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喷涂装置及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架空线路防冰覆涂料的喷涂装置及其喷涂方法。
背景技术:
防冰覆材料亦称超双疏材料,是指能在材料表面构筑形成微纳米结构,使水或油在其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均大于150°,且滚动角小于等于10度的一类材料。在架空线路上进行喷涂,可有效避免因水滴在线路上集聚在极端天气作用下在线路表面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而形成的雨凇现象,从而有效避免冻雨造成的供电故障。
防冰覆涂料在实际喷涂作业采用人工方式,使用气压式喷雾器在吊车的配合下进行近距离喷雾作业,其存在以下缺点:
(1)人工作业,速度慢、效率低,施工成本高。
(2)在喷涂过程中人员与涂料喷雾进行近距离接触易因吸入雾态涂料造成人身伤害。
(3)人工喷涂易产生的喷涂不均、涂层功效差。
(4)喷雾过程涂料随风飘洒,损失很大一部分涂料。
(5)喷雾时涂料落地造成的环境污染,甚至地耕地、鱼池等的作务及养殖产品造成损失而进行经济赔偿。
(6)喷涂过程需要吊车等设备配合,部分特殊地形下无法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架空线路防冰覆涂料的喷涂装置及其喷涂方法,该装置结构简单,喷涂效率高,喷涂过程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避免了涂料的损失、涂料对环境的污染,无需吊车设备的配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架空线路防冰覆涂料的喷涂装置,包括车体,车体为壳体,所述的车体前后两端设有槽孔、定位轮,线缆穿过槽孔,车体通过定位轮悬挂在在线缆上;前后分别安装前、各定位轮固定小车与线路平行前进并保持线路始终处于小车内部,避免刮伤线体;车体的顶部设有封闭车体的顶盖;车体内设有喷管,喷管的顶部设有喷口,喷口正对穿过车体的线缆;车体与气源管的一端连接,气源管的另一端与空压机连接,车体受驱动沿线缆运动。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喷涂是在车体的壳体内进行,相对封闭,喷涂时喷雾与线缆充分接触,可以形成均匀的涂层,涂层的功效好。
(2)喷涂过程中避免了涂料的损失,避免了喷涂对环境形成的污染及施工人员近距离接触易因吸入雾态涂料造成人身伤害。
(3)喷涂过程无需要吊车配合,特殊地形也可方便作业。
(4)喷涂效率高。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车体内设有两个喷管,其中一个喷管设置在车体的前端,另一个喷管设置在车体的后端。
前后端设置喷管,便于在车体内形成均匀的喷雾。
所述的车体内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倾斜设置,导流板的顶部连接,导流板的底部延伸到喷管处。
通过设置导流板,便于雾化的涂料落下凝结后顺导流板流到喷管处再次喷出。
所述的顶盖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设置在两个喷管连线的中点处,排气孔内设有填充海绵,减少涂料排空的浪费,并维持车内一定的气压。
所述的车体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气源管。车体的两端均设有气源管,便于形成车体内的稳定的气压及气流,便于喷涂过程中形成较均匀的涂层。
所述的车体的前端设有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电机主动轮由电机驱动,电机主动轮带动从动轮,从动轮与车体连接。
上述设置便于通过控制电机来牵引车体运动,车体的运动速度控制更方便。
一种架空线路防冰覆涂料的喷涂装置,包含以下步骤:
(1)将车体悬挂在所需要喷涂的线缆上。
(2)根据喷涂的长度,在车体内加入涂料。
(3)用顶盖封闭车体。
(4)利用气源管对车体内加压,使喷管向线缆喷出涂料;同时驱动车体沿线缆运动。
(5)当一条线路完成喷涂后小车人为倒向,重复以上过程完成下一条线路喷涂。每空线路喷涂完成后,直接倒至下一空线路,随下方车辆移动可实现连续喷涂。
本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喷涂过程无涂料的浪费,喷涂效率高,喷涂效果好,避免污染环境或对施工人员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车体的左视图。
标记说明:1-架空线路;2-电机主动轮;3-前定位轮;4-气嘴;5-导流板;6-排气孔;7-顶盖挂钩;8-后定位轮;9-填充海绵;10-顶盖;11-电机电源线;12-气源管;13-防刮保护包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可知,本发明的一种架空线路1防冰覆涂料的喷涂装置,由车体,设置在车体内的喷管组成,车体为壳体,车体前后两端设有槽孔、前定位轮3及后定位轮8,槽孔周围用防腐材料包裹设置防刮保护包裹层13,防止擦伤线路,车体通过槽孔悬挂在在线缆上;车体的顶部设有封闭车体的顶盖10;车体内设有喷管,喷管的顶部设有喷口,喷口正对穿过车体的线缆;车体与气源管12的一端连接,气源管12的另一端与空压机连接,车体受电机驱动沿线缆运动;电机由电机电源线11供电。
顶盖10上设有顶盖10挂钩7,便于本装置的提升或移动。
所述的车体内设有两个喷管,其中一个喷管设置在车体的前端,另一个喷管设置在车体的后端。
前后端设置喷管,便于在车体内形成均匀的喷雾。
所述的车体内设有导流板5,导流板5倾斜设置,导流板5的顶部连接,导流板5的底部延伸到喷管处。
通过设置导流板5,便于雾化的涂料落下凝结后顺导流板5流到喷管处再次喷出。
所述的顶盖10设有排气孔6,排气孔6的设置在两个喷管连线的中点处;排气孔6处设有填充海绵9。
通过设置排气孔6,便于维持车体内一定的气压。
所述的车体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气源管12。车体的两端均设有气源管12,便于形成车体内的稳定的气压及气流,便于喷涂过程中形成较均匀的涂层。
所述的车体的前端设有电机主动轮2、从动轮,电机主动轮2由电机驱动,电机主动轮2带动从动轮,从动轮与车体连接。
上述设置便于通过控制电机来牵引车体运动,车体的运动速度控制更方便。
一种架空线路1防冰覆涂料的喷涂装置,包含以下步骤:
(1)将车体悬挂在所需要喷涂的线缆上。
(2)根据喷涂的长度,在车体内加入涂料。
(3)用顶盖10封闭车体。
(4)利用气源管12对车体内加压,使喷管向线缆喷出涂料;同时驱动车体沿线缆运动。
(5)当一条线路完成喷涂后小车人为倒向,重复以上过程完成下一条线路喷涂。每空线路喷涂完成后,直接倒至下一空线路,随下方车辆移动可实现连续喷涂。
本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喷涂过程无涂料的浪费,喷涂效率高,喷涂效果好,避免污染环境或对施工人员造成损害。
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特点:
一:车辆人员部分:不需要吊车及运输车辆,仅使用双排货车或皮卡车一辆,搭载人员及设备,设备仅需发电机一台,空压机一台及相应配电、汽管线,出行方便,机动性强。
二:载料部分:针对超双疏材料的特性,选用耐腐蚀的材料配合新材料从动稳定轮制作喷涂装置的载料部分,载料部分采用半密封式设计,有效减少材料损失浪费。载料小车在架空线路1上的行走过程中由于线路为铝绞线产生自然的震荡,从而省略喷雾器需要不断摇晃的作业步骤,防止材料过快的凝固。根据线路长度及不同材料所要求的喷涂厚度人为控制加料量,配合动力部分可方便简洁的实现行进速度的调节控制喷涂的质量。
三、动力部分:
1、电动力:采用直流减速电机作为行进动力,根据不同涂料要求的喷涂厚度加工主动轮,主动轮材质直径为40-120mm选用耐磨耐腐蚀材料加工而成,在不与涂料产生反应的前提下为配图装置的行进提供可靠动力并由针对性的调节行走速度。为保证人员倒向安全采用低压电机,配合倒向开关控制的方式保证人身安全。特殊地形可根据距离远近增加电缆长度及电机的功率。
2、气动力:气动用空压机配合气源管12代替原来气压式喷雾器,在地面假设发电机及空压机通过气源管12连接载料小车,在半封闭小车内部2组高压气嘴4相配合将小车内液态涂料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形成喷雾,在小车行进过程中均匀喷涂在线路上。特殊地形可根据距离远近增加气源管12长度及空压的功率。
本发明的具体三个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普通平原地形,三空架空线路1平均数据。
架空线路1一空,距离70米、作业高度10米。传统喷涂作业人员配备为吊车司机一名、运输车辆司机一名,作业人员三名,共计五人,车辆两辆。8吨吊车支车、倒车4次,实际喷涂完成共需时间为40分钟,使用涂料400g。使用新设备喷涂,双排货车一辆,作业人员三名、司机一名,采用两人上杆倒向小车,一人控制电、汽开关。三小车同时行进一次即完成三条线路的喷涂。总作业时间8分钟。材料使用200g即达到喷涂效果。总成本节约达到60%,时间节省32分钟。
实施例2:线路途经水池地形,单杆位于水池内,三空架空线路1平均数据。
架空线路1一空,距离60米、作业高度10米。由于线杆距离道路过远,传统喷涂作业人员配备为吊车司机一名、运输车辆司机一名,作业人员三名,共计五人,车辆两辆。50吨吊车支车、倒车3次,实际喷涂完成共需时间为45分钟,使用涂料400g。使用新设备喷涂,双排货车一辆,作业人员两名、司机一名,采用单人上杆倒向小车,一人控制电、汽开关。使用加长电缆、气源管12,单小车行进至水中杆位倒车进行喷涂的方法,共行进六次即完成三条线路的喷涂。总作业时间25分钟。材料使用180g即达到喷涂效果。总成本节约达到70%,时间节省30分钟。
实施例3:线路途经水池地形,双杆位于水池内,三空架空线路1平均数据。
架空线路1一空,距离70米、作业高度10米。传统喷涂因需要吊车站车位,水池面积过大基本无法施工,施工铺路成本过高未能实施。使用新设备喷涂,双排货车一辆,作业人员三名、司机一名,采用两人乘橡皮船到达杆位上杆倒向小车,,一人控制电、汽开关。使用加长电缆、气源管12,三小车同时行进一次即完成三条线路的喷涂。总作业时间20分钟。材料使用200g即达到喷涂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在车体的壳体内进行,相对封闭,喷涂时喷雾与线缆充分接触,可以形成均匀的涂层,涂层的功效好。
(2)喷涂过程中避免了涂料的损失,避免了喷涂对环境形成的污染及施工人员近距离接触易因吸入雾态涂料造成人身伤害。
(3)喷涂过程无需要吊车配合,特殊地形也可方便作业。
(4)喷涂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