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密闭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7460发布日期:2018-09-28 18:47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室过滤在空气中易变性的物料的密闭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实验室通常采用布氏漏斗进行过滤,漏斗连通真空泵之后,将需要过滤的液体倒入布氏漏斗中进行抽滤,在抽滤过程中物料需要暴露在空气中,若抽滤操作不熟练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操作时间较长,很可能导致一些遇水或空气中其他物质易发生反应的物料变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进行过滤的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验室用密闭过滤装置,包括空心的吸液管,所述吸液管的外部套设有与之同心的外层管,所述外层管一端开口,另一端连通气源,所述吸液管的底部开口处可拆卸地连接有过滤网,且所述吸液管的上下开口均突出于所述外层管。

优选地,所述外层管的上端设置有密封段,所述密封段处外层管的内壁与所述吸液管的外壁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层管设置有储气段,所述储气段与所述外层管的开口端连通,呈空心泡状,所述储气段设置有用于连接气源的气体入口。

优选地,所述吸液管的下端开口呈喇叭状。

优选地,所述吸液管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过滤网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并通过螺纹与所述吸液管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液管与所述外层管均为90°直角弯管。

与现有过滤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过滤过程中物料基本不暴露于空气中,避免特殊物料遇空气变性;

2,操作简单方便,适配性好,与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结合使用即可,还可用于反应过程中液体物料的抽取。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闭过滤装置的吸液管底端与过滤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闭过滤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的附图标注为:

图中,1,吸液管;2,外层管;3,密封段;4,储气段;5,气源;6,气体入口;7,外螺纹;8,过滤网;9,橡皮塞;10,软管;11,接液瓶;12,真空泵;13,密封夹;14,试剂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实验室用密闭过滤装置,包括空心的吸液管1,所述吸液管1的外部套设有与之同心的外层管2,所述吸液管1与外层管2均采用空心的玻璃管。所述吸液管1与所述外层管2均为90°直角弯管,所述外层管2的垂直段端部开口,水平段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段3,所述密封段3处外层管2的内壁与所述吸液管1的外壁相互连接且密封固定,使得外层管2与内部的吸液管1始终保持同心。

所述外层管2设置有储气段4,所述储气段4位于所述外层管2的水平段,与所述外层管2的开口端连通,呈空心泡状,所述储气段4设置有用于连接气源5的气体入口6。

所述吸液管1的下端开口呈喇叭状,所述吸液管1的下端开口处可拆卸地连接有过滤网8。所述吸液管1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外螺纹7,所述过滤网8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7相匹配的内螺纹,并通过螺纹与所述吸液管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

所述吸液管1的上下开口均突出于所述外层管2,即所述吸液管1垂直段的端部低于所述外层管2垂直段的端部,所述吸液管1水平段的端部短于所述外层管2水平段的端部。

在具体使用时,首先组装实验仪器,将带孔的橡皮塞9固定于外层管2的垂直段,将外层管2的气体入口6通过软管10与气源5密封连接,所述气源5为确定的不与待过滤液体发生反应的惰性气体,且所述气源5最好储存于气体袋中。将吸液管1的水平段开口处通过软管10连接接液瓶11的进液口,所述接液瓶11可为带有两个开口的两口烧瓶或者抽滤瓶,所述接液瓶11的另一个开口连接真空泵12。所述软管10部分均设置有密封夹13。将橡皮塞9塞于装有待过滤液体的试剂瓶14中,调整橡皮塞9的位置,使得吸液管1的底部浸没于待过滤液体的液面以下,如图3所示。

在进行过滤时,首先打开连接气源5的密封夹13,然后打开真空泵12,待过滤的液体通过过滤网8进入吸液管1,再进入接液瓶11中。由于橡皮塞9对试剂瓶14产生了密封作用,液体在被吸走的过程中,试剂瓶14内液面以上产生负压,惰性气体经由外层管2进入试剂瓶14内使得试剂瓶14内外压力平衡,确保过滤过程顺利进行。

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带过滤液体的性质及过滤需求选择适当的过滤网8。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