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自动排污滤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802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电设备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力自动排污滤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排污滤水器内一般布置有多个滤筒,当滤筒内过滤出的杂质较多时,便需要对各滤筒进行反冲洗排污。通常的做法是,在下排污阀开启的同时,使用减速电机带动一根转轴转动,使与转轴相连的排污转板依次遮盖各滤筒上部的进水口,同时与转轴底部连接的排污转桶(或下转板)上的排污孔与滤筒底部排污孔连通,此时滤筒便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进行反冲洗排污。为了实现下排污阀开启的同时减速电机自动启动,一般需要配套安装相应的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力自动排污滤水器,当滤水器下排污阀开启时,排污水流将驱动排污转桶下方的叶轮转动,经过滤水器顶部减速机构减速后,最终带动排污转板和排污转桶转动,从而使各滤筒自动依次反冲洗排污。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力自动排污滤水器,它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在壳体内部安装装有转桶轴,所述转桶轴的内部安装有叶轮轴,所述转桶轴的下部安装有排污转板和排污转桶,所述排污转板和排污转桶上的排污孔朝向一致,在排污转桶内部安装有多个滤筒;所述叶轮轴的末端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排污转桶的底部,叶轮轴顶部的四方头与两级少齿差减速机构的输入轴相连。

所述转桶轴的两端通过转桶轴轴承盒支撑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心位置;所述转桶轴为空心结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所述叶轮轴的两端通过叶轮轴轴承盒支撑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中心位置。

所述上壳体上连通有进水管、上排污管和检修孔。

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出水管和下排污管。

所述滤筒上部为进水口,下部朝向滤水器中轴线一侧有排污孔。

所述转桶轴轴承盒内装有圆锥滚子轴承,在轴承盒内表面上的密封圈槽内装有密封圈。

所述叶轮轴轴承盒内装有圆锥滚子轴承,在轴承盒内表面上的密封圈槽内装有密封圈;叶轮轴轴承盒上部为弹性联轴器结构,并与两级少齿差减速机构的输出轴相连。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滤水器下排污阀开启时,排污水流将驱动排污转桶下方的叶轮转动,经过滤水器顶部减速机构减速后,最终带动排污转板和排污转桶转动,从而使各滤筒自动依次反冲洗排污,进而提高了排污效果。

2、叶轮轴轴承盒安装在转桶轴顶部,其内装有圆锥滚子轴承,内表面有密封圈槽,顶部为弹性联轴器结构。叶轮轴轴承盒的这种结构,可起到承受叶轮轴轴向荷载并对其起到导向作用、与叶轮轴形成动密封、与两级少齿差减速机构输出轴通过弹性联轴器连接三个作用。

3、叶轮位于排污转桶下方,并与叶轮轴连接,叶轮轴穿过中空的转桶轴与两级少齿差减速机构的输入轴连接,两级少齿差减速机构的输出轴通过叶轮轴轴承盒与转桶轴连接,这一结构可实现将排污水流冲击产生的叶轮高转速、低扭矩的转动,转换为转桶轴4低转速、高扭矩的转动。

4、不需要使用减速电机,也不需要额外的控制电路,仅利用排污水流便可带动排污转板5和排污转桶6转动,从而实现各滤筒自动依次反冲洗排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1a、进水管;1b、上排污管;1c、检修孔;2、下壳体;2a、出水管;2b、下排污管;3、滤筒;4、转桶轴;5、排污转板;6、排污转桶;7、两级少齿差减速机构;8、叶轮轴;9、叶轮;10、转桶轴轴承盒;11、叶轮轴轴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水力自动排污滤水器,它包括上壳体1,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2,在壳体内部安装装有转桶轴4,所述转桶轴4的内部安装有叶轮轴8,所述转桶轴4的下部安装有排污转板5和排污转桶6,所述排污转板5和排污转桶6上的排污孔朝向一致,在排污转桶6内部安装有多个滤筒3;所述叶轮轴8的末端安装有叶轮9,所述叶轮9位于排污转桶6的底部,叶轮轴8顶部的四方头与两级少齿差减速机构7的输入轴相连。通过采用上述的自动排污滤水器,工作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减速电机,也不需要额外的控制电路,仅利用排污水流便可带动排污转板5和排污转桶6转动,从而实现各滤筒自动依次反冲洗排污。进而起到了节能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转桶轴4的两端通过转桶轴轴承盒10支撑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中心位置;所述转桶轴4为空心结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通过采用两部分结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加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轴8的两端通过叶轮轴轴承盒11支撑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盒保证了叶轮轴8顺利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1上连通有进水管1a、上排污管1b和检修孔1c。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2的侧壁上安装有出水管2a和下排污管2b。

进一步的,所述滤筒3上部为进水口,下部朝向滤水器中轴线一侧有排污孔。

进一步的,所述转桶轴轴承盒10内装有圆锥滚子轴承,在轴承盒内表面上的密封圈槽内装有密封圈,用于形成动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轴轴承盒11内装有圆锥滚子轴承,在轴承盒内表面上的密封圈槽内装有密封圈;叶轮轴轴承盒11上部为弹性联轴器结构,并与两级少齿差减速机构7的输出轴相连。这一结构可实现将排污水流冲击产生的叶轮高转速、低扭矩的转动,转换为转桶轴4低转速、高扭矩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水力自动排污滤水器在实际使用时,需在上排污管1b、下排污管2b之后分别安装上、下排污阀。上排污阀主要用于排除漂浮物,而下排污阀则用于各滤筒反冲洗排污。

当下排污阀开启时,顶部进水口被排污转板5遮盖、底部排污孔与排污转筒6连通的滤筒3将处于反冲洗状态。排污水流流入排污转桶6后向下流出,推动叶轮9转动,叶轮轴8随之转动,并带动两级少齿差减速机构7的输入轴转动,经两级减速、放大力矩后,两级少齿差减速机构7的输出轴通过叶轮轴轴承盒11带动转桶轴4转动,最终带动排污转板5和排污转桶6转动,从而使各滤筒依次进行反冲洗排污。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