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1661发布日期:2018-11-30 19:5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



背景技术:

现小型污水处理采用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固液分离装置主要有船式,但现有的沉淀池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建设和运行成本高、停留时间长、泥斗排泥不畅、出水堰“跑泥”等现象,污水池的空间利用率低,导致船体体积过大,处理效率反而降低,运行和使用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结构紧凑,分层静置分离,有利于污水中泥水的分离,处理效率高,可以有效的配合氧化沟进行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外侧面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船体内腔左侧设有絮凝箱,所述船体的内腔右侧设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为半球形壳,所述沉淀箱内设有与稳流箱相通的入流管,所述沉淀箱的上端右侧设有贯穿船体右侧面的出流管,所述沉淀箱的底部设有污泥槽,所述沉淀箱的中部上侧安装有层流板,所述沉淀箱上侧的船体内侧面固定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轴孔内设有穿过层流板的吸渣管,所述吸渣管的下端侧面设有与污泥槽接触的刮泥板,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且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和吸渣管的上端均设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相连,所述吸渣管的上端口设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上端设有出渣管,所述出渣管的中部安装有负压器,所述负压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絮凝箱的内腔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隔开,所述船体为上表面敞口的长方体壳体,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高度与船体的整体高度一致,且第一隔板下端与船体下表面之间设有通流槽,所述船体左侧壁与第一隔板之间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侧固定有挂钩,所述安装座的中部设有滤网,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为反应箱,所述反应箱内设有截面为“L”型的底罩,所述底罩的水平部分分别与船体侧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下端侧面过渡相连,所述底罩的上侧面套有顶罩,且顶罩为下端敞口的圆筒壳,所述第二隔板与沉淀箱之间为稳流箱,所述稳流箱内设有稳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罩的侧面设有分别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固定相连的固定杆,所述底罩的水平部分设有贯穿船体底面的卸渣管,所述卸渣管的外侧端安装有卸渣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应箱上侧的船体侧面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表面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穿过顶罩延伸至底罩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均匀分布有拨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流板为六层弧板,且六层稳流板为同心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六层稳流板圆心角大小一致,所述稳流板的入口端与第二隔板的上端侧面过渡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层流板的锥形壳板,所述层流板的数量为四块,且四块层流板沿沉淀箱的中心线纵向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下侧三块层流板的锥顶设有通孔,最下侧层流板的底部边缘与沉淀箱的内侧面固定相连,最下侧层流板的内侧面固定有截面为弧线型的回流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船体横向隔成反应箱、稳流箱和沉淀箱,且相互连通构成连通器,污水从第一隔板和船体左侧面之间进入,依次横向穿过反应箱、稳流箱和沉淀箱,分层分级对污水内的絮凝物和污泥进行分离,结构紧凑,降低了船体的总体积,加速了沉淀作业的完成,提升了日污水处理量,可有效配合氧化沟进行泥水分离;

2)反应箱由底罩和顶罩分割为立体循环结构,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转轴和拨辊的转动形成提升力,人为控制污水的循环流动,保证污水的流体速度达到预定设想,可在反应箱内投放絮凝药物,配合拨辊的搅拌能力有效与污水内的漂浮物反应,从而实现絮凝物的快速沉降分离,立体循环结构有利于抵消絮凝物在水体内的上流力,沉降更快;

3)沉淀箱为半球形结构,且入流管设在沉淀箱的下侧,流体从污泥槽与沉淀箱之间的空腔上涌至沉淀箱内,经过锥形层流板和回流板的阻隔向下翻涌,泥渣由于重力落在污泥槽内,通过刮泥板的转动对污泥槽上表面进行刮除,防止污泥的附着粘接,使污泥下流至污泥槽的底部,有利于吸渣管对污泥的清除;

4)过滤器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清理,可有效对进入船体的污水进行粗过滤,避免污水内的大型漂浮物进入,保证整个系统的流畅性,稳流箱对经过反应箱的污水进行稳流,多层弧形结构的稳流板可有效的减弱水体的内应力,为后续沉淀箱提供稳定低速的污水流体,配合沉淀箱的纵向设置,有效提高污泥的分离速度,提高整体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船体、2控制开关、3絮凝箱、4沉淀箱、401入流管、402出流管、403污泥槽、404层流板、405回流板、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反应箱、701底罩、702固定杆、703顶罩、704伺服电机、705转轴、706拨辊、 707卸渣管、708卸渣阀、8稳流箱、801稳流板、9过滤器、901安装座、902 挂钩、903滤网、10工作台、11吸渣管、12刮泥板、13减速电机、14皮带、 15旋转接头、16出渣管、17负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包括船体1,船体1的外侧面安装有控制开关2,控制开关2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船体1内腔左侧设有絮凝箱3,船体1的内腔右侧设有沉淀箱4,絮凝箱3的内腔通过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隔开,船体1为上表面敞口的长方体壳体,第一隔板5的上端高度与船体1的整体高度一致,且第一隔板5下端与船体1下表面之间设有通流槽,船体1左侧壁与第一隔板5之间设有过滤器9,过滤器9包括安装座901,安装座901的上侧固定有挂钩902,安装座901的中部设有滤网903,过滤器903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清理,可有效对进入船体1的污水进行粗过滤,避免污水内的大型漂浮物进入,保证整个系统的流畅性,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之间为反应箱7,第二隔板6与沉淀箱4之间为稳流箱8,船体1横向隔成反应箱7、稳流箱8和沉淀箱4,且相互连通构成连通器,污水从第一隔板5和船体1左侧面之间进入,依次横向穿过反应箱7、稳流箱8和沉淀箱4,依次进行絮凝、稳流和低速沉降,分层分级对污水内的絮凝物和污泥进行分离,结构紧凑,降低了船体1的总体积,加速了沉淀作业的完成,提升了日污水处理量,可有效配合氧化沟进行泥水分离。

反应箱7内设有截面为“L”型的底罩701,底罩701的水平部分分别与船体1侧壁、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下端侧面过渡相连,底罩701的上侧面套有顶罩703,且顶罩703为下端敞口的圆筒壳,顶罩703的侧面设有分别与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固定相连的固定杆702,底罩701的水平部分设有贯穿船体1底面的卸渣管707,卸渣管707的外侧端安装有卸渣阀708,卸渣管707可有效的对底罩701水平部分的絮凝物进行吸收清除,反应箱7上侧的船体1侧面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表面安装有伺服电机704,伺服电机 704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2的输出端电连接,伺服电机704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穿过顶罩703延伸至底罩701内的转轴705,转轴705的下端均匀分布有拨辊 706,反应箱7由底罩701和顶罩703分割为立体循环结构,通过伺服电机704 带动转轴705和拨辊706的转动形成提升力,人为控制污水的循环流动,保证污水的流体速度达到预定设想,可在反应箱7内投放絮凝药物,配合拨辊 706的搅拌能力有效与污水内的漂浮物反应,从而实现絮凝物的快速沉降分离,立体循环结构有利于抵消絮凝物在水体内的上流力,沉降更快。

稳流箱8内设有稳流板801,稳流板801为六层弧板,六层稳流板801为同心弧,且六层稳流板801圆心角大小一致,稳流板801的入口端与第二隔板6的上端侧面过渡相连,稳流箱8对经过反应箱7的污水进行稳流,多层弧形结构的稳流板801可有效的减弱水体的内应力,为后续沉淀箱4提供稳定低速的污水流体,配合沉淀箱4纵向设置,有效提高污泥的分离速度,提高整体的使用效果。

沉淀箱4为半球形壳,沉淀箱4内设有与稳流箱8相通的入流管402,沉淀箱4的上端右侧设有贯穿船体1右侧面的出流管402,沉淀箱4的底部设有污泥槽403,球形结构的沉淀箱4和污泥槽403有利于污泥的下滑,避免污泥附着过多造成泥水再混合,沉淀箱4的中部上侧安装有层流板404,层流板 404的锥形壳板,层流板404的数量为四块,且四块层流板404沿沉淀箱4的中心线纵向分布,下侧三块层流板404的锥顶设有通孔,最下侧层流板404 的底部边缘与沉淀箱4的内侧面固定相连,最下侧层流板404的内侧面固定有截面为弧线型的回流板405,层流板404有效的稳定流体,同时阻挡泥渣的上浮,加速泥水的分离,沉淀箱4上侧的船体1内侧面固定有工作台10,工作台10的轴孔内设有穿过层流板404的吸渣管11,吸渣管11的下端侧面设有与污泥槽403接触的刮泥板12,工作台10上表面设有减速电机13,减速电机13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2的输出端电连接,且减速电机13的输出轴和吸渣管11的上端均设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14相连,吸渣管11的上端口设有旋转接头15,旋转接头15的上端设有出渣管16,出渣管16的中部安装有负压器17,负压器17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2的输出端电连接,沉淀箱4为半球形结构,且入流管401设在沉淀箱4的下侧,流体从污泥槽403 与沉淀箱4之间的空腔上涌至沉淀箱4内,经过锥形层流板404和回流板405 的阻隔向下翻涌,泥渣由于重力落在污泥槽403内,通过刮泥板12的转动对污泥槽403上表面进行刮除,防止污泥的附着粘接,使污泥下流至污泥槽403 的底部,有利于吸渣管11对污泥的清除,控制开关2上设有与伺服电机704、减速电机13和负压器17一一对应的按钮。

在使用时:污水从船体1左侧面和第一隔板5之间的空腔进入,可投放絮凝药物,经过过滤器9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而后污水经过第一隔板5下侧的通流槽进入到反应箱7,伺服电机704带动转轴705和拨辊706转动形成提升力,污水进入底罩701内,而后经过底罩701和顶罩703之间的间隙,絮凝物经过顶罩703下端的回转腔时停留,通过卸渣阀708的打开可进行絮凝物的排放,污水经过弧形的稳流板801稳流后沿入流管401进入到沉淀箱4 内,污水从污泥槽403和沉淀箱4的间隙上涌,经过层流板404和弧形回流板405的阻挡使泥水下涌,泥渣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污泥槽403内,清水经过层流板404后从出流管402排出,减速电机13工作带动吸渣管11转动,刮泥板12随吸渣管11转动对污泥槽403上表面的污泥进行刮除,使污泥下滑至污泥槽403的底部,负压器17工作使出渣管16产生负压,污泥沿吸渣管11和出渣管16排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分层静置分离,有利于污水中泥水的分离,使用效果好,运行稳定,不易使泥水附着,保证系统的流畅性,可以有效的配合氧化沟进行使用,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