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粒度砂浆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106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粒度砂浆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粒度砂浆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的金刚线多晶硅片表面过于光滑,不能直接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片,而我公司经过自主研发,通过对硅片的喷砂处理解决了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

在硅片的喷砂工艺中,需要一种与喷砂机配套使用的大粒度砂浆混合搅拌装置,目前市场上用于砂浆混合的搅拌机虽然有很多种,但其混合效果跟砂浆粒度、母液成分、搅拌装置等有很大关系。以现有的搅拌设备对大粒度砂浆进行搅拌时,存在搅拌效率低、砂浆不均匀、砂浆表面存在气泡、砂浆底部沉降板结等问题,从而影响硅片的喷砂处理效果。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大粒度砂浆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粒度砂浆混合搅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搅拌设备对大粒度砂浆进行搅拌时,存在搅拌效率低、砂浆不均匀和砂浆底部沉降板结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粒度砂浆混合搅拌装置,包括:

搅拌仓,所述搅拌仓上部设有进料口,下部设有抽液口;

搅拌部,所述搅拌部设置于所述搅拌仓内,其中,所述搅拌部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所述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间隔套设于所述搅拌轴上,且所述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的叶片数量相同;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搅拌轴联接,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搅拌仓内壁至少设有一个挡流板,且每个所述挡流板的一端均与所述搅拌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指向所述搅拌轴的轴线。

优选的,所述挡流板为锥形板,且所述挡流板的两侧锥面沿所述搅拌仓内壁至所述搅拌仓的轴线方向逐渐靠近。

优选的,在所述搅拌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搅拌叶轮和所述抽液口之间设有第一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叶轮的叶片均倾斜设置,且叶片外端的一部分设有折弯。

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叶轮的叶片均为平板叶片,且每个叶片均竖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均位于所述搅拌仓的1/3处至2/3处之间,且所述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的间距与所述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的叶片数量成反比。

优选的,在所述搅拌仓的内壁且靠近所述搅拌仓的上边缘处设有溢流口。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处设有第二过滤网,且所述第二过滤网完全覆盖所述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搅拌仓的下部为锥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粒度砂浆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仓、搅拌部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搅拌仓上部设有进料口,下部设有抽液口;所述搅拌部设置于所述搅拌仓内,且所述搅拌部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所述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间隔套设于所述搅拌轴上,其中,所述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的叶片数量相同;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搅拌轴联接,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该搅拌装置利用叶片数量相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搅拌叶轮,加强了砂浆的混合扰动,解决了砂浆团聚和沉降板结的问题,使砂浆混合更均匀,为硅片喷砂机提供合格的砂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搅拌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搅拌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仓;11:进料口;12:抽液口;13:挡流板;2:搅拌部;21:搅拌轴;22:第一搅拌叶轮;23:第二搅拌叶轮;3:第一过滤网;4:第二过滤网;5:抽液管;6:抽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粒度砂浆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仓1、设置于搅拌仓1内的搅拌部2和用于驱动搅拌部2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其中,搅拌部2包括竖直设置的搅拌轴21和间隔套设于搅拌轴21上的第一搅拌叶轮22、第二搅拌叶轮23,优选的,第二搅拌叶轮23位于第一搅拌叶轮22的下方。

其中,第一搅拌叶轮22和第二搅拌叶轮23均包括轮毂和叶片,且第一搅拌叶轮22和第二搅拌叶轮23的叶片数量相同,使两个搅拌叶轮能够更好的配合,使砂浆搅拌更均匀。轮毂套设于搅拌轴21上,叶片固定在轮毂上,驱动电机与搅拌轴21联接,驱动搅拌轴21转动,从而驱动第一搅拌叶轮22和第二搅拌叶轮23转动。

其中,搅拌仓1的上部设有进料口11,用于将砂料和水注入搅拌仓1内;在搅拌仓1的下部设有抽液口12,该抽液口12通过抽液管5与抽液泵6连通,用于将混合好的砂浆注入到喷砂枪内。

该搅拌装置利用叶片数量相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搅拌叶轮,加强了砂浆的混合扰动,解决了砂浆团聚和沉降板结的问题,使砂浆混合更均匀,为硅片喷砂机提供合格的砂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砂浆混合搅拌效率和砂浆混合效果,优选的,第一搅拌叶轮22和第二搅拌叶轮23均包括四个叶片,且第一搅拌叶轮22的四个叶片和2第二搅拌叶轮23的四个叶片均分别绕搅拌轴21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搅拌仓1的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挡流板13,每个挡流板13均贴合搅拌仓1的内壁设置,其一端固定于搅拌仓1的内壁,另一端指向搅拌轴21的轴线,挡流板13与两个搅拌叶轮配合,增强轴向流和径向流,抑制切向流,能够更好的解决砂浆团聚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搅拌仓1内,沿搅拌仓1的圆周方向等距设置有四块挡流板13,使挡流板布局更合理,避免因挡流板设置过多,而使砂料在挡流板根部残留。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展示搅拌仓1的内部结构,图2中对搅拌仓1进行了部分切除处理,而由于角度和搅拌仓1部分切除的原因,图2中仅显示出两块挡流板13。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挡流板13为锥形板,该挡流板13的两侧锥面沿搅拌仓1内壁至搅拌轴21的轴线方向逐渐靠近,砂浆在冲击到挡流板13上时,砂浆沿挡流板13的锥面向搅拌仓1的中心流动,在达到抑制切向流目的的同时,避免砂料在挡流板根部残留。

为了防止砂浆团聚或者颗粒杂质随着砂浆混合液注入喷砂枪内,从而影响硅片的喷砂效果,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搅拌仓1内设置第一过滤网3,且该第一过滤网3位于第二搅拌叶轮23和抽液口12之间,既不影响搅拌作业,又可以在砂浆抽出前进行有效过滤。

如图2所示,第一搅拌叶轮22位于相对靠近进料口11的位置,为了使砂料和一定比的水更好的混合,优选的,第一搅拌叶轮22选用轴向流式搅拌叶轮。

如图3所示,该搅拌叶轮的叶片均倾斜设置,其中,为了描述方便指定叶片根部端为c端,c端倾斜固定在轮毂上,处于低侧的叶片一端为a端,处于高侧的叶片一端为b端,与c端相对的叶片外端为d端,为了更好的达到砂浆的混合目的,加强砂浆在轴向流动,c端的其中一部分设置折弯,使叶片的a端从根部端至外端为由下向上倾斜的结构,叶片的b端从根部端至外端为由上向下倾斜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搅拌叶轮23的叶片均为平板叶片,且每个叶片均竖直设置,第二搅拌叶轮23在转动时,使更多的砂浆沿径向流动,防止砂浆团聚和沉降板结。

为了使第一搅拌叶轮22和第二搅拌叶轮23能够更好的相互配合,以达到更佳的混合搅拌效果,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搅拌叶轮22和第二搅拌叶轮23均设置在搅拌仓的1/3处至2/3处之间的位置,随着搅拌叶轮的叶片数量增减,第一搅拌叶轮22和第二搅拌叶轮23在搅拌仓的1/3处至2/3处之间的范围内调整两者之间的间距,且第一搅拌叶轮22和第二搅拌叶轮23的间距与第一搅拌叶轮22和第二搅拌叶轮23的叶片数量成反比,即随着叶片数量的增加,其搅拌能力增强,适当增加两个搅拌叶轮间距,以增强整个搅拌仓1的搅拌效果,反之随着叶轮叶片的减少,适当的减小两个搅拌叶轮间距,以保证搅拌叶轮有足够的搅拌能力。

本实施例中的搅拌装置在使用时是与硅片喷砂机配合使用,具体的,搅拌仓1安装在喷砂区域的下方,喷砂枪喷出的砂浆,一部分喷射到硅片上,另一部分又从喷砂区域经进料口11流入到搅拌仓1内,为了防止外部较大物体或者回流的砂浆中较大的杂质流入搅拌仓1,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搅拌仓1上设置完全覆盖进料口11的第二过滤网4。

当抽液泵6停止工作时,抽液泵6和抽液管5内的砂浆会回流到搅拌仓1内,防止砂浆抽液泵6和抽液管5内硬化堵塞,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回流的砂浆(包括喷砂区域回流和抽液管回流)过多,溢出搅拌仓1外,优选的,在搅拌仓1的内壁且靠近搅拌仓1的上边缘处设置溢流口(图中未示出),该溢流口与砂浆收集装置连接。

为了使搅拌仓1方便收集由喷砂区域回流的砂浆及方便砂浆由抽液口排出,优选的,如图1所示,搅拌仓1上部为喇叭口结构,能够更大范围的收集回流的砂浆,中部为圆筒结构,第一搅拌叶轮22和第二搅拌叶轮23均安装于此处,下部为锥形结构,便于砂浆的收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