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甲烷压缩机尾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6254阅读:1246来源:国知局
氯甲烷压缩机尾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尾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甲烷压缩机尾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氯甲烷压缩机在运行时会排放酸性尾气,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将这些酸性尾气排入洗涤塔进行吸收,在吸收过程中需要消耗30%碱液,而产生3%稀碱及盐泥。盐泥经常堵塞洗涤塔气相入口,造成压缩机排气憋压,严重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同时盐泥处理困难,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氯甲烷压缩机尾气吸收装置,以水为吸收剂,不产生盐泥,确保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延长压缩机寿命,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简易降膜吸收器、液体周转罐、通风机、循环水泵、气管线、水管线、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气三通、水三通、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所述简易降膜吸收器的外壁为筒状整体结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进液出气段、液膜吸收段、进气流液段、液体回笼段,进液出气段与液膜吸收段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液膜吸收段与进气流液段之间设有第二隔板,进气流液段与液体回笼段之间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的中部分别设有圆心上下对齐的第一中孔、第二中孔、第三中孔,且第一中孔与第二中孔的孔径相同,第三中孔的孔径大于第二中孔的孔径;所述进液出气段所对应的外壁上分别设有进液口、出气口,内部设有喷雾机构,喷雾机构由连接管和喷雾环管组成,连接管由L形管和十字形管组成,L形管的一端与进液口连接、另一端与十字形管的交叉处连接,十字形管的四个外端与喷雾环管连接,喷雾环管的外侧面设置一圈用于喷雾的微孔;所述液膜吸收段设有竖立的内筒,内筒的上、下两端筒壁外翻后分别固定在第一中孔、第二中孔的周围,内筒的内径大于喷雾环管的外径,内筒所对应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进气流液段所对应的外壁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液体回笼段在其所对应的外壁底面中心设有圆心与第三中孔上下对齐的小底孔,将第三中孔的孔缘与小底孔的孔缘上下固定连接为一体而形成倒圆台形;所述液体周转罐顶面中心设有孔径大于所述小底孔的罐顶孔,侧面下部设有出液口;所述第一止回阀通过气管线将其流入端与压缩机尾气管连接、流出端与气三通连接;所述第二止回阀通过气管线将其流入端与所述进液出气段出气口连接、流出端与气三通连接;所述通风机通过气管线将其进气端与气三通连接、出气端与所述进气流液段进气口连接;所述水三通由水管线分别与液体周转罐的出液口、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连接;所述循环水泵通过水管线将其进水端与第一截止阀连接、出水端与所述进液出气段进液口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

所述简易降膜吸收器吸收段的内筒材质为石墨改性聚丙烯。

所述简易降膜吸收器的外壁材质为聚丙烯。

所述液体周转罐为圆柱形。

所述液体周转罐的顶面与简易降膜吸收器的外壁底面直径相同。

所述液体周转罐的顶面与简易降膜吸收器的外壁底面之间由法兰连接。

所述液体周转罐的底部设有脚轮。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装方便,运行顺畅,吸收彻底,不产生有害副产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布局及流程示意图;

图2为喷雾机构的十字形管及喷雾环管俯视图;

图3为喷雾环管侧视图;

图中:1-压缩机,2-尾气管,3-第一止回阀,4-通风机,5-第二止回阀,6-气管线,7-出气口,8-第一隔板,9-散热孔,10-第二隔板,11-进气口,12-第三隔板,13-液体周转罐,14-脚轮,15-进液口,16-水管线,17-L形管,18-第一中孔,19-内筒,20-简易降膜吸收器,21-第二中孔,22-第三中孔,23-小底孔,24-出液口,25-第一截止阀,26-第二截止阀,27-水三通,28-循环水泵,29-十字形管,30-喷雾环管,31-微孔,32-气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3。氯甲烷压缩机尾气吸收装置,包括简易降膜吸收器20、液体周转罐13、通风机4、循环水泵28、气管线6、水管线16、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5、气三通32、水三通27、第一截止阀25、第二截止阀26。简易降膜吸收器20的外壁为筒状整体结构,其材质为聚丙烯,耐腐蚀、重量轻。简易降膜吸收器20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分为进液出气段、液膜吸收段、进气流液段、液体回笼段。进液出气段与液膜吸收段之间设有第一隔板8,液膜吸收段与进气流液段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0,进气流液段与液体回笼段之间设有第三隔板12。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10、第三隔板12的中部分别设有圆心上下对齐的第一中孔18、第二中孔21、第三中孔22,且第一中孔18与第二中孔21的孔径相同,第三中孔22的孔径大于第二中孔21的孔径。进液出气段所对应的外壁上分别设有进液口15、出气口7,内部设有喷雾机构,喷雾机构由连接管和喷雾环管30组成,连接管由L形管17和十字形管29组成,L形管17的一端与进液口15连接、另一端与十字形管28的交叉处连接,使十字面与L形管17的连接竖管呈垂直关系。十字形管28的四个外端与喷雾环管30连接,喷雾环管30的外侧面设置一圈用于喷雾的微孔31。液膜吸收段设有竖立的内筒19,内筒材质为石墨改性聚丙烯,可以克服石墨管易破损的缺点。内筒19的上、下两端筒壁外翻后分别固定在第一中孔18、第二中孔21的周围。内筒19的内径大于喷雾环管30的外径,以便喷雾环管30能够水平置入内筒19之中。内筒19所对应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散热孔9,以此代替传统的循环冷却水,有利于节水节能。进气流液段所对应的外壁上设有进气口11。液体回笼段在其所对应的外壁底面中心设有圆心与第三中孔22上下对齐的小底孔23,将第三中孔22的孔缘与小底孔23的孔缘上下固定连接为一体而形成倒圆台形,这样有利于液体的平稳回流。液体周转罐13为圆柱形,其顶面与简易降膜吸收器20的外壁底面直径相同且二者之间由法兰连接。液体周转罐13顶面中心设有孔径大于小底孔23的罐顶孔,以防止回流外溢。液体周转罐13的侧面下部设有出液口24。液体周转罐13的底部设有脚轮14,以方便挪动。第一止回阀25通过气管线6将其流入端与压缩机1的尾气管2连接、流出端与气三通32连接。第二止回阀26通过气管线6将其流入端与进液出气段出气口7连接、流出端与气三通32连接。之所以采用止回阀,主要是防止气体倒流。通风机4通过气管线6将其进气端与气三通32连接、出气端与进气流液段进气口11连接。水三通27由水管线16分别与液体周转罐13的出液口24、第一截止阀25、第二截止阀26连接。循环水泵28通过水管线16将其进水端与第一截止阀25连接、出水端与所述进液出气段进液口1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装置安装到位,关闭第一截止阀25、第二截止阀26,向液体周转罐13注入清水后,打开第一截止阀25,开启循环水泵28,简易降膜吸收器20的喷雾环管30通过外侧微孔31对着内筒19的内面喷洒细雾,使内筒19的内面从上至下形成均匀的液膜。开启通风机4,压缩机1的尾气进入简易降膜吸收器20,由下而上,在内筒19与逆向流动的液膜进行传质而被吸收,反应产生的热量由外壁上的散热孔9及时向外散发。在简易降膜吸收器20中未被吸收的尾气返回到气管线6,并通过通风机4再次进入简易降膜吸收20,继续进行吸收。随着吸收的进展,液体周转罐13的清水变酸水,当酸水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打开第二截止阀26进行回收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