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炉遮光机构及UV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746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UV炉遮光机构及UV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的防护用具,涉及一种UV炉。



背景技术:

UV炉,又称UV固化炉,就是通过一种单体/低聚物的混合物的快速聚合而获得一种也可交联的涂膜的设备。UV固化一般是指需要用紫外线固化的涂料(油漆)、胶粘剂(胶水)或其它灌封密封剂的固化条件或要求,其区别于加温固化、胶联剂(固化剂)固化、自然固化等。因而,UV炉通常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在利用紫外线进行固化的设备中,紫外线的防护十分重要,一旦泄露,或者紫外线对人体长时间、高剂量的照射,容易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需要阻挡紫外线泄露的UV挡板。

申请号为201310160179.2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安全防护型UV挡板,该UV挡板包括长方形板状本体,和设于本体上的固定孔,在本体的一侧边缘设有L形凹槽,本体的四角分别设有固定孔。为了便于实现UV挡板的安装,在本体表面或内部设有磁性吸附件,该本体借助于UV炉的金属壳体,通过磁性吸附件进行连接。另外,为了便于移动UV挡板,因而在本体上还设有两个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和L形凹槽分设于本体两侧,从而两个弧形凹槽组合形成供抓握的抓持部。

上述UV挡板中,本体通过磁性吸附件连接到UV炉的金属壳体上,通过两个弧形凹槽组成的抓持部移动本体。但是,由于抓持部设置在本体的端面上,因而抓取时手作用在本体上的方向与本体上下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垂直,因而手通过抓取弧形凹槽带动本体移动较为费力,且在磁性吸附件的作用下还将进一步增大本体与金属壳体之间的作用力,本体的移动更加费力,从而不便于调整UV挡板在UV炉金属壳体上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光板高度调节更加方便、快捷的UV炉遮光机构及UV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UV炉遮光机构,包括遮光罩和L型挡光板,所述遮光罩的顶面上安装有固定座,所述遮光罩的一侧设置有升降导轨槽;所述L型挡光板通过升降导轨槽与遮光罩连接,且所述L型挡光板可沿升降导轨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L型挡光板的一端高出遮光罩的顶面并在端部向固定座的一侧延伸形成凸台,所述凸台位于固定座上方,并在凸台与遮光罩的顶面之间形成抓取腔。

其中,所述L型挡光板的板面上沿升降导轨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L型挡光板通过穿过滑槽的螺钉与固定座连接。

其中,所述L型挡光板的板面上沿升降导轨槽的长度方向设有刻度尺。

其中,所述滑槽和刻度尺均设置两组,两组滑槽分别在L型挡光板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两组刻度尺分别在L型挡光板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遮光罩的相对立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导轨槽,所述L型挡光板设置两组,两组L型挡光板均通过升降导轨槽连接于遮光罩的两侧。

其中,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四组,四组固定座分别位于遮光罩顶面的四个角。

其中,所述固定座为L型固定座,所述L型固定座的横边与遮光罩的顶面连接。

一种UV炉,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上述的UV炉遮光机构。

其中,所述外壳一端的壳体上至少设置两组UV炉遮光机构,位于最外侧UV炉遮光机构的遮光罩上设置有一组L型挡光板,所述L型挡光板位于遮光罩外侧的端面上;位于最内侧UV炉遮光机构的遮光罩上设置有两组L型挡光板,两组L型挡光板分别位于遮光罩内侧、外侧的端面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该UV炉的遮光机构包括有遮光罩、L型挡光板、固定座,该L型挡光板通过遮光罩上的升降导轨槽与遮光罩连接,使得L型挡光板可上下移动,从而调节L型挡光板的高度,从而可根据遮挡的需求调整L型挡光板的遮挡高度;另外,该L型挡光板的一端高出遮光罩的顶面后向一侧延伸形成凸台,并在凸台与遮光罩的顶面之间形成抓取腔,在移动L型挡光板时,手掌握住该凸台部位,指尖位于抓取腔内,并向上提取L型挡光板,即可使L型挡光板在升降导轨槽内向上滑动,从而实现L型挡光板高度的调节,且L型挡光板高度的调节更加省力、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中,在L型挡光板的板面上设置滑槽,且螺钉的一端穿过滑槽后将L型挡光板与固定座连接在一起,由于滑槽具有一定的长度,因而通过调整螺钉在滑槽内的位置即可调整L型挡光板的安装位置,从而可在高度方向上对L型挡光板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扩大该L型挡光板的遮挡范围,提高L型挡光板的挡光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在L型挡光板的板面上设置刻度尺,通过滑槽、刻度尺的配合,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精准地读取固定座或者遮光罩的顶面所在的刻度线,从而准确地计算出L型挡光板所能遮挡到的高度。

4、本实用新型中,将滑槽、刻度尺均设置为两组,且两组滑槽分别位于L型挡光板的左、右两端,两组刻度尺分别位于L型挡光板的左、右两端,通过两组滑槽、两组刻度尺除了能够第一时间得知L型挡板两端移动的距离,准确地计算出L型挡光板所能遮挡到的高度外,还能够根据刻度尺的度数对L型挡光板两端的移动情况是否同步进行判断,有效避免因L型挡光板两端移动不同步而影响L型挡光板的移动;此外,通过两端的刻度尺还能够得知L型挡光板在移动完毕后L型挡光板的两端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实现通过L型遮光板对泄露的紫外线进行有效地遮挡。

5、本实用新型中,将固定座设置成四组,且四组固定座分别位于遮光罩顶面的四个角的位置,从而使抓取腔分布在遮光罩顶面两边的中部位置,使抓取腔的空间尽可能地大,便于在移动L型挡光板时用手进行抓取;此外,将抓取腔设置在中间位置,在移动L型挡光板时能够更加方便地控制L型挡光板两端的移动同步,从而便于L型挡光板的移动。

6、本实用新型中,该固定座为L型固定座,L型固定座的缺口部分朝外,从而便于在移动L型挡光板时用手进行抓取,提高L型挡光板的移动效率。

7、本实用新型中,在UV炉的外壳上设置上述的UV炉遮光机构,通过上述的UV炉遮光机构能够根据紫外线的泄露情况随意、随时调整L型挡光板对紫外线的遮挡情况,且L型挡光板高度的调节更加省力、方便、快捷。

8、本实用新型中,在外壳一端的壳体上至少设置两组UV炉遮光机构,靠近外壳中部的最内侧的UV炉遮光机构上设置两组L型挡光板,靠近外壳端部的最外层的UV炉遮光机构上设置一组L型挡光板,这样L型挡光板的设置能够对紫外线进行有效遮挡,提高对紫外线的遮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遮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遮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UV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L型挡光板、2-遮光罩、3-固定座、4-凸台、5-滑槽、6-刻度尺、7-升降导轨槽、8-抓取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UV炉遮光机构,该遮光机构主要与UV炉配套使用,对UV炉泄露的紫外线进行遮挡。该UV炉遮光机构包括遮光罩2和L型挡光板1,该遮光罩2为门型结构的遮光罩2,该遮光罩2底部设置有螺纹孔,整个遮光罩2可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连接在UV炉上。在遮光罩2的顶面上还安装有固定座3,该固定座3包括四组,四组固定座3分别设置在遮光罩2顶面的四个角的位置。该遮光罩2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为没有板体的开口结构,或者在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板体上开设缺口,且该遮光罩2的开口结构或者缺口处设置有升降导轨槽7,该升降导轨槽7设置两组,两组升降导轨槽7设置于遮光罩2对应侧面的左右两侧,且升降导轨槽7的长度方向与遮光罩2的高度方向一致。在两组升降导轨槽7之间设置有L型挡光板1,该L型挡光板1的竖直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嵌入对应侧的升降导轨槽7中,实现将L型挡光板1安装到遮光罩2上,从而整个L型挡光板1可沿升降导轨槽7的长度方向移动。该L型挡光板1的下端嵌入到升降导轨槽7之间,该L型挡光板1的另一端高出遮光罩2的顶面,且L型挡光板1上端的端部向固定座3的一侧延伸形成凸台4;该凸台4位于固定座3上方,从而在凸台4、遮光罩2顶面之间形成抓取腔8。

当需要抓取并提升L型挡光板1时,使用者的指尖伸入抓取腔8内,并通过凸台4抓紧L型挡光板1,然后使用者用手向上提取L型挡光板1至指定位置并锁紧、固定L型挡光板1;当需要收起L型挡光板1时,L型挡光板1接触锁紧、固定,L型挡光板1在重力或者在手臂的作用下下移至指定位置。

由于UV炉中泄露紫外线的位置通常不固定,泄露位置的高度也可能不一样,因而就需要对L型挡光板1的安装位置(尤其是安装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为此,在L型挡光板1的板面上开设有滑槽5,该滑槽5在L型挡光板1的板面上沿升降导轨槽7的长度方向开设。还设置有螺钉,该螺钉的一端穿过滑槽,将L型挡光板1与固定座实3现连接。当需要调整L型挡光板1的安装高度位置时,旋松螺钉,向上提起L型挡光板1至合适位置,然后再拧紧螺钉即可,从而实现对L型挡光板1的高度调节。

另外,在L型挡光板1的板面上还设置有刻度尺6,该刻度尺6沿升降导轨槽7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刻度尺6靠近滑槽5的位置,从而便于通过滑槽5、刻度尺6准确读出遮光罩2顶面所处的刻度线,从而能够准确得知L型挡光板1移动的距离、L型挡光板1遮挡的高度。

此外,如果仅在L型挡光板1的一端设置有一组滑槽5、刻度尺6,那么在移动L型挡光板1时就无法准确地知道L型挡光板1两端的移动是否同步、无法判断L型挡光板1的左右两端是否平齐。因此,将滑槽5、刻度尺6均设置两组,两组滑槽5分别位于L型挡光板1的左、右两端,两组刻度尺6分别位于L型挡光板1的左、右两端。通过两组滑槽5、刻度尺6就能够实时地读取L型挡光板1两端的高度位置,从而准确分析L型挡光板1两端的移动是否同步、无法判断L型挡光板1的左右两端是否平齐,便于L型挡光板1的升降。

在遮光罩2上设置一组L型挡光板1虽能对紫外线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但是其遮挡的效率较可能较弱。因而,在遮光罩2的相对立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导轨槽7,且L型挡光板1设置两组,两组L型挡光板1均通过升降导轨槽7连接于遮光罩2的两侧。当设置两组L型挡光板1时,两组L型挡光板1上的凸台4均相向设置。

此外,为了便于对两组L型挡光板1进行移动,因而将固定座3设置有四组,四组固定座3分别位于遮光罩2顶面的四个角。由于四组固定座3分别位于遮光罩2顶面的四个角,因而两组L型挡光板1的凸台4与遮光罩2顶面之间形成的两组抓取腔8均相向、且靠近中部位置,从而便于抓取两组L型挡光板1。

此外,该固定座3设置为L型的固定座3,该L型固定座3的横边与遮光罩2的顶面连接,该L型固定座3的纵边与L型挡光板1连接,即L型固定座3的缺口均对向设置。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UV炉,该UV炉包括有外壳,并在外壳上设置有上述的UV炉遮光机构。通过UV炉遮光机构对UV炉泄露的紫外线进行有效遮挡。

作为优选,在外壳一端的壳体上至少设置两组UV炉遮光机构,位于最外侧UV炉遮光机构的遮光罩2上设置有一组L型挡光板1,L型挡光板1位于遮光罩2外侧的端面上;位于最内侧UV炉遮光机构的遮光罩2上设置有两组L型挡光板1,两组L型挡光板1分别位于遮光罩2内侧、外侧的端面上(如图4所示)。

实施例1

一种UV炉遮光机构,该遮光机构主要与UV炉配套使用,对UV炉泄露的紫外线进行遮挡。该UV炉遮光机构包括遮光罩2和L型挡光板1,该遮光罩2为门型结构的遮光罩2,该遮光罩2底部设置有螺纹孔,整个遮光罩2可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连接在UV炉上。在遮光罩2的顶面上还安装有固定座3,该固定座3包括四组,四组固定座3分别设置在遮光罩2顶面的四个角的位置。该遮光罩2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为没有板体的开口结构,或者在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板体上开设缺口,且该遮光罩2的开口结构或者缺口处设置有升降导轨槽7,该升降导轨槽7设置两组,两组升降导轨槽7设置于遮光罩2对应侧面的左右两侧,且升降导轨槽7的长度方向与遮光罩2的高度方向一致。在两组升降导轨槽7之间设置有L型挡光板1,该L型挡光板1的竖直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嵌入对应侧的升降导轨槽7中,实现将L型挡光板1安装到遮光罩2上,从而整个L型挡光板1可沿升降导轨槽7的长度方向移动。该L型挡光板1的下端嵌入到升降导轨槽7之间,该L型挡光板1的另一端高出遮光罩2的顶面,且L型挡光板1上端的端部向固定座3的一侧延伸形成凸台4;该凸台4位于固定座3上方,从而在凸台4、遮光罩2顶面之间形成抓取腔8。

实施例2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L型挡光板1的板面上开设有滑槽5,该滑槽5在L型挡光板1的板面上沿升降导轨槽7的长度方向开设。还设置有螺钉,该螺钉的一端穿过滑槽,将L型挡光板1与固定座实3现连接。当需要调整L型挡光板1的安装高度位置时,旋松螺钉,向上提起L型挡光板1至合适位置,然后再拧紧螺钉即可,从而实现对L型挡光板1的高度调节。

实施例3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L型挡光板1的板面上还设置有刻度尺6,该刻度尺6沿升降导轨槽7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刻度尺6靠近滑槽5的位置,从而便于通过滑槽5、刻度尺6准确读出遮光罩2顶面所处的刻度线,从而能够准确得知L型挡光板1移动的距离、L型挡光板1遮挡的高度。

实施例4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将滑槽5、刻度尺6均设置两组,两组滑槽5分别位于L型挡光板1的左、右两端,两组刻度尺6分别位于L型挡光板1的左、右两端。通过两组滑槽5、刻度尺6就能够实时地读取L型挡光板1两端的高度位置,从而准确分析L型挡光板1两端的移动是否同步、无法判断L型挡光板1的左右两端是否平齐,便于L型挡光板1的升降。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遮光罩2的相对立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导轨槽7,且L型挡光板1设置两组,两组L型挡光板1均通过升降导轨槽7连接于遮光罩2的两侧。当设置两组L型挡光板1时,两组L型挡光板1上的凸台4均相向设置。

实施例6

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将固定座3设置有四组,四组固定座3分别位于遮光罩2顶面的四个角。由于四组固定座3分别位于遮光罩2顶面的四个角,因而两组L型挡光板1的凸台4与遮光罩2顶面之间形成的两组抓取腔8均相向、且靠近中部位置,从而便于抓取两组L型挡光板1。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固定座3设置为L型的固定座3,该L型固定座3的横边与遮光罩2的顶面连接,即L型固定座3的缺口均对向设置。

实施例8

一种UV炉,该UV炉包括有外壳,并在外壳上设置有上述的UV炉遮光机构。通过UV炉遮光机构对UV炉泄露的紫外线进行有效遮挡。

实施例9

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在外壳一端的壳体上至少设置两组UV炉遮光机构,位于最外侧UV炉遮光机构的遮光罩2上设置有一组L型挡光板1,L型挡光板1位于遮光罩2外侧的端面上;位于最内侧UV炉遮光机构的遮光罩2上设置有两组L型挡光板1,两组L型挡光板1分别位于遮光罩2内侧、外侧的端面上(如图4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