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4817发布日期:2018-08-04 11:2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染建筑碎末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其中,工业和建筑业产生的垃圾进行垃圾处理,正以每天数以万吨计的速度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m2新建面积,消耗了全世界53%的水泥、48%的铁矿石、47%的煤。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30年,建筑垃圾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其利用率不到3%,每年相当于生活垃圾5倍的建筑垃圾亟待处理。建筑垃圾主要是指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和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过去人们处理建筑垃圾多使用手工作业,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效率缓慢,清理后的碎片也参差不齐不便于运输,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建筑垃圾清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车厢以及所述处理车厢右端端面上活动连接设有的活动处理臂,所述处理车厢左端端面上固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底部设有第二固定座,所述活动处理臂包括设有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活动连接的机械臂以及所述机械臂另一端活动连接设有的活动粉碎铲架,所述机械臂顶部端面固设有两个对称的支架,所述支架内固定连接上下延展的第一传输管,所述第一传输管上下延展尾部均贯穿所述两个支架,所述活动粉碎铲架左上方端面上固设有用以与所述机械臂另一端活动连接的第五固定座,所述活动粉碎铲架内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后端内壁体内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底部端面上固设有气泵,所述气泵顶部端面上相相通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传输管连接的第三传输管,所述气泵后端动力连接设有第一驱动机,所述第一驱动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后端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后端设有向后延展的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后端延展尾部伸进所述第二腔体内且固定设有第一轮链,所述第一轮链上链接设有联动链,所述气泵右端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粉碎滚筒,所述粉碎滚筒最大外接圆伸出所述第一腔体底部内壁体外,所述粉碎滚筒上设有前后延展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前端延展尾部与所述第一腔体前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后端延展尾部贯穿所述第一腔体后端内壁体并伸进所述第二腔体内,且固设有用以与所述联动链另一端链接的第二轮链,所述处理车厢内设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分离机构,所述第三腔体顶部相相通设有第二传输管,所述第二传输管另一端贯穿并伸出所述处理车厢右端端面且与所述第一传输管顶部延展尾部连接,所述第三腔体底部相相通设有斜角腔,所述斜角腔底部相相通设有向左下方延展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贯穿并伸出所述处理车厢左侧端面,处理车厢左侧端面设有第六固定座,所述第六固定座设有用以与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液压伸缩柱,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柱右侧端面设有第七固定座,所述机械臂右侧端面设有第八固定座,所述第八固定座下方设有第九固定座,所述处理车厢1左侧端面设有第十固定座,所述第八固定座右侧端面设有第二液压伸缩柱,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柱最右端连接第十固定座,所述第七固定座右侧端面设有第三液压伸缩柱,所述第三液压伸缩柱最上端连接第九固定座,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柱末端设有液压破碎锤,当建筑垃圾碎块较大无法进入活动粉碎铲架时,调节第二液压伸缩柱与第三液压伸缩柱,将液压破碎锤对准碎块,将碎块打碎,使之可以进入活动粉碎铲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机械臂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对称的底部端面上固设有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活动连接设有左右延展的第一升降柱,所述支架下端固设有第四固定座,所述第五固定座顶部的所述粉碎铲架左上方端面上固设有第六固定座,所述第六固定座与所述第四固定座之间活动连接设有第二升降柱,所述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均与燃油泵通油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矩形分离网框架以及与所述矩形分离网框架推动配合的凸起弹片,所述矩形分离网框架中间腔体内平铺设有分离网,所述第三腔体前后端内壁内相相通设有两个对称的导向槽,所述矩形分离网框架前后端固定支架与所述导向槽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左端的所述导向槽内推动设有弹力件,所述凸起弹片上固定设有前后延展的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前端延展尾部与所述第三腔体前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轴后端延展尾部动力连接设有第二驱动机,所述第二驱动机安装与所述第三腔体后端内壁内,所述第二驱动机后端尾部动力连接设有燃油泵,所述燃油泵后端端面上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通油连接的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处理车厢底部固定设有驱动固定架,所述驱动固定架底部左右两端设有前后对称的两个第四转向轴,所述每个第四转向轴前后延展尾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三轮链,所述前后端的每两个第三轮链上链接设有履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处理车厢1右端端面上设置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底部至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活动连接设置机械臂,机械臂底部端面上与第二固定座对称的位置设置第三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与第三固定座之间活动连接设置第一升降柱,机械臂另一端尾部设置粉碎铲架,粉碎铲架左上端端面设置第四固定座。第四固定座与机械臂底部延展尾部活动连接,第四固定座上部设置第五固定座,第三固定座与第五固定座之间活动连接设置第二升降柱331,实现自动操控活动处理臂的工作和收纳切换,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化高,又通过粉碎铲架内设置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后端内壁体内设置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气泵,气泵后端动力连接设置第一驱动机,第一驱动机后端尾部动力连接设置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轴后端延展尾部伸进第二腔体,且设置第一轮链。第一轮链上链接设置联动链,气泵右端设置粉碎滚筒,粉碎滚筒上设置第二转向轴,第二转向轴后端延展尾部伸进第二腔体内,且设置与联动链链接的第二轮链,从而实现自动操控进料和粉碎的工作,气泵可将破碎的垃圾加压喷射出,提高工作连续性,修复效果明显,又通过在处理车厢内设置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内设置驱动分离网机构,实现进一步处理建筑碎末,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环保,价格便宜,同时,修复效果和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机械臂6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处理车厢1以及所述处理车厢1右端端面上活动连接设有的活动处理臂,所述处理车厢1左端端面上固设有第一固定座16,所述第一固定座16底部设有第二固定座17,所述活动处理臂包括设有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座16活动连接的机械臂3以及所述机械臂3另一端活动连接设有的活动粉碎铲架4,所述机械臂3顶部端面固设有两个对称的支架31,所述支架31内固定连接上下延展的第一传输管32,所述第一传输管32上下延展尾部均贯穿所述两个支架31,所述活动粉碎铲架4左上方端面上固设有用以与所述机械臂3另一端活动连接的第五固定座43,所述活动粉碎铲架4内设有第一腔体41,所述第一腔体41后端内壁体内设有第二腔体44,所述第一腔体41底部端面上固设有气泵412,所述气泵412顶部端面上相相通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传输管32连接的第三传输管411,所述气泵412后端动力连接设有第一驱动机414,所述第一驱动机412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41后端内壁内,且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414后端设有向后延展的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后端延展尾部伸进所述第二腔体44内且固定设有第一轮链441,所述第一轮链441上链接设有联动链442,所述气泵412右端所述第一腔体41内设有粉碎滚筒413,所述粉碎滚筒413最大外接圆伸出所述第一腔体41底部内壁体外,所述粉碎滚筒413上设有前后延展的第二转向轴4131,所述第二转向轴4131前端延展尾部与所述第一腔体41前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轴4131后端延展尾部贯穿所述第一腔体41后端内壁体并伸进所述第二腔体44内,且固设有用以与所述联动链442另一端链接的第二轮链443,所述处理车厢1内设有第三腔体11,所述第三腔体11内设有分离机构,所述第三腔体11顶部相相通设有第二传输管15,所述第二传输管15另一端贯穿并伸出所述处理车厢1右端端面且与所述第一传输管32顶部延展尾部连接,所述第三腔体11底部相相通设有斜角腔13,所述斜角腔13底部相相通设有向左下方延展的出料管14,所述出料管14贯穿并伸出所述处理车厢1左侧端面。处理车厢1左侧端面设有第七固定座5,所述第八固定座5设有用以与机械臂6,所述机械臂6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液压伸缩柱7,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柱7右侧端面设有第九固定座64,所述机械臂6右侧端面设有第十固定座61,所述第十固定座61下方设有第十一固定座66,所述处理车厢1左侧端面设有第十二固定座62,所述第十固定座61右侧端面设有第二液压伸缩柱63,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柱63最右端连接第十二固定座62,所述第九固定座64右侧端面设有第三液压伸缩柱65,所述第三液压伸缩柱65最上端连接第十一固定座66,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柱7末端设有液压破碎锤71,当建筑垃圾碎块较大无法进入活动粉碎铲架4时,调节第二液压伸缩柱63与第三液压伸缩柱65,将液压破碎锤71对准碎块,将碎块打碎,使之可以进入活动粉碎铲架4。

有益地,所述机械臂3与所述第二固定座17对称的底部端面上固设有第三固定座34,所述第三固定座34与所述第二固定座17之间活动连接设有左右延展的第一升降柱35,所述支架31下端固设有第四固定座33,所述第五固定座43顶部的所述粉碎铲架4左上方端面上固设有第六固定座42,所述第六固定座42与所述第四固定座33之间活动连接设有第二升降柱331,所述第一升降柱35和第二升降柱331均与燃油泵18通油连接,实现自动操控驱动机械臂3的摆动,便于工作和收纳,又实现自动操控粉碎铲架4的摆动,改变垃圾堆深度,提高修复质量。

有益地,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矩形分离网框架111以及与所述矩形分离网框架111推动配合的凸起弹片112,所述矩形分离网框架111中间腔体内平铺设有分离网115,所述第三腔体11前后端内壁内相相通设有两个对称的导向槽12,所述矩形分离网框架111前后端固定支架与所述导向槽12内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左端的所述导向槽12内推动设有弹力件121,所述凸起弹片112上固定设有前后延展的第三转向轴113,所述第三转向轴113前端延展尾部与所述第三腔体11前端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向轴113后端延展尾部动力连接设有第二驱动机114,所述第二驱动机114安装与所述第三腔体11后端内壁内,所述第二驱动机114后端尾部动力连接设有燃油泵18,所述燃油泵18后端端面上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升降柱和第二升降柱通油连接的第一输油管181和第二输油管182,实现自动操控矩形分离网框架111抖动工作,筛出建筑垃圾中无用杂质,提高处理效果。

有益地,所述处理车厢1底部固定设有驱动固定架2,所述驱动固定架2底部左右两端设有前后对称的两个第四转向轴22,所述每个第四转向轴22前后延展尾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三轮链21,所述前后端的每两个第三轮链21上链接设有履盘23,保持装置的稳定工作,防止装置打滑。

初始状态时,机械臂3位于倾斜向下与处理车厢1右端端面成锐角的位置,同时,粉碎铲架4底部端面与地面完全接触,矩形分离网框架111位于抖动行程的最左端。

当需要修复建筑碎末工作时,将装置整体开动到所需修复的污染建筑碎末旁,此时,操控第一驱动机414带动气泵412运转,第一驱动机414带动第一轮链441转动,第一轮链441通过联动链442带动第二轮链443转动,第二轮链443带动第二转向轴4131转动,第二转向轴4131带动粉碎滚筒413转动,同时,操控第二驱动机114带动第三转向轴113转动以及燃油泵18运转,第三转向轴113带动凸起弹片112转动,当凸起弹片112长段位于中心线最左端时,矩形分离网框架111位于抖动行程的最左端,当凸起弹片112长段位于中心线最右端时,弹力件121推动矩形分离网框架111使其恢复原来位置,凸起弹片112往复转动,从而实现分离网115的抖动,此时,开动装置整体向右移动,被铲起的污染建筑碎末经过粉碎滚筒413时被破碎,并且被粉碎滚筒413抓动至第一腔体41最左侧,经气泵412加压后,经第三喷泥管411、第一喷泥管32、第二喷泥管15后进入第三腔体11内,经抖动的分离网115筛虑后,符合要求的建筑碎末进入斜角腔13内,最后经过出料管14后待用,当建筑垃圾深度较大时,操控燃油泵18使第二输油管182充油,使粉碎铲架4正向转动微小角度,使粉碎铲架4头部插进垃圾内部。

当垃圾完成需要存储时,操控燃油泵18操控第一输油管181充油使第一升降柱35伸长,使机械臂3逆时针转动,当机械臂3转动至竖直位置时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处理车厢右端端面上设置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底部至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活动连接设置机械臂,机械臂底部端面上与第二固定座对称的位置设置第三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与第三固定座之间活动连接设置第一升降柱,机械臂另一端尾部设置粉碎铲架,粉碎铲架左上端端面设置第四固定座。第四固定座与机械臂底部延展尾部活动连接,第四固定座上部设置第五固定座,第三固定座与第五固定座之间活动连接设置第二升降柱331,实现自动操控活动处理臂的工作和收纳切换,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化高,又通过粉碎铲架内设置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后端内壁体内设置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设置气泵,气泵后端动力连接设置第一驱动机,第一驱动机后端尾部动力连接设置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轴后端延展尾部伸进第二腔体,且设置第一轮链。第一轮链上链接设置联动链,气泵右端设置粉碎滚筒,粉碎滚筒上设置第二转向轴,第二转向轴后端延展尾部伸进第二腔体内,且设置与联动链链接的第二轮链,从而实现自动操控进料和粉碎的工作,气泵可将破碎的垃圾碎片加压喷射出,提高工作连续性,修复效果明显,又通过在处理车厢内设置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内设置驱动分离网机构,实现进一步处理建筑碎末,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环保,价格便宜,同时,修复效果和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