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8334发布日期:2018-12-19 05:10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真空碳酸盐脱硫和wsa制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wsa制酸是由丹麦托普索公司开发的一种湿法制酸技术,由于其具有转化前不需脱水、尾气酸雾含量低和工艺过程无废液外排等优点,近年来被国内焦化企业广泛采用,与真空碳酸盐脱硫工艺配套。

其中,需要将脱硫再生单元真空泵后的含有h2s的酸性气体进入wsa制酸焚烧炉主烧嘴。由于酸气中含有油、萘和夹带的脱硫液杂质,在酸气输送过程中,脱硫液中钾盐与油和萘粘结在一起形成堵塞物,易造成酸气管道堵塞,影响了脱硫制酸的开工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装置,以实现对wsa制酸的原料酸气进行净化,减轻酸气管道堵塞频率,延长脱硫制酸系统的运行周期和开工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装置,以实现对wsa制酸的原料酸气进行净化,减轻酸气管道堵塞频率,延长脱硫制酸系统的运行周期和开工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装置,包括:净化容器,所述净化容器包括位于上下设置的分离段和净化段,所述分离段和所述净化段通过隔板隔开;酸气进口,所述酸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净化段上,且通过第一管道与真空泵后酸气管道连通;酸气出口,所述酸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净化容器的顶端,且通过第二管道与wsa制酸的烧嘴连通;净化液进口,所述净化液进口的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净化液供应装置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净化段中且设置有喷头;净化液出口,所述净化液出口位于所述净化容器的底部且与排放容器连通;分离液出口,所述分离液出口设置在所述分离段上,且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排放容器连通;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净化段中且位于所述酸气进口的上方和所述喷头的下方;气体连通管道,所述气体连通管道将所述分离段和所述净化段连通。

优选的,上述隔板与水平面呈30°-60°夹角倾斜设置,所述分离液出口设置在所述隔板的最低端。

优选的,上述净化段上设置有液位计接口,连通有液位计。

优选的,上述排放容器为水封组件,所述水封组件通过加水管道与水源连通。

优选的,上述水封组件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

优选的,上述水封组件的满流液通过第六管道排放至收集容器。

优选的,上述净化液出口连通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两个阀门,所述第四管道上且位于两个所述阀门之间连通有蒸汽管道。

优选的,上述净化段中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气体连通管道与所述净化段的连通口与所述喷头隔开。

优选的,上述分离段中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气体连通管道与所述分离段的连通口与所述酸气出口隔开。

优选的,上述净化液进口从所述分离段进入且从所述隔板的中部穿过后进入所述净化段。

本发明提供的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装置,包括:净化容器,所述净化容器包括位于上下设置的分离段和净化段,所述分离段和所述净化段通过隔板隔开;酸气进口,所述酸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净化段上,且通过第一管道与真空泵后酸气管道连通;酸气出口,所述酸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净化容器的顶端,且通过第二管道与wsa制酸的烧嘴连通;净化液进口,所述净化液进口的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净化液供应装置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净化段中且设置有喷头;净化液出口,所述净化液出口位于所述净化容器的底部且与排放容器连通;分离液出口,所述分离液出口设置在所述分离段上,且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排放容器连通;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净化段中且位于所述酸气进口的上方和所述喷头的下方;气体连通管道,所述气体连通管道将所述分离段和所述净化段连通。

使用时,真空泵后酸气管道,即真空碳酸盐脱硫真空泵后酸气管道的酸气首先通过酸气进口进入净化容器的净化段,被从净化液进口进来的净化液经过喷头进行喷淋净化洗涤,同时通过过滤网洗涤,除去酸气中夹带的油、萘和脱硫液,然后通过气体连通管道向上,从净化段进入分离段,进一步进行气液分离后,通过酸气出口进入wsa制酸的烧嘴。净化段排出的净化液从净化液出口流出进入排放容器,分离段气液分离后的分离液经过分离液出口进入排放容器,实现净化液和分离液的连续排放,并避免酸气泄漏,实现对wsa制酸的原料酸气进行净化,减轻酸气管道堵塞频率,延长脱硫制酸系统的运行周期和开工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和图2中:

净化容器1、水封组件2、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第四管道14、第五管道15、液位计16、蒸汽管道17、加水管道21、第六管道22、排污管23、净化段101、分离段102、酸气进口103、过滤网104、净化液出口105、液位计接口106、第一隔板107、第一气体连通管108、第二气体连通管109、酸气出口110、净化液进口111、分离液出口112、第二隔板113、隔板114、喷头1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sa制酸原料酸气的净化装置,包括:净化容器1,净化容器1包括位于上下设置的分离段102和净化段101,分离段102和净化段101通过隔板114隔开;酸气进口103,酸气进口103设置在净化段101上,且通过第一管道11与真空泵后酸气管道连通;酸气出口110,酸气出口110设置在净化容器1的顶端,且通过第二管道12与wsa制酸的烧嘴连通;净化液进口111,净化液进口111的一端通过第三管道13与净化液供应装置连通,其另一端延伸至净化段101中且设置有喷头115;净化液出口105,净化液出口105位于净化容器1的底部且与排放容器连通;分离液出口112,分离液出口112设置在分离段102上,且通过第五管道15与排放容器连通;过滤网104,过滤网104设置在净化段101中且位于酸气进口103的上方和喷头115的下方;气体连通管道,气体连通管道将分离段102和净化段101连通,气体连通管道包括法兰连接的第一气体连通管108和第二气体连通管109,第一气体连通管108与净化段101连通,第二气体连通管109与分离段102连通。

使用时,真空泵后酸气管道,即真空碳酸盐脱硫真空泵后酸气管道的酸气首先通过酸气进口103进入净化容器1的净化段101,被从净化液进口111进来的净化液经过喷头115进行喷淋净化洗涤,同时通过过滤网104洗涤,除去酸气中夹带的油、萘和脱硫液,然后通过气体连通管道向上,从净化段101进入分离段102,进一步进行气液分离后,通过酸气出口进入wsa制酸的烧嘴。净化段101排出的净化液从净化液出口105流出进入排放容器,分离段102气液分离后的分离液经过分离液出口112进入排放容器,实现净化液和分离液的连续排放,并避免酸气泄漏,实现对wsa制酸的原料酸气进行净化,减轻酸气管道堵塞频率,延长脱硫制酸系统的运行周期和开工率。

其中,排放容器为水封组件2,水封组件2通过加水管道21与水源连通。水封组件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23。水封组件2的满流液通过第六管道22排放至收集容器。净化段101排出的净化液和分离段102排出的分离液进入水封组件2,利用水柱产生的静压克服酸气压力,实现净化液和分离液的连续排放,并避免酸气泄漏。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隔板114与水平面呈30°-60°夹角倾斜设置,分离液出口112设置在隔板114的最低端。方便分离液的收集和排放,避免淤积。

其中,净化段101上设置有液位计接口106,连通有液位计16,方便观察净化段101中的净化液的高度。净化液出口105连通有14,第四管道14上设置有两个阀门,第四管道14上且位于两个阀门之间连通有蒸汽管道17。蒸汽管道17通过蒸汽清扫净化容器1及与其连通的管道。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净化段101中设置有第一隔板107,第一隔板107将气体连通管道与净化段101的连通口与喷头115隔开,且与净化容器1的管壁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即避免了喷头115的影响,又保证了酸气的流动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分离段102中设置有第二隔板113,第二隔板113将气体连通管道与分离段102的连通口与酸气出口隔开,避免两者之间的气流相互产生影响。

其中,净化液进口111从分离段102进入且从隔板114的中部穿过后进入净化段101,穿过隔板处完全焊接密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