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7034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外加剂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加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加剂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外加剂的合成过程中,由于合成外加剂的原料种类繁多,大多具有腐蚀性,且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因此对反应釜的要求比较高。对于搪玻璃反应釜来讲,搪玻璃反应釜是将含有高二氧化硅的玻璃,衬在钢制容器的内表面,经过高温灼烧牢固地密着于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复合材料制品,它具有玻璃稳定性和金属强度的双重优点,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蚀设备,在外加剂的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

但是在搪玻璃反应釜的使用过程中,当外加剂原料中含有卤族元素等高渗透性离子时,釜盖相对于釜身更容易腐蚀,这是由于釜盖相对于釜身来讲,其拐角较多,釜盖在烧结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瓷层不致密,且烧结过程中容易产生暗泡的情况。高温下的氯离子、溴离子具有很强的渗透性,由于釜盖在加工过程中的缺陷,导致釜盖腐蚀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加剂反应釜,其通过在釜盖与釜身之间设置隔离组件,合成外加剂需要添加含有卤族离子原料的情况下,在反应过程中使含有卤族离子的蒸汽不接触釜盖,减小釜盖的腐蚀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外加剂反应釜,包括放置于支撑台上的釜身,以及与釜身扣合的釜盖,所述釜盖与釜身之间设置有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包括抵触至釜身的端口的保护膜,以及驱动保护膜环绕釜盖转动的驱动件,所述保护膜的宽度大于釜盖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膜将釜盖与釜身隔离,反应釜内部产生的蒸汽直接接触保护膜表面,而不接触釜盖内表面,有效减小了减小釜盖的腐蚀情况。反应釜反应完毕后,开启釜盖,反应釜内部温度下降,保护膜表面聚集一部分液体物料以及水蒸气,利用驱动件将使用过的保护膜从釜盖处移走,将未使用的保护膜移动至釜盖处。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两侧分别放置有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端部之间固定跨设有辅助架,所述辅助架上设置有抵触至保护膜表面的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朝向釜身方向移动的夹持板,以及夹持于夹持板上的清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将使用过的保护膜移动至清洁组件处,夹持板上夹持的清洁件将保护膜表面附着的液体进行清理,实现保护膜的循环利用。

优选的,所述清洁件为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具有优异的吸水性能,能有效吸附保护膜表面聚集的液体。

优选的,所述辅助架上于夹持板的移动方向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夹持板两端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固定于夹持板端部的移动块,以及固定于滑动槽端部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滑动穿设有长度大于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最大距离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固定于移动块上,所述滑动杆于固定块与移动块的部分穿设有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时,弹簧挤压移动块使夹持板沿滑动槽移动,使夹持板上夹持的清洁件保持抵触至保护膜表面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对称位于釜盖两侧且回转支撑于辅助架之间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端部连接有驱动转动辊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电机,电机带动转动辊转动,转动辊转动带动保护膜移动,实现保护膜环绕釜盖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辊带动保护膜传动的过程中,加大转动辊与保护膜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于所述保护膜移动的下游设置有张紧保护膜的张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合成反应为加热反应,保护膜经过釜盖的扣合以及高温使用后,保护膜会发生形变,当一次合成反应结束后,张紧组件张紧保护膜,使清洁件更好地抵触至聚集有液体的保护膜表面。同时,清洁件需要首先吸附聚集有液体的保护膜,防止液体物料污染张紧组件,造成腐蚀。

优选的,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回转支撑于辅助架上的张紧辊,所述张紧辊的两端设置有使张紧辊朝向保护膜移动,且与夹持板两端设置的结构一致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保护膜发生的形变较大时,调节件驱使张紧辊朝向保护膜表面移动,将保护膜张紧。

优选的,所述釜盖与釜身之间设置有垂直开启釜盖的开盖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保护膜环绕设置于釜盖四周,釜盖在开启过程中,釜盖的开启空间有限,为了防止釜盖抵触至保护膜上,将保护膜损坏,开盖组件将釜盖垂直开启,减小釜盖与保护膜相抵触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开盖组件包括固定于支撑台上的开盖气缸、固定于釜盖上的支撑板、以及固定于釜身上的支撑管,所述开盖气缸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设置有穿过支撑管的导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开盖气缸,开盖气缸带动导向柱沿支撑管移动,从而实现釜盖的垂直开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保护膜将釜盖与釜身隔离,反应釜内部产生的蒸汽直接接触保护膜表面,而不接触釜盖内表面,有效减小了减小釜盖的腐蚀情况。反应釜反应完毕后,开启釜盖,反应釜内部温度下降,保护膜表面聚集一部分液体物料以及水蒸气,驱动件将使用过的保护膜移动至清洁组件处,夹持板上夹持的清洁件将保护膜表面附着的液体进行清理,实现保护膜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外加剂反应釜的结构视图;

图2为开启釜盖时外加剂反应釜的结构视图。

图中,1、釜盖;2、釜身;3、支撑台;4、支架;41、辅助架;42、滑动槽;5、隔离组件;51、保护膜;52、驱动件;521、转动辊;522、电机;6、清洁组件;61、夹持板;62、清洁件;7、调节件;71、固定块;72、移动块;73、滑动杆;74、弹簧;8、张紧组件;81、张紧辊;9、开盖组件;91、开盖气缸;911、气缸顶杆;92、支撑管;93、导向柱;9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外加剂反应釜,如图1所示,包括釜身2,以及扣合于釜身2的釜盖1,釜身2固定于支撑台3上。

结合图1与图2,为了保证在添加有卤族离子原料的情况下,反应釜内部产生的蒸汽与釜盖1隔离,减小釜盖1的腐蚀情况,釜盖1与釜身2之间设置有隔离组件5。隔离组件5包括位于釜盖1两侧两两对称设置的转动辊521,支撑台3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架4,两个支架4的端部之间固定跨设有辅助架41,转动辊521回转支撑于辅助架41上。选择其中一个转动辊521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转轴上连接有电机522。四个转动辊521之间套接有环绕釜盖1设置的保护膜51,保护膜51的宽度大于釜盖1的直径。保护膜51朝向釜身2的表面靠近釜身2的端口,釜盖1扣合于釜身2后,保护膜51夹持于釜盖1与釜身2之间。保护膜51为耐热高分子材料,反应釜内部的外加剂合成反应为加热反应,耐热高分子材料可以保证在反应过程中的完整性,将反应产生的蒸汽与釜盖1隔离。

结合图1与图2,转动辊521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转动辊521带动保护膜51传动的过程中,加大转动辊521与保护膜51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当反应釜内部的合成反应结束后,由于反应釜内部温度较高,反应釜经过降温后需要将反应产物取出时,保护膜51朝向釜身2的表面聚集一部分液体。打开釜盖1,开启电机522,电机522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转动带动保护膜51绕釜盖1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将表面干净的保护膜51传送至釜身2的端口,之后扣合釜盖1,即可进行下一次反应。表面聚集有液体的保护膜51传送远离釜身2,之后对其表面进行清理,即可继续使用。

结合图1与图2,保护膜51背离釜盖1的方向上设置有清洁组件6,清洁组件6将保护膜51表面聚集的液体清理。清洁组件6包括架设于辅助架41之间的夹持板61,夹持板61朝向保护膜51的表面嵌设清洁件62,清洁件62为海绵,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作用。保护膜51在移动过程中,海绵及时吸附保护膜51表面聚集的液体。

结合图1与图2,为了保证海绵的表面一直抵触至保护膜51表面,夹持板61的两端与辅助架41之间设置有调节件7,调节件7驱动夹持有海绵的夹持板61抵触至保护膜51的表面。辅助架41于夹持板61的固定处的垂直方向开设有滑动槽42,夹持板61可沿滑动槽42滑动。夹持板61伸出辅助架41的部分固定连接有移动块72,辅助架41上于滑动槽42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块71。移动块72朝向固定块71的方向焊接设置有滑动杆73,滑动杆73滑动穿设于固定块71上。滑动杆73的长度大于固定块71与移动块72之间的最大距离,滑动杆73于固定块71与移动块72之间的部分穿设有弹簧74,弹簧74处于伸长状态。弹簧74挤压移动块72,移动块72使夹持于夹持板61上的海绵抵触至保护膜51表面。

结合图1与图2,由于合成反应为加热反应,保护膜51经过釜盖1的扣合以及高温使用后,保护膜51会发生一定形变,因此当一次合成反应结束后,为了保证保护膜51表面聚集的液体可以更好地抵触至海绵表面进行清理,辅助架41上平行于夹持板61的位置设置有张紧组件8。为了保证保护膜51表面聚集的液体可以首先被海绵吸附,保护膜51首先经过清洁组件6,之后经过张紧组件8。

结合图1与图2,张紧组件8包括回转支撑于辅助架41之间的张紧辊81,张紧辊81的两端设置有与夹持板61两端结构一致的调节件7,当保护膜51出现松弛情况时,通过调节件7中弹簧74的作用,朝向釜身2方向挤压张紧辊81,从而实现保护膜51的张紧。

结合图1与图2,由于保护膜51环绕设置于釜盖1四周,釜盖1在开启过程中为了防止釜盖1抵触至保护膜51上,将保护膜51损坏,釜盖1的开启空间有限。在釜盖1与釜身2之间设置有开盖组件9,开盖组件9将釜盖1垂直开启,减小釜盖1与保护膜51相抵触的几率。

结合图1与图2,开盖组件9包括固定设置于釜身2外壁的支撑管92,釜盖1上朝向支撑管92的方向固定设置有支撑板94,支撑管92内套接设置有导向柱93,导向柱93朝向釜盖1的方向焊接固定于支撑板94上。支撑台3上于导向柱93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开盖气缸91,开盖气缸91的气缸顶杆911固定连接于导向柱93朝向支撑台3的一端。开盖气缸91的气缸顶杆911向上移动,带动釜盖1远离釜身2,实现釜盖1与釜身2的分离。开盖气缸91的气缸向下移动,带有釜盖1朝向釜身2方向移动,实现釜盖1与釜身2之间的扣合。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