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铵溶液反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1284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罐,尤其是一种氟化铵溶液反应罐,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氟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室温下为白色或无色透明斜方晶系结晶,略带酸味,易潮解,受热或遇热水分解为氨与氟化氢,由无水氢氟酸与液氨中和而得,能腐蚀玻璃,可用作化学试剂、玻璃蚀刻液(常与氢氟酸并用)、发酵工业消毒剂和防腐剂,还用于制造陶瓷、镁合金,锅炉给水系统和蒸气发生系统的清洗脱垢,以及油田砂石的酸处理,也用作烷基化、异构化催化剂组分。

现有技术中,氟化铵的生产方法大一般有以下几种:(1)液相法:在铅制或塑料容器中,投入定量氢氟酸,在容器外用水冷却,在搅拌下缓慢通入氨气,直至反应液pH值达4左右为止。反应液经冷却结晶、离心分离、气流干燥,制得氟化铵产品。(2)氢氟酸在铂皿中或聚四氟乙烯容器中,用冰冷却,然后缓缓地通入过量氨气,析出的氟化铵用吸滤方法滤出;(3)将氯化铵与氟化钠的混合物放在铂皿中,铂皿中盖以凹形盖,盖上放冷水冷却,微热铂皿,升华出来的氟化铵凝结在皿盖上,得到结晶。

由以上可知,现有技术中氟化铵在生产过程中均需要进行冷却,冷却效果不好的话会大大影响氟化铵的制备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氟化铵溶液反应罐,能够在氟化铵溶液反应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氟化铵溶液反应罐,其特征是:包括钢制反应罐体,在钢制反应罐体的内侧表面设有耐腐内衬层,在钢制反应罐体的顶部设有加料口,在钢制反应罐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在所述耐腐内衬层的侧部与钢制反应罐体之间形成冷却空腔,冷却空腔环绕耐腐内衬层设置,在冷却空腔中围绕耐腐内衬层布置冷却管,冷却管呈螺旋状缠绕在耐腐内衬层外侧部;在所述冷却空腔的上端设置第一冷却水进口和第二冷却水进口,在冷却空腔的下端设置第一冷却水出口和第二冷却水出口,第一冷却水进口与冷却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冷却水出口与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冷却水进口与冷却空腔的上部连通,第二冷却水出口与冷却空腔的下部连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耐腐内衬层的内腔和冷却空腔中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耐腐内衬层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钢制反应罐体支撑于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料口包括第一加料口、第二加料口和第三加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与出料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氟化铵溶液反应罐,能够在氟化铵溶液反应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氟化铵溶液反应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2-钢制反应罐体、3-耐腐内衬层、4-第一加料口、5-第二加料口、6-第三加料口、7-出料口、8-出料管道、9-第一冷却水进口、10-第一冷却水进口、11-冷却空腔、12-冷却管、13-第二冷却水进口、14-第二冷却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氟化铵溶液反应罐包括支撑于支撑架1上的钢制反应罐体2,在钢制反应罐体2的内侧表面设有耐腐内衬层3,耐腐内衬层3能够耐氢氟酸的腐蚀,一般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在所述钢制反应罐体2的顶部设有用于加入氢氟酸的第一加料口4、用于加入氨气的第二加料口5、以及第三加料口6,在钢制反应罐体2的底部设置出料口7,出料口7与出料管道8连接。在所述耐腐内衬层3的侧部与钢制反应罐体2之间形成冷却空腔11,冷却空腔11环绕耐腐内衬层3设置,在冷却空腔11中围绕耐腐内衬层3布置冷却管12,冷却管12呈螺旋状缠绕在耐腐内衬层3外侧部;在所述冷却空腔11的上端设置第一冷却水进口9和第二冷却水进口13,在冷却空腔11的下端设置第一冷却水出口10和第二冷却水出口14,第一冷却水进口9与冷却管12的一端连接,第一冷却水出口10与冷却管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冷却水进口13与冷却空腔11的上部连通,第二冷却水出口14与冷却空腔11的下部连通。

另外,在所述耐腐内衬层3的内腔和冷却空腔11中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氟化铵溶液反应罐的工作过程:反应过程中由钢制反应罐体2顶部的加料口向耐腐内衬层3的内腔中进行加料,再由第一冷却水进口9向冷却管12中通入冷却水进行冷却,当冷却空腔11中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值超过阈值时,打开第二冷却水进口13向冷却空腔11中通入冷却水,使冷却管12和冷却空腔11同时通冷却水对反应罐进行冷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