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0111发布日期:2018-12-28 20:5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搅拌装置,属于搅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搅拌釜,即安装有搅拌桨的反应釜,搅拌桨是一种带有叶片的轴,其在反应釜中旋转,将多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之成为一种混合物或适宜稠度的设备。

目前的搅拌釜,通常是在搅拌轴的下端安装有搅拌叶片,利于搅拌桨旋转产生的漩涡来将反应釜内部的原料进行混合。由于主要依靠搅拌桨旋转产生的漩涡来将原料进行混合,这使得搅拌叶片通常设置在搅拌轴的下部,搅拌轴的中、上部即使安装有搅拌叶片对搅拌效率的提高帮助不大。目前的搅拌釜即使在搅拌釜的内壁加装扰流板,也无法显著提高搅拌釜内部流体的紊乱程度,这就限制了搅拌速率的提高;并且,加装扰流板,还会导致扰流板与搅拌釜内壁之间的连接处不易清洗、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搅拌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搅拌装置,包括釜体、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和固设在搅拌轴下部的搅拌叶片,所述釜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套设在搅拌轴外部的轴套,所述轴套与搅拌轴转动连接,所述轴套的外部设置有多根铁链,所述铁链的尾端与轴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铁链的首端固设有铁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轴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圆环状档环,所述档环套设在搅拌轴的外部,所述档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两个档环之间的间距大于轴套的长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釜体的外部设置有圆环状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端与电磁铁的下端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装置为做直线往复运动的液压缸或做直线往复运动的气压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电磁铁的内圈固设有铁圈,所述铁圈的内圈设置有最少三个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着铁圈的轴向对称设置在铁圈的内侧,所述燕尾槽的上端延伸至铁圈的上端面,所述燕尾槽的下端延伸至铁圈的下端面;所述釜体的外侧固设有与燕尾槽相适配的竖轨,所述竖轨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釜体、搅拌轴、搅拌叶片和轴套均由非铁磁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釜体的上端设置有釜盖,所述釜盖与釜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釜盖设置有进料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釜盖的上方固设有驱动电机和减速箱,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减速箱带动搅拌轴旋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釜体的底部中央设置有与釜体内腔相连通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下部设置有排料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釜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多根支撑脚。

本发明所述高效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高,节省搅拌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高效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竖轨与釜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铁圈与电磁铁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述搅拌桨旋转时扰流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高效搅拌装置,包括釜体10、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21和固设在搅拌轴21下部的搅拌叶片22,所述釜体10的内部还设置有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套设在搅拌轴21外部的轴套31,所述轴套31与搅拌轴21转动连接,所述轴套31的外部设置有多根铁链32,所述铁链32的尾端与轴套3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铁链32的首端固设有铁球33。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10的外部设置有圆环状电磁铁50,所述电磁铁50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升降装置60,所述升降装置60的升降端与电磁铁50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高效搅拌装置在搅拌时,由于安装有扰流装置,所述电磁铁50通电产生磁力从而将铁球33给吸附住,由于磁力导致铁球33将铁链32给绷直。当铁球33和铁链32被电磁铁50产生的磁力给吸附住从而固定不动,由于轴套31与搅拌轴21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21转动不会影响铁球33和铁链32。如图1所示,此时釜体10内部的液面不超过轴套31的上端面,此时铁球33和铁链32的存在,对釜体10内部的流层造成阻碍,也就导致釜体10内部的流层的上半部被破坏,造成流体紊动、紊乱,也就是说,在铁球33和铁链32的作用下,会加剧釜体10内部的流体的紊乱程度,这会提高搅拌速率。同时,铁球33和铁链32表面不易附着物料,即使附着物料,在釜体10的内部倒入清洗水,启动搅拌桨和给电磁铁50通电,也会很轻易地完成铁球33和铁链32的清洗作业。其中,所述铁链32的长度、铁球33的直径以及轴套31的厚度三者之和为x,x小于釜体10的内半径,这使得铁链32与搅拌轴21垂直时,所述铁球33不会撞击到釜体10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3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圆环状档环34,所述档环34套设在搅拌轴21的外部,所述档环34与搅拌轴21固定连接;两个档环34之间的间距大于轴套31的长度。所述档环34的存在,能够限定轴套31的位置,避免轴套31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10的上端设置有釜盖11,所述釜盖11与釜体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釜盖11设置有进料口111。

进一步地,所述釜盖11的上方固设有驱动电机40和减速箱41,所述驱动电机40通过减速箱41带动搅拌轴21旋转。所述搅拌轴21与釜盖11之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为方便排料,所述釜体10的底部中央设置有与釜体10内腔相连通的排料管12,所述排料管12的下部设置有排料阀121。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10的底部还设置有多根支撑脚13。

实施例2

所述升降装置60进行升降运动能够调整电磁铁50的高度,因此,所述铁球33的高度也会随之变化,这就使得铁链32在釜体10内部的张开角度也会变化。如果釜体10内部的液面超过轴套31的上端面,此时,为提高搅拌效率,在某段时间内,所述铁球33的高度需要要高于轴套31的上端面,如图4所示。

其中,所述升降装置60为做直线往复运动的液压缸或做直线往复运动的气压缸。

进一步地,为保证所述电磁铁50在上升或下降过程能够始终紧贴釜体10的外侧壁,避免发生偏移;所述电磁铁50的内圈固设有铁圈70,所述铁圈70的内圈与釜体10的外侧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铁圈70的内圈设置有最少三个燕尾槽71,所述燕尾槽71沿着铁圈70的轴向对称设置在铁圈70的内侧,所述燕尾槽71的上端延伸至铁圈70的上端面,所述燕尾槽71的下端延伸至铁圈70的下端面;所述釜体10的外侧固设有与燕尾槽71相适配的竖轨15,所述竖轨15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在竖轨15与燕尾槽71的配合作用下,所述电磁铁50能够沿着竖轨15限定的方向上下移动,同时所述铁圈70会紧贴釜体10的外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10、搅拌轴21、搅拌叶片22和轴套31均由非铁磁材料制成,这能够避免电磁铁50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影响搅拌轴21、搅拌叶片22的转动,同时避免轴套31与搅拌轴21之间相互吸附。如果所述釜体10由铁磁材料制成,那么电磁铁50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会磁化釜体10,这会影响铁链32。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搅拌桨对釜体10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形成漩涡时,利用电磁铁50通电后产生的磁场吸附住铁球33,这会导致所述铁链32被绷紧,绷紧的铁链32会扰乱釜体10内部的流层,加剧釜体10内部流体的紊乱程度,从而提高搅拌效率。当釜体10内部流体的液面高度过高,如釜体10内部流体的液面高度高于最上层搅拌叶片22的高度1米以上,此时可利用升降装置60先将所述电磁铁50提升至最高处,然后再将所述电磁铁50下降至最低处,然后再将电磁铁50提升至最高处,如此循环往复,在该过程中,所述铁链32会不停地变化角度来扰乱釜体10内部的流体,从而进一步提高搅拌效率。例如,如果未安装扰流装置、电磁铁50和升降装置60的现有搅拌釜,对22.5㎏双氰胺和200㎏二甲基甲酰胺进行搅拌,最少需要搅拌3小时40分钟才能使得双氰胺完全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其中,判定双氰胺完全溶于二甲基甲酰胺的方法为:在搅拌釜内部取样,利用10倍显微镜观测样品中有无未溶解的双氰胺晶体。而采用本发明所述高效搅拌装置对22.5㎏双氰胺和200㎏二甲基甲酰胺进行搅拌,只需要搅拌1小时25分钟即可使得双氰胺完全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也就是说,本发明所述高效搅拌装置相对于现有搅拌釜来说,本发明所述高效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是现有搅拌釜的2.6倍以上,本发明所述高效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高,节省搅拌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