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机的乳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462发布日期:2018-11-07 21:0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化机,特别涉及一种乳化机的乳化装置。



背景技术:

对苯二胺,又名乌尔丝D,是最简单的芳香二胺之一,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化工中间体,可以用于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也可以用于生产毛皮染色剂、橡胶防老剂和照片显影剂等,另外,对苯二胺还是常用的检验铁和铜的灵敏试剂,因此在工业生产上具有广泛应用。

由于生产对苯二胺的原料中含有微溶于水的物质,且这些原料的导热率很低,在原料送入反应釜内进行反应的过程中,高温水蒸气要想将热量均匀地传递到化工原料的各个部分,需要持续往反应釜内通入蒸汽,以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才能使化工原料受热均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厂方对对苯二胺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将化工原料和水进行混合乳化,使化工原料均匀地分撒到水中,在反应时以水作为传热介质,使得蒸汽的热量能够均匀地传导到化工原料的各个部分,以达到减少蒸汽消耗的目的。但是普通的乳化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乳化头只是普通的搅拌桨,化工原料在储存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受潮后硬结成块的情况,普通乳化机的搅拌力有限,会存在原料乳化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乳化机的乳化装置,能够在对化工原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对原料进行研磨,使化工原料的粒径细化,从而达到提高原料乳化均匀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乳化机的乳化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乳化头,所述乳化头包括套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通过多根支撑臂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的连接架、固定于所述连接架上的碰撞体、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位于碰撞体上的研磨腔内的研磨体,所述研磨体与碰撞体位于研磨腔内的侧壁相抵触,且所述碰撞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研磨腔内的原料通过的出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需要对化工原料进行乳化时,启动驱动电机,使驱动电机带动乳化头产生高速旋转,对乳化机罐体内的清水和化工原料进行搅拌;乳化头在对化工原料和水进行搅拌的过程中,研磨体相当于螺旋桨的功能,且由于研磨体与碰撞体相抵触,因此在研磨体旋转时会与碰撞体一起对化工原料形成研磨;同时,由于碰撞体上开设有用于供化工原料通过的出料口,因此在研磨体旋转的过程中,研磨体在对化工原料进行研磨的同时,还会对研磨腔内的化工原料产生挤压,驱使化工原料经由出料口处离开研磨腔;化工原料经由出料口离开研磨腔后,会在研磨腔的开口处形成负压,将罐体内的化工原料吸入研磨腔内,使罐体内的化工原料形成循环对流,使得研磨体和碰撞体能够对化工原料进行反复研磨,提高化工原料的细度,从而使化工原料的乳化更均匀;并且由于化工原料是在研磨体的推动下离开研磨腔的,因此化工原料会呈螺旋形轨迹运动,使得在化工原料从研磨腔进入出料口内后,会与碰撞体位于出料口内的侧壁产生碰撞,使化工原料产生进一步粉碎,对化工原料进行进一步细化,从而达到进一步促进化工原料乳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研磨体包括多个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围绕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布的研磨块,所述研磨块远离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抵触在碰撞体位于研磨腔内的侧壁上,且多个所述研磨块远离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朝向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研磨块弯曲设置,使得研磨块与碰撞体相接触的部位能够形成三角形的间隙,因此研磨块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产生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化工原料进入这个间隙内,使得研磨块能够更好的对化工原料进行研磨,从而达到提高化工原料细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研磨块远离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且位于研磨块向外突出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化工原料进入研磨块和碰撞体之间的间隙内的研磨切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研磨切口的存在,能够增大研磨块与碰撞体之间的间隙,并且研磨块位于研磨切口处的斜面能够引导化工原料进入这个间隙内,使得研磨块和碰撞体一次能够研磨更多的化工原料,从而达到提高研磨块研磨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碰撞体上且靠近连接架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研磨腔同心的碰撞槽,所述碰撞槽将出料口分隔成第一出料槽和第二出料槽,且所述第二出料槽与研磨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设置碰撞槽后,由于化工原料是在研磨体旋转力的推动下挤出研磨腔的,因此化工原料会沿着研磨体的切向方向进行运动,使得化工原料在经由第二出料槽进入碰撞槽内后,会与第一出料槽错开,冲撞在碰撞体位于碰撞槽内的侧壁上,使化工原料的碰撞次数增加,因此化工原料更加容易粉碎,从而达到更进一步提高化工原料研磨细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机上固定有连接盘,所述支撑臂穿过罐盖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连接盘上,且围绕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线分布;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包括固定于驱动电机的转子上的固定轴和伸缩设置于所述固定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上的伸缩轴,所述伸缩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穿过连接架后与研磨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用于将伸缩轴固定于固定轴上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为可伸缩式后,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根据乳化机内化工原料的量,来调节乳化头的位置,使乳化头能够始终处于化工原料的中部位置,使得驱动电机在驱使研磨体旋转时,研磨体上的搅拌力能够均匀地传递到化工原料的各个部分,使得化工原料能够充分形成对流,从而使化工原料的乳化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固定轴位于自身所形成的伸缩腔内的安装槽、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固定块、开设于所述固定块与伸缩轴相抵触一侧的端面上的固定牙、开设于所述伸缩轴的侧壁上且用于与固定牙形成啮合的啮合槽,所述啮合槽的深度小于固定块的厚度,且在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固定块上的固定牙嵌入啮合槽内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安装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于伸缩轴的轴线方向,且啮合槽的深度小于固定块的厚度,因此当驱动组件驱使固定块朝向靠近伸缩轴的一侧运动,并使固定块上的固定牙嵌入啮合槽内时,固定块仍有一部分位于安装槽内,此时固定轴位于安装槽内的侧壁能够挡住固定块,使固定块无法沿着伸缩轴的轴线方向产生运动,并且由于有固定牙的阻挡,此时伸缩轴与固定块之间也无法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伸缩轴能够与固定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牙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啮合槽的截面呈与固定牙相匹配的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将固定牙和啮合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后,使得固定块在失去驱动组件的推动后,当施加给伸缩轴一个沿伸缩轴轴向方向的作用力时,伸缩轴位于啮合槽内的侧壁在与固定牙产生抵触后,能够在固定牙呈三角形的截面上产生一个驱使固定块缩进安装槽内的驱动力,使固定牙与啮合槽脱离啮合,使伸缩轴能够在固定轴内进行伸缩运动,从而达到调节乳化头位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固定轴的侧壁上且与安装槽连通的连接螺纹孔、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螺纹孔内的驱动螺栓,所述驱动螺栓穿过连接螺纹孔的一端抵触在固定块背对固定牙一侧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拧转驱动螺栓,使驱动螺栓朝向进入连接螺纹孔内的一侧运动时,驱动螺栓会驱使固定块朝向靠近伸缩轴的一侧运动,并使固定块上的固定牙嵌入伸缩轴上的啮合槽内,从而达到将伸缩轴固定于固定轴上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盘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支撑臂固定于连接盘上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连接盘的侧壁上且与连接盘上的穿臂孔连通的锁紧螺纹孔、螺纹连接于所述锁紧螺纹孔内的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过锁紧螺纹孔的一端抵紧在支撑臂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支撑臂是穿设于连接盘上的,因此支撑臂的重力也由固定块承担,使得固定块上的固定牙承受的载荷过大,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固定牙断裂的情况,而在设置锁紧组件后,锁紧组件能够将支撑臂固定于连接盘上,分担支撑臂的一部分重力,减小固定牙所承受的载荷,使得固定牙不容易发生断裂,从而达到延长乳化机使用寿命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固定式碰撞体加旋转式研磨体的乳化头,能够在对化工原料进行乳化搅拌的过程中,对化工原料进行研磨,提高化工原料的细度,从而使化工原料的乳化更加均匀;

2.碰撞槽将出料口分隔成第一出料槽和第二出料槽后,能够增加化工原料与碰撞体之间的碰撞次数,使化工原料更加容易粉碎,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化工原料细度的目的;

3.可调节式的乳化头能够根据乳化机内化工原料的量来调节自身所在的位置,使乳化头能够始终处于化工原料的中部位置,使得研磨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搅拌力能够均匀地传递到化工原料的各个部分,从而使化工原料的乳化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位于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电机;11、连接盘;12、穿臂孔;2、输出轴;21、固定轴;211、伸缩腔;22、伸缩轴;3、乳化头;31、连接架;32、碰撞体;321、导柱;33、研磨体;331、研磨块;332、研磨切口;4、固定组件;41、安装槽;42、固定块;43、固定牙;44、啮合槽;5、驱动组件;51、连接螺纹孔;52、驱动螺栓;6、支撑臂;7、锁紧组件;71、锁紧螺纹孔;72、锁紧螺栓;8、碰撞槽;9、出料口;91、第一出料槽;92、第二出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乳化机的乳化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乳化头3,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2包括固定轴21和伸缩轴22,固定轴21与驱动电机1的转子固定连接;在固定轴21位于罐体内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伸缩腔211,伸缩轴22穿设于伸缩腔211内,且通过固定组件4固定于固定轴21上。

如图2和图4所示,固定组件4包括安装槽41、固定块42、固定牙43、啮合槽44,安装槽41呈四边形,开设于固定轴21位于伸缩腔211内的侧壁上且靠近伸缩腔211开口的一端;固定块42呈与安装槽41相匹配的四边形,嵌设于安装槽41内,且固定块42的厚度小于安装槽41的深度;固定牙43的截面呈三角形,开设于固定块42靠近伸缩槽一侧的侧壁上;啮合槽44设置有多个,截面呈与固定牙43的截面相匹配的三角形,多个啮合槽44沿伸缩轴22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啮合槽44的深度小于固定块42的厚度。

在固定轴2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固定牙43嵌入啮合槽44内的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包括连接螺纹孔51、驱动螺栓52,连接螺纹孔51开设于固定轴21的侧壁上且与安装槽41相连通;驱动螺栓52螺纹连接于连接螺纹孔51内,且驱动螺栓52穿过连接螺纹孔51的一端抵触在固定块42背对固定牙43一侧的侧壁上。

如图1和图3所示,乳化头3包括连接架31、碰撞体32、研磨体33,连接架31呈三叉状,套设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2上,且通过支撑臂6与连接盘11进行连接;支撑臂6设置有三根,三根支撑臂6的一端分别固定于连接架31的三个支脚上,且另一端穿过罐盖后穿设于连接盘11上的穿臂孔12内;在连接盘11上设置有用于将支撑臂6固定于连接臂上的锁紧组件7,锁紧组件7包括锁紧螺纹孔71、锁紧螺栓72,锁紧螺纹孔71开设于连接盘11的侧壁上,且与穿臂孔12相连通;锁紧螺栓72螺纹连接于锁紧螺纹孔71内,且锁紧螺栓72穿过锁紧螺纹孔71的一端抵紧在支撑臂6的侧壁上。

碰撞体32呈圆盘状,通过导柱321固定于连接架31上;在碰撞体32靠近连接架31一侧的端面上且位于碰撞体32中心的位置开设有研磨腔;在碰撞体3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研磨腔连通的出料口9;在碰撞体32靠近连接架31一侧的端面上还开设有与研磨腔同心的碰撞槽8,碰撞槽8将出料口9分隔成第一出料槽91和第二出料槽92,且与研磨腔相连通的为第二出料槽92。

研磨体33呈扇叶状,研磨体33一共包括三个研磨块331,固定于伸缩轴22远离驱动电机1的一端上,三个研磨块331之间均匀间隔分布,且三个研磨块331远离伸缩轴22的一端朝向与输出轴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弯曲设置;在研磨块331远离伸缩轴22的一端且位于研磨块331向外突出一侧的侧壁上还开设有研磨切口332。

具体实施过程:使用时,驱动电机1带动研磨体33产生高速旋转,对乳化机的罐体内的清水和化工原料进行搅拌,使化工原料产生乳化;并且当乳化机内化工原料的量产生变化时,还能够通过拧松驱动螺栓52,使伸缩轴22在伸缩腔211内进行伸缩运动,在将乳化头3的位置调节到位于化工原料中部的位置时,拧紧驱动螺栓52,使驱动螺栓52驱使固定块42上的固定牙43嵌入伸缩轴22上的啮合槽44内,将伸缩轴22固定于固定轴21上;这样做,使操作人员能够根据乳化机内化工原料的量,来调节乳化头3的位置,使乳化头3能够始终处于化工原料的中部位置,使得驱动电机1在驱使研磨体33旋转时,研磨体33上的搅拌力能够均匀地传递到化工原料的各个部分,使得化工原料能够充分形成循环对流,从而使化工原料的乳化更加均匀。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