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篦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4884发布日期:2018-06-05 19:29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篦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磨机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篦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泥等建材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管磨机作为水泥粉磨的主要设备,在很多生产线中使用,经过多年的使用和改进,管磨机本身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管磨机在运转过程中,由于磨损及热胀膨胀等影响,会有不少研磨体卡入篦缝。进入管磨机内部进行检查时发现,不少球、锻及其破碎体塞住了隔仓板篦板及出料篦板的篦缝,较大的影响了磨机的通过率及通风效果,进而影响磨机产能的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堵篦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堵篦板,该篦板包括扇形状的主体,所述主体上开设有多道篦缝,所述多道篦缝均以扇形状主体的圆心向外散射分布,所述篦缝的一侧端口为进料口,另一侧端口为出料口,进料口处的迎向回转方向的侧壁开设有非对称倒角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非对称倒角结构下侧任意位置篦缝的宽度小于其至出料口任意位置处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篦缝剖面为K型状。

作为优选,所述多个篦缝包括多种不同长度的篦缝。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管磨机的运转,在保障篦板通过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改善接触面的形状,使卡在篦板缝隙中的研磨体在物料的冲击作用下自行脱出篦缝,从而起到减轻或消除篦缝堵塞的效果,消除了繁重且危险的磨内人工清理篦缝的工作。使管磨机在运转过程中,其隔仓板及尾部出料端的通过率始终维持在较好的状态,去除不利的粉磨状态,避免停机处理降低运转率。而且篦板外形结构及安装形式与普通篦板无差别,只需更换篦板即可实现安装改造,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堵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堵篦板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堵篦板,该篦板包括主体1,主体1为扇形状结构,在使用时,可将多个主体1组装成一个圆形状篦板组,竖直安装在管磨机上。主体1上开设有多道篦缝2,多道篦缝2均以扇形状主体1的圆心向外散射分布。

如图2所示,篦缝2的下侧端口为进料口21,上侧端口为出料口22,已经研磨好的物料,可从进料口21进入篦缝2,通过篦缝2后从出料口22排出。

如图1所示,显而易见,篦缝2是由四个侧壁围合形成的,包括两个长侧壁和两个短侧壁,根据使用时的旋转方向,两个长侧壁可分为被向回转方向的侧壁23和迎向回转方向的侧壁24。为了防止管磨机内的研磨体卡在进料口21处,进料口处的迎向回转方向的侧壁24开设有倒角结构,优选开设非对称倒角结构241。

为了防止研磨体2或物料被挤入篦缝后越来越紧,导致无法排出。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对称倒角结构241下侧任意位置的篦缝2的宽度小于其至出料口任意位置处的宽度,即从非对称倒角结构241至出料口22方向,篦缝2的宽度逐渐增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篦缝2的宽度从非对称倒角结构241至出料口22逐渐变大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如将篦缝2的被向回转方向的侧壁23和迎向回转方向的侧壁24同时设置成斜面结构,使得篦缝呈喇叭口状。如图2所示,优选只将迎向回转方向的侧壁24设置成斜面结构,使得篦缝2的剖面为K型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道篦缝2可以设置成长度相同,由于篦板主体1为扇形状,且主体1上还设有组装用的安装孔,为了使篦缝2合理分布且要避开安装孔,如图1所示,因此优选将多个篦缝2设置成多种不同长度的篦缝2。

如图3所示,在运转过程中,塞在篦缝2中的研磨体3受到两方向的力的作用,一个是物料4的正面压力,一个是篦板旋转时物料对其的侧向摩擦力,由于篦板处于不断旋转的状态中,在物料4的作用下,摩擦力不仅大于正压力,且带有不小的冲击,从而使研磨体在非对称倒角结构形成一个回转支点,进而将研磨体3从篦缝2上推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管磨机的运转,在保障篦板通过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改善接触面的形状,使卡在篦板缝隙中的研磨体在物料的冲击作用下自行脱出篦缝,从而起到减轻或消除篦缝堵塞的效果,消除了繁重且危险的磨内人工清理篦缝的工作。使管磨机在运转过程中,其隔仓板及尾部出料端的通过率始终维持在较好的状态,去除不利的粉磨状态,避免停机处理降低运转率。而且篦板外形结构及安装形式与普通篦板无差别,只需更换篦板即可实现安装改造,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它未具体描述的部分,属于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