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直立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3808发布日期:2018-06-19 20:03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干式直立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合两种以上粉末的干式直立混合机。



背景技术:

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1085168号(2011.11.14.注册,以下称“先有技术”),专利名称为包括具有烘干功能的亨舍尔混合器的混合机,该技术是一种有关干式直立混合机的技术。

所述先有技术涉及一种混合机,作为一种将粉末或颗粒状态的微细粒子状粉末投入混合的混合机,包括:外周面具有执行加热功能和冷却功能的护套的搅拌桶;在所述搅拌桶的内部上部一侧形成,将形成一体的上部盖子向上抬起时,由所述搅拌桶内部向外部移动,并与所述搅拌桶内部保持真空状态且回收气化蒸汽的真空发生装置的B袋式过滤器;以及在所述搅拌桶的下部形成,用于将投入的微细粒子状粉末搅拌的搅拌翼。

该搅拌机可以缩短混合、烘干、表面处理所需的工序时间,还可以节省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直立混合机,该干式直立合机可以将两种以上的粉末或颗粒更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干式直立混合机,包括:框架,其内部具有收容空间部;传动装置,其包括:在所述框架收容空间部相互左右分离配置的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以及将所述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连接的带;主电机,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上侧并连接于所述驱动带轮;混合罐,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上侧并位于所述从动带轮上侧,并具备内部形成的混合空间部,以及在下面中央贯通形成而与所述混合空间部连通的插入孔;轴,其下端部结合于所述从动带轮,上端部从所述混合罐的插入孔经过并位于所述混合空间部下部;子电机,其设置在所述混合罐的上侧;底部叶轮,其与所述轴的上端部结合并位于所述混合空间部的下部,并具有靠近所述混合空间部底面的两个以上底部叶片;中间叶轮,其与所述轴的上端部结合并位于所述底部叶轮的上侧,并具有向所述底部叶片上侧相分离配置的两个以上中间叶片;以及顶端叶轮,其与所述子电机连接并位于所述混合空间部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干式直立混合机,其有益效果在于,底部叶轮使落在混合空间部底面的粉末飞散,中间叶轮使飞散的粉末分散及混合,顶端叶轮使飞散至混合空间部上部的粉末重新混合,从而使进入混合空间部的粉末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式直立混合机的正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式直立混合机的侧面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轴上端部及与其结合的底部叶轮和中间叶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轴中央及将其包住的轴承座和支撑件的剖视图;

图5是底部叶轮的平面图a和正剖视图b;

图6是中间叶轮的平面图a和正剖视图b。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0 框架;110 收容空间部;200 传动装置;210 驱动带轮;220 从动带轮;230 带;300 主电机;400 混合罐;410 罐身;411 混合空间部;412 插入孔;413 排出口;414 圆滑部;415 上部空气注入口;420 盖子;421 投入口;430 冷却水套;500 轴;600 子电机;700 底部叶轮;710 底部叶片;711 对应圆滑部;720 底部轴套;800 中间叶轮;810 中间叶片;820 中间轴套;830 轮缘;840 辐条;900 顶端叶轮;910 顶端叶片;920 旋转轴;A00 开闭装置;A10 圆筒;B00 顶部轴承;C00 底部轴承;D00 轴承座;D10 空气流路;E00 支撑件;E10 下部空气注入口;S1 外侧供气空间部;S2 内侧供气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式直立混合机的结构包括:框架100、传动装置200、主电机300、混合罐400、轴500、子电机600、底部叶轮700、中间叶轮800和顶端叶轮900。

框架100如图1和图2所示,形状略呈四边框,内部形成传动装置200将被配置的收容空间部110。

传动装置200如图1所示,其包括:在框架100的收容空间部110相互左右分离设置的驱动带轮210和从动带轮220;连接驱动带轮210和从动带轮220的带230。

主电机300如图1所示,设置在框架100的上侧而连接于传动装置200的驱动带轮210。

混合罐400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在框架100的上侧而配置在传动装置200的从动带轮220的上侧。

混合罐400的内部形成使粉末混合的混合空间部411,下面中央如图3所示形成可与混合空间部411连通地被贯通的插入孔412。

如图3所示,所述混合罐400的下面形成可与所述插入孔412连通地被贯通的上部空气注入口415。上部空气注入口415的下端部位于插入孔412的周边,上端部具有倾斜延长的结构,使上端部与插入孔412连通。上部空气注入口415的下端部通过气动装置(fitting)和软管连接于空气压缩机。

最终,进入上部空气注入口415的压缩空气从插入孔412的内周面和轴500之间吐出,从而防止进入混合空间部411的粉末流入插入孔412的内周面和轴500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混合罐400包括:具有上方开放的所述混合空间部411和所述插入孔412的罐身410;罐身410上面的盖子420;为冷却因粉末的混合作业而被加热的混合罐400,将罐身410包住形成的冷却水套(water jacket)430。

其中盖子420的一侧通过铰链可旋转地结合于罐身410,另一侧通过铰接夹与罐身410可分离地结合,进而可开闭地结合在与罐身410的上端部上。盖子420的上面形成可与混合空间部411连通地贯通的投入口421。投入口421形成两个以上,用于分别将不同种类的粉末投入至混合空间部411。

罐身410的下端部一侧形成用于排出被混合的粉末的排出口413。排出口413贯通冷却水套430向外部凸出,在向外部凸出的端部上结合开闭装置A00,用于通过圆筒A10的动作开闭排出口413。

轴500的下端部与传动装置200的从动带轮220结合,上端部经过混合罐400的插入孔412配置在混合空间部411的下部。

最终,轴500通过传动装置200与主电机300连接并旋转。

另一方面,为了轴500被可旋转地设置,如图4所示,轴500的中央装配相互上下分离配置的顶端轴承B00和底部轴承C00,轴500的外侧结合将顶端轴承B00和底部轴承C00包住的轴承座D00,框架100的上端部与包住轴承座D00的支撑件E00结合。

支撑件E00形状略呈圆筒状,以贯通框架100上面的结构被插入。支撑件E00的外周面中央形成沿周围凸出的凸缘,该凸缘被放置在框架100的上面并与框架100结合。

轴承座D00的形状略呈圆筒状,并插入于支撑件E00的内侧。轴承座D00的外周面上端部上形成沿周围凸出的凸缘,该凸缘被放置于支撑件E00上面并与支撑件E00结合。

如图所示,轴承座D00和支撑件E00之间形成外侧供气空间部S1,轴500和轴承座D00之间形成内侧供气空间部S2,支撑件E00上形成可与外侧供气空间部S1连通地被贯通的下部空气注入口E10,轴承座D00上形成将外侧供气空间部S1和内侧供气空间部S2连接的空气流路D10。

其中外侧空气供气空间部S1具有轴承座D00的上端部和支撑件E00的上端部相互紧贴,并通过轴承座D00的下端部和支撑件E00下端部的相互紧贴向上方和下端密闭的结构。

下部空气注入口E10通过气动装置(fitting)和软管连接于空气压缩机。

最终,供应至下部空气注入口E10的压缩空气从外侧供气空间部S1和空气流路D10通过后进入内侧供气空间部S2。然后进入内侧供气空间部S2的压缩空气从顶端轴承B00和底部轴承C00通过后排至轴承座D00的上侧和下侧,从而防止从混合罐400流出的粉末或周边的异物进入顶端轴承B00或底部轴承C00。

子电机600如图2所示,旋转轴朝下设置在混合罐400的上侧。

底部叶轮700与轴500的上端部结合并配置在混合罐400的混合空间部411下部,如图3和图5所示,其包括:夹进轴500的底部轴套720;以及在底部轴套720的外侧形成的两个以上的底部叶片710。

其中底部叶片710位于靠近混合空间部411底部的位置,进而底部叶轮700旋转时,使落在混合空间部411底面的粉末向上侧飞散。

另外如图3所示,混合空间部411的下部边角上形成圆滑部414,底部叶片710的端部上形成与所述圆滑部414形状相应的对应圆滑部711。

根据所述结构,底部叶轮700旋转时,与底部叶片710相面对的混合空间部411的底面面积最大化,使落在混合空间部411底面的粉末顺利飞散。

中间叶轮800与轴500的上端部结合并配置在底部叶轮700的上侧,如图3和图6所示,其包括:夹进轴500的中间轴套820;在中间轴套820外侧形成的轮缘830;连接中间轴套820和轮缘830的辐条840;在轮缘830的外周面凸出形成并向底部叶片710的上侧相分离配置的两个以上的中间叶片810。

轮缘830形成环状,并设置成通过辐条840使中间轴套820位于中央。辐条840以中间轴套820为中心形成三个以上而排列成辐射状。

最终,中间叶轮800在底部叶轮700的上侧旋转使通过底部叶轮700飞散的粉末分散和混合。

其中中间叶片810在轮缘830的外周面向上方倾斜凸出形成。因此中间叶片810在混合空间部411内占据的面积会变大,中间叶片810在混合空间部411内占据向上下方向的空间,使通过中间叶轮800的粉末分散和混合效率得到提高。

顶端叶轮900连接于子电机600并配置在混合空间部411的上部,如图2所示,其包括:设置成可贯通混合罐400的上面,且上端部连接于子电机600,下部位于混合空间部411上部的旋转轴920;以及在旋转轴920的下部外周面形成并配置在混合空间部411上部的两个以上的顶端叶片910。

各个顶端叶片910形成上下稍长的板状,以旋转轴920为中心排列成辐射状。

最终,顶端叶片910通过子电机600在混合空间部411的上部旋转,进而使通过底部叶轮700和中间叶轮800飞散至混合空间部411上部的粉末重新飞散并混合起来。

如上所述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干式直立混合机是底部叶轮700使落在混合空间部411底面的粉末飞散,由中间叶轮800使飞散的粉末分散和混合,顶端叶轮900将飞散至混合空间部411上部的粉末重新混合起来,从而使进入混合空间部411的粉末被均匀地混合。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干式直立混合机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变形或者修改;而这些变形或者修改,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