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781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目前进行化工生产必备的物料反应装置,生产不同的化工产品,反应釜的使用方式也不同,对于需要添加混合物进行直接反应的反应釜,一般都设置有搅拌桨,用于物料混合搅拌,以提高反应效率。

对于生产过程中对温度有一定要求的物料的反应,常常会在反应釜内部或外部设置保温或控温装置,这种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对反应物料进行加热或者是降温。反应釜上采用的控温装置大多为盘管,即螺旋缠绕的水管,在盘管内通入高温或低温的水液,可以对反应釜内物料进行温度调节。

盘管可以设置在反应釜内,以达到更高的传热效果,但是为了避免与搅拌桨之间的干涉,盘管大多是贴附在反应釜内壁设置,靠近反应釜中轴位置处难以较快的获得温度调控效果,但如果把盘管设置在靠近中部位置处又会与搅拌桨相干涉,导致反应釜内的温度调控问题难以解决。

如中国专利(CN 204412266 U)公开了一种高效反应釜,其包括釜体以及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驱动装置以及搅拌桨,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釜体的轴向正上方,所述搅拌桨包括桨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桨轴一端的桨叶组,所述桨轴上设置有桨叶组的一端插设在所述釜体中,且所述桨轴与所述釜体同轴,所述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转矩输出端联动,所述桨叶组包括至少两片弯曲呈锚钩状的锚式桨叶,所述至少两片锚式桨叶以所述桨轴的中心轴为中心环形阵列的设置,所述锚式桨叶包括一体成型的轴流段以及径流段,其中所述锚式桨叶的轴流段的推进方向对应釜体的底部或顶部。

上述方案中虽然只是说明对搅拌桨的改变,但从附图中可以明确看出其内壁设置有盘管,正如方案中所说,为了提高效率,其搅拌桨设置为锚式桨,在该结构情况下,其盘管也无法在靠近中轴位置处进行设置,致使靠盘管进行温度调控的方式不能充分的发挥其调控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盘管对反应釜内温度调控不充分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判官的设置位置,并结合搅拌桨的结构改进,从而提高了温度调控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搅拌桨和盘管,所述搅拌桨设置有外搅拌桨叶和内搅拌桨叶,所述盘管位于外搅拌桨叶与内搅拌桨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搅拌桨叶为U形,其底部为水平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反应釜本体与盘管相连的第一盘管接口、第二盘管接口均位于外搅拌桨叶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盘管旋向其底部的一端在底部弯折向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搅拌桨叶、外搅拌桨叶均与搅拌轴杆连接,且内搅拌桨叶的连接点位于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搅拌桨叶为锚式桨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搅拌桨叶有两个叶片,其叶片为螺旋板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搅拌桨叶底部横杆上设置有辅助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辅助叶片为弧形。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把盘管位置调整到靠近反应釜中轴线位置处,有助于热盘管与反应釜内液体间的能量交换,适应性地采用了两个搅拌桨叶结构,在盘管内外侧各分部一个搅拌叶片,能够实现同步搅拌,在换热的同时保证了较好的搅拌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其外搅拌桨叶为U形,并且其底部设为水平段,以避免与盘管发生干涉,避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而且有助于盘管更深入的进入反应釜本体内;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由于外搅拌桨叶的底部为水平段,反应釜本体底部的水液难以被搅拌到,在其底部设置辅助叶片可以在小区域内对底部进行搅拌,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化工生产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盘管接口位于下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叶片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反应釜本体;2、搅拌桨;21、搅拌轴杆;22、外搅拌桨叶;23、内搅拌桨叶;24、辅助叶片;3、盘管;31、第一盘管接口;32、第二盘管接口;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搅拌桨2和盘管3,所述搅拌桨2设置有外搅拌桨叶22和内搅拌桨叶23,所述盘管3位于外搅拌桨叶22与内搅拌桨叶23之间。

反应釜本体1可以为常规反应釜,其上方安装电机4和搅拌桨2,电机4的动力轴连接搅拌桨2,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杆21转动。

搅拌轴杆21的底部设置有外搅拌桨叶22和内搅拌桨叶23,两者在结构上并没有特殊要求,外搅拌桨叶22和内搅拌桨叶23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外搅拌桨叶22的桨叶尺寸要大于内搅拌桨叶23的桨叶尺寸,两者绕搅拌轴杆21转动时所围圆形区域大小不同。

本实施例中的盘管3设置在靠近搅拌轴杆21位置处,并位于外搅拌桨叶22与内搅拌桨叶23之间。也就是说,盘管3的直径尺寸在外搅拌桨叶22与内搅拌桨叶23所围圆形的直径尺寸之间,则外搅拌桨叶22可以在盘管3外侧进行溶液搅拌,内搅拌桨叶23可以在盘管3内侧进行搅拌,保证搅拌的充分性。

盘管3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与反应釜本体1上的第一盘管接口31、第二盘管接口32连接,至于哪个作为进水口,没有具体限制,本实施例可优选为第一盘管接口31作为进水口,盘管3旋向其底部的一端在底部弯折向上与第二盘管接口32连接,并且都位于反应釜本体的上端。

由于盘管3位置的改变,其两侧均能够进行热量交换,管道内部与外侧溶液的热量交换更为充分,有助于换热效果的提高,能够通过盘管换热更好的控制溶液温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外搅拌桨叶22为U形,其底部为水平段。

由于盘管3位置向中部靠近,很容易与搅拌桨干涉,因此难以过多的向反应釜本体1底部延伸,为了使盘管3尽量多的靠近底部,并保证搅拌效果,则设置外搅拌桨叶22为U形,水平段有助于留出更多的空间供盘管使用。外搅拌桨叶22的竖直段可以用于搅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反应釜本体1与盘管3相连的第一盘管接口31、第二盘管接口32均位于外搅拌桨叶22的上方,即水平高度均在外搅拌桨叶22之上,否则会发生干涉。如图2所示,第二盘管接口32可以位于反应釜本体的中下部。

本实施例中内搅拌桨叶23、外搅拌桨叶22均与搅拌轴杆21连接,且内搅拌桨叶23的连接点位于上方。通过把内搅拌桨叶23的位置向高处设置,有利于内外桨叶都能发生搅拌作用,如果内部搅拌桨位置较低,会处于外部搅拌桨形成的涡流位置,搅拌作用发挥不明显。

进一步地,内搅拌桨叶23可以为锚式桨叶,锚式桨叶在结构强度和搅拌作用上都能发挥较好作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化工生产反应釜,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内搅拌桨叶23有两个叶片,其叶片为螺旋板状,可以使液体被扰动。

进一步地,结合图3,外搅拌桨叶22底部横杆上设置有辅助叶片24。由于外搅拌桨叶的底部为水平段,反应釜本体底部的水液难以被搅拌到,在其底部设置辅助叶片可以在小区域内对底部进行搅拌。辅助叶片24可以为弧形,并可以设置为薄板状,则有助于中部溶液的搅拌,充分保证搅拌效果。

本实用新型把盘管位置调整到靠近反应釜中轴线位置处,有助于热盘管与反应釜内液体间的能量交换,适应性地采用了两个搅拌桨叶结构,在盘管内外侧各分部一个搅拌叶片,能够实现同步搅拌,在换热的同时保证了较好的搅拌效果。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