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煤除尘的喷雾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909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采煤除尘的喷雾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采煤除尘的喷雾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粉尘治理始终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难题之一,目前随着我国能源战略的深入现代化矿井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但随之粉尘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量粉尘沉积于井巷四壁,或悬浮于井巷空间,具有很大危害性,煤矿工人长期吸入,轻者会患呼吸道疾病,重者会患矽肺病。煤尘还具有爆炸性,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煤尘浓度较高时会降低作业场所的能见度,导致误操作,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另外还会加速机械的磨损,缩短紧密仪器仪表的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采煤除尘的喷雾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采煤除尘的喷雾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煤尘浓度较高时会降低作业场所的能见度,导致误操作,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另外还会加速机械的磨损,缩短紧密仪器仪表的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采煤除尘的喷雾设备,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左侧壁上侧连接有进水口,所述蓄水池的内腔右侧纵向设置有抽水泵,所述蓄水池的顶部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抽水泵的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抽水泵的右侧壁上侧连接有出水口连接头,所述出水口连接头的右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部连接有蒸发室,所述蒸发室的左端通过螺钉与蓄水池的右侧壁连接,所述蒸发室的顶部右侧连接有蒸汽输送管,所述蒸汽输送管弯折处的左侧通过管道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左侧通过螺钉与蓄水池的右侧壁连接,所述蒸汽输送管的右端连接有喷雾头,所述出水管、蒸汽输送管的底部均安装有单向阀,两组所述单向阀均位于蒸发室的内腔,两组所述单向阀的安装方向相反,所述蒸发室的内腔横向安装有过滤筛板,所述蒸发室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电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抽水泵的外壁套接有两组安装支架,且安装支架通过螺钉与蓄水池的内腔右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蒸汽输送管的弯折处通过螺钉连接有加强支撑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采煤除尘的喷雾设备,将水加热蒸发为水蒸汽,通过蒸汽与空气中的灰尘结合并滴落,从而达到喷雾除尘的效果,提高矿井的空气质量和员工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发室的剖视图。

图中:1蓄水池、2进水口、3抽水泵、4电机、5出水口连接头、6出水管、7蒸发室、8蒸汽输送管、9风机、10喷雾头、11单向阀、12过滤筛板、13电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采煤除尘的喷雾设备,包括蓄水池1,蓄水池1的左侧壁上侧连接有进水口2,蓄水池1的内腔右侧纵向设置有抽水泵3,蓄水池1的顶部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与抽水泵的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抽水泵3的右侧壁上侧连接有出水口连接头5,出水口连接头5的右侧连接有出水管6,出水管6的底部连接有蒸发室7,蒸发室7的左端通过螺钉与蓄水池1的右侧壁连接,蒸发室7的顶部右侧连接有蒸汽输送管8,蒸汽输送管8弯折处的左侧通过管道连接有风机9,风机9的左侧通过螺钉与蓄水池1的右侧壁连接,蒸汽输送管8的右端连接有喷雾头10,出水管6、蒸汽输送管8的底部均安装有单向阀11,两组单向阀11均位于蒸发室7的内腔,两组单向阀11的安装方向相反,蒸发室7的内腔横向安装有过滤筛板12,蒸发室7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电加热装置13。

其中,抽水泵3的外壁套接有两组安装支架,且安装支架通过螺钉与蓄水池1的内腔右侧壁连接,蒸汽输送管8的弯折处通过螺钉连接有加强支撑杆。

工作原理:将水通过进水口2加入到蓄水池1的内腔,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皮带带动抽水泵3的转轴转动,从而将蓄水池1内的水输出到出水管6内,通过出水管6进入到蒸发室7中,出水管6和蒸汽输送管8底部的两组单向阀11安装方向相反,使得水能够通过出水管6进入蒸发室7,水蒸汽通过蒸汽输送管8上的单向阀11进入蒸汽输送管8中,而不能反向运动,电加热装置13底部的两组导体接线柱通电后,电加热装置13进行电热作用,蒸发室7内的水被加热,蒸汽通过蒸汽输送管8到喷雾头10处,风机9工作后,将流动的空气通过蒸汽输送管8从喷雾头10处吹出,从而将水蒸气带出,水蒸气遇到尘土凝结,从而增大重量,在重力的作用下而下落,起到除尘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