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3051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平行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反应架,特别涉及一种平行反应器。



背景技术:

做生化实验室,为检验实验效果,通常需要做单一变量实验,或者在同一条件下做多组实验。为了简化实验操作,并且精确控制实验结果,可将实验所用容器放于平行反应器中进行反应。

授权公告号为CN20565968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平行反应仪,该平行反应仪包括加热模块,以及与加热模块相对应的冷却模块,加热模块上开设若干放置试验试管的放置槽,冷却模块上与放置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通孔。试验试管穿过通孔放入放置槽内,可对放入放置槽内的试验试管同时加热,或者同时冷却。

但是,该方案中冷却模块和加热模块的相对位置固定,当需要放置较高的试验试管时,冷却模块不能更加均匀地冷却试验试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行反应器,其具有冷却模块和加热模块的相对位置可调,适应于不同高度的试验试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平行反应器,包括用于盛放试管的加热模块,以及位于加热模块上方的冷却模块,加热模块和冷却模块之间对应设置支撑模块,冷却模块和支撑模块之间设置调高装置,调高装置包括与冷却模块固定,并与支撑模块滑动连接的伸缩组件,以及设置在冷却模块和支撑模块之间、固定冷却模块和支撑模块相对位置的定位组件。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试管穿过冷却模块、支撑模块放入加热模块内,若试管的高度高于支撑模块和加热模块之间的间距时,向上滑动冷却模块,冷却模块远离支撑模块,增大冷却模块和加热模块之间的间距,以适应试管的高度。冷却模块的位置调节好之后,将定位组件支撑在冷却模块和支撑模块之间,对冷却模块和支撑模块的相对位置进行临时定位。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冷却模块和支撑模块上的上导轨和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设置两个铰接连杆,铰接连杆呈V型设置,两个铰接连杆相交,并且在相交处铰接;其中一个铰接连杆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上导轨和下导轨滑动连接,另一个铰接连杆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上导轨和下导轨铰接;穿过两个铰接连杆设置驱使一个铰接连杆沿上导轨和下导轨滑动的调节螺杆。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转动调节螺杆,其中一个铰接连杆沿上导轨和下导轨滑动,该铰接连杆的两个端部靠近另一铰接连杆的两个端部,铰接连杆相应伸长,冷却模块远离支撑模块。反向转动调节螺杆,其中一个铰接连杆沿上导轨和下导轨滑动,至该铰接连杆的两个端部远离另一铰接连杆的两个端部,铰接连杆相应压缩,冷却模块靠近支撑模块。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对称设置两组,两个定位组件中对称的铰接连杆之间分别连接联动杆,穿过两个联动杆设置调节螺杆。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转动调节螺杆,可同时控制两个定位组件的铰接连杆伸长或者收缩,冷却模块和支撑模块之间的间距调节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伸缩组件包括支撑模块上设置的套筒,冷却模块上相应固定套杆,套杆与套筒滑动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伸缩组件起到导向作用,冷却模块平稳靠近或者远离支撑模块。

进一步地,加热模块上开设若干用于放置试管的放置槽,穿过冷却模块和支撑模块相应开设与放置槽对应的放样孔。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穿过冷却模块、支撑模块和加热模块设置若干放样通道,可平行设置多组对照实验。

进一步地,放置槽的侧壁开设可视窗。

试管穿过冷却模块、支撑模块和加热模块设置时,试管的下端部完全放置在放置槽中。若试管中加入的液体量比较少时,可通过可视窗观察样品的反应情况。

进一步地,加热模块下端部设置调节底座,调节底座与加热模块转动连接。

由于加热模块上设置多个放置槽,若放入的试管距离操作者较远,可相对于调节底座转动平行反应器,将试管转动至方便操作者观察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加热模块下端部开设容纳槽,调节底座上设置与容纳槽配合的固定杆,固定杆与容纳槽之间设置轴承。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转动平行反应器时,平行反应器内已经放好试管。为降低转动平行反应器对试管的影响,调节底座与容纳槽之间设置轴承,减小转动阻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冷却模块和支撑模块之间设置调高组件,操作者可依据试管的高度相应调节冷却模块和支撑模块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平行反应器适应于不同高度的试管;

2、加热模块下端部设置调节底座,加热模块可相对于调节底座转动。操作者可转动平行反应器的上端部,便于观察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试管中样品的反应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平行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平行反应器的剖视图,以显示伸缩组件;

图4是支撑模块、冷却模块和定位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平行反应器的爆炸示意图,以显示调节底座;

图中,1、加热模块;11、放置槽;12、可视窗;13、容纳槽;2、支撑模块;21、支撑孔;3、支撑柱;4、冷却模块;41、放入孔;42、冷却通道;43、进液口;44、出液口;5、调高装置;51、伸缩组件;511、套筒;512、套杆;52、定位组件;521、上导轨;522、下导轨;523、铰接连杆;524、联动杆;525、调节螺杆;6、调节底座;61、固定杆;62、底座;63、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平行反应器,如图1所示,包括加热模块1,加热模块1位于整个平行反应器的下端部;加热模块1上方对应设置支撑模块2,支撑模块2与加热模块1之间使用支撑柱3支撑。支撑模块2上方设置冷却模块4,冷却模块4与支撑模块2之间设置调高装置5,以调节冷却模块4与支撑模块2的相对高度。实验所用试管穿过冷却模块4、支撑模块2,放于加热模块1上,冷却模块4和支撑模块2依据试管的高度相应调节二者的间距,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试管。

加热模块1为铝块,铝块沿其周向均匀开设若干放置槽11,用于放置加入反应物的试管。同时,放置槽11的侧边开设切口形成可视窗12,试管放入放置槽11后,操作者可穿过可视窗12观察试管内部的反应情况。

支撑模块2位于加热模块1上方,支撑模块2和加热模块1之间使用支撑柱3固定。支撑模块2上相应开设若干与放置槽11对应的支撑孔21,试管穿过支撑孔21放于放置槽11内。

在支撑模块2的上方设置冷却模块4,冷却模块4与支撑模块2和加热模块1相对设置,冷却模块4上开设与支撑孔21对应的放入孔41。放入孔41、支撑孔21和放置槽11相对设置,试管从放入孔41插入平行反应器内。

结合图1和图2,为方便冷却试管,冷却模块4内绕设放入孔41设置冷却通道42,冷却通道42一端为进液口43,另一端为出液口44。实验过程中,冷却水从进液口43注入,经冷却通道42环绕放入孔41,从出液口44流出,为平行反应器持续提供循环冷却水。

结合图1和图3,由于反应所用试管的高度不同,支撑模块2和冷却模块4之间设置调高装置5,调高装置5包括伸缩组件51,以调节冷却模块4和支撑模块2之间的相对高度;还包括定位组件52,对调节好的冷却模块4和支撑模块2的相对高度进行固定。

其中,伸缩组件51包括固定支撑在支撑模块2和加热模块1之间的套筒511,套筒511穿过支撑模块2,与支撑模块2的上端面平齐。冷却模块4的下端部与套筒511相对的位置处固定套杆512,套杆512自冷却模块4的下端部向下延伸,并且与套筒511滑动连接。

结合图1和图4,定位组件52包括对称设置在冷却模块4和支撑模块2之间的上导轨521和下导轨522,上导轨521和下导轨522之间设置一对铰接连杆523。铰接连杆523由两根呈V型铰接的连杆组成,两个铰接连杆523的开口相对,并且交错设置;且两个铰接连杆523相交的位置处也采用铰接方式连接。其中一组铰接连杆52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上导轨521和下导轨522滑动连接,另一组铰接连杆52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上导轨521和下导轨522铰接。

定位组件52在冷却模块4和支撑模块2之间平行相对设置两组,两组定位组件52中铰接连杆523的V型铰接轴采用联动杆524相连,两组定位组件52中联动杆524对称设置两个,穿过两个联动杆524设置调节螺杆525。转动调节螺杆525时,两个联动杆524靠近或者远离,进而使得冷却模块4相对支撑模块2升高或者降低,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试管。

此外,平行反应器中放满试管之后,若操作者观察远离操作者的试管的反应情况时,需要抬起平行反应器转动或者走动到相应的位置进行观察,较为不便。结合图1和图5,在加热模块1下端部开设容纳槽13,容纳槽13内设置调节底座6。调节底座6包括底部超出加热模块1下端部的底座62,底座62中心设置与底座62一体成型的固定杆61。固定杆61插入容纳槽13,固定杆61外部套设轴承63,轴承63外圈与容纳槽13侧壁嵌合。调节底座6置于操作台上,操作者转动平行反应器时,平行反应器上端部相对于调节底座6转动,便于操作者观察放置于不同位置的试管的反应情况。

使用时,在试管内部放入待反应的物质,试管自放入孔41插入平行反应器中,试管穿过支撑孔21位于放置槽11内。试管放置完成后,转动调节螺杆525,相应调节冷却模块4与支撑模块2的相对高度,以适应试管的高度。调节完成后,可在冷却模块4中通入冷却水,或者对加热模块1进行加热。反应过程中,操作者仅转动平行反应器,即可观察放置在不同位置的试管的反应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