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醋氨己酸锌乙酰化反应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5730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醋氨己酸锌乙酰化反应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醋氨己酸锌乙酰化反应釜装置。



背景技术:

醋氨己酸锌乙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俗称达莫抒或依安欣,醋氨己酸锌乙可做为消化系统用药与胃黏膜保护药。醋氨己酸锌乙的生产过程大多需要反应釜,反应釜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人们对其结构也是并不陌生的,包括带有夹套的釜体、搅拌装置和用于驱使搅拌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然而现有的反应釜大多仅仅具备搅拌装置,仅具有搅拌装置并不能达到最佳混合效果,并且现在一般厂家是直接向釜内通液氮冷却,但由于液态氮的通入量较难控制,温差精度难以达到,不易保温,而且会造成局部过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效率高、易保温的醋氨己酸锌乙酰化反应釜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醋氨己酸锌乙酰化反应釜装置,包括机架、釜体、搅拌机构和旋转机构,釜体设置在机架内,釜体正上方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搅拌轴,机架上端设置有搅拌机构固定架,第一电机设置在搅拌机构固定架上端,第一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器连接,搅拌轴穿设在釜体内,搅拌轴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包括定叶片和动叶片,定叶片一端固定在搅拌轴上,定叶片另一端与动叶片铰接;釜体正下方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旋转轴,第二电机固定在机架下端横梁上,旋转轴通过法兰盘与釜体下端面固定连接。

釜体上端的右侧设置有进料口。

釜体内部的底面设置有冷却管。

釜体内部的右端设置有冷却管输入管,冷却管输入管下端与冷却管连通,上端伸出釜体。

冷却管内充满冷却介质。

冷却管螺旋设置在釜体内部的底面上。

釜体下端的左侧设置有出料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搅拌机构和旋转机构,搅拌机构可以使物料在釜体内均匀分布,旋转机构带动整个釜体转动,使物料在釜体内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采用定叶片与动叶片的结构设计,可以根据搅拌轴的转速调节定叶片与动叶片之间的夹角,从而起到控制搅拌半径的目的;进一步的在釜体内部的底面设计有螺旋的冷却管,解决了液态氮的通入量较难控制,温差精度难以达到,不易保温,而且会造成局部过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搅拌均匀、温差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搅拌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却管分布示意图。

图中:1、第一电机 2、搅拌机构固定架 3、机架 4、进料口 5、搅拌轴 6、搅拌叶片 6-1、动叶片 6-2、定叶片 7、冷却管 8、法兰盘 9、第二电机 10、出料口 11、冷却管输入管 12、釜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醋氨己酸锌乙酰化反应釜装置,包括机架3、釜体12、搅拌机构和旋转机构,釜体12设置在机架3内,釜体12正上方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和搅拌轴5,机架3上端设置有搅拌机构固定架2,第一电机1设置在搅拌机构固定架2上端,第一电机1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器连接,搅拌轴5穿设在釜体12内,搅拌轴5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叶片6,搅拌叶片6包括定叶片6-2和动叶片6-1,定叶片6-2一端固定在搅拌轴5上,定叶片6-2另一端与动叶片6-1铰接;釜体12正下方设置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第二电机9和旋转轴,第二电机9固定在机架3下端横梁上,旋转轴通过法兰盘8与釜体12下端面固定连接,釜体12上端的右侧设置有进料口4,釜体12下端的左侧设置有出料口10,釜体12内部的底面设置有冷却管7,本实施例中,冷却管7螺旋设置在釜体12内部的底面上。釜体12内部的右端设置有冷却管输入管11,冷却管输入管11下端与冷却管7连通,上端伸出釜体12,冷却管7内充满冷却介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为液氮。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物料经过进料口4进入釜体12内,启动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9,第一电机1带动搅拌轴5转动,将物料均匀的分布在釜体12内,第二电机9带动整个釜体12旋转,使物料更加均匀的分布在釜体12内,从冷却管7输入管注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充满冷却管7,形成釜体12内的温度差,最终完成酰化反应的醋氨己酸锌乙从出料口10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