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9953发布日期:2018-08-21 17:2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上料混合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陶瓷管的过程中,首选需要将原料进行混合,现有的V型混料桶,由于搅拌设备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搅拌不均匀,导致产品的稳定性差,同时由于产品对混料的颗粒大小要求严格,而现有的混料装置没有筛分装置,混合的原料直接投入生产,造成产品的合格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料装置,该混料装置,混料粒度分布均匀,并且能够筛分合格的粒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混料装置,包括第一混料桶和第二混料桶,所述第一混料桶与第二混料桶的侧壁相连,并等高且同轴布置第一水平转动轴和第二水平转动轴,第一水平转动轴通过万向节联轴器联动第一搅拌部,第二水平转动轴通过万向节联轴器联动第二搅拌部,第一搅拌部内接于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通过第一轴承支架固定在第一混料桶内壁上,第二搅拌部内接于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通过第二轴承支架固定在第二混料桶内壁上,所述第一混料桶和第二混料桶设置有与二者桶底相连通的出料口。

第一搅拌部包括第一搅拌轴和沿周向垂直设置的叶片支架,所述叶片支架上至少固定支托着一层带状螺旋叶片;所述第二搅拌部同第一搅拌部结构相同。

第一搅拌部包括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螺旋形叶片,所述螺旋形叶片包括轴向叶片和径向叶片,轴向叶片和径向叶片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搅拌部同第一搅拌部结构相同。

所述出料口上部设置有与出料口直径相配套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把手控制开合。

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与桶体铰接的出料封盖。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为V型混料装置,具有两个进料口,通过两个倾斜的搅拌部进行充分搅拌,混料粒度分布均匀,同时下料顺畅,不发生积料问题,下料过程通过过滤网,能够筛选合适的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螺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料装置,包括第一混料桶1和第二混料桶2,第一混料桶1的桶底平面为与其入料口平面具有夹角的斜桶底,第二混料桶2的桶底结构与第一混料桶1的桶底结构相同,且二者的桶底直接连通,第一混料桶1的入料口16和所述第二混料桶2的入料口分别设置对二者的入料口进行密封的密封盖17和与入料口大小相匹配的喇叭形上料口18,喇叭形上料口18与上料管19弹性连接,能调节上料口的高度。所述第一混料桶1与第二混料桶2的侧壁相连,并等高且同轴布置第一水平转动轴3和第二水平转动轴4,第一水平转动轴3通过万向节联轴器联动第一搅拌部5,第二水平转动轴4通过万向节联轴器联动第二搅拌部6,第一搅拌部5内接于第一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7的外侧通过第一轴承支架9固定在第一混料桶1内壁上,第二搅拌部6内接于第二轴承8,所述第二轴承8的外侧通过第二轴承支架10固定在第二混料桶2内壁上,所述第一混料桶1和第二混料桶2设置有与二者桶底相连通的出料口11。

第一搅拌部5包括第一搅拌轴501和沿周向垂直设置的叶片支架502,所述叶片支架502上至少固定支托着一层带状螺旋叶片503,所述螺旋叶片为3层,各层螺旋叶片间呈阶梯状布置;所述第二搅拌部同第一搅拌部结构相同。

第一搅拌部5包括第一搅拌轴504,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螺旋形叶片505,该螺旋形叶片的半径略小于桶体半径,所述螺旋形叶片包括轴向叶片506和径向叶片507,轴向叶片506和径向叶片507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搅拌部同第一搅拌部结构相同。

所述出料口11上部设置有与出料口11直径相配套的过滤网12,所述过滤网12通过把手13控制开合,该过滤网通过法兰和螺栓紧固在桶体出料口上部,可以根据需要的物料粒度大小,选择合适目数的过滤网,该过滤网的开合通过把手控制,能够及时放掉不合格的物料。

所述出料口11处设置有与桶体铰接的出料封盖14,该出料封盖另一端通过螺栓紧固在出料口处,方便在混料时封闭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为V型双头混料装置,混料效率高,上料不泄漏,降低粉尘污染,混料过程,粒度分布均匀,还能通过筛分合适的目数,严格控制原料的粒度,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