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流沉淀塔高效能中心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5011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竖流沉淀塔高效能中心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沉淀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竖流沉淀塔高效能中心管机构。



背景技术:

竖流沉淀池(塔)又称立式沉淀池。池体平面为圆形或方形。废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中排出。溢流堰前也可设浮渣槽和挡板,保证出水水质。

在废水从中心的进水管竖直进入池中时,水流冲击会将池底沉淀冲散,已经沉淀的废水又变得浑浊,增加池高可以减小水流对池底沉淀的冲击,但这种池占地面积小,深度大,池底为锥形,加高后施工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流沉淀塔高效能中心管机构,替换现有竖流沉淀塔中心的进水管,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竖流沉淀塔高效能中心管机构,包括设置于沉淀塔内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设有缓冲机构,在缓冲机构内设有使液体沿中心管内壁呈螺旋状下流的导流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设于中心管顶端的缓冲斗,缓冲斗内设有螺旋状导流片。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斗直径比中心管大100mm-300mm。

优选的,所述缓冲斗侧面设有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沿缓冲斗侧壁倾斜插入缓冲斗内。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设于中心管下方的锥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锥状凸起尖端设于中心管中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高效能中心管机构的使用可以使沉淀池设计沉淀净水效果更佳,污水塔内停留时间大大缩短,减小了达到净水要求的设备尺寸,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占地面积、设备材料以及絮凝剂的投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缓冲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缓冲斗结构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5所示,一种竖流沉淀塔高效能中心管机构,包括设置于沉淀塔4内的中心管2,中心管2通过连接固定架201,202固定在塔中心,且底部悬空状态。中心管2上设有缓冲机构1,在缓冲机构内设有使液体沿中心管2内壁呈螺旋状下流的导流结构,使污水旋涡状下流的结构有如下情况:

缓冲机构包括安装在中心管顶端的缓冲斗102,缓冲斗圆柱型,缓冲斗内102设有螺旋状导流片103,液体通过导流片103导向作用改变路径,形成螺旋状向下流。当缓冲斗102直径比中心管2大100mm-300mm时,其螺旋效果佳,具体在200mm时,效果最佳。当缓冲斗102在其侧面开设进水管101,结合导流片103,螺旋流效果更佳。将进水管101沿缓冲斗侧壁倾斜插入缓冲斗内102,污水流沿其侧壁流入时,在入水有一定初速度时,离心力作用下的污水流也会形成螺旋,也可将其和导流片103一同使用。缓冲机构1还包括设于中心管2下方的锥状凸起3,锥状凸起3尖端正对中心管2中心,向下流的污水在此处分散,该锥状凸起3为返水锥,通过支撑架301,302架在伞状塔底中部。

在使用时,污水从进水管101进入,在机构内形成螺旋状向下流,离心力使大部分固体颗粒因沿径向向外运动,同时因自身重力沿轴向贴中心管内侧向塔底沉降。沉淀聚沉在塔底,沉淀后清水上溢,通过溢流堰402,进一步从塔上方出水口401溢出,完成污水的沉淀净化。

该机构使水流切向进入中心管,降低了污水在中心管向下的流速,从而杂质可以平稳沉降;其次,水流速度相同时,螺旋向下流的流经路程更长,增加了新进污水在中心管中的停留时间,使得絮凝剂与固体悬浮物的充分反应,充分吸附悬浮颗粒,加大絮凝团,从而使固体悬浮物最大程度地从污水中分离,达到高效净化效果;其三,中心管的出口下方设有锥状凸起,分散污水向下的动能,使缓冲区的固液分离效果更加明显,同时改变污水流向,避免污水垂直向下将已沉淀于塔底的污泥冲散。通过该机构设置,无需加高塔同时沉淀净水效果更佳,污水停留时间大大缩短,减小了设备尺寸,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占地面积、设备材料以及絮凝剂的投资费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