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7086发布日期:2018-11-02 21:5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设备。



背景技术:

化学试剂、光稳定剂的生产设备通常采用反应釜设备,反应釜设备是一种综合反应容器,其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生产领域,现有的反应釜设备搅拌装置结构较为单一,搅拌不充分,搅拌效率较低,而带有预混合装置的反应釜设备,通常在预混合装置的底部开设有预混合装置的出料孔,然而,当物料在预混合装置内搅拌不充分时出料孔容易堵塞,导致影响后续物料的混合,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预混合功能,且预混合效率较高的反应釜设备。

一种反应釜设备,其包括本体、预混合装置与控制器,所述预混合装置位于所述本体内腔的顶部,所述预混合装置包括预混合本体、预混合搅拌机构与调节机构,所述预混合本体的内腔形成预混合进料腔,所述预混合本体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呈矩形,所述出料口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出料口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伸缩部,所述预混合搅拌机构部分收容于所述预混合进料腔中,所述预混合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搅拌组件与传感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本体的顶部,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连接轴与搅拌条,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电机底部相连接,所述搅拌条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搅拌条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均呈V形,所述多个凸起的尖顶部均朝远离所述搅拌条的方向逐渐变窄,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预混合本体的内腔中,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预混合本体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调节部与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设置于所述预混合本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通过所述调节部与所述第一调节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一调节杆交错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底部与所述伸缩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顶面均相互平齐,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底面均相互平齐,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内腔壁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夹套、搅拌装置与支架,所述夹套设置于所述本体外侧,所述夹套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内腔形成温度调节腔,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内腔中,且所述搅拌装置远离所述预混合本体,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安装部、旋转本体与驱动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内腔中,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驱动部邻近所述安装口,所述旋转本体设置于所述驱动部底部,所述旋转本体包括转轴与叶片,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叶片的数目为四个,所述四个叶片围绕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周缘,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本体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顶部分别开设有安装孔与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预混合进料腔连通,所述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本体上远离所述进气孔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孔,所述本体底部开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数目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条为多个,所述多个搅拌条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均匀分布成列,且每列的所述多个搅拌条围绕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周缘,所述多个搅拌条均呈S状。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搅拌条的表面均设置有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上开设有多个圆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叶片的顶面均相互平齐,所述多个叶片的底面均相互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凸起的V形的顶角均为30-60度。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搅拌条沿所述连接轴的轴向均匀分布成四列。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设备,将预混合装置设置于本体内腔的顶部,起到了预混合的效果,搅拌条上设置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均呈V形,且多个凸起的尖顶部均朝远离所述搅拌条的方向逐渐变窄,搅拌条为多个,多个搅拌条沿连接轴的轴向均匀分布成列,且每列的多个搅拌条围绕设置于连接轴的周缘,搅拌条呈S状,搅拌条的宽度沿远离所述连接轴的方向逐渐增大,因此不仅从横向增加了搅拌条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还从纵向增加了搅拌条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搅拌效率较高;同时将传感器设置于预混合本体的内腔中,传感器用于感测预混合本体内腔中物料混合的浓度、温度等其中之一的数值,当物料混合的浓度、温度等数值满足工况要求时,混合后的物料通过预混合出料口进入本体的内腔中;调节机构设置于预混合本体的一侧,调节机构用于通过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撑开与闭合从而带动预混合本体上出料口的撑开与闭合;将搅拌装置设置于本体内腔中,可以进一步混合物料,由于多个叶片设置于转轴上,多个叶片围绕设置于转轴的周缘,多个叶片的顶面均相互平齐,多个叶片的底面均相互平齐,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反应釜设备的搅拌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反应釜设备的旋转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为图3所示反应釜设备的调节机构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

反应釜设备100 本体10 预混合装置20 夹套30

搅拌装置40 支架50 安装孔11 进气孔12

出气孔13 进料口14 出料孔15 预混合本体21

预混合搅拌机构22 调节机构23 预混合进料腔211 电机221

搅拌组件222 连接轴2221 搅拌条2222 多个凸起2223

第一调节杆231 调节部232 第二调节杆233 安装部41

旋转本体42 驱动部43 安装口411 转轴421

叶片422 温度调节腔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设备100,其包括本体10、预混合装置20、夹套30、搅拌装置40、支架50与控制器(图未示出),预混合装置20位于本体10内腔的顶部,夹套30设置于本体10外侧,搅拌装置40设置于本体10的内腔中,支架50设置于本体10底部,控制器设置于本体10的内腔壁上。

本体1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1,本体10的一侧开设有进气孔12,本体10上远离进气孔12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孔13,本体10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4,本体10底部开设有出料孔15。

预混合装置20包括预混合本体21、预混合搅拌机构22与调节机构23,预混合本体21的内腔形成预混合进料腔211,预混合进料腔211与进料口15连通,预混合本体21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图未示出),出料口呈矩形,出料口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固定部(图未示出),出料口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伸缩部(图未示出),预混合搅拌机构22部分收容于预混合进料腔211中,预混合搅拌机构22包括电机221、搅拌组件222与传感器(图未示出),电机221设置于本体10的顶部,搅拌组件222包括连接轴2221与搅拌条2222,连接轴2221与电机221底部相连接,搅拌条2222设置于连接轴2221上,搅拌条2222上设置有多个凸起2223,多个凸起2223均呈V形,多个凸起2223的V形的顶角均为30-60度,多个凸起2223的尖顶部均朝远离搅拌条2222的方向逐渐变窄,搅拌条2222为多个,多个搅拌条2222沿所述连接轴2221的轴向均匀分布成列,且每列的多个搅拌条2222围绕设置于连接轴222的周缘,可以理解地,多个搅拌条2222沿连接轴2221的轴向均匀分布成四列,多个搅拌条2222的表面均设置有散热层,散热层上开设有多个圆形孔,多个搅拌条2222均呈S状,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预混合本体21的内腔中,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可以理解地,传感器用于感测预混合本体内腔中物料混合的浓度、温度等其中之一的数值,并将感测到的物料混合的浓度、温度等其中之一的数值反馈给控制器,调节机构23设置于预混合本体21的一侧,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231、调节部232与第二调节杆233,第一调节杆231设置于预混合本体21的顶部并与固定部连接,第二调节杆233通过调节部232与第一调节杆231相连接,第二调节杆233与第一调节杆231交错设置,第二调节杆233的底部与伸缩部相连接,第二调节杆233与第一调节杆231的顶面均相互平齐,第二调节杆233与第一调节杆231的底面均相互平齐。

夹套30设置于本体10外侧,夹套30与本体10之间的内腔形成温度调节腔301。

搅拌装置40设置于本体10内腔中,且搅拌装置40远离预混合本体21,搅拌装置40包括安装部41、旋转本体42与驱动部43,安装部41设置于本体10的内腔中,安装部41上开设有安装口411,驱动部43邻近安装口411,旋转本体42设置于驱动部43底部,旋转本体42包括转轴421与叶片422,叶片422设置于转轴421上,叶片422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叶片422的顶面均相互平齐,多个叶片422的底面均相互平齐,可以理解地,叶片422的数目为四个,四个叶片422围绕设置于转轴421的周缘,

支架50设置于本体10的底部,支架50的数目为三个。

控制器内设置有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第一阈值为物料完全混合时,物料浓度、温度等数值所达到最佳值,第二阈值为物料过度混合时,物料浓度、温度等数值所达到临界值,控制器将接收到的传感器感测的物料混合的浓度、温度等其中之一的数值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做比较,当预混合进料腔211内的物料达到第一阈值时,用户可通过第一调节杆231与第二调节杆233的撑开从而带动预混合本体21上出料口撑开;当预混合进料腔211内的物料达到第二阈值时,用户可通过第一调节杆231与第二调节杆233的闭合从而带动预混合本体21上出料口闭合。

工作原理:将预混合装置20设置于本体10内腔的顶部,起到了预混合的效果,搅拌条2222上设置有多个凸起2223,多个凸起2223均呈V形,且多个凸起2223的尖顶部均朝远离所述搅拌条2222的方向逐渐变窄,搅拌条2222为多个,多个搅拌条2222沿连接轴2221的轴向均匀分布成列,且每列的多个搅拌条2222围绕设置于连接轴2221的周缘,搅拌条2222呈S状,搅拌条2222的宽度沿远离连接轴2221的方向逐渐增大,因此不仅从横向增加了搅拌条2222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还从纵向增加了搅拌条2222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搅拌效率较高;同时将传感器设置于预混合本体的内腔中,传感器用于感测预混合本体内腔中物料混合的浓度、温度等其中之一的数值,当物料混合的浓度、温度等数值满足工况要求时,混合后的物料通过预混合出料口进入本体的内腔中;调节机构23设置于预混合本体21的一侧,调节机构23用于通过第一调节杆231与第二调节杆233的撑开与闭合从而带动预混合本体21上出料口的撑开与闭合;将搅拌装置40设置于本体10内腔中,可以进一步混合物料,由于多个叶片422设置于转轴421上,多个叶片422围绕设置于转轴421的周缘,多个叶片422的顶面均相互平齐,多个叶片421的底面均相互平齐,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