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段双温区电磁烘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4418发布日期:2018-09-18 21:0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多段双温区电池烘炉。



背景技术:

在金属盖的加工中,为了保证金属盖连接的密封性,常在金属盖内部设有一层密封胶,再通过电磁烘炉对金属盖进行电磁加热,使盖沟内部的水性密封胶升温,从而使水溶剂快速蒸发,达到干燥密封的目的,由于密封胶具有极高的粘稠性,水溶剂蒸发出来的过程中,会令密封胶形成气泡,从而影响密封胶的密封可靠性,因此,在金属盖的加热升温速率和最终加热温度均受到限制,以避免水溶剂蒸发过快、形成气泡的问题。

常规的电磁烘炉加热模式,采用一组电磁加热单元、在单段或多段对金属盖进行加热的电磁烘炉,即单温区电磁烘炉,金属盖在推进的过程中,除了在多段模式的连接部位外,一直处于被加热、升温的状态,现有的密封胶的耐热极限温度为121°~127°,远远大于常规电磁烘炉的最高温度,而受到升温速率和最终温度均受到限制,电磁烘炉的最终温度一般不超过72°,降低了密封胶的固结程度,否则就会出现密封胶气泡,导致密封胶的干燥效果不够理想,常规的电磁烘炉加工中,在密封胶不气泡的前提下,达到的密封胶的干燥程度(含水率)只在4%~15%的范围,因此密封胶在密封的时候会出现断裂,粘附等现象,导致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高密封胶的干燥程度以及改善产品质量,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密封胶产生气泡现象的多段双温区电磁烘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

多段双温区电磁烘炉,包括工作台以及依次连接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加热区、第二加热区,所述第一加热区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所述第二加热区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三烘箱,所述第一烘箱、第二烘箱和第三烘箱的内部均设有传输带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烘箱的内部温度为65°~70°,所述第二烘箱的内部温度为75°~90°,所述第三烘箱的温度为95°~110°,所述第二烘箱与第三烘箱之间和第三烘箱末端均设置有“S”形管路,所述第二烘箱的末端与所述“S”形管路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二烘箱内部的输送带相接通推盖器,所述“S”形管路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底部的限位导向杆以及设置在支架顶部的调节导向杆,所述支架的底部还设有导风孔以及朝向所述导风孔的送热风机。

具体的,产品在通过第一烘箱、第二烘箱和第三烘箱所需的时间为45秒。

具体的,所述第一烘箱、第二烘箱和第三烘箱的内部还设有抽湿风机。

具体的,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运动的同步电机。

具体的,所述多段双温区电磁烘炉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架底部的支撑柱。

具体的,所述第一烘箱、第二烘箱和第三烘箱的底部均设有温度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多段双温区电池烘炉通过设置多段“S”形管路的设计,使产品在“S”形管路处被分离形成间隙,通过吹入热空气,将第一加热区封口胶蒸发出来的水分强制快速的带走使产品的密封胶在含水率已大大下降的基础上,固结程度大大提高,避免密封胶气泡的问题,同时在第二加热区利用密封胶的高耐热性迫使水溶剂最大限度的蒸发出来,从而达到高干燥度、非常低的含水量,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双温电磁烘炉在密封不气泡的前提下,使密封胶的干燥程度(含水率)达到1%~3%,远远超过常规电磁炉所能达到的水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段双温区电磁烘炉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段双温区电磁烘炉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段双温区电磁烘炉“S”形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至图3所示,多段双温区电磁烘炉,包括工作台1以及依次连接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加热区2、第二加热区3,所述第一加热区2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烘箱4和第二烘箱5,所述第二加热区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三烘箱6,所述第一烘箱4、第二烘箱5和第三烘箱6的内部均设有传输带7进行传输,所述第一烘箱4的内部温度为65°~70°,所述第二烘箱5的内部温度为75°~90°,所述第三烘箱6的温度为95°~110°,所述第二烘箱5与第三烘箱6之间和第三烘箱6末端均设置有“S”形管路8,所述第二烘箱的末端与所述“S”形管路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二烘箱5内部的输送带7相接通推盖器9,所述“S”形管路包括支架801、设置在支架801底部的限位导向杆802以及设置在支架801顶部的调节导向杆803,所述支架801的底部还设有导风孔以及朝向所述导风孔的送热风机804。通过多段的烘箱以及不同温度对产品的分别加工,在保证不起气泡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干燥程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具体的,产品在通过第一烘箱4、第二烘箱5和第三烘箱6所需的时间为45 秒。控制产品在烘箱里的运动时间,使其封口胶的水分能有效大的蒸发。

具体的,所述第一烘箱4、第二烘箱5和第三烘箱6的内部还设有抽湿风机10。通过设置抽湿风机能够有效的将烘箱内部的水分进行排除,使烘箱内部保持干燥状态。

具体的,所述工作台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7运动的同步电机11。通过同步电机11驱动传送带7的转动,从而控制产品通过烘箱内部的时间。

具体的,所述多段双温区电磁烘炉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架801底部的支撑柱 12。通过支撑柱“S”形管路的位置进行固定,保证在生产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烘箱4、第二烘箱5和第三烘箱6的底部均设有温度调节器13。利用温度调节器13调节各个烘箱内部的温度,使对封口胶中的水分进行有效的蒸发,较少封口胶气泡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将产品放置到输送带7上,通过调节同步电机11与温度调节器13,控制产品的通过烘箱的速度,首先产品通过输送带 7依次通过第一烘箱4和第二烘箱5,对产品封口胶中的水分进行逐步蒸发,第一烘箱4的内部温度控制在65°~70°,第二烘箱5的内部温度控制在75°~90°,保证密封胶在不出现气泡的前提下达到密封胶的最大干燥程度,再通过推盖器9 将产品推到“S”形管路中,通过限位导向杆802以及调节导向杆803调节产品运动大方向,使产品分离形成间隙,在通过送热气机804吹热风透过产品,将在第一加热区1蒸发处来的水分进行强制、快速的带走,使产品的密封胶在含水率已大大下降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其固结程度。此时,密封胶已基本上不会出现起泡的问题。当产品推进至第二加热区2后,利用密封胶的高耐热性,将产品升温至更高温度,即第三烘箱的内部温度为75°~90°,迫使水溶剂最大限度的蒸发出来,从而达到高干燥度、非常低的含水率的结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多段双温区电磁烘炉在密封胶不起泡的前提下,密封胶的干燥程度(含水率),可达到1%~3%的范围,其质量远远超过常规电磁烘炉的所能到达的水平,大大改善了产品加工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S”形管路具体的适用于铝盖,同样将“S”形管路替换为磁分离输送线时,也适用于对铁盖上的封口胶进行加工,同样也可已达到相同的干燥效果。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