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解液过滤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153发布日期:2018-10-12 22:29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蛋白质水解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酶解液过滤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也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在蛋白质分解液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多肽段,为了将酶解液中的氨基酸分子和活性多肽分离,需要对酶解液进行有效过滤。

目前,已经公开的关于多肽分子的过滤装置较少,专利公告号为 CN206566772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肽分级分离的膜分离装置,包括储料箱和分级过滤膜系统,储料箱下端设有出料口,分级过滤膜系统包括管式超滤膜组件、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和管式纳滤膜组件,管式超滤膜组件、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和管式纳滤膜组件串联连接,管式超滤膜组件由若干个管式超滤过滤管组成,管式超滤过滤管的截留分子量为3000道尔顿,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由若干个中空纤维过滤管组成,可对混合多肽液进行分级分离,具有膜通量大、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等优点。然而,这种分离装置的分离过程漫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分离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相对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酶解液过滤分离装置,将电化学氧化与陶瓷微滤膜分离技术相耦合,不仅能通过陶瓷膜拦截去除酶解液中的大分子多肽,还能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加快氨基酸和多肽分子的移动效率,能耗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酶解液过滤分离装置,包括稳压直流电源、陶瓷膜组件以及金属滤罐,所述金属滤罐的上端设有进液口,下端设有出液口,陶瓷膜组件设置在所述金属滤罐内,所述陶瓷膜组件内部设有电极片,陶瓷膜组件的上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延伸出所述金属滤罐,所述稳压直流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金属滤罐和电极片。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滤罐内固设有支撑板,所述陶瓷膜组件悬挂在所述支撑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片为阳极,采用石墨电极或Zn-Se电极,所述金属滤罐为阴极,采用不锈钢金属罐,金属滤罐、电极片通过导线与所述稳压直流电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片通过绝缘帽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活动承接在所述金属滤罐的承接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滤罐设有多个,相邻两个金属滤罐之间通过提升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电化学氧化与陶瓷微滤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结合石墨电极或Zn-Se电极作为阳极,金属滤罐作为阴极,电解液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泳,在连续流动的条件下,氨基酸分子向阳极移动,大分子多肽向阴极移动,酶解液中的氨基酸分子透过膜组件两侧的陶瓷微滤膜进入膜腔中,而分子量较大的多肽被有效拦截在陶瓷微滤膜组件外,因电极片具有较高的析氧电位,还能催化有机物的阳极氧化,在较低的外加电压下可以实现氨基酸和多肽分子的移动分离,能耗低,处理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酶解液过滤分离装置,包括稳压直流电源1、陶瓷膜组件2以及金属滤罐3,所述金属滤罐3的上端设有进液口31,下端设有出液口32,陶瓷膜组件2设置在所述金属滤罐3内,所述陶瓷膜组件2内部设有电极片4,陶瓷膜组件2的上端连接有出液管8,所述出液管8的末端自所述金属滤罐3的上端延伸出,所述稳压直流电源1电性连接所述金属滤罐3和电极片 4。所述电极片4为阳极,采用石墨电极或Zn-Se电极,所述金属滤罐3为阴极,采用不锈钢金属罐,金属滤罐3、电极片4通过导线与所述稳压直流电源 1连接,稳压直流电源1的电压维持在0.5V-3V,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 4采用石墨电极,金属滤罐3、电极片4通过铜线与所述稳压直流电源1连接,稳压直流电源1的电压维持在1V,可以使得带电分子保持较高的移动效率,有利于提高过滤分离效率,且该电压对多肽分子的活性没有负面影响,能耗低,处理成本低。

所述金属滤罐3内固设有支撑板5,所述陶瓷膜组件2悬挂在所述支撑板 5上,所述电极片4通过绝缘帽6连接在所述支撑板5上,所述支撑板5活动承接在所述金属滤罐3的承接块上33,所述陶瓷膜组件2通过所述支撑板5 稳定固定在所述金属滤罐3的中上部。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之间的区别点在于,参考图2,所述金属滤罐3设有多个,相邻两个金属滤罐3之间通过提升泵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滤罐3设有两个,从第一个金属滤罐3出液口32处出来的多肽溶液可在提升泵7的作用下进入下一个金属滤罐3进行再一次过滤分离,可以有效将多肽溶液中的多肽分子和氨基酸分子进行进一步电解分离,且分离效果好,效率高。

工作原理:酶解液首先进入金属滤罐3中,在稳压直流电源1施加的外加电场作用下,酶解液中的氨基酸分子和多肽分子进行电泳,氨基酸分子向阳极移动,大分子多肽向阴极移动,酶解液中的氨基酸分子透过陶瓷微滤膜组2两侧的陶瓷微滤膜进入膜腔中,而分子量较大的多肽被有效拦截在陶瓷微滤膜组2件外,进一步被阴阳极产生的氧化剂所氧化,最终氨基酸分子经上方的出液管8流出,大分子多肽则通过出液口32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电化学氧化与陶瓷微滤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结合石墨电极或Zn-Se电极作为阳极,金属滤罐作为阴极,电解液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泳,在连续流动的条件下,氨基酸分子向阳极移动,大分子多肽向阴极移动,酶解液中的氨基酸分子透过膜组件两侧的陶瓷微滤膜进入膜腔中,而分子量较大的多肽被有效拦截在陶瓷微滤膜组件外,因电极片具有较高的析氧电位,还能催化有机物的阳极氧化,在较低的外加电压下可以实现氨基酸和多肽分子的移动分离,能耗低,处理成本低。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