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914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雾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尾气废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除雾器。



背景技术:

城市垃圾等在填埋场填埋一定时期后,会产生生物降解气体,这种气体中包括了可回收利用的沼气,但是也包含了大量的水气,并且这种水气通常以雾的形式存在,雾中通常还会溶解较多的有害气体、可溶性粉尘颗粒物等。

因此,在利用垃圾填埋场沼气的过程中,需要对填埋场内收集的气体进行处理,其中就包括了对气体中水雾的过滤。气体中水雾含量越低,水雾中的水气、有害气体等的含量越低,越利于后续沼气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并且能有效保证后续沼气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去除填埋场垃圾降解生成气体中水气、有害气体等的除雾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除雾器,该除雾器包括外筒,设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以及设于所述内筒内的过滤器;其中,

所述外筒顶端设有排气口,外筒底端设有排水口,外筒靠顶端方向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外筒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外筒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下空间与进气口、排水口直接导通,所述上空间与排气口直接导通;

所述内筒底端开口,所述内筒顶端焊接在第一隔板底侧,且所述内筒顶端与上空间导通,所述内筒内设有第二隔板;

所述过滤器为中空的筒状,所述过滤器底端闭合,所述过滤器顶端连接在第二隔板底侧,且所述过滤器内部与上空间导通;所述过滤器的筒壁由过滤纤维布构成。

优选地,所述除雾器还包括透明的观察管,所述观察管一端连接在外筒中部位置的侧壁上,且所述观察管另一端连接在外筒底端位置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除雾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过滤器侧壁两相对方向侧压差的差压表;所述差压表安装在外筒表面,且所述差压表的出气孔、进气孔分别通过软管贴附在过滤器侧壁两相对方向侧。

优选地,所述过滤纤维布的过滤孔径为2μm~5μm。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操作方便,气雾分离效果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雾器在主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除雾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雾器在主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除雾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一种除雾器,该除雾器包括外筒1,设于所述外筒1内的内筒2,以及设于所述内筒2内的过滤器3;其中,

所述外筒1顶端设有排气口4,外筒1底端设有排水口5,外筒1靠顶端方向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口6;所述外筒1内设有第一隔板7,所述第一隔板7将外筒1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下空间与进气口6、排水口5直接导通,所述上空间与排气口4直接导通;

所述内筒2底端开口,所述内筒2顶端焊接在第一隔板7底侧,且所述内筒2顶端与上空间导通,所述内筒2内设有第二隔板8;

所述过滤器3为中空的筒状,所述过滤器3底端闭合,所述过滤器3顶端连接在第二隔板8底侧,且所述过滤器3内部与上空间导通;所述过滤器3的筒壁由过滤纤维布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口5连接排水管道,管道上设有阀门9,在非排水阶段,该阀门9是闭合的。待过滤气雾由进气口6进入后,气体流动方向如图3中箭头方向所示,由外筒1和内筒2之间形成的通道向外筒1底端走动,由于外筒1底部的阻挡,水雾转弯后从内筒2底部进入内筒2,进入到内筒2与过滤器3之间形成的通道,再由该通道穿过过滤器3由过滤纤维布构成的侧壁进入到过滤器3内,水雾过滤后的气体由过滤器3进入到上空间,并由排气口4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更具体的,根据雾的过滤直径大小,所述过滤纤维布的过滤孔径为2μm~5μ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除雾器除过滤器3外,其他部件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气雾由外筒1和内筒2之间形成的通道向外筒1底端走动,再转弯后从内筒2底部进入内筒2的过程中,气体中的水雾会部分凝结在外筒1内壁、内筒2外壁上,并且,气雾转弯时会有一个离心力,帮助将气体中的水雾向外筒1底端甩出。此时,气雾中的水雾含量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减少。在此基础上,气雾进一步穿过过滤器3侧壁的过程中,过滤纤维布的滤芯将气体中的水雾进行过滤,水雾中溶解的有害气体、粉尘等杂质也相应被截留,此时,气雾中的气体滤出进入到过滤器3内,并最终通过排气口4收集得到。

当外筒1内的废液收集到一定程度,打开阀门9将废液排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便于过滤器3的更换,第二隔板8通过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内筒2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便于对外筒1内的废液收集量的观察,所述除雾器还包括透明的观察管10,所述观察管10一端连接在外筒1中部位置的侧壁上,且所述观察管10另一端连接在外筒1底端位置的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准确了解过滤器3的使用状态,并判断是否需要对过滤器3进行更换,所述除雾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过滤器侧壁两相对方向侧压差的差压表11;所述差压表11安装在外筒1表面,且所述差压表11的出气孔、进气孔分别通过软管贴附在过滤器3侧壁两相对方向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操作方便,气雾分离效果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