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87637发布日期:2018-10-02 18:34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废旧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锂离子电池的用量日渐增多。而且近年来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持续恶化,国家及省市各级部门均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大力推广,预计到2020年全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随着充放电的过程会逐渐衰减,一旦低于人们所预期的容量就会被废弃,预计每年报废的锂离子电池将超过十万吨,其中含有大量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金属资源。另外如果将锂离子电池直接填埋,其中的co、ni等重金属一旦泄露出来,将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因此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回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目前对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低温冷冻粉碎、溶剂法、酸碱溶液法、超声法以及焙烧法等。这些方法虽能回收高纯度的电极材料,但生产过程复杂,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或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巨大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离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复杂,且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或有机溶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离方法,包括:

获取彻底放电后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并将所述锂离子电池破碎成粒径介于1~10μm的颗粒;

风机按照设定风速将所述颗粒传输至降尘室中,当所述颗粒内至少包括3种密度的材料时,进入到所述降尘室内的所述颗粒按照密度大小,依次跌落至位于所述降尘室底部的分离区域中,且密度大的所述颗粒与所述降尘室入口的距离小于密度小的所述颗粒与所述降尘室入口的距离;所述风机的风速介于10~15m/s,压力介于0.1~0.12mpa。

优选地,所述风机按照如下公式设定风速:

其中,ut为沉降速度,d为所述颗粒直径,ρs为所述颗粒的密度,ρ为降尘室内气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ξ为阻力系数。

优选地,所述废旧锂离子电池包括隔膜,垫片,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电池外壳,铜集流体和铝集流体;

所述正极材料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锰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中的一种;

所述负极材料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钛酸锂、硅碳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电池外壳为钢壳、铝壳、铝塑膜中的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离方法,包括:获取彻底放电后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并将所述锂离子电池破碎成粒径介于1~10μm的颗粒;风机按照设定风速将所述颗粒传输至降尘室中,当所述颗粒内至少包括3种密度的材料时,进入到所述降尘室内的所述颗粒按照密度大小,依次跌落至位于所述降尘室底部的分离区域中,且密度大的所述颗粒与所述降尘室入口的距离小于密度小的所述颗粒与所述降尘室入口的距离;所述风机的风速介于10~15m/s,压力介于0.1~0.12mpa。该分离方法中,将废旧锂离子电池包括的多种材料按照密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风速传输至降尘室中,从而可以将不同密度的多种材料依此进行分离,该方法没有涉及到酸溶液、碱溶液以及有机溶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废旧锂电池进行直接破碎分离,可以对不同尺寸型号同时进行分离回收,可以实现规模化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离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离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彻底放电后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并将所述锂离子电池破碎成粒径介于1~10μm的颗粒;

步骤102,风机按照设定风速将所述颗粒传输至降尘室中,当所述颗粒内至少包括3种密度的材料时,进入到所述降尘室内的所述颗粒按照密度大小,依次跌落至位于所述降尘室底部的分离区域中,且密度大的所述颗粒与所述降尘室入口的距离小于密度小的所述颗粒与所述降尘室入口的距离;所述风机的风速介于10~15m/s,压力介于0.1~0.12mpa。

在步骤101中,将废旧锂离子电池彻底放电,然后将放电后的废旧锂离子通过机械方法破碎以及球磨成颗粒,得到获得直径介于1~10μm的颗粒。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废旧锂离子电池包括有隔膜,垫片,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电池外壳,铜集流体和铝集流体,所以粉碎后的碎片包括有隔膜碎片,垫片碎片,正极极片碎片,负极极片碎片,电池外壳碎片,铜集流体碎片和铝集流体碎片。

进一步地,由于上述废旧锂离子电池包括有多种材料,再者,多种材料分别具有不同的密度,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材料的密度来区分各种材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含有的正极材料为钴酸锂、锰酸锂、镍锰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中的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含有的负极材料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钛酸锂、硅碳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的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外壳为钢壳、铝壳、铝塑膜中的一种。由于金属锂氧化合物、金属铜、金属铝、有机聚合物的密度之间有较大差异,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尘室是一种利用物质重力的作用使分体物质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设备。根据沉降速度公式(1)可以确定,由于颗粒直径d、气体的密度ρ、重力加速度g为确定值,则沉降速度ut与成正比颗粒密度ρs,则颗粒密度ρs越大,沉降速度ut越快。

沉降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ut为沉降速度,d为所述颗粒直径,ρs为所述颗粒的密度,ρ为降尘室内气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ξ为阻力系数。

在步骤102中,将上述颗粒通过风机传输至降尘室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降尘室主要包括风机1,加料斗2,降尘室3,第一集灰斗4,第二集灰斗5,第三集灰斗6,第四集灰斗7,第五集灰斗8和第六集灰斗9。

根据粉碎的颗粒的直径,粉碎颗粒的密度以及公式(1),可以确定颗粒通过加料斗进入降尘室管道之后,通过风机提供的风速可以飞入降尘室,根据公式(1)可以确定,当粉碎颗粒包括至少3种密度的材料时,则进入降尘式内的颗粒会按照颗粒密度的大小,依次跌落至位于降尘室底部分离区域的各个集灰斗内。且当颗粒密度越大时,其最先跌落至集灰斗,即密度最大的颗粒跌落到的集灰斗与降尘室的入口的距离最小,相应地,密度最小的颗粒跌落到的集灰斗与降尘室的入口的距离最大。

在具体应用中,锂离子电池包括的正极极片碎片,负极极片碎片,电池外壳碎片,铜集流体,铝集流体,隔膜,垫片等会根据密度的大小,依次跌落至降尘室底部分离区域的各个集灰斗中。

举例来说,当颗粒内包括有铝粉颗粒,石墨粉颗粒,铁粉颗粒和铜粉颗粒时,需要通过降尘室将上述多种颗粒进行分离,则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根据公式(1),设定风机的风速,则颗粒通过加料斗进入到管道,从而被风机吹入至降尘室,由于上述包括的颗粒的密度均不同,则根据公式(1)可以确定,具有最大密度的颗粒则最先跌落至降尘室的第一集灰斗内,密度次之的颗粒跌落至降尘室的第二集灰斗内,密度最小的的颗粒跌落至降尘室的第四集灰斗内。

再举例来说,取100只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锰(111)三元正极材料的废旧lir18650钢壳圆柱型锂离子电池,以10ma电流恒流放电,截止电压为0v。将彻底放电后的锂离子电池直接机械分,再球磨成直径为2μm的颗粒;

将上述直径为1~10μm的颗粒随气流进入降尘室,降尘室进口风速为10m/s,压力为0.1mpa,按照密度由大到小,铜粉末颗粒(密度为8.9g/cm3)在第一集灰斗中收集,铁粉末颗粒(密度为7.8g/cm3)在第二集灰斗收集,铝粉末颗粒(密度为2.7g/cm3)在第三集灰斗收集,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粉末颗粒(密度为2.5g/cm3)在第四集灰斗收集,石墨负极材料粉末颗粒(密度为1.8g/cm3)在第五集灰斗收集,聚丙烯垫片粉末颗粒(密度为0.9g/cm3)在第六集灰斗收集,而聚乙烯隔膜碎片随气流排出降尘室。

进一步地,可以将上述集灰斗内中获得的电极材料经过焙烧等过程制备电池活性材料;将获取到的铝、铜、铁等金属回炉重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集灰斗内获取到的材料的具体用途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分离方法,该分离方法中,将废旧锂离子电池包括的多种材料按照密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风速传输至降尘室中,从而可以将不同密度的多种材料依此进行分离,该方法没有涉及到酸溶液、碱溶液以及有机溶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废旧锂电池进行直接破碎分离,可以对不同尺寸型号同时进行分离回收,可以实现规模化应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