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硅胶物料的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613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硅胶的制备工艺,尤其涉及高分子硅胶的预处理流程。



背景技术:

在进行高分子硅胶的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把生产用的硅胶颗粒以及其他物料成分进行混合,比如说丁苯颗粒、硅烷偶联剂、丁腈橡胶颗粒,首先在制备之前先要进过预先按照比例的搭配,进行物料混合,然后再进入物理反应釜进行反应,深加工,以便得到高分子高性能的硅胶产品。

现在的产品在预处理过程中,都依赖人工进行称重调配,这样的工序过程繁琐,耗费的时间人力较大。或者有些机器仅仅能够完成把所有物料加到一起,混合过程却完成得不够充分,搅拌不均匀且不能剔除其中掺杂的杂质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分子物料混合装置,能够实现按照比例将各个物料进行混合,并且完成均匀混合过筛等环节,直接就可以输送进入到物料反应釜中进行下个环节的处理。

该高分子物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釜、在混合釜中具有多根贯通的搅龙、混合釜上方是物料入料口,而在混合釜的下方设有过筛装置;该物料入口具有若干个,每物料入料口的大小相同,在物料入料口设有一个可调节阀门。

该物料入料口对接物料储存仓。

在混合釜的下方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对接过筛装置。

该过筛装置整体具有10°~15°的倾斜度。

该过筛装置包括一个震动盘一个筛网,筛网安装在震动盘的底部,震动盘通过电机带动震动。

该筛网包括两层,一层大网眼筛网,一层细网眼筛网,大网眼筛网在上,细网眼筛网在下,中间是物料输送孔道。

该混合装置通过物料入口实现按比例入料,然后再混合釜中通过搅龙充分混合均匀,最关键的是配置了过筛装置,能够提出过细和过大的混入物料中的杂质,具备了加工前处理所需要的配组分、混合均匀、去除杂质所有工序,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分子物料的混合装置;

其中: 10、混合釜;11、搅龙;12、物料入口;13、可调节阀门;20、物料存储仓;30、过筛装置;31、震动盘;32、大网眼筛网;321、大网眼杂质收集篮;33、细网眼筛网;331、细网眼杂质收集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透气防水医用硅胶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附图1,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该高分子物料混合装置,该装置包括混合釜10、在混合釜10中具有多根贯通的搅龙11、混合釜10上方是物料入料口12,而在混合釜10的下方设有过筛装置30;该物料入口12具有若干个,每物料入料口12的大小相同,在物料入料口12设有一个可调节阀门13。混合釜10本身是将所有物料加入进去,并完成混合的容器,通过多根搅龙11进行搅拌达到混合均匀的效果。

则该物料入料口12对接物料储存仓20。物料储存仓20具有多个出料口,可以同时对接多个物料入料口12。

而为了物料调配方便,是采用按照比例分配物料入料口的方式,比如需要混合物料A、B、C,按照A物料2份, B物料5份,C物料1份的配比进行混合,则A物料对接1个物料入料口,B物料对接3个物料入料,其中一个物料入料口的阀门调节至一半开的大小,C物料对接1个物料入料口,物料入料口的阀门调节至一半开的大小。同时进行入料,也同时关闭入料,则能够保持配比的大致相当的程度。

该过筛装置30包括一个震动盘31一个筛网,筛网安装在震动盘31的底部,震动盘通过电机带动震动。

该筛网包括两层,一层大网眼筛网32,一层细网眼筛网33,大网眼筛网32在上,细网眼筛网33在下,中间是物料输送孔道。因为物料颗粒的直径大小基本在5~8mm的范围内,所以要滤除1cm以上以及3mm以下的杂志颗粒,当物料通过振动盘时,不断地振动,此时物料颗粒都小于大网眼筛网的孔径,落下,大颗粒杂质留在大网眼筛网上。而当物料都落到细网眼筛网时,过小的杂质颗粒被移除出去,剩余的都是物料颗粒被送入下个加工环节。

在大网眼筛网和细网眼筛网的末端均设有杂质收集篮321/331,接下筛出来的杂质,避免阻塞住筛网。

该混合装置通过物料入口实现按比例入料,然后再混合釜中通过搅龙充分混合均匀,最关键的是配置了过筛装置,能够提出过细和过大的混入物料中的杂质,具备了加工前处理所需要的配组分、混合均匀、去除杂质所有工序,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