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前置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及饮食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一种前置过滤器对用水进行一次净化,以对管网中的杂质等进行过滤。前置过滤器的工作原理一般为:自来水从进水口接入到前置过滤器的壳体内,经壳体内的滤芯过滤后再从出水口流出供用户使用。这是前置过滤器的正常工作状态,然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芯上会残留许多杂质及胶状物,杂质及胶状物一般很难清理,目前都是在前置过滤器的壳体下端连接排污阀,需要清理时打开排污阀,使排污用的排污管与进水口连通,使自来水从进水口流过,经过滤芯表面时将附着在滤芯上的杂质冲洗出来并通过排污阀排到排污管内。
然而,对于粘结在滤芯上的胶状物而言,仅简单采用使水流过滤芯表面,往往会因为水流强度不够而导致无法有效地将胶状物从滤芯上清理下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专利曾公开过一种前置过滤器[申请号:201520252203.X],它包括与外部管路连接过水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相通的过滤部,过滤部底部设有排水的球阀,过滤部包括筒状的过滤网,过滤网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虹吸式冲洗装置,虹吸式冲洗装置包括沿过滤网轴向设置的长条状的吸污口,虹吸式冲洗装置内部还设有排污通道,吸污口与排污通道连通,排污通道末端与球阀连通。长条状的吸污口与装置内的排污通道共同构成虹吸管,吸污口靠近过滤网,在冲洗时使虹吸式冲洗装置产生转动并借此在吸污口处产生负压,通过虹吸作用产生的吸力将滤网上的杂质源源不断地吸入排污管内,实现滤网上的杂质的方便清洗。
上述前置过滤器虽然能够解决清洗胶状物的问题,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冲洗时,需要用户手动将球阀打开,而虹吸式冲洗装置是也由人们手动操作来控制转动的,具体是通过在虹吸式冲洗装置的顶端设置多棱接头,在多棱接头上配合连接旋钮,用户通过转动旋钮来带动虹吸式冲洗装置转动。这就意味着在冲洗时用户要先将球阀打开,然后再转动旋钮实现冲洗,因此这种结构导致操作便利性不足,用户操作起来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反冲洗时的操作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下端具有排污通道的本体,本体具有内腔且在本体内设有滤芯,滤芯内设有能够相对于滤芯转动的清洗棒,所述的清洗棒上具有吸污通道,清洗棒的上端伸出本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芯下端螺纹连接有密封芯子,密封芯子下端伸入排污通道内并将排污通道密封,所述的密封芯子上设有定位孔,所述的清洗棒下端伸入定位孔内并与密封芯子形成周向固定,且定位孔将吸污通道与本体的内腔相连通。
在反冲洗时,用户用手直接转动清洗棒的上端,由于清洗棒的下端与密封芯子形成周向固定,而密封芯子又螺纹连接在滤芯的下端,因此只需沿螺纹旋出的方向转动清洗棒时就会带动密封芯子一同转动并相对于滤芯向上移动。且由于密封芯子的下端将排污通道密封,那么当密封芯子相对于滤芯向上移动而与排污通道相分离时,排污通道便被打开。同时清洗棒在转动过程中也会如背景技术中的虹吸式冲洗装置一样产生虹吸现象,而将杂质及胶状物吸入到清洗棒的吸污通道内,然后再通过定位孔进入到壳体的内腔中并最终由排污通道向外排出。反冲洗完成后,只需反向转动手轮进行即可实现密封芯子的复位。
本反冲洗前置过滤器通过清洗棒与密封芯子的配合、密封芯子与滤芯的配合以及密封芯子与排污通道的配合,在用户转动手轮时同时实现了清洗棒的转动以及排污通道的打开,很好地提高了用户在反冲洗时的操作便利性,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在上述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清洗棒的下端具有连接部,所述的定位孔为非圆形孔,连接部插入定位孔内且连接部的形状与定位孔的形状相同。
将定位孔设置为非圆形孔,连接部的形状设置为与定位孔的形状相同,那么当连接部插入到定位孔内时,通过连接部形状与定位孔形状的配合就可以使清洗棒与密封芯子之间形成周向固定,从而在用户转动手轮来带动清洗棒转动的同时带动密封芯子一同转动,并借助密封芯子与滤芯下端螺纹连接的关系来实现密封芯子的上下移动,以实现排污通道的打开或关闭。
在上述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密封芯子的上端外侧具有挡肩,所述的滤芯下端内侧具有凸沿,所述的挡肩的下表面抵靠在凸沿的上表面上。
手轮反向转动时会带动密封芯子向下移动复位,为了避免密封芯子过度下移而与滤芯脱开,在密封芯子的上端外侧设置挡肩,滤芯下端内侧设置凸沿,当密封芯子下移至挡肩下表面与凸沿的上表面相抵靠时密封芯子的下移量达到最大。这么做能够防止密封芯子因过度下移而与滤芯相脱离,从而保证当再次转动手轮时能够同时实现清洗棒的转动以及排污通道的打开,保证能够顺利达到提高反冲洗时的操作便利性的目的。
在上述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密封芯子包括连接筒以及位于连接筒下方的密封头,连接筒螺纹连接在滤芯下端内,所述的定位孔贯设在连接筒上,所述的密封头下端位于排污通道内,密封头的上端沿周向连接有若干连接脚,且连接筒与密封头通过各连接脚相连接。
密封芯子通过连接筒与滤芯形成螺纹连接,同时密封芯子又通过密封头将排污通道密封,而且由于密封头与连接筒通过周向连接在密封头上端外侧的连接脚相连接,各连接脚之间又是存在间隙的,因此不影响到杂质及胶状物从各连接脚之间的间隙排出,即不会影响到正常排污。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的密封芯子,使得用户转动手轮可以同时实现清洗棒的转动以及排污通道的打开,以提高用户在反冲洗时的操作便利性。
在上述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密封芯子的外侧设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内设有挡圈,挡圈的外缘伸出密封芯子的侧部外,当密封芯子下端与排污通道相分离时所述的挡圈与滤芯的下端面相抵靠。
对于密封芯子的上移只有使排污通道完全打开的要求,而当密封芯子已经上移至排污通道完全打开时,密封芯子继续上移便毫无意义,因此在密封芯子的外侧设置环形卡槽,挡圈设于环形卡槽内后相对于密封芯子固定,通过设计保证密封芯子在上移至挡圈与滤芯的下端面相抵靠时密封芯子处于刚好与排污通道完全分离的状态,这样设计能够在排污通道完全打开后避免用户继续转动手轮而做无用功。
在上述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本体内壁上具有定位台阶,所述的滤芯外侧具有呈台阶状的定位部,所述的定位部的下表面抵靠在定位台阶的上表面上。
由于滤芯的下端螺纹连接密封芯子,导致滤芯无法像现有技术中一样直接抵靠在本体的内腔底部,因此在本体的内壁上设置定位台阶,滤芯外侧设置呈台阶状的定位部,从而使滤芯能够通过定位部与定位台阶的配合来定位在本体内。
在上述的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清洗棒的外侧沿清洗棒的轴向设置有若干连接孔,各连接孔内均固定有毛刷。
由于清洗棒是用户手动带动转动的,导致清洗棒的转动速率并不会很快,这样可能会使附着在滤芯上的杂质及胶装物仍无法被吸入到吸污通道内。因此在清洗棒的外侧沿清洗棒的轴向设置若干连接孔,在各连接孔内均固定毛刷,那么毛刷就会随着清洗棒一同转动而将杂质及胶状物从滤芯上刷下来,从而更好地实现反冲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反冲洗前置过滤器通过清洗棒与密封芯子的配合、密封芯子与滤芯的配合以及密封芯子与排污头的配合,实现了用户只需转动手轮便可同时带动清洗棒的转动以及排污管与吸污通道的连通,很好地提高了反冲洗时的便利性,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反冲洗前置过滤器清洗棒上无毛刷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中清洗棒带毛刷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中清洗棒无毛刷时的侧视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反冲洗前置过滤器中密封芯子的示意图。
图7是与本反冲洗前置过滤器相配合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中,1、本体;1a、顶盖;1a1、进水口;1a2、出水口;1b、壳体;1b1、排污口;1b2、定位台阶;1c、排污头;1c1、排污通道;2、滤芯;2a、定位部;2b、凸沿;3、清洗棒;3a、吸污通道;3b、吸污口;3c、连接孔;3d、连接部;4、毛刷;5、手轮;6、密封芯子;6a、连接筒;6a1、挡肩;6a2、定位孔;6a3、环形卡槽;6b、密封头;6b1、挡沿;6c、连接脚;7、挡圈;8、密封圈;9、安装支架;9a、安装板;9b、支撑脚;10、活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包括由顶盖1a与壳体1b组成的本体1,壳体1b上端开口且顶盖1a连接于壳体1b上端,壳体1b的内腔为空,顶盖1a上具有进水口1a1和出水口1a2,进水口1a1与出水口1a2分别与壳体1b的内腔相连通,壳体1b的下端具有与壳体1b的内腔相连通的排污口1b1,在使用时,进水口1a1接进水管,出水口1a2接出水管,排污口1b1接排污管。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b内设有滤芯2,滤芯2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滤芯2的上端与顶盖1a内侧相抵靠,且滤芯2的上端外侧与顶盖1a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8,壳体1b的内侧具有定位台阶1b2,滤芯2的下端外侧具有呈台阶状的定位部2a,定位部2a的下表面抵靠在定位台阶1b2的上表面上,且在定位部2a的外侧与壳体1b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8。由于密封圈8的存在,使得进水口1a1与壳体1b的内腔通过滤芯2相连通。
如图1-图5所示,滤芯2内设有清洗棒3,清洗棒3内具有从清洗棒3的底部向上开设的吸污通道3a,清洗棒3的侧部沿清洗棒3的轴向设有若干吸污口3b,吸污口3b呈细的长条状,各吸污口3b均与吸污通道3a相连通。清洗棒3的侧部还沿清洗棒3的轴向设有若干连接孔3c,各连接孔3c处均连接有毛刷4。清洗棒3的上端向上穿出顶盖1a外,且在清洗棒3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有手轮5。
如图2和图6所示,滤芯2的下端内螺纹连接有密封芯子6,且密封芯子6的下端伸出滤芯2下端外。密封芯子6包括连接筒6a与密封头6b,连接筒6a螺纹连接在滤芯2的下端内,连接筒6a的上端外侧具有挡肩6a1,滤芯2的下端内侧具有凸沿2b,挡肩6a1的下表面抵靠在凸沿2b的上表面上,连接筒6a上贯设有定位孔6a2。清洗棒3的下端具有连接部3d,连接部3d位于定位孔6a2内并与连接筒6a形成周向固定,连接部3d外设有密封圈8。定位孔6a2为非圆形孔,将连接部3d的形状设置与定位孔6a2的形状相同,那么当连接部3d插入到定位孔6a2内后就可以使连接部3d与连接筒6a形成周向固定了。
密封头6b位于连接筒6a的下方,密封头6b上端沿周向连接有若干连接脚6c,且密封头6b与连接筒6a通过各连接脚6c相连接。本体1还包括连接在壳体1b的排污口1b1内的排污头1c,排污头1c的下端伸出壳体1b的下端外,且在排污头1c上贯设有与壳体1b的内腔相连通的排污通道1c 1,排污头1c与壳体1b在排污口1b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8。密封头6b位于排污通道1c1内,密封头6b的外侧设有密封圈8,该密封圈8的外缘与排污通道1c1的内壁相接触。密封头6b的外侧具有挡沿6b1,挡沿6b1抵靠在排污头1c的上端面上。
在正常过滤时,密封芯子6下端的密封头6b位于排污头1c内而将排污管与清洗棒3内的吸污通道3a之间的通路隔断,这样从进水口1a1内接入的水只能先经滤芯2过滤,然后进入壳体1b的内腔中,并最终由出水口1a2排出来供用户使用。
冲洗滤芯2时,用户用手转动手轮5,由于清洗棒3与密封芯子6通过连接部3d与定位孔6a2的配合形成周向固定,而密封芯子6又螺纹连接在滤芯2的下端内,那么手轮5就会带动清洗棒3及密封芯子6一同相对于滤芯2向上移动,密封芯子6与排污口1b1相分离而使排污管与清洗棒3内的吸污通道3a相连通。且在上移的过程中清洗棒3同时也是处于转动的,而清洗棒3的外侧又连接有毛刷4,这样毛刷4就会随着清洗棒3一同转动而将附着在滤芯2上的杂质及胶状物刷下来。又由于清洗棒3的侧部还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与吸污通道3a相连通的吸污口3b,且吸污口3b呈细的长条状,在清洗棒3转动的过程中就会在各吸污口3b处产生负压,而将被毛刷4从滤芯2内壁上刷下来的杂质及胶状物经吸污口3b吸入到吸污通道3a内,并最终从排污管排出。
本反冲洗前置过滤器通过清洗棒3与密封芯子6的配合、密封芯子6与滤芯2的配合以及密封芯子6与排污头1c的配合,使用户只需转动手轮5便可同时实现清洗棒3的转动以及排污管与吸污通道3a的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很好地提高了反冲洗时的便利性,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为了避免清洗棒3及密封芯子6过渡上移而影响到正常冲洗,在连接筒6a的外侧设置环形卡槽6a3,在环形卡槽6a3内设置挡圈7,挡圈7的外缘伸出连接筒6a侧壁外,当转动手轮5使清洗棒3及密封芯子6上移至挡圈7与滤芯2的下端面相抵靠时,密封芯子6的位移量达到最大值,此时密封芯子6也已经与排污头1c完全分离。
如图7所示,本反冲洗前置过滤器在安装时还可以配置一个安装支架9,安装支架9呈U形,安装支架9包括安装板9a以及从安装板9a的两端翻起的支撑脚9b,安装支架9通过安装板9a与螺钉、螺栓等紧固件的配合固定在墙体上,本体1上的进水口1a1与出水口1a2分别抵靠在安装支架9的两个支撑脚9b上,且每个支撑脚9b的端部均具有向上弯起的弯钩,弯钩用来将本体1的进水口1a1及出水口1a2挡住,防止本体1从支撑脚9b上滑出。另外,如图1所示,在使用时还可以在进水口1a1和出水口1a2外均连接活接接头10,以方便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