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5757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金属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仪器,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浴。



背景技术:

生化试剂的保存及反应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恒温金属浴就是一种为生化试剂的保存及反应进行温度控制的仪器,该仪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生化样品的保护、各种酶的保存和反应、核酸和蛋白质的变性处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电泳的预变性和血清凝固等。

目前的恒温金属浴,在结构方面由自上而下依次紧贴的多个装置所组成,包括试剂保温座、垫片、升降温部件、散热部件,散热部件的一侧设有电源装置和显示面板。试剂保温座包括保温块和收容在保温块内的容器基座。其中,升降温部件需要与散热部件紧贴,以实现热量的传导,并进行散热。容器基座也需要紧密收容在保温块内以保证温度稳定,但是过于紧密的结构不方便容器基座从保温块内取出。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金属浴,能够方便将容器基座从保温块内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浴不方便将容器基座从保温块内取出的问题。

一种金属浴,包括试剂保温座,其特征在于:试剂保温座包括保温块和收容在保温块内的容器基座,保温块的相对两个内侧面开设有贯通顶面的避让槽, 容器基座相反两侧外壁顶部对应避让槽设置有夹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为起导向作用的弧形曲面,夹持槽包括形成钩部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浴还包括一弹出装置,弹出装置包括弹簧、翘板和弹出按钮,所述弹出装置安装在所述保温块的侧壁内,当容器基座完全收容在保温块内时,所述翘板的一端压缩弹簧后被处于第一位置的弹出按钮的固定,翘板的另一端和容器基座的底部相接触,当按动弹出按钮使其处于第二位置时,翘板压缩弹簧的一端被释放,弹簧释放弹力推动翘板的一端,并翘起容器基座。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浴还包括试剂保温座、制冷片、导热块、保温压板以及散热器;

所述的保温压板位于散热器上方,保温压板上设置有用于放入导热块的通孔,其中每一个导热块单独的固定在一个散热器顶部,所述导热块下表面紧贴在散热器的顶面上;

所述的制冷片设置于导热块上,制冷片的下表面与导热块的上表面相贴合,制冷片的上表面与所述试剂保温座的下表面相贴合;

所述的金属浴还包括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用于在所述保温压板和散热器之间形成弹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O型圈、限位柱以及调节螺丝;

所述保温压板上设置有多个台阶孔,所述散热器的顶面上对应的设置有多个螺丝孔,所述的O型圈位于保温压板的台阶孔中的台阶上,所述的限位柱中部具有通孔,所述调节螺丝从限位柱的通孔中穿过,调节螺丝的下端与散热器的螺丝孔相适配,该调节螺丝的螺丝头压在所述的O型圈上。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压板上的台阶孔由第一盲孔和位于第一盲孔底部上贯穿的第一通孔构成,第一盲孔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柱设置在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为a,所述O型圈的线径为b,O型圈的最大压缩形变量为c,所述限位柱的高度为d,其中d=(b-c)+a。

进一步地,所述的调节装置还包括垫片,垫片的中部具有通孔,所述调节螺丝从垫片的通孔中穿过,所述的垫片压在O型圈上;

所述的限位柱设置在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为a,所述O型圈的线径为b,O型圈的最大压缩形变量为c,所述垫片的厚度为e,所述限位柱的高度为d,其中d=(b-c)+a+e。

进一步地,所述的试剂保温座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位于保温压板上方,隔热板中部设置有用于放入所述制冷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试剂保温座还包括加热板和保温块;

所述保温块的底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的隔热板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的加热板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凹槽中,加热板的下表面与制冷片的上表面以及隔热板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的试剂保温座还包括容器基座,保温块上还设置有用于放入容器基座的通孔,该通孔贯穿于第二凹槽的底面,所述加热板的上表面与容器基座的下表面相贴合。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浴不仅设计了避让槽和夹持槽用于方便将容器基座从保温块中取出,而且设计了弹出装置用于在取出容器基座前可以将容器基座重保温块中上升到预定的高度,因此容器基座取出变得非常容易。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浴还能够适用在公差范围内的各种尺寸的制冷片,不会出现由于制冷片的尺寸公差,而导致制冷片无法与加热板、导热块紧贴的情况出现,制冷片与加热板和导热块之间形成良好的接触,能够及时的进行热量的传递,并通过散热器进行散发,提高了金属浴整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金属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金属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金属浴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金属浴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片、导热块、保温压板以及散热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制冷片、导热块、保温压板以及散热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保温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金属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内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13为图12中C-C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保温块、隔热板、导热块以及加热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金属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实施例中的后视图。

图17为图16中D-D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金属浴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为图18中E处另一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金属浴,如图1至图3所示,金属浴包括外壳10、底板20以及热盖30,外壳10固定在底板20上,热盖30转动安装在外壳10上,外壳10上具有用于显示金属浴运行状态的显示屏,以及用于对金属浴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的控制面板101。如图2、图3所示,金属浴的外壳10内设置有试剂保温座40、制冷片102、导热块103、保温压板104以及散热器105,热盖30与外壳10转动连接,并且热盖30盖在试剂保温座40的顶部,对试剂保温座40内的试剂起到保温作用。所述的保温压板104位于散热器105上方,保温压板104上设置有用于放入导热块103的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导热块103单独的固定在一个散热器105的顶部,并且导热块103下表面紧贴在散热器105的顶面上,导热块103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铜;制冷片102设置在导热块103上,制冷片102的下表面与导热块103的上表面相贴合,制冷片102的上表面与所述试剂保温座40的下表面相贴合,当需要对试剂保温座40内的试剂进行降温时,制冷片102的上表面即为制冷面,制冷片102的下表面即为制热面,制冷片102下表面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块103的作用,传递至散热器105进行散发,降低制冷片102下表面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浴包括两个制冷片102和两个导热块103,制冷片102和导热块103都呈方形,保温压板104上对应于两个导热块103设置有两个方形的通孔,保温压板104下方具有两个散热器105,其中每一个导热块103单独的固定在一个散热器105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浴还包括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用于在所述保温压板104和散热器105之间形成弹性连接,当对制冷片102进行安装时,导热块103固定安装散热器105上,将制冷片102放置在导热块103上,此后对保温压板104进行安装将其固定到试剂保温座40的底部,由于保温压板104与散热器105之间为弹性连接,因此制冷片102、导热块103以及散热器105则可以相对于所述保温压板104运动;当制冷片102的尺寸存在误差时,仍然可以保证制冷片102的下表面与导热块103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避免制冷片102与导热块103之间出现间隙,从而提高热传导效率,提高散热性能,避免由于制冷片的误差而影响金属浴的散热效率。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保温压板104上设置有多个台阶孔1040,本实施例中,保温压板104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放入导热块103的通孔,通孔与导热块103均呈方形,每个通孔的两端对应的设置有四个台阶孔1040,每个台阶孔1040中均安装有一调节装置(图3中仅画了一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每个散热器105的顶面上对应的设置有四个螺丝孔1050。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O型圈501、限位柱502以及调节螺丝503,所述的O型圈501位于保温压板104的台阶孔1040中的台阶上,所述的限位柱502中部具有通孔,所述调节螺丝503从限位柱502的通孔中穿过,调节螺丝503的下端与散热器105的螺丝孔1050相适配,该调节螺丝503的螺丝头压在所述的O型圈501上。本实施例中,金属浴还包括隔热板60和加热板70,其中隔热板60位于保温压板104的上方位置,并且隔热板60中部设置有用于放入所述制冷片102的通孔,加热板70设置在隔热板60上方,并且制冷片102的上表面与加热板70的下表面相贴合。

通过上述的结构,并结合图6、图7所示,我们对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浴进行详细的说明,当制冷片102为正常尺寸时,图6即为正常尺寸的制冷片102的安装结构剖面图,制冷片102位于隔热板60的通孔中,其上表面与加热板70的下表面相贴合,制冷片102的下表面与导热块103的上表面相贴合,此时调节螺丝503将保温压板104与散热器105进行连接,且O型圈501处于未压缩的状态。如图7所示,将导热块103固定在散热器105上,散热器105通过调节装置与保温压板104弹性连接,当对制冷片102进行安装时,将制冷片102装入隔热板60的通孔中,并对保温压板104进行固定将其固定到试剂保温座40的底部,此时,如制冷片102的尺寸存在着误差,大于正常尺寸时,在向上固定保温压板104的过程中,由于加热板70的位置已经确定,加热板70无法移动,保温压板104带着导热块103和散热器105向上运动,此时制冷片102则向下挤压导热块103,导热块103和散热器105则一同向下运动,此时由于调节螺丝503的底端固定在散热器105上,调节螺丝503的螺丝头压紧在O型圈501上,因此调节螺丝503则与散热器105一同向下运动,则挤压O型圈501,使O型圈501产生形变,散热器105、导热块103以及调节螺丝503向下的位移量为L,该位移量L即等于本实施例中制冷片102的厚度与正常制冷片102厚度的差值,也等于所述O型圈501的形变量。由于O型圈501产生了形变,其产生的弹力则拉紧调节螺丝503、散热器105以及导热块103,使得导热块103的上表面与制冷片102的下表面紧密贴合,避免制冷片102的尺寸存在着误差两者之间产生缝隙,从而提高热传导效率,提高金属浴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浴通过对O型圈501线径的设计,使得O型圈501能够满足制冷片102存在着厚度大于正常尺寸和厚度小于正常尺寸的情况。例如,当制冷片102的正常厚度为H,公差为±0.1时,制冷片102厚度的最小尺寸为H-0.1,制冷片102的最大尺寸为H+0.1,此时,通过对O型圈501线径的设计,当最小尺寸的制冷片102安装时,使得O型圈501处于略微压缩的状态;当最大尺寸的制冷片102安装时,使得O型圈501则处于刚好压紧的状态。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浴则能够适用在公差范围内的各种尺寸的制冷片102,不会出现由于制冷片102的尺寸公差,而导致制冷片102无法与加热板70、导热块103紧贴的情况出现,制冷片102与加热板70和导热块103之间形成良好的接触,能够及时的进行热量的传递,并通过散热器105进行散发,提高了金属浴整体的散热效果。

如图8、图9所示,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压板104上的台阶孔1040由第一盲孔1041和位于第一盲孔1041底部上贯穿的第一通孔1042构成,第一盲孔1041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1042的孔径。所述的限位柱502设置在第一通孔1042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042的深度为a,所述O型圈501的线径为b,O型圈501的最大压缩形变量为c,所述限位柱502的高度为d,其中d=(b-c)+a。通过这种结构的设计,调节螺丝503螺纹固定在制冷片102上,当拧紧调节螺丝503时,调节螺丝503的螺丝头则挤压O型圈501,使O型圈501产生形变,当O型圈501产生了最大形变时,调节螺丝503的螺丝头则压在所述的限位柱502上,从而防止调节螺丝503将O型圈501压死,避免O型圈501的损坏。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装置还包括垫片504,如图10所示,垫片504的中部具有通孔,所述调节螺丝503从垫片504的通孔中穿过,所述的垫片504压在O型圈501上;所述的限位柱502设置在第一通孔1042中,所述第一通孔1042的深度为a,所述O型圈501的线径为b,O型圈501的最大压缩形变量为c,所述垫片504的厚度为e,所述限位柱502的高度为d,其中d=(b-c)+a+e。同样的,通过这种结构的设计,当O型圈501产生了最大形变时,垫片504则压在所述的限位柱502上,从而防止调节螺丝503将O型圈501压死,避免O型圈501的损坏。

在上述任意的实施例中,针对所述的金属浴,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实施例,如图11所示,所述金属浴还包括风扇80和导风罩90,所述的风扇80固定在导风罩90上,风扇80位于所述散热器105的下方位置,所述的导风罩90固定在所述底板20上,且底板20上对应导风罩90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201,所述外壳10的侧边对应散热器105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106,通过风扇80的作用,空气从进风口201进入金属浴内部,通过导风罩90,吹向所述的散热器105,加速散热器105的空气流动,热空气从出风口106处排出,实现对散热器105的降温。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90大致为方形喇叭状,其朝向底板20的一侧开口的面积大于其朝向风扇一侧的开口面积。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的试剂保温座40还包括保温块401,其中,所述保温块401的底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4011,所述的隔热板60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凹槽4011中;所述第一凹槽4011的底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4012,所述的加热板70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凹槽4012中,加热板70的下表面与制冷片102的上表面以及隔热板60的上表面相贴合。另外,所述的试剂保温座40还包括容器基座402,保温块401上还设置有用于放入容器基座402的通孔,该通孔贯穿于第二凹槽4012的底面,所述加热板70的上表面与容器基座402的下表面相贴合,加热板70的热量则传递至容器基座402内,对容器基座402中的试剂样品进行保温;保温块401这种结构的设计,将加热板70包裹在保温块401内部,能够很好防止热量的流失,通过隔热板60隔绝了加热板70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提高金属浴的保温效果。

在上述任意的实施例中,针对所述的金属浴,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实施例,如图15-17所示,所述保温块401的顶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三凹槽4013,所述第三凹槽4013用于固定覆盖在试剂保温座40上的密封胶垫(图未示),较佳实施中,所述第三凹槽4013为单个连续环状凹槽或多个间隔分布的条状凹槽。

本实施例中,保温块401的相对两个内侧面4017、4018开设有贯通顶面的避让槽,即第一避让槽4014和第二避让槽4015。本实施例中第一避让槽4014和第二避让槽4015相对朝向设置,且具有弧形曲面,以方便操作人员手指或夹持治具拿取容器基座402时接触容器基座402相反两侧外壁的顶部,第一对操作人员手指或夹持治具伸入避让槽内部起导向作用且不易碰伤手指或治具。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容器基座402取放,容器基座402相反两侧外壁顶部对应第一避让槽4014和第二避让槽4015分别设置有夹持槽,即第一夹持槽4024、第二夹持槽4025,所述第一夹持槽4024朝向并对应第一避让槽4014设置,所示第二夹持槽4025朝向并对应第二避让槽401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基座402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容器收容柱4021,所述第一夹持槽4024,设置在一侧的两个容器收容柱4021朝向第一避让槽4014的表面,所述第二夹持槽4025设置在另一侧两个第二容器收容柱4021朝向第二避让槽4015的表面。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槽为方形槽,所述夹持槽的侧壁4026形成钩部,以方便操作人员手指或夹持治具勾住容器基座402后取出。

参考图18-20,替代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容器基座402从保温块401从取出,所述试剂保温座40进一步包括一弹出装置49,弹出装置49包括弹簧491、翘板492和弹出按钮493。所述弹出装置49安装在所述保温块401的侧壁内,如图19所示,当容器基座402完全收容在保温块401内时,所述翘板492的一端4921压缩弹簧后被处于第一位置的弹出按钮493的固定,翘板492的另一端4922和容器基座402的底部相接触,参考图20,当转动弹出按钮493使其处于第二位置时,翘板492压缩弹簧491的一端被释放,弹簧491释放弹力推动翘板492的一端4921,在杠杆力的作用下将和容器基座402的底部相接触另一端4922翘起,使得容器基座402从保温块401被弹出并上升预设的高度,进一步方便操作人员手指或夹持治具抓住容器基座402后取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出按钮493为具有柱面状结构,其朝向翘板492的一端4921具有对应限位开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