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式循环式纺织浆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912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往复式循环式纺织浆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往复式循环式纺织浆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纺织浆料是指在纺织系统工程中,所有用到的具有粘稠作用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统称。在纺织浆料生产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浆纺织浆料与色浆混合,其混合均匀性直接关系到纺织浆料的质量,现有技术中纺织浆料与色浆混合大大为人工搅拌,其是人工利用棍棒进行搅拌,其虽然可以完成纺织浆料与色浆的混合,但是其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而且不容易搅拌均匀,从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纺织浆料的质量,适用性和实用性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往复式循环式纺织浆料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往复式循环式纺织浆料混合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侧开口,所述壳体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安装座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根支撑柱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移动通槽,移动通槽内均穿设有连接柱,两根连接柱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两根连接柱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下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扰流板,扰流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扰流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两端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移动槽,移动槽内设有滚轮,滚轮上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顶端与第二支撑板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往复装置,所述往复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侧中间处,所述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边缘处均匀固定连接有圆弧杆,第二支撑板下侧固定连接有圆弧挡板,所述支撑架右侧的第一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右侧连接柱之间通过复位弹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扰流板所在平面与扰流板移动所形成的平面相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扰动通孔的直径为3mm-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复位弹簧为压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壳体底部侧壁上开设有排料口,排料口上设有塞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转盘逆时针转动后,圆弧杆作用到圆弧挡板上后,将第二支撑板向左推动,从而使扰流板向左移动;当第一个圆弧杆与圆弧挡板分离时,且第二个圆弧杆尚未与圆弧挡板相接触时,第二支撑板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向右移动,则带动扰流板向右移动;如此反复实现了扰流板的左右移动,对混合液体进行很好的扰动作用,有效提高了混合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混合效果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往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往复式循环式纺织浆料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侧开口,所述壳体1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2,安装座2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两根支撑柱3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4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移动通槽8,移动通槽8内均穿设有连接柱10,两根连接柱10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9,两根连接柱10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下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扰流板13,扰流板13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扰流通孔14;所述第一支撑板4两端开设有开口朝上设置的移动槽5,移动槽5内设有滚轮6,滚轮6上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顶端与第二支撑板9下侧固定连接,当扰流板13在壳体1内部左右移动时,其设置的扰流通孔14即可对混合液体进行扰动作用,有效提高了混合效果,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压力;

所述第一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板9之间设有往复装置11,所述往复装置11包括支撑架111,支撑架111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上侧中间处,所述支撑架111上转动连接有转轴115,转轴115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14,转轴115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其驱动装置为电机或皮带与带轮形式,转盘114边缘处均匀固定连接有圆弧杆113,第二支撑板9下侧固定连接有圆弧挡板112,所述支撑架111右侧的第一支撑板4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6,固定板116与右侧连接柱10之间通过复位弹簧117固定连接,往复装置在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转盘114逆时针转动,转盘114逆时针转动后,圆弧杆113作用到圆弧挡板112上后,将第二支撑板9向左推动,从而使扰流板13向左移动;当第一个圆弧杆113与圆弧挡板112分离时,且第二个圆弧杆113尚未与圆弧挡板112相接触时,第二支撑板9在复位弹簧117作用下向右移动,则带动扰流板13向右移动;如此反复实现了扰流板13的左右移动,对混合液体进行很好的扰动作用,有效提高了混合效果。

所述扰流板13所在平面与扰流板13移动所形成的平面相垂直。

所述扰动通孔14的直径为3mm-6mm。

所述复位弹簧117为压簧。

所述壳体1底部侧壁上开设有排料口15,排料口15上设有塞体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往复装置在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转盘114逆时针转动,转盘114逆时针转动后,圆弧杆113作用到圆弧挡板112上后,将第二支撑板9向左推动,从而使扰流板13向左移动;当第一个圆弧杆113与圆弧挡板112分离时,且第二个圆弧杆113尚未与圆弧挡板112相接触时,第二支撑板9在复位弹簧117作用下向右移动,则带动扰流板13向右移动;如此反复实现了扰流板13的左右移动,对混合液体进行很好的扰动作用,有效提高了混合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