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温风与氨水均混的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4683发布日期:2018-10-19 21:5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硝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温风与氨水均混的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SCR脱硝装置由氨水输送模块、高温风机、调节阀组、氨空混合器、SCR反应器等设备组成。基本工艺流程为氨水经过氨水输送泵输送至氨空混合器,高温风机将高温空气输送至氨空混合器,最后使高温风和氨水在混合器中进行混合,氨水遇高温汽化成氨气,之后将生成的氨气输送进SCR反应器中,使锅炉尾部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最终达标排放。

现有技术的氨空混合器无法使高温风与氨水进行完全混合,也就是氨水不能完全转化成氨气,部分氨水直接进入SCR反应器中。这样就导致反应器中催化剂中毒,加快反应器壳体的腐蚀,氨水原料的浪费,尾部烟气中氨逃逸量增加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温风与氨水均混的脱硝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温风与氨水均混的脱硝装置,包括氨水输送装置、高温风机、调节阀组、氨空混合器和SCR反应器,所述氨空混合器包括钢管,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设有高温风入口和氨水与高温风混合出口,所述钢管上设有氨水进口,所述钢管内设有第一叶片组件、第二叶片组件以及第三叶片组件,所述第一叶片组件和所述第二叶片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叶片组件和所述第三叶片组件同向设置,所述第一叶片组件、所述第二叶片组件和所述第三叶片组件均包括堵头以及绕所述堵头中心轴均匀分布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且顶点位于所述堵头中心轴上,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片和所述第三叶片均包括连接顶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以及所述第三叶片均包括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设置有若干相互交错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交错的间隙处填充有碳纤维。

优选的,所述内腔体的表面设置有加强层。

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由聚酯树脂和玻璃纤维制成。

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的表面设有耐腐蚀层。

优选的,所述耐腐蚀层由氟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钢管的底部还设有检修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氨空混合器在原有的氨空混合器中进行了内部改造,通过特殊的叶片结构将高温风走向进行多次扰乱,使高温风与氨水在装置内充分的混合,氨水完全汽化为氨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叶片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叶片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叶片内腔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钢管;2、高温风入口;3、氨水与高温风混合出口;4、氨水进口;5、第一叶片组件;6、第二叶片组件;7、第三叶片组件;8、堵头;9、第一叶片;10、第二叶片;11、第三叶片;12、第一边;13、第二边;14、内腔体;15、加强筋;16、加强层;17、耐腐蚀层;18、检修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高温风与氨水均混的脱硝装置,包括氨水输送装置、高温风机、调节阀组、氨空混合器和SCR反应器(此为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氨空混合器包括钢管1,钢管1的两端分别设有高温风入口2和氨水与高温风混合出口3,钢管1上设有氨水进口4,钢管1内设有第一叶片组件5、第二叶片组件6以及第三叶片组件7,第一叶片组件5和第二叶片组件6相对设置,第二叶片组件6和第三叶片组件7同向设置,第一叶片组件、第二叶片组件和第三叶片组件均包括堵头8以及绕堵头8中心轴均匀分布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和第三叶片11,且顶点位于堵头8中心轴上,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和第三叶片11均包括连接顶点的第一边12和第二边13,第一边12的长度大于第二边13的长度,即第一边12高于第二边13。

第一叶片9、第二叶片10以及第三叶片11均包括内腔体14,内腔体14内设置有若干相互交错的加强筋15,加强筋15交错的间隙处填充有碳纤维,可以增加叶片的强度。

内腔体14的表面设置有加强层16,加强层16由聚酯树脂和玻璃纤维制成。

加强层16的表面设有耐腐蚀层17,耐腐蚀层17由氟塑料制成。

钢管1的底部还设有检修排污口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0%浓度氨水经过氨水输送泵输送至氨空混合器,由混合器前的调节阀门组控制氨水的输送量,高温空气由高温风机从高温风入口输送至氨空混合器,由氨空混合器中的一边高一边低的叶片将高温风走向进行多次扰乱,从而使氨水在氨空混合器中得到充分混合,之后将生成的氨气输送进SCR反应器喷氨格栅中。

本次改进后的氨空混合器氨水汽化效果能达到98%,汽化效率提高了10%。

因此从能耗角度看减少了氨水的喷入量,从脱硝效率角度看,催化剂中毒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脱硝效率,最高可达到90%的脱除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