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用污染气体外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2625发布日期:2018-08-10 14:0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屏障防渗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用污染气体外排装置。



背景技术:

渗滤液调节池是将垃圾处理场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通过收集系统收集起来集中处理的池体,是垃圾填埋场控制二次污染的主要设施,这些池体一般都是暴露在露天环境中,长期受到暴晒、严寒以及严重的冲刷及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在长期使用后会需要对其进行封场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年限;但是封场后,调节池内会因为渗液以及微生物发酵等因素而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该类气体聚集量过大后容易对填埋场的密封性能形成冲击,因此需要及时将该类气体外排;但是正是因为该类气体携带异味,在外排时容易影响填埋场附近的空气环境,严重危害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外排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而由于空气外排高度有相关标准,即导致过滤设施的设置高度不能过低,且由于过滤设施内部构件在长时间使用需要定期更换,而过滤设施的设置高度过高后对工作人员的更换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即需要架设相应的支撑平台,以进行高空作业,且在操作过程中属于高空作业,危险系数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用污染气体外排装置,避免填埋场调节池内外排气体污染周边空气环境的前提下,以实现导排管件设置高度的改变以方便对使用期限较长的构件进行快速更换。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用污染气体外排装置,包括导排管、过渡管,在所述导排管上端面开有两个卡槽,沿所述导排管的轴向在其内圆周壁上设有两个滑槽,过渡管下段滑动设置在导排管上段内壁中,在过渡管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突起,在过渡管上端面连接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连接筒以及与连接筒上端连通的扩张段,在所述扩张段的上端安装有无动力风机,在所述连接筒内圆周壁中部安装有多个紫外线灯管,在所述连接筒的中段设置有圆形的二氧化钛基板,在所述连接筒内圆周壁下段间隔设置有多个轴线与连接筒同轴的分隔圈,且在扩张段的内壁上设有吸附组件;初始状态下,所述突起的下端面与所述卡槽的槽底接触,使用时向上移动过渡管,然后旋转过渡管直至突起在所述滑槽内实现自由滑动,以实现过渡管水平高度的调节。

针对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在封场时间过长后,调节池的渗沥液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刺激性气体,该类气体释放到外界后会严重影响填埋场周边的空气质量,对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专门针对封场后的填埋场所外排的气体处理用的过滤器,以确保填埋产外溢的气体被充分过滤,避免环境污染;具体使用时,封场后的填埋场内的气体通过导排管向外释放之前首先进入到连接筒内,此时多个紫外线灯管所释放的高强度紫外线辐射至二氧化钛基板上,上升的气流与高能紫外线光束、二氧化钛反应,会产生臭氧以及·OH(羟基自由基)会对上升气流中的恶臭气体进行协同分解氧化反应,同时大分子恶臭气体在紫外线作用下使其链结构断裂,使得恶臭气体物质转化为无臭味的小分子化合物或是完全矿化,生成水、低分子无臭无害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最后部分未被分解的部分上升气体则经过吸附组件的吸附处理,在无动力风机的带动下移出连接筒,然后排入大气中。其中,在无动力风机所产生的牵引动力作用下,填埋场内的气体快速进入到连接筒内,而上升的气流中会携带大量的水汽,且部分易溶于水的物质在与水汽混合后,容易附着在紫外线灯管的管壁,在降低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的同时,还容易对紫外线灯管管壁造成腐蚀,严重影响紫外线灯管的使用寿命,因此,申请人在连接筒内圆周壁的下段间隔设置多个分隔圈,利用分隔圈中部的开放区域在连接筒内壁下段形成一个过流通道,填埋场内的气体上升时会依次遇到阻碍,且部分气体会沿分隔圈的表面朝连接筒的内壁方向移动,并且会在相邻的两个分隔圈之间所构成的环空中停留一段时间,此时,混合气体中的水汽则与分隔圈表面接触,在积累一定量时会汇聚成水滴,而剩余气体则会在无动力风机的牵引带动下继续上移,使得在紫外线灯管管壁上附着的水汽或是与部分溶于水的物质量大大减少,即保证了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

而当过滤机构中大颗粒活性炭以及小颗粒活性炭达到其使用极限时,即两个吸附层的吸附功能下降至最低程度时,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更换,而过滤机构因其设置位置所处水平高度较大,且渗沥液调节池处于封场状态,即仅有HDPE膜将调节池上方密封,使得操作人员只能在特定的点位架设平台来实现更换目的,且由于是高空作业,操作人员的更换作业具备一定的风险,对此,申请人将导排管上端面高度设置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而将过渡段以及与过渡段上端连接的过滤机构安装在导排管的上方,使得操作人在不搭设操作平台的前提下能够顺利在地面上对过滤机构中需要更换的部件进行更换工序,降低操作人员的作业风险,同时省却搭设操作平台的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进一步地,在初始状态下,过渡管外壁上的突起直接落入卡槽内,由卡槽对过渡管以及过滤机构进行支撑,而当需要对过滤机构中的部件进行更换时,将过渡管上移一段距离使得突起与卡槽发生脱离,然后转动过渡管,使得突起落入滑槽内,即过渡管能够相对与导排管且沿导排管的轴线向下发生相对移动,直至突起与滑槽下方的极限位置接触,过渡管停止下移,而过滤机构则直接下落至操作人员直接能够接触到的位置,以方便操作人员在地面上直接进行更换工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作业风险,同时大大缩短了更换部件的时间。

沿所述导排管的周向在其内圆周壁上开有活动槽,且在活动槽内设有一个筒状的密封风琴罩,且所述密封风琴罩上端与过渡管的外圆周壁连接,密封风琴罩下端所述活动槽的下端槽壁连接,所述活动槽与所述滑槽之间留有间距。由于导排管内聚集有大量的恶臭气体,而过渡管与导排管之间能够相对移动,即两者之间存在间隙,部分恶臭气体容易未经过滤处理则沿该间隙向外逸散,对此,申请人在导排管内壁上开有活动槽,且由于活动槽在导排管的轴向上具备一定的长度,活动槽与所述滑槽之间留有间距,即在导排管与过渡管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密封风琴罩上端随过渡管一并移动,确保导排管与过渡管之间的间隙保持密封,以防止恶臭气体向外逸散。进一步地,利用密封风琴罩本身的柔性以及形变性能,密封风琴罩的活动槽内不会作为中间件而承受导排管与过渡管的双重挤压或是磨损,使得其使用寿命能够延长,确保由渗沥液中产生的恶臭气体能够在进行彻底的过滤处理后才能向外排出,并且在转动过渡管时,密封风琴罩能够在其径向上承受一定的扭曲力,在保证其自身完整性的同时,确保突起与滑槽的对中。

初始状态下,所述密封风琴罩在过渡管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所述活动槽在过渡管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作为优选,初始状态下,即突起与卡槽相互接触时,密封风琴罩受到拉伸,其长度与活动槽的长度相同,而在突起与滑槽匹配后,且向下移动过渡管,密封风琴罩向下移动,逐渐回复其形变,且当密封风琴罩下移至其最大的压缩形变量时,过渡管停止下移,整个过程中,密封风琴罩始终在活动槽与过渡管之间的环空内发生形变以及形变回复,可有效防止密封风琴罩受损。

所述卡槽与滑槽均呈圆弧形,且卡槽对应的圆心角与滑槽对应的圆心角大小相同。作为优选,卡槽与滑槽均呈圆弧形,且卡槽对应的圆心角与滑槽对应的圆心角大小相同,使得在初始状态下,突起的局部与卡槽接触,而在需要过渡管下移时,突起能够与滑槽彻底对接,并且利用滑槽圆滑的曲面可增大突起与滑槽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过渡管下移的稳定性,防止在下移过程中出现顿挫或是卡死的现象发生。

所述分隔圈的个数为奇数,且在所述连接筒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正中间的所述分隔圈的内径最小,剩余分隔圈的内径朝远离位于正中间的分隔圈的方向递增,且在每一个所述分隔圈的上表面上均开有环形槽,在分隔圈的下表面开有多个与所述环形槽连通的通孔。利用多个分隔圈大小不一的内径,在连接筒内壁下段形成一个过流通道,填埋场内的气体上升时会依次遇到不同程度的阻碍,混合气体中的水汽则与分隔圈表面接触,在积累一定量时会汇聚成水滴,而剩余气体则会在无动力风机的牵引带动下继续上移,在依次通过多个分隔圈后进入到紫外线灯管的辐射范围内,而在相邻的两个分隔圈之间汇聚成滴的水汽会逐渐移动至环形槽内,然后经过通孔逐级回落至导排管中,避免混合气体在多个分隔圈所处的区段停留的时间过长而影响剩余气体的上移速度。

所述吸附组件包括三个隔离网,且三个所述隔离网构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吸附腔体,靠近所述二氧化钛基板一个吸附腔体内设置有大颗粒活性炭,在远离所述二氧化钛基板一个吸附腔体内设置有小颗粒活性炭。进一步地,吸附组件主要对参与反应后生产的化合物中水汽以及少量未经过氧化分解反应的气体进行最后的处理,即去除水汽以及少量气体中的刺激性物质,确保最终外排的气体完全符合标准,具体地,吸附组件包括两个层状结构,即由大颗粒活性炭构成的一级吸附腔体,由小颗粒活性炭构成的二级吸附腔体,一级吸附腔体与二级吸附腔体之间通过隔离网隔开,一级吸附腔体能够对上升的气体进行初级过滤处理,而二级吸附腔体能够对上升的气体进行二级过滤处理,且在无动力风机的牵引带动下,外排至大气中的气体中恶臭以及大量的水汽被充分吸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用污染气体外排装置,混合气体中的水汽则与分隔圈表面接触,在积累一定量时会汇聚成水滴,而剩余气体则会在无动力风机的牵引带动下继续上移,使得在紫外线灯管管壁上附着的水汽或是与部分溶于水的物质量大大减少,即保证了紫外线灯管的照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用污染气体外排装置,将导排管上端面高度设置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而将过渡段以及与过渡段上端连接的过滤机构安装在导排管的上方,使得操作人在不搭设操作平台的前提下能够顺利在地面上对过滤机构中需要更换的部件进行更换工序,降低操作人员的作业风险,同时省却搭设操作平台的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3、本实用新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用污染气体外排装置,利用密封风琴罩本身的柔性以及形变性能,密封风琴罩的活动槽内不会作为中间件而承受导排管与过渡管的双重挤压或是磨损,使得其使用寿命能够延长,确保由渗沥液中产生的恶臭气体能够在进行彻底的过滤处理后才能向外排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排管与过渡管的配合图;

图3为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无动力风机、2-隔离网、3-小颗粒活性炭、4-大颗粒活性炭、5-扩张段、6-二氧化钛基板、7-分隔圈、8-环形槽、9-紫外线灯管、10-连接筒、11-通孔、12-卡槽、13-导排管、14-滑槽、15-突起、16-活动槽、17-密封风琴罩、18-过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导排管13、过渡管18,在所述导排管13上端面开有两个卡槽12,沿所述导排管13的轴向在其内圆周壁上设有两个滑槽14,过渡管18下段滑动设置在导排管13上段内壁中,在过渡管18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14配合的突起15,在过渡管18上端面连接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连接筒10以及与连接筒10上端连通的扩张段5,在所述扩张段5的上端安装有无动力风机1,在所述连接筒10内圆周壁中部安装有多个紫外线灯管9,在所述连接筒10的中段设置有圆形的二氧化钛基板6,在所述连接筒 10内圆周壁下段间隔设置有多个轴线与连接筒10同轴的分隔圈7,且在扩张段5的内壁上设有吸附组件;初始状态下,所述突起15的下端面与所述卡槽12的槽底接触,使用时向上移动过渡管18,然后旋转过渡管18直至突起15在所述滑槽14内实现自由滑动,以实现过渡管18水平高度的调节。

针对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在封场时间过长后,调节池的渗沥液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刺激性气体,该类气体释放到外界后会严重影响填埋场周边的空气质量,对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专门针对封场后的填埋场所外排的气体处理用的过滤器,以确保填埋产外溢的气体被充分过滤,避免环境污染;具体使用时,封场后的填埋场内的气体通过导排管13 向外释放之前首先进入到连接筒10内,此时多个紫外线灯管9所释放的高强度紫外线辐射至二氧化钛基板6上,上升的气流与高能紫外线光束、二氧化钛反应,会产生臭氧以及·OH(羟基自由基)会对上升气流中的恶臭气体进行协同分解氧化反应,同时大分子恶臭气体在紫外线作用下使其链结构断裂,使得恶臭气体物质转化为无臭味的小分子化合物或是完全矿化,生成水、低分子无臭无害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最后部分未被分解的部分上升气体则经过吸附组件的吸附处理,在无动力风机1的带动下移出连接筒10,然后排入大气中。其中,在无动力风机1所产生的牵引动力作用下,填埋场内的气体快速进入到连接筒10内,而上升的气流中会携带大量的水汽,且部分易溶于水的物质在与水汽混合后,容易附着在紫外线灯管9的管壁,在降低紫外线灯管9照射强度的同时,还容易对紫外线灯管9管壁造成腐蚀,严重影响紫外线灯管9的使用寿命,因此,申请人在连接筒10内圆周壁的下段间隔设置多个分隔圈 7,利用分隔圈7中部的开放区域在连接筒10内壁下段形成一个过流通道,填埋场内的气体上升时会依次遇到阻碍,且部分气体会沿分隔圈7的表面朝连接筒10的内壁方向移动,并且会在相邻的两个分隔圈7之间所构成的环空中停留一段时间,此时,混合气体中的水汽则与分隔圈7表面接触,在积累一定量时会汇聚成水滴,而剩余气体则会在无动力风机1的牵引带动下继续上移,使得在紫外线灯管9管壁上附着的水汽或是与部分溶于水的物质量大大减少,即保证了紫外线灯管9的照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

而当过滤机构中小颗粒活性炭3炭以及大颗粒活性炭4达到其使用极限时,即两个吸附层的吸附功能下降至最低程度时,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更换,而过滤机构因其设置位置所处水平高度较大,且渗沥液调节池处于封场状态,即仅有HDPE膜将调节池上方密封,使得操作人员只能在特定的点位架设平台来实现更换目的,且由于是高空作业,操作人员的更换作业具备一定的风险,对此,申请人将导排管13上端面高度设置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而将过渡段以及与过渡段上端连接的过滤机构安装在导排管13的上方,使得操作人在不搭设操作平台的前提下能够顺利在地面上对过滤机构中需要更换的部件进行更换工序,降低操作人员的作业风险,同时省却搭设操作平台的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进一步地,在初始状态下,过渡管18外壁上的突起15直接落入卡槽12内,由卡槽12对过渡管18以及过滤机构进行支撑,而当需要对过滤机构中的部件进行更换时,将过渡管18上移一段距离使得突起15与卡槽12 发生脱离,然后转动过渡管18,使得突起15落入滑槽14内,即过渡管18能够相对与导排管13且沿导排管13的轴线向下发生相对移动,直至突起15与滑槽14下方的极限位置接触,过渡管18停止下移,而过滤机构则直接下落至操作人员直接能够接触到的位置,以方便操作人员在地面上直接进行更换工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作业风险,同时大大缩短了更换部件的时间。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导排管13的周向在其内圆周壁上开有活动槽16,且在活动槽16内设有一个筒状的密封风琴罩17,且所述密封风琴罩17上端与过渡管18的外圆周壁连接,密封风琴罩17下端所述活动槽16的下端槽壁连接,所述活动槽16与所述滑槽14之间留有间距。由于导排管13内聚集有大量的恶臭气体,而过渡管18与导排管13之间能够相对移动,即两者之间存在间隙,部分恶臭气体容易未经过滤处理则沿该间隙向外逸散,对此,申请人在导排管13内壁上开有活动槽16,且由于活动槽16在导排管13的轴向上具备一定的长度,活动槽16与所述滑槽14之间留有间距,即在导排管13与过渡管18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密封风琴罩17上端随过渡管18一并移动,确保导排管13与过渡管18 之间的间隙保持密封,以防止恶臭气体向外逸散。进一步地,利用密封风琴罩17本身的柔性以及形变性能,密封风琴罩17的活动槽16内不会作为中间件而承受导排管13与过渡管18 的双重挤压或是磨损,使得其使用寿命能够延长,确保由渗沥液中产生的恶臭气体能够在进行彻底的过滤处理后才能向外排出,并且在转动过渡管18时,密封风琴罩17能够在其径向上承受一定的扭曲力,在保证其自身完整性的同时,确保突起15与滑槽14的对中。

作为优选,初始状态下,即突起15与卡槽12相互接触时,密封风琴罩17受到拉伸,其长度与活动槽16的长度相同,而在突起15与滑槽14匹配后,且向下移动过渡管18,密封风琴罩17向下移动,逐渐回复其形变,且当密封风琴罩17下移至其最大的压缩形变量时,过渡管18停止下移,整个过程中,密封风琴罩17始终在活动槽16与过渡管18之间的环空内发生形变以及形变回复,可有效防止密封风琴罩17受损。

作为优选,卡槽12与滑槽14均呈圆弧形,且卡槽12对应的圆心角与滑槽14对应的圆心角大小相同,使得在初始状态下,突起15的局部与卡槽12接触,而在需要过渡管18下移时,突起15能够与滑槽14彻底对接,并且利用滑槽14圆滑的曲面可增大突起15与滑槽14 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过渡管18下移的稳定性,防止在下移过程中出现顿挫或是卡死的现象发生。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所述分隔圈7的个数为奇数,且在所述连接筒10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正中间的所述分隔圈7的内径最小,剩余分隔圈7的内径朝远离位于正中间的分隔圈7的方向递增,且在每一个所述分隔圈7的上表面上均开有环形槽8,在分隔圈7的下表面开有多个与所述环形槽8连通的通孔11。利用多个分隔圈7大小不一的内径,在连接筒10内壁下段形成一个过流通道,填埋场内的气体上升时会依次遇到不同程度的阻碍,混合气体中的水汽则与分隔圈7表面接触,在积累一定量时会汇聚成水滴,而剩余气体则会在无动力风机1的牵引带动下继续上移,在依次通过多个分隔圈7后进入到紫外线灯管9的辐射范围内,而在相邻的两个分隔圈7之间汇聚成滴的水汽会逐渐移动至环形槽8内,然后经过通孔11逐级回落至导排管13中,避免混合气体在多个分隔圈7所处的区段停留的时间过长而影响剩余气体的上移速度。

其中,所述吸附组件包括三个隔离网2,且三个所述隔离网2构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吸附腔体,靠近所述二氧化钛基板一个吸附腔体内设置有小颗粒活性炭3,在远离所述二氧化钛基板一个吸附腔体内设置有大颗粒活性炭4。进一步地,吸附组件主要对参与反应后生产的化合物中水汽以及少量未经过氧化分解反应的气体进行最后的处理,即去除水汽以及少量气体中的刺激性物质,确保最终外排的气体完全符合标准,具体地,吸附组件包括两个层状结构,即由小颗粒活性炭3炭构成的一级吸附腔体,由大颗粒活性炭4构成的二级吸附腔体,一级吸附腔体与二级吸附腔体之间通过隔离网2隔开,一级吸附腔体能够对上升的气体进行初级过滤处理,而二级吸附腔体能够对上升的气体进行二级过滤处理,且在无动力风机1的牵引带动下,外排至大气中的气体中恶臭以及大量的水汽被充分吸收。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