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湍流搅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8894发布日期:2018-08-28 23:1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湍流搅动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具有加热迅速、耐高温、耐腐蚀、卫生、无环境污染、勿需锅炉自动加温、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是以参加反应物质的充分混合为前提,对于加热、冷却、和液体萃取以及气体吸收等物理变化过程均需要采用搅拌装置才能得到到好的效果,并可为客户设计,加工外盘管反应釜。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有些特定的反应需要加强流体的湍流效果,而现有的湍流搅动装置结构比较复杂,且使用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湍流搅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湍流搅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通过支架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动轴相连接,第一转动轴的下端延伸至壳体的内侧,且第一转动轴与第一齿轮键销连接,并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二转动轴键销连接,且第二转动轴安装在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安装有盖板,且壳体通过铰链与盖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侧壁的上端焊接有进料口,且壳体的下端焊接有出料口,并且进料口与出料口上分别安装有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的杆体上焊接有第一叶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杆体上焊接有第二叶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叶片的水平宽度小于第一叶片的水平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使用时,通过电动机带动第一叶片快速转动,实现对物品的均匀搅拌,此时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二叶片转动,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相配合,可以加强流体的湍流效果;

2、本装置结构简单,且通过电动机同时带动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转动,操作过程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湍流搅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湍流搅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壳体、2电动机、3第一转动轴、4第一叶片、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第二转动轴、8第二叶片、9出料口、10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湍流搅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端通过支架安装有电动机2,电动机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转动轴3相连接,第一转动轴3的下端延伸至壳体1的内侧,且第一转动轴3与第一齿轮5键销连接,并且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 6相啮合,第二齿轮6与第二转动轴7键销连接,且第二转动轴6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壳体1的上端安装有盖板,且壳体1通过铰链与盖板相连接,壳体1侧壁的上端焊接有进料口10,且壳体1的下端焊接有出料口9,并且进料口10与出料口9上分别安装有调节阀,第一转动轴3的杆体上焊接有第一叶片4,第二转动轴7的上下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第二转动轴7的杆体上焊接有第二叶片8,第二叶片8的水平宽度小于第一叶片4的水平宽度。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使用时,通过电动机2带动第一叶片4快速转动,实现对物品的均匀搅拌,此时第一齿轮5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第二齿轮6通过第二转动轴7带动第二叶片8转动,第二叶片8与第一叶片4相配合,可以加强流体的湍流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且通过电动机2同时带动第一叶片4和第二叶片8转动,操作过程方便简单,壳体1侧壁的上端焊接有进料口10,且壳体1的下端焊接有出料口9,可以通过进料口10和出料口9向壳体1内部装入或者放出反应物,且进料口10与出料口9上分别安装有调节阀,方便对反应物的放置进行控制,第二叶片8的水平宽度小于第一叶片4的水平宽度,第二叶片8辅助第一叶片4进行搅拌,加强湍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