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0303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胶水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水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烟支卷接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布带作为辅助。而在该布带的生产过程中,又需要在布带上涂刷一层胶水进行定型,以使其符合加工要求。涂刷于布带上的胶水是不允许存在肉眼可见的颗粒状物质的。因此,在胶水使用之前,必须对胶水进行预处理,以使胶水达到使用状态的要求。

目前,一直都是采用搅拌的方法对胶水进行处理,包括人工搅拌或机械搅拌的方式。机械搅拌是才用驱动装置带动搅拌轴,对搅拌筒内的胶水进行搅拌。

然而,人工搅拌的方法效率低,而且由于人工无法避免的失误,胶水中难免还是会出现较多的颗粒状的物质。而机械搅拌虽然效率较高,但是搅拌只能使颗粒状的物质在胶水内分布均匀,并不能从有效消除颗粒状的物质。因此,现有针对胶水的预处理方式处理效果较差,胶水中存在颗粒状物质依然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胶水预处理方式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胶水中颗粒状物质含量的胶水预处理装置。

一种胶水预处理装置,包括:

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筒及搅拌轴,所述搅拌筒具有搅拌进料口及搅拌出料口,所述搅拌轴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搅拌筒内;及

研磨组件,包括研磨筒,且所述研磨筒上设置有研磨进料口及研磨出料口;

其中,所述搅拌出料口与所述研磨进料口连通,所述研磨出料口与所述搅拌进料口连通,以在所述研磨筒与所述搅拌筒之间形成循环通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研磨出料口与所述搅拌进料口之间和/或所述搅拌出料口与所述研磨进料口之间还设置有泵送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研磨出料口与所述搅拌进料口之间以及所述搅拌出料口与所述研磨进料口之间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每间隔一预设时间段,所述电磁控制阀在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研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研磨进料口上的漏斗,所述搅拌出料口与所述研磨进料口通过所述漏斗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的搅拌驱动件,所述研磨组件还包括研磨驱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搅拌驱动件通讯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搅拌驱动件驱动方向的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与所述搅拌轴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搅拌轴相对于所述搅拌筒沿预设轨迹可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筒的两端的端盖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搅拌轴垂直,且所述搅拌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呈S形,且导轨穿过所述搅拌筒的端盖的几何中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的横向驱动件,以驱动所述搅拌轴沿预设轨迹移动。

上述胶水预处理装置,胶水在搅拌筒中搅拌均匀后可经搅拌出料口、研磨进料口进入研磨筒内,以进行研磨。通过研磨,胶水中的颗粒状的物质能有效地被破碎。而由于研磨筒与搅拌筒之间形成有循环通路,故通过多次循环可对胶水实现反复的进行搅拌及研磨,从而尽可能地将胶水中的颗粒状物质消除。因此,上述胶水预处理装置的处理效果更好,能有效地降低胶水中颗粒状物质的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胶水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胶水预处理装置中搅拌筒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胶水预处理装置100包括搅拌组件110及研磨组件120。其中,搅拌组件110包括搅拌筒111及搅拌轴113;研磨组件120包括研磨筒121。

胶水预处理装置100还可包括支架(图未示),搅拌组件110及研磨组件120可设置于支架上。此外,搅拌组件110及研磨组件120也可分别固定于工作台上。

搅拌筒111为中空筒状结构,可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筒111呈圆柱状,且两端设置有端盖119进行封闭。搅拌筒111具有搅拌进料口(图未示)及搅拌出料口(图未示)。具体的,搅拌出料口设置于搅拌筒111靠近底部的一端,而搅拌进料口设置于另一端。胶水可经搅拌进料口进入搅拌筒111内,经搅拌后可从搅拌出料口排出。

搅拌轴113可转动地收容于搅拌筒111内。搅拌轴113转动,便可将搅拌筒111内的胶水搅拌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组件110还包括与搅拌轴113传动连接的搅拌驱动件115。搅拌驱动件115用于驱动搅拌轴113在搅拌筒111内转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胶水预处理装置100还包括与搅拌驱动件113通讯连接,并用于控制搅拌驱动件115驱动方向的控制器(图未示)。

控制器通过控制搅拌驱动件115,可使搅拌轴113实现正传及反转,从而对搅拌筒111内的胶水搅拌更充分,以使胶水的质地更均匀。

研磨组件120通过研磨作用可使颗粒状的物质破碎。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研磨组件120还包括研磨驱动件123。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外接的动力装置驱动搅拌轴113及研磨组件120。

研磨筒121上设置有研磨进料口(图未示)及研磨出料口(图未示)。其中,搅拌出料口与研磨进料口连通,研磨出料口与搅拌进料口连通,以在研磨筒121与搅拌筒111之间形成循环通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研磨组件120还包括设置于研磨进料口上的漏斗125,搅拌出料口与研磨进料口通过漏斗125连通。漏斗125能有效地避免胶水漏出。

胶水在搅拌筒111中搅拌均匀后可经搅拌出料口、研磨进料口进入研磨筒121内,以进行研磨。通过研磨,胶水中的颗粒状的物质能有效地被破碎。而由于研磨筒121与搅拌筒111之间形成有循环通路,故通过多次循环可对胶水实现反复的进行搅拌及研磨,从而尽可能地将胶水中的颗粒状物质消除。

在本实施例中,在研磨出料口与搅拌进料口之间和/或搅拌出料口与研磨进料口之间还设置有泵送组件(图未示)。

泵送组件可在循环通路内形成驱动力,从而便于胶水在研磨筒121与搅拌筒111之间的循环通路内实现循环流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设置搅拌筒111与研磨筒121的相对位置可调,进而通过调节搅拌筒111与研磨筒121之间的相对高度差,使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循环通路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研磨出料口与搅拌进料口之间以及搅拌出料口与研磨进料口之间设置有电磁控制阀(图未示),每间隔一预设时间段,电磁控制阀在开启状态与关闭之间切换。

电磁控制阀关闭时,胶水无法流动。此时,胶水停留于搅拌筒111或研磨筒121内进行搅拌或研磨。直至预设时间段后电磁控制阀开启,胶水才可流动。因此,通过设置电磁控制阀能保证充分的搅拌及研磨时间,减少循环次数,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与搅拌轴113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搅拌轴113相对于搅拌筒111沿预设轨迹可移动。

具体的,搅拌轴113在转动的同时,还可横向移动。也就是说,搅拌轴113在搅拌筒111内的位置是变动的。因此,搅拌轴113可对搅拌筒111中不同的区域实现搅拌。与传统搅拌轴固定的搅拌装置相比,活动的搅拌轴113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搅拌搅拌筒111内的胶水,从而提升处理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筒111两端的两端盖119上设置有导轨117,导轨117与搅拌轴113垂直,且搅拌轴113可滑动地设置于导轨117上。

具体的,搅拌轴113可通过轴承安装于导轨117上,其中,搅拌轴113与轴承的内环卡接,而轴承的外圈则可滑动地设置于导轨117上,从而实现搅拌轴113的转动及滑动。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导轨117呈S形,且导轨117穿过搅拌筒111的端盖的几何中心。

S形可导轨117可使搅拌轴113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穿过搅拌筒111较大的区域。并且,由于导轨117穿过了搅拌筒111的端盖的几何中心。因此,搅拌轴113可对搅拌筒111内实现均匀的搅动,从而防止搅拌筒111中某个部分因受到搅拌轴113的作用较弱而造成胶水分布不均。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胶水预处理装置100还包括与搅拌轴113传动连接的横向驱动件(图未示),以驱动搅拌轴113沿预设轨迹移动。横向驱动件可带动搅拌轴113沿预设轨迹移动,从而与搅拌驱动件115配合,使搅拌轴113在转动的同时,还可横向移动。

上述胶水预处理装置100,胶水在搅拌筒111中搅拌均匀后可经搅拌出料口、研磨进料口进入研磨筒121内,以进行研磨。通过研磨,胶水中的颗粒状的物质能有效地被破碎。而由于研磨筒121与搅拌筒111之间形成有循环通路,故通过多次循环可对胶水实现反复的进行搅拌及研磨,从而尽可能地将胶水中的颗粒状物质消除。因此,上述胶水预处理装置100的处理效果更好,能有效地降低胶水中颗粒状物质的含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