配合,且防滑槽易于成型加工,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聚四氟乙烯坩埚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聚四氟乙烯坩埚,如图1所示,包括坩埚本体1,所述坩埚本体1的口沿处具有用于倾倒液体的导流槽2,在与导流槽2相对(即导流槽2对面)的坩埚壁上设有用于防止夹持坩埚时打滑的防滑结构3;所述防滑结构3设置在靠近坩埚本体1的口沿处;

所述防滑结构3为防滑槽,包括设置在坩埚本体1的外壁上的外防滑槽3-1和设置在坩埚本体1的内壁上的内防滑槽3-2;所述外防滑槽3-1、内防滑槽3-2均为相互平行的5道,长度沿坩埚本体1的周向延伸,呈以坩埚本体1的中心轴为圆心的半圆环状。

本实施例的聚四氟乙烯坩埚,坩埚本体1的高度为50mm,外直径为47mm,防滑结构3的宽度为10mm,设置在距离坩埚本体口沿2mm处;坩埚壁的厚度为1.5m。外防滑槽3-1和内防滑槽3-2交错设置,保证设有防滑结构3处的坩埚壁不会过薄。

本实施例的聚四氟乙烯坩埚,在坩埚本体的外壁和内壁上均设置有半圆形的防滑槽,与坩埚夹持工具(镊子)上的防滑结构相互咬合,且防滑槽的长度沿坩埚本体周向延伸,呈以坩埚本体的中心轴为圆心的半圆环状。在夹持坩埚时,夹持工具(镊子)夹持在防滑槽处,增大了夹持工具与聚四氟乙烯坩埚内壁和/或外壁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夹持和提起操作,防止坩埚滑落导致的样品损失以及烫伤、酸灼伤等事故发生。防滑槽设置在与导流槽相对的坩埚壁上,不影响坩埚内液体或其他物料从导流槽倾倒流出;该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坩埚,易于成型加工,成本低,适合推广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防滑结构也可是其他凹凸结构,如波浪状或锯齿状的凹凸结构,或者是不规则的凸起或凹陷等,能起到防止夹持工具打滑作用的结构,都是可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