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氨酯反应釜。
背景技术:
聚氨酯材料是目前国际上性能最好的保温材料。主链含—NHCOO—重复结构单元的一类聚合物。英文缩写PU。由异氰酸酯(单体)与羟基化合物聚合而成。由于含强极性的氨基甲酸酯基,不溶于非极性基团,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韧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粘合性。实际生产中,聚氨酯反应温度需要控制在60-100度之间,反应温度过高,线性分子链反应易出现不良问题,产生支化和交联,影响分子间的规则性。因此,聚氨酯合成对温度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现有技术的聚氨酯反应釜在温度控制能力上明显不足,需要人工更具温度表来实现是否加热或降温,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点,旨在提供一种聚氨酯反应釜。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反应釜,包括釜体以及与釜体配合的釜盖,所述釜体由隔热层、冷却层以及金属反应罐组成;
所述釜盖上端还设有搅拌机,所述搅拌机下端为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延伸至反应罐内部;
所述冷却层一侧连接有进气管路,另一侧连接出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设有进气电磁阀,所述出气管路出口端设置有排风罩;
所述反应罐的外壁缠绕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一侧设置有温度控制电路;
所述温度控制电路包括温控开关、驱动电源和限流电阻,所述驱动电源为进气电磁阀供电;所述温控开关通过限流电阻与进气电磁阀的触发端连接,并且,温控开关导通后,进气电磁阀开,冷却气体进入冷却层;
温控开关用于感应反应罐的实时温度;
所述釜盖内侧设置有摄像头装置,所述摄像头装置周围安装有LED灯组,所述摄像头装置通过线路连接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圆弧形搅拌叶片,上层为横向搅拌叶片。
进一步,所述隔热层由隔热瓦制成,或者在隔热层内填充隔热棉。
进一步,该树脂反应釜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温控开关为KSD301,且温控开关的导通温度按需设定。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温控开关实现自动聚氨酯反应釜自动降温,温控开关反应速度大大高于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无需工人职守,解放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反应釜温度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反应釜,包括釜体1以及与釜体1配合的釜盖2,所述釜体1由隔热层3、冷却层4以及金属反应罐5组成;
所述釜盖2上端还设有搅拌机6,所述搅拌机6下端为搅拌杆7,所述搅拌杆7延伸至反应罐5内部;
所述冷却层4一侧连接有进气管路8,另一侧连接出气管路9,所述进气管路8设有进气电磁阀10,所述出气管路9出口端设置有排风罩11;
所述反应罐5的外壁缠绕有加热层12,所述加热层一侧设置有温度控制电路19;
所述温度控制电路19包括温控开关、驱动电源和限流电阻,所述驱动电源为进气电磁阀10供电;所述温控开关通过限流电阻与进气电磁阀10的触发端连接,并且,温控开关导通后,进气电磁阀10开,冷却气体进入冷却层;
温控开关用于感应反应罐5的实时温度;
所述釜盖1内侧设置有摄像头装置13,所述摄像头装置13周围安装有LED灯组14,用于照亮反应罐5内部,方便摄像头装置13记录内部反应图像,所述摄像头装置13通过线路连接显示屏15,内部反应图像从显示屏15显示出来,员工可以直观地看到反应过程,从而有助于判断聚合反应程度。
所述搅拌杆7上设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圆弧形搅拌叶片16,上层为横向搅拌叶片17。
所述隔热层3由隔热瓦制成,或者在隔热层3内填充隔热棉。
该树脂反应釜下端设置有出料口18,所述出料口18安装有阀门。
所述温控开关为KSD301,且温控开关的导通温度可按需设定。
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反应釜工作原理如下:加热层将反应罐进行加热至约100度时,温控开关开始导通,使外部冷却气体通过冷却层对反应罐外壁进行适当的降温;当反应罐温度降低到约90度时,温控开关断开,加热层再对反应罐进行缓慢加热,如此往复,起到控制反应釜温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温控开关实现自动聚氨酯反应釜自动降温,温控开关反应速度大大高于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无需工人职守,解放了劳动力。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