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9162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废气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气净化塔。



背景技术:

废气处理技术普遍应用在各种工业场所,净化塔是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废气塔净化过程中一般为废气直接从塔下端进入塔内,与塔顶喷淋出的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净化后,液体流至塔底,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废气净化塔的进气管道一般通过塔体进气口插入塔体内,从而达到向塔内进气的目的,然而传统废气净化塔的进气管道通常与塔体垂直,其缺点是:a)废气直接通入塔内,气体在塔内无旋流作用,净化效果差;b)喷淋液容易进入进气管道,腐蚀管道。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废气净化塔还存在自动化程度低,不便于控制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净化塔,其结构简单、进气管道不易被腐蚀,并且对废气净化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气净化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下部设置有进气口,顶部设置有出气口,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塔体外侧设置有储液箱,其关键在于:所述储液箱被一穿孔板分隔成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出液口与第一区连通,第一区的液体通过所述穿孔板过滤后流向第二区;所述第二区内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出口向上连接有喷淋管道;所述废气净化塔还包括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进口端连接有送风机,出口端弯管通过所述进气口倾斜朝下伸入塔体内,且出口端朝向塔体内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储液箱第一区的液体经过穿孔板过滤后流向第二区,经过潜水泵和喷淋管道提升至塔体顶部形成从上向下流的喷淋液;废气由送风机通过进气管道抽送至塔内,气体逆流而上与喷淋液反应,净化后的气体从塔体顶部的出气口排出,喷淋液从塔体底部的出液口进入储液箱第一区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气管道出口端的弯管通过所述进气口倾斜朝下伸入塔体内,且出口端朝向塔体内壁,对废气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使得废气进入塔体后首先沿塔体内壁方向流动,有一定的旋流作用,从而使得喷淋液与废气反应更加充分,提高了净化效果。并且进气管道倾斜朝下的设置有效避免喷淋液进入进气管道,防止进气管道腐蚀。

进一步的,在所述喷淋管道和潜水泵之间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的进口与潜水泵出口连接,出口与喷淋管道的进口连接。雾化装置将喷淋液雾化,经雾化后的喷淋液通过喷头喷出,在填料层与逆流而上的废气充分接触并反应,雾化产生的微小气泡能提高废气净化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液位高低的液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箱外侧还设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与送风机、潜水泵、液位传感器、雾化装置相连。电控箱控制送风机启动和潜水泵启动。当储液箱液位过低时控制潜水泵停止运行并发出警报。采用电控箱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以达到便于管理控制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上部设有溢流口和补水口,下部设有排空口,且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补水口上方。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液位传感器对储液箱的液位进行监控,当液位处于低位时,将信号传递个电控箱,电空箱控制潜水泵停止,并发出警报,通过补水口向储液箱中补充喷淋液。当液位处于高位时控制潜水泵启动,当水位过高时喷淋液则通过溢流口排出,当工作完成后,喷淋液从排空口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附图中:10-塔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13-出液口;20-送风机;30-进气管道;40-储液箱;41-第一区;42-穿孔板;43-第二区;44-溢流口;45-补水口;46-排空口;50-潜水泵;60-液位传感器;70-雾化装置;80-电控箱;90-喷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废气净化塔,包括塔体10,所述塔体10下部设置有进气口11,顶部设置有出气口12,底部设置有出液口13,所述塔体外侧设置有储液箱40,所述储液箱40被一穿孔板42分隔成第一区41和第二区43,所述出液口13与第一区41连通,第一区41的水通过所述穿孔板42过滤后流向第二区43;所述第二区43内设有潜水泵50,所述潜水泵50的出口向上连接有喷淋管道90;所述废气净化塔还包括进气管道30,所述进气管道30进口端连接有送风机20,出口端弯管通过所述进气口11倾斜朝下伸入塔体10内,且出口端朝向塔体10内壁。

储液箱第一区41的水经过穿孔板42过滤后流向第二区43,经过潜水泵50和喷淋管道90提升至塔体顶部形成从上向下流的喷淋液;废气由送风机20通过进气管道30抽送至塔10内,气体逆流而上与喷淋液反应,净化后的气体从塔体顶部的出气口12排出,喷淋液从塔体底部的出液口13进入储液箱第一区41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进气管道30末端的弯管与塔体呈倾斜角度,且其出口端朝向塔体内壁,对废气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使得废气进入塔体10后首先沿塔体内壁方向流动,有一定的旋流作用,从而使得喷淋液与废气反应更加充分,提高了净化效果。并且进气管道30倾斜朝下的设置有效避免喷淋液进入进气管道腐蚀管道。

在所述喷淋管道90和潜水泵50之间设置有雾化装置70,所述雾化装置的进口与潜水泵50出口连接,出口与喷淋管道90的进口连接。雾化装置70将喷淋液雾化,经雾化后的喷淋液通过喷头喷出,在填料层与逆流而上的废气充分接触并反应,雾化产生的微小气泡能提高废气净化的效果。

所述第一区41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液位高低的液位传感器60。所述储液箱外侧还设有电控箱80,所述电控箱80与送风机20、潜水泵50、液位传感器60、雾化装置70相连。电控箱控制送风机20启动和潜水泵50启动,当储液箱40液位过低时控制潜水泵停止运行并发出警报。

所述第一区41上部设有溢流口44和补水口45,下部设有排空46口,且所述溢流口44位于所述补水口45上方。

工作过程如下:

废气净化过程中,喷淋液从喷淋管道90喷出,流至塔体底部后经出液口13进入储液箱40的第一区41,通过穿孔板42过滤后进入第二区43,设置在第二区的潜水泵50将喷淋液抽起,进入雾化装置70进行雾化,再由喷淋管道90喷出,以形成循环喷淋的效果。

废气由风机20经进气管道30抽送至塔体10,进气管道30末端的弯管倾斜朝下伸入塔体10,使得废气能沿塔体10内壁旋流进入,并防止喷淋液进入进气管道30。气体逆流而上,在填料层与喷淋液反应,净化后的气体从出气口12排出。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液位传感器60对储液箱的液位进行监控,当液位处于低位时,将信号传递给电控箱80,电控箱控制潜水泵50停止,并发出警报,通过补水口45向储液箱40中补充喷淋液。当液位处于高位时潜水泵50启动,当水位过高时喷淋液则通过溢流口45排出,当工作完成后,喷淋液从排空口46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