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320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装置,尤其涉及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对别是对于酯化加工的反应釜装置而言,该反应釜在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时给反应釜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以此达到酯化加工时的工艺要求,目前,传统控制反应釜的加热或冷却的方式是通过工作人员人工手动操作方式来实现的,此种方式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当工作人员因工作繁忙遗忘给反应釜进行加热或冷却时,无形中影响了反应釜内酯化加工的效果,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来解决目前传统的反应釜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影响了反应釜内酯化加工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包括反应釜,还包括底板、储存罐、隔板、加热管、温控器、第一水泵、第一排水管、第二水泵、第二排水管、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器,第一延时继电器、第二延时继电器,连接管,所述的储存罐位于底板顶部,所述的储存罐与底板螺纹相连,所述的隔板位于储存罐内部中端,所述的隔板与储存罐焊接相连,所述的加热管位于储存罐内部底端左侧,所述的加热管与储存罐螺纹相连,所述的温控器位于储存罐外壁前端左侧,所述的温控器与储存罐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水泵位于储存罐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一水泵与储存罐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水管位于第一水泵顶部,所述的第一排水管一端与第一水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排水管缠绕于反应釜,所述的第一排水管与反应釜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水管另一端贯穿储存罐左侧下端与储存罐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水泵位于储存罐外壁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水泵与储存罐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水管位于第二水泵顶部,所述的第二排水管一端与第二水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排水管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螺纹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位于储存罐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储存罐螺纹相连,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位于储存罐内部右侧顶端,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与储存罐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延时继电器位于储存罐外壁前端左侧,所述的第一延时继电器与储存罐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延时继电器位于储存罐外壁前端右侧,所述的第二延时继电器与储存罐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贯穿储存罐右侧下端,所述的连接管一端与储存罐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连接管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排水管外壁还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的第一电磁阀与第一排水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管外壁还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的第二电磁阀与连接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水泵底部还设有供热水管,所述的供热水管与第一水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供热水管贯穿储存罐。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水泵左侧还设有供冷水管,所述的供冷水管与第二水泵螺纹相连,且所述的供冷水管贯穿储存罐。

进一步,所述的储存罐外壁右侧下端还设有变压器,所述的变压器与储存罐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变压器右侧还设有插头,所述的插头与变压器导线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使用时,首先在隔板的作用下,使得储存罐内部被分为左右两部分,储存罐内部左右两部分装有室温状态下的水,工作人员先用手打开温控器以及半导体制冷器,通过打开温控器,使得加热管对储存罐内部左侧室温状态下的水进行加热,以此让储存罐内部左侧室温状态下的水处于加热的状态即为热水,当加热管达到温控器所设定的温度值时,加热管停止工作,同步,通过打开半导体制冷器,使得半导体制冷器对储存罐内部右侧室温状态下的水进行制冷,以此让储存罐内部右侧室温状态下的水处于冷水的状态,当储存罐内右侧制冷后的水即冷水的温度达到温度传感器所设定的标准值时,半导体制冷器停止工作,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工作人员先用手打开第一电磁阀,再用手关闭第二电磁阀,工作人员再用手开启第一延时继电器以及第一水泵,此时,通过第一水泵的作用,使得第一水泵将储存罐内部左侧的热水由供热水管排入第一排水管内,再由第一排水管将热水回流至储存罐内部左侧,通过以上方式,使得热水在第一排水管内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以此让热水对第一排水管进行加热,最终使得第一排水管对反应釜进行加热,以此满足反应釜内酯化加工的工艺需求,当第一延时继电器所设定的时间到达时,第一水泵以及第一电磁阀被关闭,同步,第二电磁阀、第二延时继电器以及第二水泵被同时开启,此时,通过第二水泵的作用,使得第二水泵将储存罐内部右侧的冷水由供冷水管排入第二排水管内,再由第二排水管排入第一排水管内,再由第一排水管将冷水排入连接管内,再由连接管将冷水回流至储存罐内部右侧,通过以上方式,使得冷水在第一排水管内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以此让冷水对第一排水管进行冷却,最终使得第一排水管对反应釜进行冷却,以此满足反应釜内酯化加工的工艺需求,当第二延时继电器所设定的时间到达时,第二水泵以及第二电磁阀被关闭,同步,第一电磁阀、第一延时继电器以及第一水泵被同时开启,即该装置再次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处理,通过以上方式,最终使得该装置对反应釜进行交替式循环的加热、冷却处理,该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无需工作人员人工手动操作即可实现对反应釜的加热或冷却处理,以此确保了反应釜内酯化加工的工艺需求,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有效的确保了反应釜内酯化加工效果的稳定性,同时,插头是为了连接外界电源,以此让外界电源给该装置进行供电,变压器是为了确保该装置电压的稳定性,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半导体制冷器信号线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型号为WZP-035,所述的温控器与加热管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一延时继电器分别与第一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二水泵以及第二延时继电器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二延时继电器分别与第二水泵、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一水泵以及第一延时继电器信号线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储存罐的内部局部剖视图。

反应釜1、底板2、储存罐3、隔板4、加热管5、温控器6、第一水泵7、第一排水管8、第二水泵9、第二排水管10、温度传感器11、半导体制冷器12、第一延时继电器13、第二延时继电器14,连接管15、第二电磁阀101、变压器301、插头302、供热水管701、第一电磁阀801、供冷水管9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所示,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包括反应釜1、底板2、储存罐3、隔板4、加热管5、温控器6、第一水泵7、第一排水管8、第二水泵9、第二排水管10、温度传感器11、半导体制冷器12、第一延时继电器13、第二延时继电器14,连接管15,所述的储存罐3位于底板2顶部,所述的储存罐3与底板2螺纹相连,所述的隔板4位于储存罐3内部中端,所述的隔板4与储存罐3焊接相连,所述的加热管5位于储存罐3内部底端左侧,所述的加热管5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所述的温控器6位于储存罐3外壁前端左侧,所述的温控器6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水泵7位于储存罐3顶部左侧,所述的第一水泵7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水管8位于第一水泵7顶部,所述的第一排水管8一端与第一水泵7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排水管8缠绕于反应釜1,所述的第一排水管8与反应釜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水管8另一端贯穿储存罐3左侧下端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水泵9位于储存罐3外壁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二水泵9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排水管10位于第二水泵9顶部,所述的第二排水管10一端与第二水泵9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排水管10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8螺纹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1位于储存罐3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1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12位于储存罐3内部右侧顶端,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12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延时继电器13位于储存罐3外壁前端左侧,所述的第一延时继电器13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延时继电器14位于储存罐3外壁前端右侧,所述的第二延时继电器14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15贯穿储存罐3右侧下端,所述的连接管15一端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且所述的连接管15另一端与第一排水管8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排水管8外壁还设有第一电磁阀801,所述的第一电磁阀801与第一排水管8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15外壁还设有第二电磁阀101,所述的第二电磁阀101与连接管15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水泵7底部还设有供热水管701,所述的供热水管701与第一水泵7螺纹相连,且所述的供热水管701贯穿储存罐3,所述的第二水泵9左侧还设有供冷水管901,所述的供冷水管901与第二水泵9螺纹相连,且所述的供冷水管9贯穿储存罐3,所述的储存罐3外壁右侧下端还设有变压器301,所述的变压器301与储存罐3螺纹相连,所述的变压器301右侧还设有插头302,所述的插头302与变压器301导线相连。

该智能调节温度的酯化反应釜装置,使用时,首先在隔板4的作用下,使得储存罐3内部被分为左右两部分,储存罐3内部左右两部分装有室温状态下的水,工作人员先用手打开温控器6以及半导体制冷器12,通过打开温控器6,使得加热管5对储存罐3内部左侧室温状态下的水进行加热,以此让储存罐3内部左侧室温状态下的水处于加热的状态即为热水,当加热管5达到温控器6所设定的温度值时,加热管5停止工作,同步,通过打开半导体制冷器12,使得半导体制冷器12对储存罐3内部右侧室温状态下的水进行制冷,以此让储存罐3内部右侧室温状态下的水处于冷水的状态,当储存罐3内右侧制冷后的水即冷水的温度达到温度传感器11所设定的标准值时,半导体制冷器12停止工作,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工作人员先用手打开第一电磁阀801,再用手关闭第二电磁阀101,工作人员再用手开启第一延时继电器13以及第一水泵7,此时,通过第一水泵7的作用,使得第一水泵7将储存罐3内部左侧的热水由供热水管701排入第一排水管8内,再由第一排水管8将热水回流至储存罐3内部左侧,通过以上方式,使得热水在第一排水管8内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以此让热水对第一排水管8进行加热,最终使得第一排水管8对反应釜1进行加热,以此满足反应釜1内酯化加工的工艺需求,当第一延时继电器13所设定的时间到达时,第一水泵7以及第一电磁阀801被关闭,同步,第二电磁阀101、第二延时继电器14以及第二水泵9被同时开启,此时,通过第二水泵9的作用,使得第二水泵9将储存罐3内部右侧的冷水由供冷水管901排入第二排水管10内,再由第二排水管10排入第一排水管8内,再由第一排水管8将冷水排入连接管15内,再由连接管15将冷水回流至储存罐3内部右侧,通过以上方式,使得冷水在第一排水管8内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以此让冷水对第一排水管8进行冷却,最终使得第一排水管8对反应釜1进行冷却,以此满足反应釜内酯化加工的工艺需求,当第二延时继电器14所设定的时间到达时,第二水泵9以及第二电磁阀101被关闭,同步,第一电磁阀801、第一延时继电器13以及第一水泵7被同时开启,即该装置再次对反应釜1进行加热处理,通过以上方式,最终使得该装置对反应釜1进行交替式循环的加热、冷却处理,同时,插头302是为了连接外界电源,以此让外界电源给该装置进行供电,变压器301是为了确保该装置电压的稳定性,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1与半导体制冷器12信号线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1型号为WZP-035,所述的温控器6与加热管5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一延时继电器13分别与第一水泵7、第一电磁阀801、第二电磁阀101、第二水泵9以及第二延时继电器14信号线相连,所述的第二延时继电器14分别与第二水泵9、第二电磁阀101,第一电磁阀801、第一水泵7以及第一延时继电器13信号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