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手工实验制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3652发布日期:2018-06-19 20:01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制备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手工实验制膜装置。



背景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借助于反渗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与其他膜种(纳滤、超滤、微滤等)相比,具有更小的膜孔径,可有效去除水中盐类、有机物、胶体、细菌等杂质。反渗透膜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制药、化工、工业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为了研究复合型反渗透膜生产工艺与配方优化,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手工制膜进行实验。手工制膜先制得聚砜底膜,再以底膜为支撑层制备聚酰胺功能层,实验关键步骤即聚酰胺层的制备,一般复合型反渗透膜采用界面聚合方法制备,首先,将底膜均匀地单面浸入水相溶液,待除去多余水相液后再均匀地涂上油相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如果涂得不均匀,则制得的膜片性能不好,且重复性比较差,得不出规律性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实验室手工制膜过程中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涂抹不均匀导致制成的膜片性能不好、重复性比较差、得不出规律性结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方便有效地进行实验室手工制膜、操作简单、制备的膜片性能高、重复性好的反渗透膜手工实验制膜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反渗透膜手工实验制膜装置,包括正方形的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两侧且垂直于底板设置的支架,支架的宽度与底板的边长相等,底板和支架均由耐热型的工程树脂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边长为20cm,支架的高度为9cm。

进一步的,支架和底板的厚度均为0.4cm,两条支架和底板一体式成型。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架上还设置夹板,夹板的一端铰接在支架上,且夹板与支架的铰接轴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夹板上用于夹紧的一侧设置有夹紧齿。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背面还设置有手握柄和用于收纳所述手握柄的收纳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进行手工实验制膜时,操作简单、可控性强,能够很好的实现单面涂覆,制备的膜片性能高、重复性好,不用担心水相溶液或油相溶液渗到底膜的背面从而造成反面成膜造成膜片性能不稳定、重复性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反渗透膜手工实验制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底板、3-夹板、4-夹紧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反渗透膜手工实验制膜装置,包括正方形的底板2和固定在底板2两侧且垂直于底板2设置的支架1,支架1的宽度与底板2的边长相等,底板2和支架1均由耐热型的工程树脂材料制成。

所述底板2的边长为20cm,支架1的高度为9cm。支架1和底板2的厚度均为0.4cm,两条支架1和底板2一体式成型。

每个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夹板3,夹板3的一端铰接在支架上,且夹板3与支架1的铰接轴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夹板3上用于夹紧的一侧设置有夹紧齿4。夹板3的宽度与支架1相当,夹板3的作用是用于夹紧底膜部分。

所述底板2的背面还设置有手握柄和用于收纳所述手握柄的收纳槽。

在制膜时,将预先制膜的底膜正面朝上平铺在本装置的两边支架1上,底膜的尺寸应当大于底板2,将支架1两边凸出的底膜部分用胶布粘在支架1上,或者拉直后夹紧在夹板3上,并通过夹紧齿4来夹紧,从而将底膜固定在本装置上;若是使用胶布粘结,则将支架1外多出来的底膜部分向下折,并翻向两边支架,用胶布粘好,底膜伸出与支架1的长度应小于9cm,以方便胶布对底膜的粘结;再抓住底板2上的手握柄进行浸水相溶液和油相溶液的操作,从而完成制膜操作。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