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胶设备及灌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42205发布日期:2018-08-10 20:01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灌胶封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胶设备及灌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双组份胶灌胶机中,因胶本身之特性,当a胶和b胶混合时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一般采用a胶和b胶分开储存,使用时再进行混合的方式,而在需要连续挤压作业时,需要准确控制a胶和b胶的混合比例,确保a胶和b胶混合后对工件的封装效果。

现有设计的灌胶设备存在a胶和b胶混合比例不精准,影响工件灌胶后的封装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胶混合比例不精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灌胶设备及灌胶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灌胶设备,包括控制机构、供胶机构、出胶机构以及胶量计量机构;所述供胶机构用于提供胶水;所述出胶机构与供胶机构连通,用于将供胶机构提供的胶水混合并灌胶封装工件;控制机构与供胶机构以及出胶机构电连接,用于设定供胶机构的出胶量,并控制出胶机构出胶;胶量计量机构与控制机构连接,并连通供胶机构以及出胶机构,用于检测供胶机构的实际出胶量,并将供胶机构的实际出胶量信息传递给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对比供胶机构设定出胶量和实际出胶量以生产胶量补偿信息,从而控制供胶机构的下一次出胶量。

优选地,所述供胶机构包括第一胶桶、第二胶桶,第一计量泵以及第二计量泵;所述胶量计量机构包括第一胶量计量装置以及第二胶量计量装置;所述第一计量泵连通第一胶桶和第一计量装置,并通过第一计量装置连通出胶机构;所述第二计量泵连通第二胶桶和第二计量装置,并通过第二计量装置连通出胶机构。

优选地,第一计量泵包括第一计量电机、第一安装座以及两个第一计量组件;两个第一计量组件安装于第一安装座并与第一胶桶以及第一胶量计量装置连通;第一计量电机与两个第一计量组件通过齿轮传动配合,带动两个第一计量组件同步反向往复动作,以交替向出胶机构提供胶水。

优选地,第二计量泵包括第二计量电机、第二安装座以及两个第二计量组件;两个第二计量组件安装于第二安装座并与第二胶桶以及出胶机构连通;第二计量电机与两个第二计量组件通过齿轮传动配合,带动两个第二计量组件同步反向往复动作,以交替向出胶机构提供胶水。

优选地,第一计量组件包括第一计量缸体、第一柱塞以及第一丝杆;所述第一计量缸体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座,第一柱塞与第一缸体活动配合,第一计量电机与第一丝杆连接并带动第一丝杆旋转;第一柱塞与第一丝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计量电机旋转,带动第一柱塞相对第一计量缸体在第一丝杆延伸的方向上往复位移。

优选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电连接,用于检测第一柱塞相对第一计量缸体的位移量。

优选地,第二计量组件包括第二计量缸体、第二柱塞以及第二丝杆;所述第二计量缸体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座,第二柱塞与第二缸体活动配合,第二计量电机与第二丝杆连接并带动第二丝杆旋转;第二柱塞与第二丝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计量电机旋转,带动第二柱塞相对第二计量缸体在第二丝杆延伸的方向上往复位移。

优选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与控制机构电连接,用于检测第二柱塞相对第二计量缸体的位移量。

优选地,所述灌胶设备还包括回流机构,所述回流机构连通供胶机构和出胶机构,以在出胶机构内的压力超过阀值时,胶水可以回流到供胶机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灌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出胶比例以及供胶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的出胶总量;步骤s2:测量实际出胶量,通过胶量计量机构测量供胶机构的实际出胶量;步骤s3:判断出胶机构是否需要胶量补偿,控制机构将供胶机构的设定出胶量与实际出胶量对比,判断设定出胶量和实际出胶量之间是否存在差值,若存在差值则利用差值生成胶量补偿信息,反馈控制供胶机构的出胶量,以补偿供胶机构的下一次出胶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胶量计量机构检测单位时间内的供胶机构的实际出胶量值,并将实际出胶量值为与单位时间内设定出胶量值对比,产生胶量补偿值。控制机构通过将胶量补偿值转换为计量电机的转速控制,以补偿计量泵出胶的胶量误差。从而保证出胶比例的精准性,进而确保出胶机构给带灌胶工件进行灌胶的精准。

2、通过设置回流机构,以确保出胶机构堵塞时将胶水回流到供胶机构,避免灌胶设备内压力过大造成设备损坏。

3、通过设置真空缓冲机构,在胶水进入到出胶机构前,对供胶机构进行抽真空,以去掉胶水里存在的气泡,增强灌胶质量,保证出胶混胶的精准比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的第一视角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的第二视角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的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的供胶机构与座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一胶桶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二胶桶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一计量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一计量泵与第一胶量计量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c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二计量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6d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二计量泵与第二胶量计量装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的局部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出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混合阀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清洗机构与座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清洗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2c为图12b的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12d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阀门开关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真空缓冲机构与座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一缓冲瓶结构示意图。

图13c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第二缓冲瓶结构示意图。

图13d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的灌胶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a-2b,本发明提供一种灌胶设备100,其包括供胶机构10、控制机构20、出胶机构40、回流机构50、真空缓冲机构70以及清洗机构60。其中控制机构20与供胶机构10、出胶机构40、回流机构50、真空缓冲机构70以及清洗机构60电连接。

供胶机构10用于提供胶水,出胶机构40与供胶机构10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用于将供胶机构10内的胶水混合,并灌装到待加工的工件内,该工件可以是led灯、pcb板、电容、机械密封件等需要通过灌胶封装或保护的元件。回流机构50通过管道连通出胶机构40以及供胶机构10,避免出胶机构40内胶水过多造成压强过大损坏设备。清洗机构60与出胶机构40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用于清洗出胶机构40,避免残留的胶水对出胶机构40造成堵塞。真空缓冲机构70与供胶机构10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用于在胶水进入出胶机构40前,抽离胶水内部的空气,避免供胶机构10内存在的大量空气造成混合后的胶水存在大量气泡,影响工件的灌胶效果。同时可以缓冲抽离空气时供胶机构10内部的压强,避免因压强过大将胶水也抽离出去。

工作时,胶水进入供胶机构10,从连通的管道流入到出胶机构40,通过出胶机构40流入到工件的内部或表面,以完成灌胶作业。真空缓冲机构70在工作时,在胶水进入到出胶机构40前,对供胶机构10进行抽真空,以去掉胶水里存在的气泡,增强灌胶质量。清洗机构60在完成作业后对出胶机构40进行清洗,以方便下次使用,且清洗机构60连接于控制机构20外侧,可以即时观察到清洗机构的状况,方便随时添加清洗液。

可以理解,管道为可让液体或气体在内部流动的中空管状物体即可。

请参阅图1和图3,控制机构20包括座体203、轮组机构205及控制面板207。座体203用于为供胶机构10、加热机构30、出胶机构40、回流机构50、真空缓冲机构70以及清洗机构60提供支撑。轮组机构205连接于座体203底部,以便于该灌胶设备100的移动,优选的,轮组机构205为万向轮组。控制面板207安装在座体203上,通过控制面板207上设置有触控输入屏以及控制按钮,可以控制该灌胶设备100的供胶、出胶、清洗、启动及停止等操作。

请参阅图1以及图4,供胶机构10包括第一胶桶101、第二胶桶102、第一计量泵103及第二计量泵104,第一胶桶101、第二胶桶102、第一计量泵103及第二计量泵104连接于座体203上。

第一胶桶101通过管道与第一计量泵103相互连通,第二胶桶102与第二计量泵104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第一计量泵103及第二计量泵104通过管道分别与出胶机构40连通,第一胶桶101及第二胶桶102通过管道分别与真空缓冲机构70连通。工作时,通过操作控制面板207,控制真空缓冲机构70抽离第一胶桶101内的空气,然后第一计量泵103将第一胶桶101内的胶水抽出,送入出胶机构40,第二计量泵104将第二胶桶102内的胶水抽出,送入出胶机构40。

通过在第一胶桶101和第二胶桶102内放入不同组分的胶水,如第一胶桶101内放入a胶,第二胶桶102内放入b胶,通过第一计量泵103和第二计量泵104分别将第一胶桶101和第二胶桶102内的胶水按设定的比例送往出胶机构40,并在出胶机构40混合输出,以实现对工件的灌胶封装。该设定的比例可以是通过控制机构20的控制面板207实现输入。

可以理解,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胶桶101和第二胶桶102内放入的胶水也可以是相同组分。还可以理解,供胶机构10还可以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胶桶,只要该些胶桶内的胶水混合后凝固能达到灌胶的预期效果即可。

请参阅图5a,第一胶桶101包括第一储料缸1011、第一马达1013及第一搅拌装置1015。第一储料缸1011,用于存储胶水。第一马达1013连接于第一储料缸1011,第一搅拌装置1015与第一马达1013连接,第一马达1013转动时带动第一搅拌装置1015转动,可搅动第一胶桶101内的胶水,防止胶水凝固。

具体的,第一储料缸1011为带盖体的圆柱形桶状,第一马达1013大致连接于第一储料缸1011盖体的圆心位置,第一搅拌装置1015为带有旋转叶的长条圆柱状,其置于第一储料缸1011内部,且贯穿第一储料缸1011的盖体与第一马达1013连接。当第一马达1013旋转时,第一搅拌装置1015随之旋转,以防止胶水凝固。第一储料缸1011的盖体上设置有第一进胶口1012及第一抽真空口1014,胶水从第一进胶口1012进入到第一储料缸1011内。第一抽真空口1014,用于与真空缓冲机构70连接,以将第一储料缸1011内的空气抽出,避免第一搅拌装置1015对第一储料缸1011内的胶水进行搅拌过程中增加胶水内部的空气含量,影响灌胶效果。至少一第一出胶口1016设置于第一储料缸1011的底部,并与第一计量泵103连通,以便将第一储料缸1011内的胶水输出到出胶机构40。

在第一储料缸1011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1014以及第二液位传感器1017,第一液位传感器1014设置于第一储料缸1011的底部,以检测第一储料缸1011内的胶水的余量,当第一储料缸1011内的胶水的余量少于设定的阀值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014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机构20,并发出警报,以便操作人员及时添加胶料。第二液位传感器1017设置于第一储料缸1011顶部一侧,以检测第一储料缸1011内的胶水是否超量,以避免第一搅拌装置1015在搅拌胶水时造成胶水飞溅。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出胶口1016设置有第一过滤器1016,以过滤第一储料缸1011内存储的胶水,避免胶水内存在较大颗粒造成出胶机构40的堵塞。

请参阅图5b,第二胶桶102与第一胶桶101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也即第二胶桶102均包括包括第二储料缸1021、第二马达1023及第二搅拌装置1025。在第二储料缸1021与第一储料缸1011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即在第二储料缸1021盖体上设置有第二进胶口1022及第二抽真空口1024,在第二储料缸10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胶口1026。在第二储料缸1021内设置有第三液位传感器1024以及第四液位传感器1027。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出胶口1026设置有第二过滤器1026,以过滤第二储料缸1021内存储的胶水,避免胶水内存在较大颗粒造成出胶机构40的堵塞。

请参阅图6a,第一计量泵103包括第一计量电机1031、第一安装座1035以及两个第一计量组件1034。两个第一计量组件1034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035,第一计量电机1031与两个第一计量组件1034通过齿轮传动配合。第一计量电机1031的正转和反转带动两个第一计量组件1034同步反向往复动作,以交替向出胶机构40供胶。

第一计量组件1034包括第一计量缸体1036、第一柱塞1037以及第一丝杆1038。第一计量缸体1036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035,第一柱塞1037与第一缸体1036活动配合,第一计量电机1031与第一丝杆1038连接,并带动第一丝杆1038旋转。第一柱塞1037与第一丝杆1038螺纹配合,通过第一计量电机1031正转或反转带动第一丝杆1038旋转,从而使第一柱塞1037相对第一计量缸体1036在第一丝杆1038延伸的方向上往复位移以向第一缸体1036内送胶水或将胶水从第一缸体1036内排出。

具体地,第一缸体1036远离与第一柱塞1037配合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入口1032和第一出口1033,且第一入口1032和第一出口1033之间设置有一换向阀(图未示),换向阀与控制机构20电连接,在第一计量泵103需要进胶时,控制机构20通过换向阀控制第一入口1032与第一计量组件1034连通,同时控制第一出口1033关闭,同时第一计量电机1031旋转,以使第一柱塞1037相对第一缸体1036向远离第一入口1032方向位移,使第一胶桶101内的胶水从第一入口1032进入到第一计量泵103内。

在第一计量泵103需要出胶时,通过换向阀控制第一出口1033与第一计量组件1034连通,同时控制第一入口1032关闭,同时第一计量电机1031反向旋转,以使第一柱塞1037相对第一缸体1036向第一入口1032方向位移,使得胶水从第一出口1033进入到出胶机构40,并从出胶机构40向待加工的工件灌胶。

同时,在第一安装座1035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1039,第一位置传感器1039与控制机构20电连接,用于检测第一柱塞1037相对第一计量缸体1036的位移信息,通过检测第一柱塞1037相对第一计量缸体1036的位移量大小来检测从第一入口1032进入第一缸体1036内的胶水量,或从第一缸体1036的第一出口1033出去的胶水量,从而完成第一胶桶101出胶量的设定。

进一步,通过控制第一计量电机1031的转速或者转动的时间来控制第一柱塞1037相对第一计量缸体1036的位移量,从而控制第一计量组件1034的进胶量或出胶量大小,从而通过控制转速来完成出胶量大小的设定。

第一计量电机1031的转速控制可以通过控制机构20输出的脉冲频率控制,控制机构20输出的脉冲频率越高电机的转速越快,输出的脉冲频率越低电机的转速越慢。

请参阅图1和图6b,在部分实施例中,灌胶设备100还包括胶量计量机构80,胶量计量机构80连通供胶机构10和出胶机构40,并与控制机构20电连接,用于检测供胶机构10的实际出胶量,并将实际出胶量大小反馈给控制机构20。其中胶量计量机构80包括第一胶量计量装置1030,第一胶量计量装置1030与控制机构20电连接,且连通第一计量泵103的第一出口1033以及出胶机构40,用于计量从第一出口1033输出的实际胶量,以对比设定出胶量和实际出胶量是否存在误差。

该第一计量泵103输出的胶量误差,可能是由第一计量泵103运行时机械磨损产生,也可能是第一计量泵103的第一柱塞1037相对第一缸体1036往复位移时,在第一缸体1036产生压强差产生的。若存在胶量出胶误差时,控制机构20控制第一计量泵103进行胶量补偿,以精确控制第一计量泵103输出的胶量,从而使得在出胶机构40中胶水以精准的比例混合,满足工件精准灌胶的需求。

具体地,第一胶量计量装置1030检测第一计量泵103第一出口1033的出胶量,并获得单位时间t内的实际出胶量值为α,单位时间t可以修改设定,优选为1-60s。将获得的实际出胶量值与系统单位时间t内设定出胶量值β对比,若实际出胶量值为α与定出胶量值β之间存在差值,即是实际出胶量值α与设定出胶量值β的大小不匹配。

若第一胶量计量装置1030检测到实际出胶量值为α大于设定出胶量值β,则控制机构20计算α与β之间的胶量差值,即该胶量差值为第一计量泵103的胶量补偿值γ,即在下一次第一计量泵103出胶时,第一出口1033的出胶量大小为设定出胶量值β加上胶量补偿值γ。此时,控制机构20将胶量补偿值γ控制转换为第一计量泵103的第一计量电机1031的转速控制,即转换为第一计量电机1031的脉冲频率的控制,通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脉冲频率来提高第一计量电机1031的转速,从而补偿第一计量泵103的出胶量。

若第一胶量计量装置1030检测到实际出胶量值为α小于设定出胶量值β,则控制机构20计算α与β之间的胶量差值,即该胶量差值为第一计量泵103的胶量补偿值γ,即在下一次第一计量泵103出胶时,第一出口1033的出胶量大小为设定出胶量值β减去胶量补偿值γ。控制机构20将胶量补偿值γ控制转换为第一计量泵103的第一计量电机1031的转速控制,即转换为第一计量电机1031的脉冲频率的控制,通过降低单位时间内的脉冲频率来降低第一计量电机1031的转速,从而补偿第一计量泵103的出胶量。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实际出胶量值为α一般为大于设定的出胶量β。

通过第一胶量计量装置1030检测单位时间内的实际出胶量值为α,并通过控制机构20将实际出胶量值为α与单位时间内设定出胶量值β对比,产生胶量补偿值γ。控制机构20通过将胶量补偿值γ转换为第一计量电机1031的转速控制,以补偿第一计量泵103出胶的胶量误差。从而保证第一计量泵103和第二计量泵104出胶比例的精准性,进而确保出胶机构40给带灌胶工件进行灌胶的精准。

请参阅图6c,第二计量泵104与第一计量泵103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功能。即第二计量泵104包括第二计量电机1041、第二安装座1045以及两个第二计量组件1044。两个第二计量组件1044安装于第二安装座1045,第二计量电机1041与两个第二计量组件1044通过齿轮传动配合。第二计量电机1041的正转和反转带动两个第二计量组件1044同步反向往复动作,以交替向出胶机构40供胶。

第二计量组件1044包括第二计量缸体1046、第二柱塞1047以及第二丝杆1048。第二计量缸体1046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座1045,第二柱塞1047与第二缸体1046活动配合,第二计量电机1041与第二丝杆1048连接,并带动第二丝杆1048旋转。第二柱塞1047与第二丝杆1048螺纹配合,通过第二计量电机1041正转或反转带动第二丝杆1048旋转,从而使第二柱塞1047相对第二计量缸体1046在第二丝杆1048延伸的方向上往复位移以向第二缸体1046内送胶水或将胶水从第二缸体1046内排出。

在第二安装座1045上设置有第二位置传感器1049,第二位置传感器1049与控制机构20电连接,用于检测第二柱塞1047相对第二计量缸体1046的位移信息,通过检测第二柱塞1047相对第二计量缸体1046的位移量大小来检测从第二入口1042进入第二缸体1046内的胶水量,或从第二缸体1046的第二出口1043出去的胶水量,从而完成第二胶桶102出胶量的设定。

请参阅图6d,在部分实施例中,胶量计量机构还包括第二胶量计量装置1040,第二胶量计量装置1040与控制机构20电连接,且连通第二计量泵104的第二出口1043以及出胶机构40,用于计量从第二出口1043输出的实际胶量,以对比设定出胶量和实际出胶量是否存在误差。

通过第二胶量计量装置1040检测单位时间内的实际出胶量值为α2,并通过控制机构20将实际出胶量值为α2与单位时间内设定出胶量值β2对比,产生胶量补偿值γ2。控制机构20通过将胶量补偿值γ2转换为第二计量电机1041的转速控制,以补偿第二计量泵104的出胶的胶量误差,从而保证第一计量泵103和第二计量泵104出胶比例的精准性,进而确保出胶机构40给带灌胶工件进行灌胶的精准。本实施例中,第一胶量计量装置1030和第二胶量计量装置1040可以是电子计量称,也可以体积计量设备。

请参阅图1和7,在部分实施例中,灌胶设备100还包括加热机构30,加热机构30通过管道连通供胶机构10以及出胶机构40,以加热供胶机构10送往出胶机构40的胶水,避免胶水在传送过程中受冷凝固、降低流动性能。

加热机构30包括第一加热装置301以及第二加热装置303,第一加热装置301用于加热第一胶桶101出来的胶水,第二加热装置303用于第二胶桶102出来的胶水,以确保第一胶桶101和第二胶桶103的胶水流出量以及流速,已使出胶设备达到精准混胶、出胶。

具体的,第一加热装置301设置于第一计量泵103与出胶机构40连通的管道之间,第二加热装置303设置于第二计量泵104与出胶机构40连通的管道之间。第一加热装置301及第二加热装置303均为加热片。

第一加热装置301可以设置在第一计量泵103与出胶机构40连通的管道内或外,第二加热装置303可以设置在第二计量泵104与出胶机构40连通的管道内或外。优选为第一加热装置301、第二加热装置303环形包裹住管道进行加热,只要保证在胶水进入出胶机构40之前进行加热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7-9,在出胶机构40和加热机构30之间设置有回流机构50,回流机构50连通出胶机构40和加热机构30,用于在出胶机构40堵塞时将胶水回流到供胶机构30,避免灌胶设备内压力过大造成设备损坏。

回流机构50包括第一回流转换装置501和第二回流转换装置503。第一回流转换装置501连通第一胶桶101和出胶机构40,形成第一回流通路,第二回流转换装置503连通第二胶桶102和出胶机构40,形成第二回流通路。

具体地,第一回流转换装置501上设置有第一回流口5011,第一入液口5013以及第一出液口5015。第一回流口5011与第一胶桶101连通设置,第一入液口5013与第一计量泵103的第一出口1033连通设置,第一出液口5015与出胶机构40连通设置。在第一出液口5015与出胶机构40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5014,第一压力传感器5014与控制机构20电连接。第一回流口5011和第一入液口5013之间形成第一连通通道,第一入液口5013以及第一出液口5014形成第二连通通道,且在第一连通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5016,在第二连通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5018。第一截止阀5016和第二截止阀5018均与控制机构20电连接,且第一截止阀5016处于常闭状态,第二截止阀5018处于常开状态。

当第一压力传感器5014检测到第一出液口5015与出胶机构40之间的连通通道内的压力超过设定阀值时,发出反馈信号,控制机构20接收到反馈信号控制第一截止阀5016打开,同时控制第二截止阀5018关闭,从而使得从第一胶桶101内出来的胶水可以回流到第一胶桶101内,避免造成出胶堵塞。

第二回流转换装置503与第一回流转换装置501具有相同的结构,其包括第二回流口5031,第二入液口5033以及第二出液口5035。第二回流口5031与第二胶桶102连通设置,第二入液口5033与第二计量泵104的第二出口1043连通设置,第二出液口5035与出胶机构40连通设置。在第二出液口5035与出胶机构40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5034,第二压力传感器5034与控制机构20电连接。第二回流口5031和第二入液口5033之间形成第三连通通道,第二入液口5033以及第二出液口5034形成第四连通通道,且在第三连通通道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5036,在第四连通通道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5038。第三截止阀5036和第四截止阀5038均与控制机构20电连接,且第三截止阀5036处于常闭状态,第四截止阀5038处于常开状态。

当第二压力传感器5034检测到第二出液口5035与出胶机构40之间的连通通道内的压力超过设定阀值时,发出反馈信号,控制机构20接收到反馈信号控制第三截止阀5036打开,同时控制第四截止阀5038关闭,从而使得从第二胶桶102内出来的胶水可以回流到第二胶桶102内,避免造成出胶堵塞。

请参阅图10,出胶机构40包括混胶阀401、混合管405以及移动组件403。混合管405与混胶阀401连接,用于实现胶水的混合,移动组件403与控制机构20的座体203连接(参见图2a),混胶阀401与移动组件403连接,通过移动组件403实现混胶阀401以及混合管405的同步移动,以实现较大范围的灵活灌胶。

具体地,移动组件403包括固定杆4031以及连接架40333,固定杆4031与控制机构20的座体203连接,连接架40333与固定杆4031转动配合。

连接架4033包括横杆4032及竖杆4034,横杆4032与竖杆4034呈夹角连接,大致为一t字型,混胶阀401连接于竖杆4034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横杆4032与固定杆4031转动连接,使得连接架4033可以相对于固定杆4031转动,同时带动混胶阀401转动,增大给工件灌胶的范围。混合管405大致为两端开口,一端为锥形的中空圆管,连接于混胶阀401。

请一并参阅图7和11,混胶阀401设有第一通道4011、第二通道4013及清洗通道4015,混胶阀401大致为矩形,第一通道4013及第二通道4013设置于混胶阀401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混胶阀401,清洗通道4015分别与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连通。且清洗通道4015上设置有单向阀,胶水不会通过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流向清洗通道4015。第一计量泵103的第一出口1033经第一出液口5015与第一通道4011之间连通,第二计量泵104的第二出口3033经第二出液口5035与第二通道4013之间连通,且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均与混合管405连通,两种胶水分别通过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同时从远离锥形端的方向的开口进入到混合管405内,在混合管405内混合后从锥形端开口流出到工件上,实现给工件灌胶的功能。

请参阅图12a-12d,清洗机构60大致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瓶状,以轴向垂直地面的方向连接于座体203长度方向上远离控制面板207的一端,外置于控制机构20,其包括容纳瓶601及阀门开关603。容纳瓶601用于存储清洗液,其上设有清洗液输入口6011、气流输入口6013及清洗液输出口6015,清洗液输入口6011及清洗液输出口6015分别设置于轴向方向上的两端,起到清洗液输入与输入的作用,气流输入口6013设置于靠近清洗液输入口6011方向上,用以输入外部气压。阀门开关603包括把手6031及挡片6032,挡片6032活动设置于清洗液输入口6011上,用以控制清洗液输入口6011的开或闭,同时避免输入外部气压时清洗液从清洗液输入口6011被压出去。

请参阅图12c,在本实施例中,气流输入口6013开口设为螺纹槽,通过螺纹配合与外部气源连接,可以有更好的密封性。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紧密配合与外部气源连接,只要保证密封性即可。

请参阅图12d,在本实施例中,阀门开关603类型为球阀,挡片6032为半球形,与把手6031联动配合,把手6031转动时,挡片6032随之转动。当把手6031转动到位置i时,挡片6032挡住清洗液输入口6011,使清洗液输入口6011处于关闭状态,当把手6031转动到位置ii时,挡片6032转开,清洗液输入口6011处于打开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12a-12d,清洗液输出口6015与混胶阀401的清洗通道4015通过管道连通,打开阀门开关603,将清洗液从清洗液输入口6011输入至容纳瓶601中。当需要对出胶机构40进行清洗时,关闭阀门开关603,从外部接入气压源,从气流输入口6013输入气压。输入气压后,由于清洗机构60内部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其内部的清洗液被从清洗液输出口6015压出到管道,通过清洗通道4015进入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内,再通过第一通道4011及第二通道4013进入混合管405内,最后从混合管405锥形端流出,完成对出胶机构40的清洗。

通过将清洗机构60安装在可直接观察到的区域,方便实时的了解清洗机构60内清洗液的状况,当清洗液不足时,可直接通过清洗液输入口6011将清洗液倒入清洗机构60内,不用移动或拆卸灌胶设备100里的任何部件,也不用停止灌胶设备100的运作,使得更换清洗液的操作更加方便。同时,通过气压将清洗液压入出胶机构40,会产生一定的冲力,除了利用清洗液本身的化学性质清洗残留胶水外,还可以利用冲力将残留胶水从混合管405的锥形端开口冲出,达到冲洗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里,清洗液为酒精,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里,清洗液也可以为煤油或其它具有清洁胶水的化学性质液体。

请参阅图13a-13d,真空缓冲机构70包括第一缓冲瓶701、第二缓冲瓶703及真空泵705,第一缓冲瓶701及第二缓冲瓶703连接于座体203长度方向上远离控制面板207的方向上,且位于清洗机构60的两侧,使得灌胶设备100整体结构及管道的排布更简洁,真空泵705连接于座体203上。

具体的,第一缓冲瓶701与第二缓冲瓶703外形结构一样,都大致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瓶状。第一缓冲瓶701轴向方向上的两端设有第一出风口7011及第一进风口7013,第二缓冲瓶703轴向方向上的两端设有第二出风口7031及第二进风口7033。第一出风口7011与真空泵705通过管道连通,第一进风口7013与第一抽真空口1014通过管道连通,第二出风口7031与真空泵705通过管道连通,第二进风口7033与第二抽真空口35通过管道连通。真空泵705工作时,将真空泵705内部空气向外排出,产生真空泵705内部与大气的压强差,产生的压力将第一胶桶101及第二胶桶102内的空气通过管道往真空泵705的方向压送。当空气通过第一缓冲瓶701及第二缓冲瓶703时,由于瓶体的内部横截面积大于管道的横截面积,所以在空气进入到第一缓冲瓶701及第二缓冲瓶703时,压力会有一定的缓解,能够防止压力过大将第一胶桶101及第二胶桶102中的胶水也吸附到真空泵705内,从而能够实现抽离空气时不会连通胶水一起抽离,即实现气液分离。而第一缓冲瓶701及第二缓冲瓶703安装于清洗机构60的两侧,不仅可以节省空间,使整体排布更加合理,更能够方便真空缓冲机构70整体的更换,清洗工作,提高了设备维护保养的效率。

请参阅图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灌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设定出胶比例以及供胶机构的单位时间内的出胶总量。

具体地,以第一胶桶放置a胶,第二胶桶放置b胶为例进行说明,通过控制机构的控制面板设定a胶和b胶的混合比例以及单位时间t内供胶机构的出胶量。

控制机构将在控制面板输入的a胶和b胶的混合比例以及单位时间t内供胶机构的出胶量的控制信息转换为第一计量泵的第一计量电机单位时间t内的转速以及第二计量泵的第二计量电机单位时间t内的转速。通过控制第一计量电机在单位时间t内的转速以及第二计量电机在单位时间t内的转速,从而控制第一柱塞相对第一计量缸体单位时间t内的位移,进而控制供胶机构单位时间t内a胶和b胶的混合比例混合比例以及出胶量。

步骤s2:测量实际出胶量,通过胶量计量机构测量供胶机构的实际出胶量。

具体地,通过与第一计量泵的第一出口连通的第一胶量计量装置检测在单位时间t内第一计量泵的a胶实际出胶量,并通过第二计量泵的第二出口连通的第二胶量计量装置检测在单位时间t内第二计量泵的b胶实际出胶量。

步骤s3:判断出胶机构是否需要胶量补偿,控制机构将供胶机构的设定出胶量与实际出胶量对比,判断设定出胶量和实际出胶量之间是否存在差值,若存在差值则利用差值生成胶量补偿信息,反馈控制供胶机构的出胶量,以补偿供胶机构的下一次出胶量。

具体地,控制机构将供胶机构的第一计量泵单位时间t内设定出胶量与实际出胶量对比,若存在差值则利用差值生成a胶量补偿信息,并将a胶量补偿信息反馈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计量泵在下一次供胶时,补偿a胶的出胶量。

例如,第一计量泵单位时间t内设定的出胶量为β,第一胶量计量装置检测单位时间t内的实际出胶量值为α,控制机构将实际出胶量值为α与单位时间t内设定出胶量值β对比,产生胶量补偿值γ。控制机构通过将胶量补偿值γ转换为单位时间t内的第一计量电机的转速控制,在第一计量泵出胶时增加第一计量电机转速以使第一计量泵在单位时间t内增加γ的a胶量的输出,以补偿第一计量泵出胶的胶量误差。

同时控制机构将供胶机构的第二计量泵单位时间t内设定出胶量与实际出胶量对比,若存在差值则利用差值生成b胶量补偿信息,并将b胶量补偿信息反馈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第一计量泵在下一次供胶时,补偿b胶的出胶量。

例如,第二计量泵单位时间t内设定的出胶量为β2,第二胶量计量装置检测单位时间t内的实际出胶量值为α2,控制机构将实际出胶量值为α2与单位时间t内设定出胶量值β2对比,产生胶量补偿值γ2。控制机构通过将胶量补偿值γ2转换为单位时间t内的第二计量电机的转速控制,在第二计量泵出胶时增加第二计量电机转速以使第二计量泵在单位时间t内增加γ2的b胶量的输出,以补偿第二计量泵出胶的胶量误差。从而保证第一计量泵和第二计量泵出胶比例的精准性,进而确保出胶机构给带灌胶工件进行灌胶的精准。

在部分实施例中,步骤s3中的供胶机构的胶量补偿值可以在控制机构的控制面板中预先设定,在供胶机构的出胶量存在误差时,定量给予供胶机构以胶量补偿。

具体地,由于供胶机构的第一计量泵和第二计量泵在输出胶水时,由于第一计量泵和第二计量泵内的机械磨损和/或第一计量电机带动第一柱塞相对第一缸体转向位移时,使第一缸体内气压减少,从而使得第一计量泵的出胶量减少,即a胶出胶量减少,同时第二计量电机带动第二柱塞相对第二缸体转向位移时,使第二缸体内气压减少,从而使得第二计量泵的出胶量减少,即b胶出胶量减少。

已知供胶机构的第一计量泵在转速为w,对应单位时间t内的a胶的出胶量为x,同时已知,第二计量泵在转速为w,对应单位时间t内的b胶的出胶量为y。

实际检测获得供胶机构的第一计量泵在转速w,对应单位时间t内的a胶的出胶量为x1,x与x1的差值为z,z1的绝对值即是a胶所需要的补充量,即是a胶的补偿值。

第二计量泵在转速为w,对应单位时间t内的b胶的出胶量为y1,y与y1的差值为z2的绝对值即是b胶所需要的补充量,即是b胶的补偿值。

若供胶机构的第一计量泵存在胶量误差时,通过控制机构将x与x1的差值的绝对值转换为第一计量泵的第一计量电机的转速控制,在第一计量泵出胶时增加第一计量电机转速以使第一计量泵在单位时间t内增加z1的a胶量的输出。

若供胶机构的第二计量泵存在胶量误差时,通过控制机构将y与y1的差值的绝对值转换为第二计量泵的第二计量电机的转速控制,在第二计量泵出胶时增加第二计量电机转速以使第二计量泵在单位时间t内增加z2的b胶量的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灌胶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胶量计量机构检测单位时间内的供胶机构的实际出胶量值,并将实际出胶量值为与单位时间内设定出胶量值对比,产生胶量补偿值。控制机构通过将胶量补偿值转换为计量电机的转速控制,以补偿计量泵出胶的胶量误差。从而保证出胶比例的精准性,进而确保出胶机构给带灌胶工件进行灌胶的精准。

2、通过设置回流机构,以确保出胶机构堵塞时将胶水回流到供胶机构,避免灌胶设备内压力过大造成设备损坏。

3、通过设置真空缓冲机构,在胶水进入到出胶机构前,对供胶机构进行抽真空,以去掉胶水里存在的气泡,增强灌胶质量,保证出胶混胶的精准比例。

进一步,通过设置加热机构,以确保供胶机构的胶水流出量以及流速,已使出胶设备达到精准混胶、出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