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清理的降膜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2333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清理的降膜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清理的降膜吸收器。



背景技术:

降膜吸收器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壁下降形成薄膜并与气体进行逆流或并流接触的一种吸收反应器。沿壁面下降的液膜可在平板面上或圆管的内、外壁形成,一般是圆管内形成,它们具有以下特点:气膜和液膜互相不贯透,设备压降小,允许有较高的气体负荷;降膜很薄并能在膜的表面产生特殊的波动,且气相和液膜的返混均小,传热传质效率高,单位能耗产生的流体传递总量大;沿壁下降的液膜可用间壁冷却,适用于有高热效应的吸收过程,并可使过程在近于等温下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降膜吸收器的技术逐渐成熟,但是在实际的适应过程中,降膜吸收器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降膜吸收器的维护问题,传统的降膜吸收器,一旦损坏,就必须将整个装置拆下进行维修,而且降膜吸收器还必须经常进行清理,否则将会影响其使用寿命,但是想要清理也必须将其拆下才能进行,十分费时费力。

有鉴于此,现需要一种维护方便的降膜吸收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清理的降膜吸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卸清理的降膜吸收器,包括冷却吸收端,所述冷却吸收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处理腔,所述处理腔内设有吸收列管,所述吸收列管上端设有成膜堰管,所述外壳上端通过螺丝与进料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端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进 料端一侧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与液体分布器固定连接,所述液体分布器下端设有填料压盖,所述外壳下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下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料端一侧设有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外壳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对称设有一组检修口,所述检修口外侧设有活动板。

优选的,所述吸收列管上设有矩形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外壳另一侧设有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外壳中部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可拆卸清理的降膜吸收器,通过设置安装座,便于拆卸固定,通过采用螺丝固定冷却吸收端、进料端、出料端,便于进行拆装维护,通过在外壳上设置检修口,当其遇到问题或需要清理时,只需打开活动板就可进行维护,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冷却吸收端、2外壳、3处理腔、4吸收列管、5成膜堰管、6进料端、7出气口、8进液口、9液体分布器、10填料压盖、11出料端、12出液口、13进气口、14冷却水进口、15检修口、16活动板、17固定座、18安装座、1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可拆卸清理的降膜吸收器,包括冷却吸收端1,所述冷却吸收端1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内设有处理腔3,所述处理腔3内设有吸收列管4,所述吸收列管4上端设有成膜堰管5,所述外壳2上端通过螺丝与进料端6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端6顶部设有出气口7,所述进料端6一侧设有进液口8,所述进液口8的一端与液体分布器9固定连接,所述液体分布器9下端设有填料压盖10,所述外壳2下端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出料端11,所述出料端11下部设有出液口12,所述出料端11一侧设有进气口13。

具体的,所述外壳2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14。

具体的,所述外壳2上对称设有一组检修口15,所述检修口15外侧设有活动板16,便于平时检修,清理。

具体的,所述吸收列管4上设有矩形固定座17,便于固定吸收列管4。

具体的,所述外壳2另一侧设有安装座18,便于拆卸安装。

具体的,所述外壳2中部设有加强筋19,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

工作原理:工作时液体通过进液口8进入进料端6,气体会通过进气口13进入装置内部,液体会在液体分布器9的作用下均匀的与成膜堰管5接触,然后流向吸收列管4,接着在吸收列管4中与气体进行反应。处理过后的液体会从出液口12流出,废气会从出气口7排走。该可拆卸清理的降膜吸收器,通过设置安装座18,便于拆卸固定,通过采用螺丝固定冷却吸收端1、进料端6、出料端11,便于进行拆装维护,通过在外壳2上设置检修口15,当其遇到问题或需要清理时,只需打开活动板16就可进行维护,省时省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