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式医学试管自动摇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6896发布日期:2018-06-15 21:4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多管式医学试管自动摇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学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指多管式医学试管自动摇匀装置。



背景技术:

不管是在教学、科研还是临床的实验环节都需要对试液进行摇匀,而往往科研或临床实验的反应环节较多,科研工作者需多次对试液摇匀,有时需要对多个试管同时摇匀用来进行对比试验,这使得摇匀试液变成一项繁琐而麻烦的工作,工作者在反复摇匀试液后手腕会十分疲惫,影响科研效率;且对于一些反应较慢或需要严格控制摇匀时间的实验,科研工作者无法十分精确的把握摇匀时间或力度大小,容易导致液体沉淀,从而影响实验数据,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多管式医学试管自动摇匀装置,摇匀效果较好;同时本装置还能够精确控制摇匀时间,避免试管底部的液体出现沉积现象,从而有利于优化实验数据,节省时间,提高科学实验的效率,能够对多个试管同时摇匀,有利于对比实验的精确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多管式医学试管自动摇匀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架、动力装置,工作台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包括升降装置与夹持器,升降装置的引导环套置在支架上,引导环可沿支架上下移动,引导环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端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夹臂,夹持器可转动的设置在夹臂内,夹持器中心设有管孔,管孔内设置有套筒,工作台上设置有两条相平行的长槽孔,每条长槽孔内均设置有两个可沿长槽孔滑动用于摆动试管的移动座,工作台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与移动座连接的滑块,同一长槽孔内的两个滑块连接在齿条的两端部,两个齿条之间设置有一可转动的齿轮,两个齿条分别与齿轮的两侧相啮合,齿轮通过轴承连接在工作台下表面中心的轴心柱上,一齿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工作台的下表面位于长槽孔两侧分别制有与长槽孔平行的导轨,滑块在两导轨间形成的滑槽内滑动。

上述的移动座由套环与U形支持环组成,套环为椭圆环状,U形支持环固定在套环下端且与套环相垂直。

上述的U形支持环通过螺钉与滑块固定连接。

上述的套筒下端设有环形弹性爪,弹性爪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上述的引导环侧面设有螺孔,支架上竖向设有直沟槽,直沟槽由平面槽壁和圆弧曲面槽底组成,直沟槽上设有球头定位螺钉,球头定位螺钉穿置引导环上的螺孔与直沟槽配合,球头定位螺钉另一端连接有旋钮。

上述的工作台下部设置有外壳。

本发明的多管式医学试管自动摇匀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架、动力装置,工作台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包括升降装置与夹持器,升降装置的引导环套置在支架上,引导环可沿支架上下移动,引导环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端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夹臂,夹持器可转动的设置在夹臂内,夹持器中心设有管孔,管孔内设置有套筒,工作台上设置有两条相平行的长槽孔,每条长槽孔内均设置有两个可沿长槽孔滑动用于摆动试管的移动座,工作台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与移动座连接的滑块,同一长槽孔内的两个滑块连接在齿条的两端部,两个齿条之间设置有一可转动的齿轮,两个齿条分别与齿轮的两侧相啮合,齿轮通过轴承连接在工作台下表面中心的轴心柱上,一齿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摇匀效果较好;同时本装置还能够精确控制摇匀时间,避免试管底部的液体出现沉积现象,从而有利于优化实验数据,节省时间,提高科学实验的效率,能够对多个试管同时摇匀,有利于对比实验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去除外壳后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齿条与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升降装置剖视图;

图7是图2中 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7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工作台1、长槽孔11、导轨12、滑块13、齿条14、齿轮15、轴心柱16、连接杆17、滑动槽18、驱动杆19、支架2、直沟槽21、球头定位螺钉22、旋钮23、升降装置3、引导环31、支撑杆32、夹臂33、夹持器4、管孔41、套筒42、弹性爪43、防滑层44、移动座5、套环51、U形支持环52、外壳6。

图1至图7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多管式医学试管自动摇匀装置,包括工作台1、支架2、动力装置,工作台1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架2,支架2上设置有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包括升降装置3与圆环形的夹持器4,升降装置3的引导环31套置在支架2上,引导环31可沿支架2上下移动,引导环31上设置有支撑杆32,支撑杆32与工作台1平行,支撑杆32的端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半圆形的夹臂33,夹持器4可转动的设置在夹臂33内,夹持器侧面对称设置有凸轴,夹臂上设置有与凸轴配合的轴孔,夹持器4中心设有管孔41,管孔41内设置有套筒42,套筒42外壁与管孔41内壁过盈配合连接,工作台1上设置有两条相平行的长槽孔11,每条长槽孔11内均设置有两个可沿长槽孔11滑动用于摆动试管的移动座5,工作台1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与移动座5连接的滑块13,同一长槽孔11内的两个滑块13分别连接在齿条14的两端部,两个齿条14之间设置有一可转动的齿轮15,两个齿条14分别与齿轮15的两侧相啮合,齿轮15通过轴承连接在工作台1下表面中心的轴心柱16上,其中一齿条14下表面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上设有滑动槽18,滑动槽18内设置有驱动杆19,驱动杆19的另一端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工作台1下部设置有外壳6,动力装置为电机,外壳上设置有电源连接线,电源连接线连接外接电源,可以使整个动力装置运行,外壳上固定设置有定时控制器,定时控制器串接在电源连接线与驱动装置相连的火线或零线上,外壳上配设有旋转设定定时控制器开闭时间的调节旋钮,使搅拌时间能轻松控制,定时控制器上设有能在预定时间点自动断开回路的自动断电开关,定时控制器是通过自动断电开关的触点来实现电路通断的,定时控制器上设有能与自动断电开关配合并显示剩余充电时间的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是四个段码液晶屏,同时可以摇晃四个试管,工作效率高,可以进行对比试验。

实施例中,工作台1的下表面位于长槽孔11两侧分别制有与长槽孔11平行的导轨12,滑块13在两导轨12间形成的滑槽内滑动,使滑块滑动更加稳定。

实施例中,移动座5由套环51与U形支持环52组成,套环51为椭圆环状,可以更好的配合试管的摆动,套环51为橡胶制成硬度低于试管的硬度,避免了碰伤试管,U形支持环52固定在套环51下端且与套环51相垂直,这样在摆动过程中U形支持环52就不能够与试管接触。

实施例中,U形支持环52通过螺钉与滑块13固定连接。

实施例中,套筒42下端设有环形弹性爪43,弹性爪43内表面设置有防滑层44,可以适用不同粗细的试管,防滑层44为橡胶层,黏贴在弹性爪43内壁,保证了固定后试管不会出现滑动。

实施例中,引导环31侧面设有螺孔,支架2上竖向设有直沟槽21,直沟槽21由平面槽壁和圆弧曲面槽底组成,直沟槽21上设有球头定位螺钉22,球头定位螺钉22穿置引导环31上的螺孔与直沟槽21配合,球头定位螺钉22另一端连接有旋钮23,可以使引导环31在支架2上垂直升降。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引导环调整升降装置的高度,以适应试管的长度,后将试管安装在夹持器的管孔内,管孔内的套筒的环形弹性爪会根据试管的粗细适量的扩张,以套住试管,防止试管下滑,同时使试管的底部落入套环内,插上电源,通过定时控制器设定摇动时间,电机运转,驱动驱动杆旋转,驱动杆通过连接杆带动其中一齿条往复运动,通过齿轮转动来驱动另一齿条运动,移动座随齿条移动用来晃动试管底部,本装置模拟人工“抖腕”摇匀试管的过程,解放双手,使试管以夹持器为转轴前后摆动,保持力度一致,摇匀效果较好;同时本装置还能够精确控制摇匀时间,避免试管底部的液体出现沉积现象,从而有利于优化实验数据,节省时间,提高科学实验的效率。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