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和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6097发布日期:2019-01-05 09:0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壳体和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分配器、特别是用于单组分或双组分的分配器、优选为手持式分配器的壳体,并且涉及分配器,特别是涉及具有这样的壳体的单组分或双组分的、优选为手持式的分配器。



背景技术:

双组分分配器被用于从双组分筒中分配材料,用于大量的应用,范围从牙科领域中使用的物质的分配,例如用于形成牙印模,到建筑领域,例如用于在窗户处形成密封或设置化学锚,并且一般用于粘合剂的施加,例如用于将挡风玻璃粘合到车身中。

为此目的,这些分配器中的一些包括塑料壳体。在这些分配器中,壳体通常包括两个主要部分,该两个主要部分在两侧上从位于分配器的后端处的手柄延伸到分配器的最前部。这两个部分需要一个连接到另一个,除了处于前部处的区域,在那里,可选地连接到混合喷嘴的筒出口必须能够通过开口。

在开口的该区域中,筒保持器易于变形。当分配器处于分配操作模式时,通过施加压力引起这种变形。在分配操作模式期间,存在于分配器中的推杆对存在于筒中的活塞施加力。该力朝向筒的前端传递,在那里,它在具有开口的壳体的区域中被施加于壳体。这甚至可以导致开口被压力变宽和推开,即将“u”形开口转变成“v”形开口。

构建更稳定的筒保持器的第二种已知方式是使用金属。这样的保持器通常由单件制成,这有助于机械稳定性,但是它们经常需要使用复杂的组件来固定到主体的其余部分(主体和手柄)。此外,这样的分配器通常比它们的塑料对应物更重且更昂贵。

此外,用于香肠袋(sausagebag)类型的应用的分配器是已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通常包括管,例如金属管,香肠袋被插入到该管中并且该管具有前板,该前板包括将香肠袋连接到混合喷嘴的装置。在更换香肠袋时,该前板通常也必须更换,这是因为用于将香肠袋连接到混合喷嘴的装置被最初存在于袋中并且通常为粘合剂的待分配组分污染,从而使得该前板不可用。

为此原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产生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分配器,与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分配器相比,该分配器具有增强的抗变形保护并且具有减轻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该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壳体来满足。

用于分配器、特别是双组分手持式分配器的这样的壳体包括形成所述壳体的至少前部的相应侧的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前部包括筒容器,并且其中,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被连接到彼此;所述壳体还包括形成所述筒容器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的加强板,其中,所述加强板被接收在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之间并且包括保持装置(retainingmeans),所述保持装置构造成在所述筒容器的所述前端处连接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

以这种方式,例如提供塑料分配器壳体,其具有加强的前部,例如包括金属,以应对在分配动作期间产生的力。

有利地,加强板具有保持装置,其沿分配器的分配方向突出,使得它们沿力施加的方向接合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以这种方式,所述保持装置可以被构造成有助于加强分配器的前端,使得减小其上的力的影响。

在这方面,应当注意的是,加强板可以被构造成使得保持装置仅形成在加强板的一个侧面上,即使得加强板的另一侧是至少基本上平坦的。替代性地,加强板的不包括保持装置的另一侧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它具有与某种类型的筒互补的形状。该形状可以被选择成帮助将筒引入到分配器中和/或补偿可能经由筒传递到前端上的任何力。

还应当注意的是,加强板的具有保持装置的一侧可包括形成保持装置的至少一个凸起和/或至少一个凹部。这样的凸起和凹部形成简单且有效的保持装置,并且可被用于防止相应地通过形成壳体的相应侧的至少一部分的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形成的两侧分开。

优选地,每个半壳体形成分配器的完整一侧。可选地,分配器的手柄的一部分可以形成在形成分配器的完整一侧的半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中。将半壳体形成为完整的侧面意味着例如手持式分配器的部件,例如触发杆、致动机构、推杆等,可以被安装在相应的半壳体内的合适的枢转点或引导点处,从而在第一次组装时以及还在分配器的部件需要修理的情况下,即在维修分配器时,辅助分配器的组装。

有利地,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在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彼此接触的若干点处一个连接到另一个。这些连接点中的一个有利地通过加强板借助于保持装置形成。

还应当注意的是,主要使用非金属半壳体也减轻了分配器的重量,从而使分配器更易于操纵。

优选的是,如果加强板包括从加强板的后侧延伸到前侧的开口。优选地,该开口附加地在加强板的窄侧处开放,并且因此具有开放的剖面。特别地,该开口可以形成为u形槽、v形槽或矩形槽。换句话说,该开口可以是通孔,该通孔附加地在横向方向上开放。

除了壳体的侧面之外在加强板中形成开口意味着加强板可以在壳体的前端处在存在于壳体中的开口的位置处形成加强部,其中该加强部存在于施加力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加强板还可以被构造成抑制在壳体的受力影响最大的点处经由筒所传递的这些力所带来的任何影响。

在这方面应当注意的是,所述开口可以朝向分配器的顶端开放,使得可以认为所述板在所述开口的位置处具有凹部。换句话说,加强板具有例如在垂直于分配方向的方向上开放的开口。

再换句话说,所述开口优选地向壳体的一侧、即壳体的筒容器开放用于接收筒的一侧开放。以这种方式,所述槽形成开口以接收筒前端和/或可连接到筒的混合器。完全在加强板中形成开口意味着增强了分配器的前端的耐久性。

优选的是,如果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相应地包括处于所述筒容器的前端处的固持装置(holdingmeans),所述固持装置与在所述加强板中或在所述加强板处形成的所述保持装置协作,并且其中,所述固持装置在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的前端处形成在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的相应的内表面处。

因此,所述固持装置优选地突出到加强板中,在一些情况下,所述固持装置例如突出到与分配器的分配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由于保持装置和固持装置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可以通过加强板在前端处连接,并且实际上以如下方式连接,即:防止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在经由筒施加力时被压开。

在这方面,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的前端的内表面可以具有形成固持装置的凸起和凹部,该固持装置与所述保持装置相互作用。

在这方面应当注意的是,所述保持装置和所述固持装置相应地形成相邻的表面,该相邻的表面相互协作,以防止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相对于加强板沿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分配方向、以及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筒被插入到筒容器中的方向的方向移动。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两个非金属半壳体沿两个相反的分离方向在所述开口的区域中分开。由此,每个分离方向被定义为基本上垂直于分配方向并且基本上垂直于筒插入到筒容器中的插入方向延伸的方向。换句话说,所述保持装置和所述固持装置包括在分配动作期间沿分离方向中的一个彼此压靠的表面。优选地,这些表面可以基本上平行于分离方向延伸。这些表面也可以相对于分离方向成任何角度布置,只要它们不平行于分离方向延伸。

有利地,所述固持装置接合存在于所述保持装置中的底切。这样的底切形成了将两个非金属半壳体连接到加强板的有利装置,这是因为它们使得能够将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锚固在加强板处。例如,所述底切可以包括在保持装置的表面中或在保持装置的表面处形成的凹部、槽和/或突起部,所述凹部、槽和/或突起部与在固持装置中或在固持装置处形成的相应的对应部分协作。

此外,底切的使用还增强了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这是因为增加了存在于连接到彼此的两个部分之间的表面区域。

优选地,保持装置包括保持肋,其与形成在两个非金属半壳体中的每一个中的固持肋或固持夹具协作。

肋的使用是有益的,因为这些肋一方面加强了所涉及的所有部分,例如加强板和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的前端,并且允许减小所用材料的厚度。如果使用例如金属板,则因为消耗较少的金属材料,这导致成本节省和重量减轻。

在这方面,应当注意的是,肋的外形可以具有特定的设计,例如非恒定的外部宽度。在这方面,肋可以具有如下外部设计,即:其中,肋的两个侧表面从肋的一端到另一端朝向彼此逐渐变细。同样,也可以提供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弯曲的侧表面的肋,例如在其前视图中凹形或凸形弯曲的侧表面。

形成例如具有逐渐变细的设计、即在其前视图中的锥形设计的保持肋,并且因此在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的前端中形成互补的形状增加了所述前端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防止两个非金属半壳体沿垂直于分配方向的方向在所述前端处施加压力时被压开。这是因为彼此互补的部分的变化尺寸阻止另一部分在垂直于分配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有利地,这种特别设计的保持肋还增加了在壳体的组装时将加强板连接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的稳定性。

有利地,保持肋在其前视图中在加强板的具有保持装置的一侧中形成至少基本上v形的结构或至少基本上w形的结构。这意味着至少一些肋不是彼此平行而是倾斜地延伸。这样的设计同样增加了壳体的前端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防止了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在前端处施加压力时被压开。

在这方面,应当注意的是,肋的高度在肋的长度上可以是恒定的或者也可以变化。由此,肋的高度由其从形成到保持装置的连接的肋的基部到肋的相对的自由端表面的范围限定。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包括在周边区域中延伸的至少一个槽,并且每个非金属半壳体包括接合到所述至少一个槽中的至少一个凸起。槽可有利地帮助将两个非金属半壳体附接到加强板。此外,这种与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的凸起相互作用的槽也在加强板内形成屏障,该屏障有助于防止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在施加力时被推开。所述至少一个槽也可以形成在非金属半壳体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也可以形成在所述加强板中。此外,非金属半壳体可包括槽和凸起二者,它们与设置在加强板处/加强板中的相应的凸起和槽相互作用。

在这方面,有利的是,如果所述至少一个槽包括至少一个凹部,并且如果所述非金属半壳体中的一个或每个包括接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另外的凸起。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槽包括多个凹部,其中存在于所述凹部之间的壁通过所述肋形成。同样,每个非金属半壳体因此包括多个凸起,这些凸起与所述多个凹部相互作用。以这种方式,保持装置形成屏障,该屏障在包括这样的壳体的分配器的分配操作模式中防止该两个半壳体沿垂直于分配方向的方向移开。

优选的是,如果所述保持装置包括周边延伸的外缘,并且如果每个非金属半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槽,其中,所述外缘至少部分地接合到形成在每个非金属半壳体中的相应的至少一个槽中。在加强板中使用边缘作为保持装置有助于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和加强板之间的连接。

在这方面,所述边缘不必具有恒定的外部宽度,而是宽度可以沿边缘的长度而变化。例如,边缘的侧面可以具有锥形的设计。这种特别设计的边缘改善了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和加强板之间的连接。

还应当注意的是,所述边缘可包括底切,以进一步增强加强板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中的每一个的连接,并且由此增强两个非金属半壳体之间的连接。例如,所述底切可以包括在边缘中或边缘处形成的凹部、槽和/或突起部,该凹部、槽和/或突起部与在牵引式非金属半壳体中或在牵引式非金属半壳体处形成的相应的对应部分协作。

有利地,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以可释放或不可释放的方式连接到彼此。设置可释放的连接意味着如果分配器的部件需要维修,则可以维修分配器。

替代性地,分配器可以被设计成使得一旦分配器需要维修就需要更换整个壳体。以这种方式,可以在分配器的整个寿命期间确保壳体的稳定性。

有利的是,如果所述加强板形成所述筒容器的内部前端面的表面区域的至少70%,优选为形成大约90%。将内部前面形成为使得它主要通过加强板形成意味着在安装在筒容器中的筒和壳体之间的壳体的前端处的接触点通过加强板来形成。以这种方式,沿前端的方向通过筒传递的任何力可以通过接触点处的加强板来补偿。

在这方面,应当注意的是,优选的是,通过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卡扣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卡扣构件被构造成接合所述加强板。以这种方式,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可以接合加强板,以例如借助于至少一个卡扣构件来将其保持并保留在其位置。这样的接合确保了加强板例如在移除和重新安装筒时的正确定位。

在前端处形成卡扣构件还意味着在加强板的区域中的两个非金属半壳体之间的连接可以没有螺钉等。

有利地,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相应地由塑料形成。塑料面(plasticside)可以例如在注射模制过程中以低成本和高重复率来容易地生产。而且,塑料的使用也减小了分配器的重量。所述塑料可以是纤维增强塑料,以便改善所述两个非金属半壳体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由选自纤维增强塑料或金属的材料、特别是铝构成。

铝是一种可容易地加工的金属,其重量比较轻、耐用且价格低廉,并且能够应对在壳体的前端处产生的任何力。

使用纤维增强金属板可以进一步减轻壳体的重量,并且还增加壳体的前端的稳定性。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配器,特别是单组分或双组分的分配器,优选为手持式分配器,其具有根据本文所提供的描述的壳体。

结合所述壳体所描述的优点同样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分配器。

在这方面,有利的是,如果所述分配器还包括用于待分配的每种组分的至少一个柱塞和使所述至少一个柱塞沿分配方向移动的致动机构,其中,所述致动机构借助于例如形成为触发杆的触发器来激活。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如本文所述的分配器的如下用途,即:用于分配密封剂、粘合剂、牙科材料和在建设领域中使用的材料。

附图说明

在下面对附图的描述中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下面将借助于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双组分分配器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加强板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没有安装加强板的分配器的壳体的前端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其中安装有图2的加强板的图3的壳体的透视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5示出了其中安装有第二种加强板的壳体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用于具有相同或等同功能的部分。考虑部件的方向所作的任何陈述都是相对于附图中所示的位置作出的,并且在实际应用位置上自然可以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双组分分配器10,其具有安装在容器14中的筒12,该容器14存在于双组分分配器10的壳体18的前部16中。手柄20被附接到壳体18,使得双组分分配器10的使用者(未示出)可以握持双组分分配器10。

为了从筒12中分配物质,使用者可以激活触发杆22,以便实现两个推杆24、26沿分配方向a的移动。该两个推杆24、26通过处于双组分分配器10的后端30处的杆把手28来保持。

在筒12的使用中,混合末端32(图1中仅示出了其截断的基部)被放置在筒12的端部处。在筒12储存在筒容器14中期间,混合末端32可以由端盖(未示出)代替。混合末端32或端盖与形成在加强板34中的开口42相邻布置,该加强板34布置在壳体18的前部16的前端36处。

图1中所示的壳体18包括两个半壳体50、52,该两个半壳体50、52一旦连接到彼此就形成壳体18的前部16中的筒容器14。这两个半壳体50、52各自在前端36处具有存在于其中的开口43,其中开口43接收加强板34的一部分。在半壳体50、52的顶端处,它们不连接到彼此,即它们保持开放。开口42和43被相应地设置成使得筒12的前端可以被接收在壳体18的前端36处。

加强板34被设计成使得它在使用中在两个半壳体50、52之间的壳体18的前端36处形成连接点,而不必提供在它们的顶端处直接连接两个半壳体50、52的材料。加强板34被设置成使得它防止两个半壳体50、52在从筒12中分配组分时的压力施加时被推开。该压力经由推杆24、26施加在筒12上,并经由筒12传递到筒12的出口的区域,并且因此传递到加强板34。

图2示出了第一类型的加强板34的透视图。如很清楚的,该加强板34的前侧38是不平坦的。它具有围绕开口42的加强内缘40。加强内缘40被设置成在前端36处赋予加强板34和壳体18稳定性。提供这种增加的稳定性,以便有助于抵消在分配器10的分配操作模式期间传递到前端36的任何力。

开口42被设置用于接收存在于筒12的前端处的出口(未示出)。

混合末端32或端盖通常被连接到筒12的出口。为此原因,可以设置成使得混合末端32或端盖也可以被接收在所述开口(未示出)中。

加强板34还具有沿加强板34的外侧延伸的周边延伸的外缘44。该外缘44在使用中作为保持装置,这是因为它可以接合设置在每个半壳体50、52中的相应的槽62(参见图3和图4),并且由此,防止两个半壳体50、52在分配操作模式中被推开,因为外缘44保持相应的半壳体50、52的位置。由此,槽62或者更确切地说槽62的侧壁作为固持装置,即作为保持装置的对应部分。

加强板34还包括周边延伸的槽49,其被设计成容纳来自壳体18的前端36的材料。周边延伸的槽49形成在内缘40和外缘44之间。在这方面,应当注意的是,内缘40的高度大于外缘44的高度。其原因之一在于内缘40也形成前端16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如例如在图1和图4中可以看到的。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到,内缘40从外部可见,从而形成前端16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而加强板34的其余部分从外部不可见,这是因为它们被壳体18的前端36覆盖。内缘40的外表面形成开口42的边界,并且在所示实施例中,与壳体18的前端36的相邻外表面齐平。另一个原因在于在开口42的区域中赋予加强板34稳定性。

槽49的一部分包括以肋46的形式存在的另外的保持装置,该肋46相应地在加强内缘40和周边延伸的外缘44之间延伸。肋46的前视图示出了这些肋被布置成形成对应于加强内缘40的任一侧上的“w”的形状。为了获得这种“w”的形状,凹部或空间48相应地形成在加强板34的上部中的加强内缘40、周边延伸的外缘44和肋46之间。空间48可以容纳来自壳体18的前端36的材料(在这方面参见图3),该材料作为与倾斜延伸的肋46相关联的另外的固持装置。

应当注意的是,加强板34不一定需要设有肋46和空间48,而是可以仅包括具有恒定的深度或变化的深度的一个槽49,例如,该槽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恒定深度的区域,其中相应的深度彼此不同。

相应的半壳体50、52则将仅具有一个不同高度的凸起或者具有各自具有不同的高度的两个或更多个凸起等。

在这方面还应当注意的是,肋46和空间48可以形成在图2的槽49的目前不包含任何肋或空间的部分中。

图3示出了其中没有安装加强板34的分配器10的壳体18的前端36的透视图。该壳体由两个半壳体50、52构成,该两个半壳体50、52当加强板34被安装时通过加强板34并且通过螺旋连接54来一个连接到另一个。螺旋连接54被设置在特定的另外的点处,该图中仅示出了这些点中的一个。该两个半壳体50、52在连接线51处一个连接到另一个。

前端36的内表面示出了在其中形成的一系列凹部58和凸起60。在图4中可以看到加强板34的肋46和空间48与凹部58和凸起60的相互作用,肋46由此作为保持装置,并且凸起60作为固持装置。

前端36的内表面还包括形成在半壳体50、52中的每一个中的相应的槽62。这些槽62被构造成与图2的加强板34的周边延伸的外缘44相互作用。这可以在图4的顶端处看到。

图3还示出了卡扣构件56,其被设置在两个半壳体50、52的内表面上,并且被用于通过在将加强板34安装在壳体18的前端36处时将加强板34卡入到位来进一步稳定两个半壳体50、52和加强板34之间的连接(对于安装在两个半壳体50、52之间的加强板34,请参见图4)。卡扣构件56被实施为小的突起部或肋,并且可以与例如在加强板34中实施为小的槽56'(参见图2和图4)的相应的对应部分或者与加强板34的外边缘66(参见图5)协作。

在这方面应当注意的是,可以仅设置一个卡扣构件56,则其可以被设计为例如与加强板34的远离内缘40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相邻延伸的小的凸出部。

图4示出了其中安装有图2的加强板34的图3的壳体18的透视局部剖视图。在这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到加强板34的肋46和空间48之间的协作,并且可以看到与肋46和空间48互补的凸起60和凹部58之间的协作。同样,在图4中可以看到加强板34的周边延伸的外缘44和相应的半壳体52的槽62之间的协作。

如从图4中还可以看到的,加强板34覆盖壳体18的前端36的内表面64的至少90%。此外,存在于加强板34的内缘40之间的接收来自筒12的出口的完整开口42借助于加强板34来加强。该开口42向分配器10的一侧开放,即筒12可从之插入到筒容器14中的一侧。

图5示出了其中安装有第二种加强板34'的壳体18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加强板34'包括肋46,该肋46在它们的长度上具有变化的宽度和高度。

应当注意的是,在加强板34'中没有设置连续的槽49,而是该加强板34'仅包括多个肋46和空间48。

当随着肋46在图5中从内缘40朝向外边缘66延伸而检查肋46的直径时,朝向它们与连接到内缘40的端部相对的端部,它们最初向内逐渐变细,并且随后再向外逐渐变细。以这种方式,肋46具有看起来像两个倒置的截锥的形状,该两个倒置的截锥在加强板34'的前视图中一个连接到另一个。

此外,肋46以如下方式从加强板34'的内缘40延伸到外边缘66,即:使得这些肋也部分地形成外边缘66的一部分。在内缘40、肋46和外边缘66之间形成的表面48终止于周边外缘68处。在加强板34'的该示例中,外缘68不是连续的外缘,如考虑到结合图1至图4所示的加强板的外缘44的情况。

如在图5中还可以看到的,肋46的高度从内缘40减小到外边缘66。

结合图5应当注意的是,其示出了具有变化的宽度和高度的肋,该肋未布置在槽中。然而,本公开涵盖了其中可以在加强板中设置均匀形状的肋的设计。

在使用中,本文所示的加强板34、34、34'被设计成加强分配器10的壳体18的前端36。为此,加强板34、34、34'各自具有在其至少一侧处形成的结构,该结构允许将两个半壳体50、52锚固到加强板34、34、34'。这种锚固一方面允许加强板34、34、34'与两个半壳体50、52之间的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也防止两个半壳体50、52当力在分配器10的分配操作模式期间经由安装在分配器10中的筒12传递到前端36时被分开。

虽然所描述的实施例示出了包括如槽、凹部、凸起和边缘之类的特定结构的保持装置和固持装置,但是可以注意到,只要这些结构与其相应的对应部分的接合防止通过两个非金属半壳体形成的壳体的前端的两侧分开,这些结构就可以互换。

附图标记列表:

10分配器

12筒

14容器

16前部

18壳体

20手柄

22触发杆

24推杆

26推杆

28杆把手

30后端

32端盖

34加强板

34'加强板

36前端

38前侧

40内缘

42开口

43开口

44外缘

46肋

48凹部或空间

49槽

50半壳体

51连接线

52半壳体

54螺旋连接

56卡扣构件

56'对应部分

58凹部

60凸起

62槽

64内表面

66外边缘

68外缘

a分配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