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物料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8084发布日期:2018-09-29 01:3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产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态物料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混料设备通过反应釜进行混料搅拌,再导出混合的物料。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混料设备中对于需要稀释加热的物料没有集混合、加热、稀释功能为一体的操作功能,大大影响了物料混合加热的效率更无法将物料快速稀释的作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均匀混料并且将物料加热并稀释的液态物料混合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均匀混料并且将物料加热并稀释的液态物料混合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态物料混合设备,包括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所述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内部设置有混料稀释腔,所述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顶端设置有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且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端部还连接有搅拌桨,所述驱动轴上固定套接设置有通过所述驱动轴驱动转动的若干个x形下料板,所述混料稀释腔连接有雾化汽进口,所述混料稀释腔内部设置有螺旋形进气管,所述螺旋形进气管通过混料稀释腔外部设置的进气泵与所述雾化汽进口连接;所述雾化汽进口设置有雾化器,通过所述雾化汽进口引入所述雾化器产生的雾化汽,所述雾化汽进口上设置有雾化汽加热装置;所述x形下料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导流孔;所述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上端设置有将废气排出的排气口;所述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上端设置有若干个进料口;所述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底部还设置有出料口。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x形下料板通过片状弧形下料板交叉设置,所述片状弧形下料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透气导流孔。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x形下料板与所述混料稀释腔内壁相切。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螺旋形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螺旋形进气管采用塑钢弯管、塑料弯管、具有电加热功能的钢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雾化汽加热装置雾化汽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排气口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混料稀释腔内部与所述进料口连接处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混料稀释腔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混料稀释腔顶部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链接有驱动轴,所述混料稀释腔顶部还设置有排气口,设置在混料稀释腔上部侧面的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下方设置有所述x形下料板,所述x形下料板套接在所述驱动轴上,且通过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x形下料板旋转,所述混料稀释腔下方设置有所述螺旋形进气管,所述螺旋形进气管与所述混料稀释腔外部设置的所述雾化汽加热装置连接,所述混料稀释腔的下方还设置有出料口。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初步混合的物料液的液面没过所述螺旋形进气管且低于所述x形下料板;所述搅拌桨没入所述液面且不与螺旋形进气管接触。

本发明解决了技术背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混料稀释设备,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轴带动驱动轴上固定套接的x形下料板转动,x形下料板上有多个透气导流孔将物料进行分流落下,同时通过x形下料板转动将若干个进料口导入的物料进行混合,通过若干个x形下料板的组合将物料进行多次分量的混合;再通过驱动轴端部设置有搅拌桨,通过驱动轴带动搅拌桨转动使得混料稀释腔底部的物料液充分进行搅拌混合;同时混料稀释腔上设置有雾化汽进口,所述雾化汽进口设置有雾化器,通过所述雾化汽进口引入所述雾化器将水转化成的雾化汽,通过的加热装置将雾化汽进行加热再通过螺旋形进气管,将雾化汽排出,首先是排出的雾化汽能在混合的物料液体中是物料进行混合,同时雾化汽中的水汽可以稀释物料液,雾化汽的温度也能预热物料液。

(2)、本发明的螺旋形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更能将雾化汽分散排出,同时螺旋形进气管的设计能使雾化汽排出覆盖面更广,更能充分的将物料液体进行混合稀释和预加热。

(3)、x形下料板通过x形下料板通过片状弧形下料板交叉设置,所述片状弧形下料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透气导流孔,能使物料多次在x形下料板的透气导流孔中分散下落,且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

(4)、本发明的x形下料板与所述混料稀释腔内壁相切,混料效果更好。

(5)、本发明的进料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有利于物料分散流入,更有利于混合物料。

(6)、本发明的雾化汽加热装置雾化汽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便于检测雾化汽加热装置对雾化汽的加热温度;排气口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可以间接检测混合物料液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x形下料板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11-混料稀释腔,12-驱动电机,121-驱动轴,122-搅拌桨,13-第一进料口,131-第一进料管,14-第二进料口,141-第二进料管,15-出料口,16-排气口,161-第二温度检测装置,17-x形下料板,171-透气导流孔,18-液面,2-雾化汽进口,21-进气泵,22-进气管,221-出气孔,23-第一温度检测装置,24-雾化汽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液态物料混合设备,包括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1,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1内部设置有混料稀释腔11,混料稀释腔11顶部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12,通过驱动电机12驱动链接有驱动轴121,驱动轴121上套设有x形下料板17,驱动轴121端部套接有搅拌桨122,混料稀释腔11顶部还设置有排除废气的排气口16,排气口16还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161,可以间接检测混合物料液的温度,在混料稀释腔11上部侧面相对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3和第二进料口14,且第一进料口13和第二进料口14位于x形下料板17上方,x形下料板17通过驱动轴121带动旋转,混料稀释腔11底部设置有螺旋形进气管22,螺旋形进气管22与混料稀释腔11外部设置的雾化汽进口2通过进气泵21连接,雾化汽进口2设置有雾化器(未图示),通过雾化汽进口2引入所述雾化器(未图示)将水转化成的雾化汽,且雾化汽进口2与进气泵21之间设置有雾化汽加热装置24,混料稀释腔11的下方还设置有导出混合后物料液的出料口15;初步混合的物料液的液面18没过螺旋形进气管22且低于x形下料板17;搅拌桨122没入初步混合的药液的液面18且不与螺旋形进气管22接触。

进一步的,第一进料口13与混料稀释腔11连接处连接的第一进料管131和第二进料口14连接处连接的第二进料管141均设置有通孔,且第一进料管131和第二进料管141向下倾斜。便于物料液输入时能分散导入物料液。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x形下料板17通过片状弧形下料板交叉设置,所述片状弧形下料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透气导流孔171,能使物料多次在x形下料板17的透气导流孔中分散下落,且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x形下料板17与混料稀释腔11的内壁相切。螺旋形进气管22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雾化汽进口2上顺着进汽方向依次设置有雾化汽加热装置24和第一温度检测装置23。

具体的,通过雾化汽进口2将雾化汽引入通过雾化汽加热装置24将雾化汽进行加热后由进气泵21将加热后的雾化汽通过螺旋形进气管22导入初步混合的物料液,由螺旋形进气管22上设置的出气孔输出雾化汽对初步混合的物料液进行再一次的进行混料,同时进行稀释和预热。进一步的,螺旋形进气管22采用塑钢弯管、塑料弯管、具有电加热功能的钢管中的一种或多种;当对预热温度要求不高的时候螺旋形进气管22可以采用塑钢弯管、塑料弯管,由雾化汽加热装置24将雾化汽进行加热;当对预热温度要求高的时候螺旋形进气管22可以采用电加热功能的钢管,通过将钢管进行电加热实现螺旋形进气管22的辅助加热,提高设备加热效率。更进一步的,螺旋形进气管22采用电加热功能的钢管,抗腐蚀性强,电加热功能的钢管配合雾化汽加热装置24共同使用使得加热效率更高,螺旋形进气管22螺旋形多个出气孔设计,使得雾化汽分散喷出,更有利于均匀混合、稀释、预热物料液。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液态物料混合设备,其工作原理是:一种全新的混料稀释设备,通过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1内部设置混料稀释腔11,由混料稀释腔上的多个进料口将物料液加入,液态物料混合设备本体1顶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2和排气口16,通过驱动轴121上固定套接设置有x形下料板17上的多个透气导流孔171将物料液加入,初步混合的物料液的液面18没过螺旋形进气管22且低于x形下料板17,通过驱动电机12驱动伸入混料稀释腔11内部的驱动轴121带动驱动轴121上套接的x形下料板17转动,同时带动没入液面18下的搅拌桨122进行充分搅拌,且搅拌桨122不与螺旋形进气管22接触,并由混料稀释腔11连接的雾化汽进口2,雾化汽进口2设置有雾化器(未图示),通过雾化汽进口2引入所述雾化器(未图示)将水转化成的雾化汽,通过与雾化汽进口2连接的设置在混料稀释腔11底部的螺旋形进气管22将加热后的雾化汽排入混合的物料液,对初步混合的物料液进行混合、稀释、预热;同时由雾化汽进口2与进气泵21之间设置有雾化汽加热装置24监测雾化汽的加热温度,再由排气口16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161辅助监测混合物料液加热的温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均匀混料并且将物料加热并稀释的液态物料混合设备。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提出的方案思想的具体支持,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本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或等效的改动,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