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2,3‑二溴‑1‑丙烯的精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789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2,3-二溴-1-丙烯的精馏装置。



背景技术:

在2,3-二溴-1-丙烯的精馏装置的制备过程中,需要采取精馏工艺,并对生成的混合物进行精馏,主要工艺为,通过将生成的混合液通入精馏塔内,从而实现对混合液的精馏。

目前的生产工艺中都是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至冷凝器内并冷凝成液体,再将混合物通入至精馏装置内进行精馏,因此,在冷凝的过程中,气体会放出大量的热,必须用大量的冷却水进行冷却,会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且操作复杂,工艺流程长,生产效率低,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2,3-二溴-1-丙烯的精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2,3-二溴-1-丙烯的精馏装置,包括精馏塔,所述精馏塔内从下到上依次加热装置、冷却装置以及冷凝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外壳以及进料管,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加热罐,所述进料管与加热罐上端相连,所述加热罐下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外壳上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下端设有冷却水进水管道,所述第二外壳上端设有冷却水出水管道,所述第二外壳内设有第一冷却管道以及第二冷却管道,所述第二冷却管道通过第一冷却管道与第一出料口相连,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三外壳以及冷凝器,所述第三外壳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设有挡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冷凝管道,所述冷凝管道设置在支撑板内,所述冷凝管道与第二冷却管道相连;所述底座左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底座右端设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以及第三出料口处均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设置在第二外壳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出料口出设有第一导料板,所述第一导料板倾斜设置在第二出料口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料板与第三外壳下端之间的夹角为135-1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出料口出设有第二导料板,所述第二导料板倾斜设置在第三出料口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导料板与第三外壳下端之间的夹角为135-1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板为环形支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冷却管道为M型冷却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至少2个,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至少2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外壳内侧设有加热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罐内侧设有加热丝。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一种用于2,3-二溴-1-丙烯的精馏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罐上设有第一通孔,可以将需要加热的混合液通入至加热罐内,进行预先加热后,再将加热后的混合液通过第一通孔进入至第一外壳内,并对混合液进行二次加热,从而有效提高了混合液加热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第一冷却管道以及第二冷却管道,可以对气体进行预冷却,再将冷却后的气体通过入至冷凝器内进行冷凝,可以使冷却后的气体进行快速冷凝,有效提高了混合液的冷凝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2,3-二溴-1-丙烯的精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精馏塔,2、第一外壳,3、进料管,4、加热罐,5、第一通孔,6、第一出料口,7、第二外壳,8、冷却水进水管道,9、冷却水出水管道,10、第一冷却管道,11、排液管,12、第三外壳,13、冷凝器,14、底座,15、支撑板,16、挡板,17、第二通孔,18、冷凝管道,19、第二出料口,20、第三出料口,21、第二冷却管道,22、第一导料板,23、第二导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附图可见,一种用于2,3-二溴-1-丙烯的精馏装置,包括精馏塔1,所述精馏塔1内从下到上依次加热装置、冷却装置以及冷凝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外壳2以及进料管3,所述第一外壳2内设有加热罐4,所述进料管3与加热罐4上端相连,所述加热罐4下端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外壳2上端设有第一出料口6;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二外壳7,所述第二外壳7下端设有冷却水进水管道8,所述第二外壳7上端设有冷却水出水管道9,所述第二外壳7内设有第一冷却管道10以及第二冷却管道21,所述第二冷却管道21通过第一冷却管道10与第一出料口6相连,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三外壳12以及冷凝器13,所述第三外壳12下端设有底座14,所述底座14上设有支撑板15,所述支撑板15上端设有挡板16,所述支撑板15上设有第二通孔17;所述底座14上设有冷凝管道18,所述冷凝管道18设置在支撑板15内,所述冷凝管道18与第二冷却管道21相连;所述底座14左端设有第二出料口19,所述底座14右端设有第三出料口20,所述第二出料口19以及第三出料口20处均设有排液管11,所述排液管11设置在第二外壳7内。

所述排液管11设置在第二外壳7内,可以对冷凝后的混合液进行降温,可以有效防止外界温度过高而对冷凝液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述第二出料口19出设有第一导料板22,所述第一导料板22倾斜设置在第二出料口19下端。

所述第一导料板22与第三外壳12下端之间的夹角为135-160°。

所述第三出料口20出设有第二导料板23,所述第二导料板23倾斜设置在第三出料口20下端。

所述第二导料板23与第三外壳12下端之间的夹角为135-160°,可以使冷凝后的液体快速流入至排液管11内,有效加快了对冷凝后的混合液收集的速度。

支撑板15上端的挡板16可以对气体进行挡料,既可以有效防止冷凝后的混合液落入至冷凝管道18内,也可以使冷凝后的混合液快速落入至第二出料口19以及第三出料口20内。

所述支撑板15为环形支撑板15。

所述第二冷却管道21为M型冷却管道,可以有效增加气体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有效加快了气体冷却的效率。

所述第一通孔5的数量为至少2个,所述第二通孔17的数量为至少2个。

所述第一外壳2内侧设有加热丝。

所述加热罐4内侧设有加热丝。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将混合液从进料管3进入至加热罐4中,并进行预先加热后,加热后的混合液通过第一通孔5流入至第一外壳2内,经过第一外壳2进行二次加热,并将混合液加热成气体,并送入至第一出料口6内,气体依次经过第一冷却管道10、第二冷却管道21进预先冷却后,进入冷凝管道18内,加热后的气体经过支撑板15上的第二通孔17进入冷凝器13内,并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混合液经过挡板16向下滑落,并落入至第二出料口19以及第三出料口20内,并经过第二出料口19以及第三出料口20处设有排液管11进行排液,并将混合液排出装置外。

混合液通入至加热罐4中,可以对混合液进行预先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混合液通过第一通孔5排入至第一外壳2内,并对混合液进行二次加热,可以有效加快混合液加热的效率,可以使混合液加热均匀。

冷却水从冷却水进水管道9进入装置内,并对第一冷却管道10以及第二冷却管道21内的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通过冷却水出水管道9排出装置外。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