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轴破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617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轴破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轴破碎设备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生成过程中,需要添加不同尺寸的砂石骨料,由于砂石骨料,特别是碎石和米石的形状对于混凝土凝结后的强度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这些骨料不能有太过尖锐和大的棱角的,否者会导致骨料之间相互支撑,使骨料间空间增大,从而减弱了凝结后的混凝土的强度。然而,目前通过普通破碎机对矿料进行破碎的到砂石骨料的方式下,骨料的形状无法控制,存在较大的棱角,从而无法满足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轴破碎设备,用于为较高强度的混凝土的生产提供所需的砂石骨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轴破碎设备,应用于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轴破碎设备包括机座、机盖、转子、进料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机座为圆槽形结构;

所述机盖设置在所述机座的上部,且与所述机座形成破碎腔;

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机盖上,用于承接输入的矿料并送入所述破碎腔;

所述转子通过转轴设置在位于所述机座的底部的轴承上,所述轴承的下端延伸到所述机座的下部;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的外部,用于向所述轴承输出转矩。

可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和进料桶,其中:

所述进料斗设置在所述机盖的上部;

所述进料桶的上部与所述进料斗的下部相连通,并向下延伸到所述转子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转子为开式转子或闭式转子。

可选的,所述开式转子包括下壁盘,其中:

所述下壁盘水平设置在所述转轴的端部;

所述下壁盘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为分料盘;

所述下壁盘上还设置有叶轮式的流道板,所述流道板之间形成流到。

可选的,所述闭式转子包括上壁板和下壁板,其中:

所述上壁板的中心部设置有进料口;

所述下壁板设置在所述转轴的端部,且通过内立刀和外立刀与所述上壁板相连接,所述内立刀与所述外立刀形成流道。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皮带轮和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皮带轮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下端;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机座的外部,且通过皮带与所述皮带轮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座外部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其中:

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皮带与所述皮带轮相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皮带与所述皮带轮相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底座的内壁相对于所述转子的部位设置有耐磨砧环。

可选的,所述砧环设置在所述破碎腔内能够调节高低的支架上。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轴破碎设备,该设备应用于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包括机座、机盖、转子、进料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机座为圆槽形结构;所述机盖设置在所述机座的上部,且与所述机座形成破碎腔;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机盖上,用于承接输入的矿料并送入所述破碎腔;所述转子通过转轴设置在位于所述机座的底部的轴承上,所述轴承的下端延伸到所述机座的下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的外部,用于向所述轴承输出转矩。驱动装置驱动转子转动,当矿料通过进料装置输送到转子上时,转子利用离心力将矿料向四周飞离,使矿料撞击破碎腔内壁并碎裂,并且在撞击后在破碎腔内形成涡流运动而多次互相打击、摩擦、粉碎,使矿料的大部分棱角被去除,从而得到较为圆润的砂石骨料。由于这种设备生成的砂石骨料不存在较大的棱角,因此用其生成的混凝土在凝结后的强度就会较高,从能够满足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轴破碎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立轴破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轴破碎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立轴破碎设备包括机座10、机盖20、转子30、进料装置40和驱动装置50。这些部件通过螺栓、卡扣、垫片、垫料等部件有机地转配在一起,用于对矿料进行破碎。

底座设置在相应的机座上,基座用于为该立轴破碎设备提供稳固的支撑,该底座为一个圆槽形结构。机盖通过螺栓等部件设置在该机座的上部,从而在机盖与底座之间形成破碎腔。

进料装置设置在该机盖上,用于向破碎腔内输入带破碎的矿料。该进料装置具体包括进料斗41和进料桶42,进料斗设置在机盖上,用于承接输送设备输送过来的矿料,并将矿料卸入进料桶;进料桶从机盖上部延伸到机盖的下部,直至延伸到转子的上方,从而使进料都卸入的矿料能够直接跌落到转子上。

为了承接进料桶输入的矿料,该转子设置在底座与机盖形成的破碎腔内,通过转轴31装配在该进料装置的下方。用于固定转子的转轴延伸到该底座的底部,底座的底部上设置有轴承32,该轴承用于支撑该转轴;转轴的下端进一步会突出到该底座的外部。

驱动装置与上述用于固定转子的转轴的下端相连接,用于通过转轴驱动该转子转动,从而使卸载到转子上的矿料在转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四周飞离,飞离的矿料通过与破碎腔内壁的撞击以及与其他矿料之间的撞击,这样使驱动装置的能量转化为矿料的动能,并在冲击的作用下转换为破碎能,从而使矿料碎裂。并且在撞击后在破碎腔内形成涡流运动而多次互相打击、摩擦、粉碎,使矿料的大部分棱角被去除,从而得到较为圆润的砂石骨料,如碎石、米石或机制砂等。特别对于机制砂而言,能够得到与天然河沙更为相似的沙粒,从而能够更好地替代机制砂。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轴破碎设备,该设备应用于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包括机座、机盖、转子、进料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机座为圆槽形结构;所述机盖设置在所述机座的上部,且与所述机座形成破碎腔;所述进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机盖上,用于承接输入的矿料并送入所述破碎腔;所述转子通过转轴设置在位于所述机座的底部的轴承上,所述轴承的下端延伸到所述机座的下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的外部,用于向所述轴承输出转矩。驱动装置驱动转子转动,当矿料通过进料装置输送到转子上时,转子利用离心力将矿料向四周飞离,使矿料撞击破碎腔内壁并碎裂,并且在撞击后在破碎腔内形成涡流运动而多次互相打击、摩擦、粉碎,使矿料的大部分棱角被去除,从而得到较为圆润的砂石骨料。由于这种设备生成的砂石骨料不存在较大的棱角,因此用其生成的混凝土在凝结后的强度就会较高,从能够满足生产高强度混凝土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子可以选用开始转子或闭式转子。开式转子仅有一个连接在转轴顶端的下壁盘,其上带有耐磨保护层;在下壁盘的中间有一分料盘,分料盘周围均匀分布有3~5个叶轮式的流道板,是物料的加速区域;上部为开放式。当矿料从分料盘分流到流道板形成的流道内时,在转子的高速旋转的作用下被瞬间加速,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出,当碰撞到破碎腔的内壁上时会发生撞击并被破碎。

闭式转子除了进料口和出料口外是封闭的,具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上壁盘和下壁盘,上壁盘中心设置有作为进料口的开口部,上下壁盘通过耐磨的内立刀和外立刀连接在一起,内立刀和外立刀形成流道。出料口可以为4~7个,矿料在转子内被加速并通过流道飞出。

无论是开式转子还是闭式转子,矿料都会对破碎腔的内壁造成较大的冲击和磨损。为了保护破碎腔的内壁,可以在破碎腔即基座的内腔,相对于转子的部位设置耐磨的砧环。为了便于拆卸及调制其高度,该砧环设置在破碎腔内的支架上,该支架能够上下调节。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装置包括皮带轮51和驱动电机,皮带轮设置在转轴的下端,驱动电机则设置在该机座的外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轮通过皮带与皮带轮相连接。

为了向转子输出更大的转矩,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两个电机的方式进行驱动,即驱动电机包括第一电机52和第二电机53,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皮带与皮带轮相连接,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皮带与皮带轮相连接,具体如图2所示。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