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盒式可叠加滴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537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盒式可叠加滴管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盒式可叠加滴管架。



背景技术:

胶头滴管是生化、生物实验中最常见的玻璃仪器之一,常用于液体的取用及液体定容,多用于生物学、化学、材料学实验中;胶头滴管由玻璃管和胶帽构成,胶帽套设在胶头滴管的一端,胶头滴管另一端,即尾部呈尖嘴状。

通常在实验中使用胶头滴管,一般将套上胶帽的滴管放置于烧杯或托盘中,或者将洁净的滴管置于容器中,使用时再套上胶帽,然后,前者操作容易造成污染,增加认为误差,后者只能使用一次,影响实验速度,易造成污染;另外,现有的那种胶头滴管架,直接将胶头滴管直接卡入胶头滴管架的两个水平杆内,这样的滴管架结构稳固性不好,且易在外界影响下发生晃动或倾倒等,胶头滴管易从两个水平杆之间滑出损坏,操作者在取放胶头滴管时容易误碰其他胶头滴管而造成污染等问题;此外,目前的滴管架一旦制作完成,其体积大小都是固定的,人们在实验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放置的滴管较少,不足以将整个滴管架放满,为放置滴管的也会占用空间,造成浪费,有时候实验室中,尤其是一些复杂的细胞实验中,经常需要多根滴管,经常会出现滴管架不够放的情况,此时,经常需要放置更大的滴管架,同时占用了大量的空间。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结构稳固和大小可调整的盒式可叠加滴管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固和大小可调整的盒式可叠加滴管架,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盒式可叠加滴管架,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划分为底层滴管架、第一滴管架组和第二滴管架组,所述底层滴管架包括底座和间隔设置在底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垂直于底座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存在高度差,所述第一支撑板上间隔设有用于支撑胶头滴管一端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胶头滴管另一端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滴管架组设置在底层滴管架的上方,所述第一滴管架组包括第一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所述第二滴管架组固定安装在第一滴管架组的内侧边,所述第一滴管架与底层滴管架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滴管架与底层滴管架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滴管架组具有开启和关闭状态,当所述第一滴管架组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一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分别向盒体两侧打开而露出第二滴管架组,当所述第一滴管架组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相邻设置在底层滴管架组的上方从而隐藏第二滴管架组,所述第一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的内部结构与底层滴管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滴管架结构与底层滴管架的结构相同。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高度,所述第一凹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宽度。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高度,所述第一凹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宽度。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上均设有防滑垫。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相接触的面设置有异性磁极。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顶部所在面为一斜面。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斜面与所述底座所在面呈30度至60度。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磁性构件。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磁性构件为磁铁。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滑垫为橡胶材质制成。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之一通过将底层滴管架、第一滴管架组和第二滴管架组分别设置有具有高度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并分别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开设用于分别支撑胶头滴管两端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使得胶头滴管能够倾斜放置于滴管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胶头滴管垂直悬挂其中的滴管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滴管架相对降低了滴管架的高度,增加了滴管架的底面积,避免在外力作用下引起滴管架的晃动,不仅提高了滴管架的稳固性,而且提高了胶头滴管的安全性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滴管架存在安全及卫生隐患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之一通过设置有底层滴管架、第一滴管架组和第二滴管架组,第一滴管架组包括第一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第一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体积相同,且第一滴管架与第二滴管架的体积和是底层滴管架的1/2,第二滴管架组的体积是底层滴管架的1/2,通过设置有不同体积规格的滴管架,能够放置不同规格大小的胶头滴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3)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之一通过将滴管架设置为盒式可叠加的,可以节省占用空间,使用方便且能够更好地避免污染。

(4)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之一第一滴管架、第二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组的巧妙设计,第二滴管架组固定安装在第一滴管架组的内侧边,第二滴管架组的结构与底层滴管架组的结构相同,当第一滴管架组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分别向盒体两侧打开而露出第二滴管架组,当第一滴管架组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相邻设置在底层滴管架组的上方从而隐藏第二滴管架组,第一滴管架组和第二滴管架组的巧妙设计,不仅能实现胶头滴管的放置,也能安全隐蔽的放置比较贵重易碎的胶头滴管。

(5)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之一通过设置有磁性构件,通过磁性构件的吸附作用将盒体1吸附在试验台侧壁上,避免盒体的晃动,能够保证盒体的稳固和安全,避免因用力抽出滴管架过猛而导致盒体的倾斜或者摔落造成滴管的破碎。

(6)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之一在第一滴管架和第二滴管架相邻的一面设置有异性磁极,使得滴管架只有在人为操作下才会处于开启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7)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之一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上均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防滑垫,防滑垫由软胶材料制成,不仅防滑,而且可在外力作用下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胶头滴管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滴管架组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滴管架组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盒式可叠加滴管架中底层滴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盒式可叠加滴管架中保温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盒式可叠加滴管架中防爆塞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盒式可叠加滴管架包括盒体1、底层滴管架2、第一滴管架组3和第二滴管架组4,底层滴管架2、第一滴管架组3和第二滴管架组4分别用于放置不同大小和规格的胶头滴管,其中:

盒体1为封闭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盒体1可为钢板、玻璃或者塑料材质或者其他可作为盒体1的材质,优选为钢板材质,耐用且结构稳定,不容易变形,盒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磁性构件(图中未示出),通过磁性构件(图中未示出)的吸附作用将盒体1吸附在实验台侧壁上,避免盒体1的晃动;优选地,该磁性件(图中未示出)由磁铁制成。

底层滴管架2用于放置比较大的胶头滴管,底层滴管架2采用耐腐蚀性强的材料制成,底层滴管架2包括第一支撑板21、与第一支撑板21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板22和底座23,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均垂直于底座22并与底座2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支撑板22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使得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支撑板22顶部之间有一定的倾角,倾角的角度一般为20度至60度,且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之间的距离相聚8~10cm,第一支撑板21间隔设有用于放置胶头滴管一端的第一凹部211,第二支撑板22间隔设有用于放置间隔设有与第一凹部211一一对应的第二凹部221,第二凹部221用于放置胶头滴管另一端,第一凹部211和第二凹部221分别与胶头滴管的两端相适配,优选为弧形,第一凹部211和第二凹部221上均设置有与之相适配的防滑垫(图中未示出),防滑垫(图中未示出)由软胶材料制成,不仅防滑,而且可在外力作用下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胶头滴管损伤;第一凹部211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板21的高度呈正比,即若第一支撑板21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板22,则第一凹部211的宽度大于第二凹部221的宽度,反之,若第一支撑板21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板22的高度,则第一凹部211的宽度小于第二凹部的宽度,从而使得胶头滴管能够倾斜放置在滴管架上,并使得胶头滴管的尖端管口朝下,避免液体残留管内造成腐蚀、滋生细菌等,而且通过将胶头滴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滴管架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只固定胶头滴管的胶帽造成滴管尾部易晃动,且由于胶头滴管自身的重力作用,滴管胶帽易脱落等缺陷,提高了胶头滴管的安全性,底座23与盒体1的底部滑动连接,需要放置滴管或者取出滴管时,可直接将底层滴管架2从盒体1中抽出,使用方便快捷。

第一滴管架组3用于放置比较小的胶头滴管,第一滴管架组3设置在底层滴管架2的上方,第一滴管架组3包括第一滴管架31和第二滴管架32,第一滴管架31和第二滴管架32体积相同和结构相同,第一滴管架31和第二滴管架32两者的内部结构与底层滴管架2的结构相同,第一滴管架31和第二滴管架32的体积和是底层滴管架2体积的1/2,第一滴管架31与底层滴管架2的上表面转动连接,第二滴管架32与底层滴管架2的上表面转动连接,第一滴管架31的A面和第二滴管架32的B面上设置有异性磁极,当第一滴管架3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滴管架31的A面和第二滴管架32的B面通过异性磁极会相互吸引在一起,不会出现使用过程中被误打开的情况,结构更加牢固安全。

第二滴管架组4用于放置比较贵重和不常用到的胶头滴管,第二滴管架组4的体积是底层滴管架2的1/2,第一滴管架组3与第二滴管架组4的体积和与底层滴管架2的体积相等,第二滴管架组4固定安装在第一滴管架组3的内侧边,第二滴管架组4的结构与底层滴管架组2的结构相同,当第一滴管架组3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滴管架31和第二滴管架32分别向盒体1两侧打开而露出第二滴管架组4,当第一滴管架组3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滴管架31和第二滴管架32相邻设置在底层滴管架组2的上方从而隐藏第二滴管架组4,第一滴管架组3和第二滴管架组4的巧妙设计,不仅能实现胶头滴管的放置,也能安全隐蔽的放置比较贵重易碎的胶头滴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底层滴管架2、第一滴管架组3和第二滴管架组4,能够放置不同规格大小的胶头滴管,且通过第一滴管架组3和第二滴管架组4的巧妙设计,不仅能实现胶头滴管的放置,也能安全隐蔽的放置比较贵重易碎的胶头滴管,使用方便快捷,结构简单实用。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底层滴管架2、第一滴管架组3和第二滴管架组4的通风顺畅,分别在盒体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1,若干通孔11分别对称设置在盒体1的两侧壁,使得盒体1内能够实现空气对流并实现盒体1内透光,避免盒体1内及胶头滴管内细菌滋生。为了更进一步地避免盒体1内及胶头滴管细菌滋生,还可以在底层滴管架2、第一滴管架组3和第二滴管架组4的侧壁内固定粘接有紫外线杀菌灯,可以定时对底层滴管架2、第一滴管架组3和第二滴管架组4的胶头滴管进行消毒杀菌,能够更好地保证胶头滴管的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