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410发布日期:2019-04-30 18:3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精细,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这些产品上搭载的摄像头的精细程度,使其能与专业相机媲美。

在这些精细电子设备的生产过程中,贴合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序,也是决定设备精细程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目前电子设备精细程度高,因而对贴合工序中的贴合精度要求很高。现有的设备由于加工效率不高,为了确保出产数量,则在贴合精度上打折扣;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贴合设备难以兼顾精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贴合设备难以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贴合设备,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传送第一待贴合产品的传送装置,以及分设于所述传送装置两侧的点胶装置和载物单元;

其中,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底座,所述传送底座上设有传送带和传送驱动机构,所述传送驱动机构通过传送齿轮驱动连接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传送路径上设有贴合平台以及若干依次设置的点胶台,所述点胶台和贴合平台均固定于所述传送底座上;

所述点胶装置包括点胶工作台,所述点胶工作台上设有若干点胶机构,所述点胶机构与所述点胶台在数量和位置上相匹配;

所述载物单元包括第一载物底座,所述第一载物底座上设有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装设于张紧顶板和张紧底板,用于放置第二待贴合产品的载物盘装设于所述张紧顶板上,所述载物盘包括载物膜;其中,所述张紧顶板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张紧底板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张紧环,所述张紧环贯穿所述避让孔;所述载物膜覆盖于所述避让孔上,且所述张紧环的上端与所述载物膜连接;

所述工作台上还架设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横跨于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路径的上方;所述龙门架上设有摆臂机构,所述摆臂机构包括摆臂固定座,所述摆臂固定座上设有摆臂轴,所述摆臂轴上设有用于机械手,所述机械手上设有用于吸取/放置工件的吸嘴;所述机械手连接设置于所述点胶工作台与所述载物盘之间;

所述龙门架上设有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对准所述贴合平台。

可选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平台,所述传送底座装设于所述传送平台上;

所述传送平台上设有第一传送单元,所述第一传送单元对应于设置所述点胶机构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单元的下料端衔接设置有第二传送单元,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对应设置于所述贴合设备所在的贴合工位上;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单元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传送单元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第二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送带齐平;

所述传送底座由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组合而成。

可选的,所述点胶工作台上设有点胶安装座,所述点胶安装座上设有点胶针筒,所述点胶针筒对准所述点胶台;

所述点胶安装座上还设有点胶定位相机,所述点胶定位相机对准所述点胶台。

可选的,所述点胶工作台上设有第一点胶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点胶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连接所述点胶安装座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点胶安装座做靠近或远离所述点胶台的运动。

可选的,所述点胶安装座上设有第二点胶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点胶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有针筒传动齿轮;

所述点胶安装座上设有第一针筒安装座,所述点胶针筒装设于所述第一针筒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针筒安装座与所述点胶安装座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针筒安装座上设有针筒传动齿条,所述针筒传动齿条与所述针筒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针筒安装座在所述针筒传动齿条和针筒传动齿轮的作用下作升降运动。

可选的,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一载物底座上的第三载物底座,所述张紧顶板和张紧底板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三载物底座上;

所述第三载物底座上设有第二张紧调节驱动件,所述张紧底板上可旋转地设置有第二张紧调节轮,所述第二张紧调节驱动件通过第二张紧调节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张紧调节轮,所述第二张紧调节轮传动连接所述张紧环。

可选的,所述张紧底板上设有凸出设置的第一安装部;

所述第三载物底座上设有第一张紧调节轮和第一张紧调节驱动件,所述第一张紧调节驱动件通过第一张紧调节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张紧调节轮;所述第一张紧调节轮上设有丝杆,所述丝杆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

可选的,所述摆臂固定座上设有摆臂旋转驱动件,所述摆臂旋转驱动件驱动连接有摆臂旋转座,所述摆臂旋转座上滑动设置有摆臂滑座,所述摆臂滑座与所述摆臂轴连接;

所述摆臂固定座上还设有摆臂升降驱动件,所述摆臂升降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摆臂轴。

可选的,所述摆臂升降驱动件驱动连接有摆臂升降偏心轮,所述摆臂升降偏心轮上连接有摆臂升降传动块,所述摆臂升降传动块上设有一套轴,所述套轴套设于所述摆臂轴上;

所述摆臂轴上固接有一卡位件,所述套轴套设于所述卡位件的上端。

可选的,所述摆臂固定座上设有用于对位的第一对位相机,所述贴合装置一侧设有用于对位的第二对位相机。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出偏心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顶出偏心轮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贴合设备,包括:具有多点胶台的传送装置、能够精确定位点胶位置的点胶装置、能快速剥离产品的载物单元以及能快速上下料的摆臂机构,解决的贴合设备难以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传送装置和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载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载物单元中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中顶出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摆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摆臂机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0、工作台;20、点胶装置;201、点胶工作台;211、第一点胶机构;212、第二点胶机构;221、第一点胶台;222、第二点胶台;23、点胶定位相机;24、点胶针筒;25、第一点胶驱动装置;251、第一电机;26、第二点胶驱动装置;261、第二电机;262、针筒传动齿轮;263、针筒传动齿条;264、第一针筒安装座;265、第二针筒安装座;30、传送装置;301、传送平台;31、第一传送单元;311、第一驱动件;312、第一传送带;313、第一底座;32、第二传送单元;321、第二驱动件;322、第二传送带;323、第二底座;33、第三传送单元;331、第三驱动件;332、第三传送带;34、升降调节驱动件;351、固定板;342、导轨;353、滑块;36、贴合平台;40、载物单元;411、第一载物底座;4111、x轴直线模组;412、第二载物底座;4121、y轴直线模组;413、第三载物底座;42、张紧装置;421、张紧顶板;4212、避让孔;422、张紧底板;4221、第一安装部;423、第一张紧调节驱动件;4231、第一张紧调节皮带;4232、第一张紧调节轮;424、第二张紧调节驱动件;4241、第二张紧调节皮带;4242、第二张紧调节轮;425、张紧环;43、载物盘;44、顶出装置;441、底部固定架;442、顶出底座;443、第一顶出驱动件;4431、第一顶出偏心轮;4433、第一顶出件;4434、第一顶出滑座;4435、限位槽;444、第二顶出驱动件;4441、第二顶出偏心轮;4443、第二顶出件;第二顶4444、出滑座;445、主顶针;4451、顶出孔;4452、副顶针;50、贴合装置;60、摆臂机构;61、摆臂固定座;62、摆臂升降驱动件;621、摆臂升降偏心轮;622、摆臂升降传动块;623、套轴;624、摆臂升降导向座;63、摆臂旋转座;631、摆臂滑座;632、摆臂轴;6321、卡位件;64、机械手;641、电磁铁;642、吸嘴;643、杠杆臂;65、第一对位相机;70、龙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下述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与主顶针垂直的方向定为“上下方向”,其中,将主顶针指向载物膜的方向定义为“上方向”,将与“上方向”相反的方向定义为“下方向”。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贴合设备包括:

工作台10,用于为各装置提供支撑作用;该贴合设备的加工工序在该工作台10上得以完成。

点胶装置20,用于为第一待贴合产品点胶,以实现第一待贴合产品和第二待贴合产品的贴合。

传送装置30,装设于工作台10上,位于点胶装置20一侧,用于实现第一待贴合产品的上下料。

载物单元40,用于实现第二待贴合产品的剥离上料,为后续贴合工序奠定基础。

贴合装置50,装设于龙门架70上,用于实现第一待贴合产品和第二待贴合产品的贴合。

摆臂机构60,装设于龙门架70上,用于将第二待贴合产品传送至贴合平台36上。

龙门架70,横跨于传送装置30的传送路径的上方。

下面对各机构分别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传送装置和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传送装置30包括传送平台301,传送装置传送平台301上设有第一传送单元31。其中,该第一传送单元31包括第一底座313,第一底座313上设有第一传送带312和第一驱动件311,第一驱动件311用于驱动第一传送带312,以实现待贴合工件的传送功能。此外,第一底座313上设有位置传感器,当位置传感器感应到第一传送单元31上的第一待贴合工件时,向控制中心发送信号,控制中心控制点胶装置20进行点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上架设有若干点胶台,以实现需要多次点胶的贴合工序。

第一传送单元31的下料端衔接设置有第二传送单元32,第二传送单元32对应设置于贴合装置的下方。其中,该第二传送单元32包括第二底座323,第二底座323上设有第二传送带322、用于驱动第二传送带322的第二驱动件321,以及贴合平台36。第一传送带312与第二传送带322齐平,以提高待贴合工件在第一传送单元31与第二传送单元32之间传送时的流畅度。

其中,第二底座323上设有位置感应器,该位置感应器用于感应第一待贴合工件。当第二底座323上的位置感应器感应到第一待贴合工件后,向控制中心发送信号,控制中心控制贴合装置50进行贴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贴合完毕后的成品工件下料,还设有第三传送单元33,该第三传送单元33衔接设置于第二传送单元32的下料端。其中,该第三传送单元33包括第三底座,第三底座上设有第三传送带332,以及用于驱动第三传送带332的第三驱动件331;第三传送带332与第二传送带322齐平。

其中,第一驱动件311、第二驱动件321和第三驱动件331均为电机。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单元31和第二传送单元32之间设有第一传送连接部,第一传送连接部包括一平台,平台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322均齐平。此外,第二传送单元32和第三传送单元33之间设有第二传送连接部,第二传送连接部与第一传送连接部结构相同。通过设置第一传送连接部和第二传送连接部,使第一传送单元31和第二传送单元32之间以及第二传送单元32和第三传送单元33之间的衔接更紧密,避免因存在空隙而导致传送中断。

为了便于调节点胶位置,以确保点胶精度,传送平台301上设有升降调节驱动件34,升降调节驱动件34驱动连接第一底座313。该升降调节驱动件34用于驱动第一底座313沿在上下方向做升降运动,以调整第一底座313的高度,进而调整待贴合工件的高度。其中,该升降调节驱动件34为气缸或油缸。

此外,为了确保在第一底座313在升降调节中的稳定性,第一底座313上设有导轨342,导轨342的导向方向与升降调节驱动件34的驱动方向相同;传送平台301上设有固定板351,固定板351上设有滑块353,滑块353滑动设置于导轨342上。通过设置导轨342对第一底座的升降调节进行导向,避免在升降过程中第一底座313出现晃动、偏移等情况,从而保证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2,并一并参阅图4、图5,图4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胶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装置20,该点胶装置20应用于实现贴合工序中的点胶工序。该点胶装置20包括点胶工作台201。

本实施例中,上料时,第一待点胶产品通过传送带31从上料端向前传送,先后到达各个点胶台上进行点胶,直到到达贴胶平台36后,继续进行贴胶工序。

传送平台301一侧设有点胶工作台201,点胶工作台201上设有若干点胶机构,该点胶机构与点胶台在数量和位置上相匹配,用于为点胶台上的第一待点胶产品点胶。在本发明中,点胶台设有两个,为第一点胶台221和第二点胶台222,第一点胶台221和第二点胶台222先后装设于传送底座302上;点胶机构设有两个,为第一点胶机构211和第二点胶机构212,第一点胶机构211和第二点胶机构212分别对应于第一点胶台221和第二点胶台222设置。

其中,点胶工作台201上设有点胶安装座,点胶安装座上设有两个点胶针筒24,两个点胶针筒24跟别对准第一点胶台221和第二点胶台222;点胶针筒24通过将胶料从针头处挤压到待点胶产品上,以实现第一待点胶产品的点胶。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为了能够精确地调整点胶针筒24的位置,以确保点胶的精度,点胶安装座上设有两个点胶定位相机23,两个点胶定位相机23分别对准第一点胶台221和第二点胶台222。通过点胶定位相机23拍摄第一待点胶产品,并将第一待点胶产品的位置信息发送到控制系统上,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调整点胶针筒24的方位,以确保点胶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调整点胶针筒24的方位,点胶工作台201上设有第一点胶驱动装置25,该第一点胶驱动装置25包括与点胶安装座驱动连接的第一电机251,该第一电机251用于驱动点胶安装座做靠近或远离点胶台的运动,一方面能够便于调整点胶针筒24的方位;另一方面,在不需要点胶时,通过该第一点胶驱动装置25驱动点胶装置后退,远离点胶台,从而为其他工序的加工提供避让。

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控制点胶针筒24升降,以调节点胶针筒24的高度,点胶安装座上设有第二点胶驱动装置26,第二点胶驱动装置26包括第二电机261,该第二电机261上驱动连接有针筒传动齿轮262。

其中,点胶安装座上设有第一针筒安装座264,点胶针筒24装设于该第一针筒安装座264上,且第一针筒安装座264与点胶安装座滑动连接。第一针筒安装座264与点胶安装座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以通为通过导轨连接,也可以通过滑轨、链条等方式连接,属于现有技术的惯用手段,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第一针筒安装座264上设有针筒传动齿条263,针筒传动齿条263与针筒传动齿轮262啮合连接。第二点胶驱动装置26通过控制针筒传动齿轮262转动,从而在所针筒传动齿条263和针筒传动齿轮262的作用下,使第一针筒安装座264相对于点胶安装座作升降运动。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由于针筒传动齿条263有行程限制,为了扩大点胶针筒24的升降范围,第一针筒安装座264上滑动设置有第二针筒安装座265,该滑动方式可以为导轨、滑轨或者链条等方式。点胶针筒24通过与第二针筒安装座265以装设于第一针筒安装座264上。通过手动调整或气缸驱动等方式,使第二针筒安装座265相对于第一针筒安装座264做升降运动,从而进一步地扩大了点胶针筒24的升降范围。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点胶工作台201上还连接有一升降驱动气缸,升降驱动气缸固定于工作台10上,并驱动点胶工作台201做升降运动,通过该升降驱动气缸能够整体调整点胶工作台201的高度,从而统一调整各点胶机构的高度,进而提高了点胶工序的效率。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本点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传送机构将第一待点胶产品从传送带31的上料端传送至第一点胶台221上,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调整第一点胶机构211的方位后,在第一待点胶产品的第一部分上进行点胶;而后,传送机构将第一待点胶产品传送至第二点胶台222上,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调整第二点胶机构212的方位后,在第一待点胶产品的第二部分上进行点胶,至此完成该点胶产品的点胶工作。最后,传送装置将第一待点胶产品传送至传送带31的贴合平台36上,以继续进行贴合工序。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载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该载物单元包括:

第一载物底座411,装设于设备的机台上,用于为其他装置提供支撑作用。

载物盘43,用于放置第二待贴合产品;其中,该载物盘43包括载物膜,第二待贴合产品放置于该载物膜上,在贴合过程中需要将第二待贴合产品从载物膜上剥离,以实现后续与第一待贴合产品的贴合。

张紧装置42,装设于第一载物底座411上,该张紧装置42用于实现第二待贴合产品与载物膜的剥离。

请结合参阅图6、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载物单元中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张紧装置42包括第三载物底座413,该第三载物底座413装设于第一载物底座411上。第三载物底座413上设有张紧顶板421和张紧底板422,该张紧顶板421和张紧底板42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其中,载物盘43装设于张紧顶板421上。

张紧顶板421上开设有避让孔4212,载物膜覆盖于避让孔4212上;张紧底板422上可转动地设置有张紧环425,张紧环425贯穿设置于避让孔4212内,且张紧环425的上端与载物膜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载物底座413上设有第二张紧调节驱动件,张紧底板422上可旋转地设置有第二张紧调节轮4242,第二张紧调节驱动件通过第二张紧调节皮带4241传动连接第二张紧调节轮4242,以控制第二张紧调节轮4242转动。其中,该第二张紧调节轮4242套设在张紧环425上,从而与张紧环425传动连接。

当第二张紧调节驱动件驱动第二张紧调节轮4242转动时,第二张紧调节轮4242带动张紧环425转动,使张紧环425带动载物膜旋转,从而载物膜与载物膜上的第二待贴合产品出现相对位移,进而使第二待贴合产品得以从载物膜上剥离下来。

在本实施例中,张紧底板422上设有凸出设置第一安装部4211;第三载物底座413上设有第一张紧调节轮4232和第一张紧调节驱动件423,第一张紧调节驱动件423通过第一张紧调节皮带4231传动连接该第一张紧调节轮4232;第一张紧调节轮4232上设有丝杆,丝杆连接第一安装部4211。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4211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安装部4211呈中心对称。第一张紧调节轮4232设有四个;每个第一安装部4211上分别通过两根丝杆连接两个第一张紧调节轮4232。

通过第一张紧调节驱动件423驱动四个第一张紧调节轮4232转动,第一张紧调节轮4232通过丝杆带动张紧底板422做升降运动,从而张紧底板422带动张紧环425做升降运动,以改变载物膜的张紧状态,进而使得第二待贴合产品从载物膜上剥离下来。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顶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载物单元40还包括一顶出装置44,该顶出装置44通过一底部固定架441固定于第一载物底座411上。

具体地,顶出装置44包括固定设置于底部固定架441上的顶出底座442,顶出底座442上滑动设置有设有第一顶出滑座4434,第一顶出滑座4434上设有用于顶起载物膜的主顶针445。通过第一顶出滑座4434向上运动,带动主顶针445向上顶起载物膜,使第二待贴合产品与载物膜之间产生空隙,从而实现第二待贴合产品的剥离。

顶出底座442上设有第一顶出驱动件443,第一顶出驱动件443上驱动连接有第一顶出偏心轮4431。第一顶出偏心轮4431上设有第一顶出件4433,第一顶出件4433连接第一顶出滑座4434,第一顶出滑座4434与第一顶出底座442滑动连接。

具体地,第一顶出件4433上挖设有限位槽4435,限位槽4435的宽度大于第一顶出偏心轮4431的直径,第一顶出偏心轮4431卡设于限位槽4435内;当第一顶出偏心轮4431旋转时,由于限位槽4435的限位作用使第一顶出件4433做上下升降运动,从而带动主顶针445做升降运动,以实现载物膜的顶出。

请一并参阅图8、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中顶出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顶出装置44的顶出精度,主顶针445为中空结构,且主顶针445的顶部设有顶出孔4451;主顶针445内滑动设置有副顶针4452。其中,主顶针445的上端面开设有顶出孔4451,副顶针4452的位、置尺寸与顶出孔4451的位置、尺寸相匹配。

具体地,第一顶出滑座4434上设有第二顶出驱动件,第二顶出驱动件上设有第二顶出偏心轮4441。

第一顶出滑座4434上滑动设置有第二顶出滑座4444,第二顶出滑座4444连接副顶针4452;第二顶出滑座4444上设有第二顶出件4443,第二顶出件4443由两块间隔设置的限位块组成,限位块的长度大于第一顶出偏心轮4441的直径,第二顶出偏心轮4441设置于两块限位块之间。

当第二顶出驱动件驱动第二顶出偏心轮4441旋转时,限位块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二顶出滑座4444在第一顶出滑座4434上升降滑动,进而带动副顶针4452在主顶针445内贯穿顶出孔4451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顶出偏心轮4431的直径大于第二顶出偏心轮4441的直径,使副顶出针相对主顶针的升降幅度较小,因此能够通过副顶出针进行精确的顶出操作。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为了便于调整该载物装置的位置,以便于在贴合工序中与其他装置相配合,本实施例作出如下改进:

本实施例中,该载物装置40还包括第二载物底座412,第三载物底座413装设于第二载物底座412上;第一载物底座上设有x轴直线模组4111,x轴直线模组4111驱动连接第二载物底座412。

此外,第二载物底座412上设有y轴直线模组4121,y轴直线模组4121驱动连接第三载物底座413。

通过x轴直线模组4111以及y轴直线模组4121相配合,以调整该载物装置在x轴和y轴上的位置,从而能够与贴合设备的其他装置实现更紧密的配合,进而提高了贴合速率。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摆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摆臂机构包括:

摆臂固定座,固定于贴合设备的工作台上,用于为该摆臂机构的各机构提供有力的支撑。

摆臂轴632,装设于摆臂固定座上,用于带动机械手64运动,以调整吸取的位置,从而提高吸取精度。

机械手64,装设于摆臂轴632上,机械手64上设有用于吸取/放置工件的吸嘴642,吸嘴642外接有真空抽气装置,使吸嘴642通过真空实现物料的吸取/放置。机械手64连接设置于点胶工作台201与载物盘4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摆臂固定座上设有摆臂旋转驱动件,摆臂旋转驱动件驱动连接有摆臂旋转座63,摆臂旋转座63上滑动设置有摆臂滑座631,摆臂轴632设置于该摆臂滑座631上。通过摆臂旋转驱动件驱动,带动摆臂轴632旋转,从而带动机械进行旋转,并结合吸嘴642的吸取以及放置以实现工件的传送。

此外,摆臂固定座上还设有摆臂升降驱动件62,摆臂升降驱动件62驱动连接摆臂轴632,并通过摆臂滑座631与摆臂旋转座63的之间的滑动以配合实现机械手64的升降运动。本实施例通过摆臂旋转驱动件与摆臂升降驱动件62相配合,实现了机械手64的旋转及升降运动。

具体地,摆臂升降驱动件62驱动连接有摆臂升降偏心轮621,该摆臂升降偏心轮621上连接有摆臂升降传动块622,摆臂升降传动块622上设有一套轴623,该套轴623套设于摆臂轴632上;摆臂轴632上固接有一卡位件6321,套轴623套设于卡位件6321的上端。

摆臂升降驱动件62驱动摆臂升降偏心轮621旋转,通过该摆臂升降偏心轮621带与摆臂升降传动块622之间的配合连接,使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带动摆臂升降传动块622向下运动,使得套轴623向下推动卡位件6321,从而使摆臂轴632带动机械手64向下运动。

具体地,摆臂升降偏心轮621接触连接于摆臂升降传动块622的上端面,通过摆臂升降偏心轮62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以推动摆臂升降传动块622向下运动。

在本实施中,为了确保摆臂升降传动块622运动的稳定性,摆臂固定座上设有摆臂升降导向座624,摆臂升降传动块622与摆臂升降导向座624滑动连接。通过摆臂升降导向座624对摆臂升降传动块622的运动进行导向,从而提高了摆臂升降传动块622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此外,为了实现摆臂升降传动块622在上下方向上的升降运动,摆臂升降传动块622上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摆臂升降传动块622连接、另一端与摆臂升降导向座624连接。通过该复位弹簧实现摆臂升降传动块622的向上复位运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套轴623以及卡位件6321,使摆臂轴632的升降运动以及旋转运动互不干扰,在机械手64旋转运动的同时能进行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从而提高了该摆臂机构的吸取精度以及吸取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手64吸取位置的精度,摆臂固定座上设有用于对位的第一对位相机65。通过该第一对位相机65进行对位,使机械手64能够更准确地调整至与工件相匹配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该摆臂机构的吸取精度。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设备中摆臂机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机械手64上设有电磁铁641,电磁铁641的一端设有杠杆臂643;杠杆臂643的第一端对准电磁铁641,杠杆臂643远离电磁铁641的第二端连接吸嘴642;当电磁铁641通电时,通过磁力驱动杠杆臂643的第一端上翘,使杠杆臂643的第二端向下压,从而带动吸嘴642向下运动,以加重吸嘴642对工件的压力,进而提高了工件吸取的效率以及成功率。

进一步地,该机械手64设有两组,两组机械手64关于摆臂轴632呈中心对称,且两组机械手64上的吸嘴642分别连接一个真空抽气装置,两个不同的真空抽气装置分别控制一个吸嘴642,使两组机械手64上吸嘴642的吸取/放置互不干扰,并在摆臂旋转驱动件以及摆臂升降驱动件62的驱动下实现不同工件的上料和下料,从而提高了工件传送的效率。

贴合装置50包括贴合头,该贴合头用于实现第一待贴合产品与第二待贴合产品的贴合。其中,为了确保贴合精度,龙门架70上位于贴合装置50一侧设有第二对位相机,该第二对位相机用于实现第一待贴合产品与第二待贴合产品的准确对位。由于贴合头的实施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已得到充分公开,其具体特征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待贴合产品经过传送装置30传送,并在传送过程中由点胶装置20点胶,而后传送至贴合平台上;第二待贴合产品从载物单元40上料,经过摆臂机构60传送至贴合平台上,在贴合装置50的作用下与已点胶的第一待贴合产品进行贴合;最后,在传送装置30的传送下下料,进入下一加工工序。

本发明通过设置具有多点胶台的传送装置、能够精确定位点胶位置的点胶装置、能快速剥离产品的载物单元以及能快速上下料的摆臂机构,在提高了贴合效率的同时确保贴合精度,有效地解决了贴合设备难以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