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复合机的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440发布日期:2018-12-25 20:54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干式复合机的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箔纸的涂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干式复合机的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铝箔纸由于具有较好的遮光效果,其与塑料膜复合后,可被制成存储浓缩果汁或者鲜奶等不易储藏的流质食品用的保险袋。与塑料膜复合前,需要在铝箔纸上涂膜一层胶液,使其与塑料膜粘合形成整体,该过程中用到的设备即为塑料膜复合机。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0564249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干式复合机涂胶装置,包括复合机机架,所述复合机机架的下方设置有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架于所述复合机机架之间设置有墙板,所述墙板上自下而上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辊,所述复合机机架上设置有浮动张力控制辊,所述浮动张力控制辊的下方设置有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盛放复合胶水的胶水托盘,所述复合机机架上配合涂胶机构设置有若干个输送辊,涂胶后的薄膜经所述输送辊送入位于复合机机架上方的烘干箱。

上述干式复合机涂胶装置随着涂胶过程的进行,胶水托盘内的胶液会发生变化,而凹版涂胶辊带出的胶液量也会发生变化,在最初托盘内有较多胶液时,需要刮刀刮去多余胶液,以控制涂胶的厚度,在托盘内胶液较少时,可能会导致凹版涂胶辊难以接触到胶液,导致涂胶不均匀,粘合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复合机的涂胶装置,其通过匀速向胶盒内输送胶液,使涂在铝箔纸上的胶液较为均匀,粘合效果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式复合机的涂胶装置,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一端的送料机构、位于架体中部的导料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架、与送料架可拆卸连接的送料辊、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撑料辊,所述导料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撑料辊位置对应的第一导料辊和位于机架顶端的第二导料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辊、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台、位于调节辊内部的轴线方向与调节辊轴线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支撑台转动连接的调节辊轴、带动调节辊轴转动的调节电机、位于机架上的调节组件,还包括位于架体上远离所述送料机构一端的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粘胶辊、位于所述粘胶辊上方的第一导胶辊、位于所述第一导胶辊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导胶辊接触的第二导胶辊、位于所述粘胶辊下方且与所述机架上下滑移连接的胶盒,所述第一导胶辊和第二导胶辊与所述机架上下滑移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带动所述粘胶辊转动的动力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铝箔纸利用送料辊传送至撑料辊上,再由第一导料辊个第二导料辊输送至调节辊上,利用调节组件调节铝箔纸的进入涂胶装置的角度,使第一导胶辊和第二导胶辊在机架上滑移,调节第一导胶辊的位置,使第一导胶辊与粘胶辊的顶部接触,使胶盒在机架上滑移,调节胶盒距离粘胶辊的距离,使粘胶辊底部与胶盒内的胶液接触,粘胶辊粘取胶盒内的胶液后,与第一导胶辊接触,将胶液粘到第一导胶辊上,第一导胶辊将胶液粘到与之接触的第二导胶辊上,使胶液较为均为的粘到铝箔纸上,防止厚度不均匀,造成胶液的浪费,胶盒内胶液的上表面在使用过程中逐渐降低,若不调节粘胶辊与胶盒之间的距离,则胶盒内胶液的上表面与粘胶辊分离,导致粘胶辊上胶液不均匀,使涂在铝箔纸上的胶液不均匀,导致粘合效果不好,在胶液的上表面逐渐降低时,可通过调节胶盒与粘胶辊的距离,使粘胶辊的底部一直与胶液接触,使粘胶辊上持续不断的粘到胶液,粘合在铝箔纸上的胶液较为均匀,粘合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盒的侧面开设有下胶孔,所述下胶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端倾斜向下的下胶板,所述倾斜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挡胶板,与所述下胶孔位置对应的地面上设置有胶桶,胶桶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胶桶内部贯通的导胶管,所述导胶管的另一端放置在所述胶盒内,所述导胶管上设置有抽胶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盒内的胶液由下胶孔沿下胶板流入胶桶内,抽胶泵将原本装有胶液的胶桶内的胶液抽到胶盒内,控制导胶管内胶液的流速,使胶盒内胶液的上表面一直处于同一位置,保持与粘胶辊底部接触的状态,利用下胶孔、胶桶、导胶管和抽胶泵,实现胶液的运转,使胶液的上表面保持稳定,使粘胶辊上粘取的胶液厚度较为均匀,使粘取到铝箔纸上的胶液较为均匀,使粘合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胶辊和第二导胶辊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在所述机架上滑移的滑移块,所述机架上开设有供所述滑移块上下滑移的矩形孔,所述滑移块上设置有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块能够带动第一导胶辊和第二导胶辊在矩形孔内上下滑移,当把第一导胶辊和第二导胶辊滑移到合适位置时,利用固定组件将滑移块固定在矩形孔内,操作简单方便,便于控制第一导胶辊和粘胶辊之间的距离,便于清洁粘胶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矩形孔内壁与所述滑轨位置对应处开设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移块在矩形孔内上下滑移时,滑移块两侧的导轨即可在矩形孔两侧的凹槽内上下滑移,利用导轨和凹槽的配合,能够对滑移块起到导向作用,且能够减少滑移块两侧与矩形孔两侧的摩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均匀开设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矩形孔两侧与所述滑轨位置对应的一列定位孔、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滑轨抵接的定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滑移块固定在矩形孔内时,将定位柱插在定位孔内,定位柱的末端与导轨抵接,将滑移块固定,开设在矩形孔两侧的一列定位孔,能够便于调节滑移块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一导胶辊和粘胶辊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块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把手能够便于推动滑移块的滑移,使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盒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机架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块上下滑移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面开设有与滑槽内部贯通的凹孔,所述凹孔内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固定块的底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在凹孔内的气缸利用伸缩杆能够带动固定块在滑槽内上下滑移,利用气缸带动胶盒上下移动,简单省力,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料架两端的上表面开设有轴线方向与所述送料辊轴线方向平行的半圆槽,所述半圆槽内放置有用于插入送料辊的送料管,所述送料管的一侧的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一端开设有U形槽的转动板,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按压盘,所述送料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竖直时,位于所述转动板的U形槽内,所述按压杆远离所述送料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直径比所述U形槽宽的转动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送料辊的两端插入送料管内,转动转动板,使按压杆竖直时位于U形槽内,转动按压盘和转动盘,固定送料管,当需拆卸送料辊时,拧松转动盘和按压盘,转动按压杆,使按压杆从U形槽内脱离,转动转动板,使转动板远离送料管,将送料管从半圆槽内取出,再将送料辊送送料管中取出即可,利用按压盘和转动盘的压力固定转动板,使转动板固定送料管,拆卸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套设在调节辊轴上且与调节辊轴转动连接的套管,固定在套管一端的转动片、固定在套管远离转动片一端的连接片、与连接片远离套管一端转动连接的调节杆、固定在机架上的气缸,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转动片远离套管的一端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缸带动转动片转动,转动片带动与转动片固定连接的套管转动,套管带动连接片转动,调节辊和调节杆之间输送的铝箔纸,与调节辊和调节杆的接触面积改变,调节杆刮除铝箔纸上胶液的量不同,能便于控制铝箔纸上胶液的厚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上位于粘胶辊的上方设置第一导胶辊和第二导胶辊,能够将粘胶辊上的胶液通过第一导胶辊和第二导胶辊较为均匀的粘附到铝箔纸上,能够使铝箔纸的粘合效果较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气缸带动胶盒在机架上能够上下滑移,能够控制胶盒与粘胶辊之间的距离,在胶盒内还有未粘附的胶液时,能够便于清理。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上设置调节组件,能够控制调节杆与铝箔纸的接触面积,能够控制调节杆刮除铝箔纸上胶液的量,便于控制铝箔纸上胶液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完整结构的轴测图;

图2 是为体现撑料辊而作的轴测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为体现调节机构而作的轴测图;

图5是图4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为体现涂胶装置而作的轴测图;

图7是图6中C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为体现抽胶泵而作的轴测图;

图9是图8中D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承接板;12、矩形孔;121、凹槽;2、送料机构;21、送料架;22、送料辊;221、送料辊轴;23、撑料辊;24、半圆槽;241、送料管;242、支撑杆;243、转动板;244、U形槽;245、按压盘;246、安装板;247、按压杆;248、转动盘;3、导料机构;31、第一导料辊;32、第二导料辊;33、第三导料辊;34、第四导料辊;35、第五导料辊;36、第六导料辊;4、调节机构;41、调节辊;42、支撑台;43、调节辊轴;44、调节电机;45、调节组件;451、套管;452、转动片;453、连接片;454、调节杆;455、气缸;456、套筒;457、转动柱;5、涂胶装置;51、粘胶辊;52、第一导胶辊;53、第二导胶辊;54、胶盒;541、下胶孔;542、下胶板;543、挡胶板;544、胶桶;545、固定块;546、滑槽;547、凹孔;548、动力气缸;549、导胶管;5491、抽胶泵;55、动力电机;56、滑移块;561、滑轨;562、固定组件;5621、定位孔;5622、圆孔;5623、定位柱;5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干式复合机的涂胶装置,参见图1,包括机架1、位于机架1一端的送料机构2、位于机架1上的导料机构3、调节机构4和位于机架1远离送料机构2一端的涂胶装置5。

参见图2和图3,送料机构2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送料架21、与送料架21可拆卸连接的送料辊22、固定在送料架21上且位于送料辊22一侧的撑料辊23,送料辊22套设在轴线方向与送料辊22轴线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送料辊轴221上,送料辊轴221的长度大于送料辊22的长度,送料架21两端的上表面开设有轴线方向与送料辊22轴线方向平行的半圆槽24,半圆槽24内放置有用于插入送料辊22的送料管241,机架1上设置有位于送料管241一侧且竖直设置的支撑杆242,支撑杆242上设置有与支撑杆242转动连接的转动板243,转动板243穿过支撑杆242,且转动板243的远离支撑杆242的一端开设有U形槽244,支撑杆24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按压盘245,送料架2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板246,安装板246内设置有与安装板246转动连接的按压杆247,按压杆247远离送料架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盘248,将送料辊轴221的两端插入送料管241内,调节转动板243,使转动板243上开设有U形槽244的一端靠近按压杆247,转动按压杆247,使按压杆247处于竖直状态且位于U形槽244内,转动按压盘245和转动盘248,转动板243即可按压送料管241,使送料管241固定在半圆槽24内。

参见图2和图4,导料机构3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靠近撑料辊23一侧的第一导料辊31和位于机架1顶端的第二导料辊32,第一导料辊31和第二导料辊32之间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三导料辊33,第二导料辊32和调节机构4之间设置有第四导料辊34和第五导料辊35,第五导料辊35的下方设置有第六导料辊36。

参见图4和图5,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辊41、固定在机架1上的支撑台42、调节辊41套设在轴线方向与调节辊41轴线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支撑台42转动连接的调节辊轴43、带动调节辊轴43转动的调节电机44、位于机架1上的调节组件45,机架1上固定连接有承接板11,调节电机44固定在承接板11上,调节电机44通过皮带驱动调节辊轴43转动;调节组件45包括套设在调节辊轴43上且与调节辊轴43转动连接的套管451,固定在套管451一端的转动片452、固定在套管451远离转动片452一端的连接片453、与连接片453远离套管451一端转动连接的调节杆454、固定在机架1上的气缸455,气缸455的伸缩杆与转动片452远离套管451的一端转动连接,气缸455的伸缩杆末端固定连接有轴线方向与伸缩杆轴线方向相互垂直的套筒456,转动片452远离套管4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柱457,套筒456套设在转动柱457上,且与转动柱457转动连接,气缸455的伸缩杆带动转动片452转动,转动片452带动套管451在调节辊轴43上转动,固定在套管451上的连接片453带动调节杆454移动,能够调整调节杆454和铝箔纸的接触面积,控制铝箔纸上胶液的厚度。

参见图6和图8,涂胶装置5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粘胶辊51、位于粘胶辊51上方的第一导胶辊52、位于第一导胶辊52上方且与第一导胶辊52接触的第二导胶辊53、位于粘胶辊51下方且与机架1上下滑移连接的胶盒54、以及固定在机架1上且带动粘胶辊51转动的动力电机55。

参见图6和图7,第一导胶辊52和第二导胶辊53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滑移块56,机架1上开设有供滑移块56上下滑移的矩形孔12,滑移块56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滑轨561,矩形孔12的两侧与滑轨561位置对应处开设有凹槽121,滑移块56上设置有固定组件562,固定组件562包括均匀开设在机架1上且位于矩形孔12两侧的一列定位孔5621、开设在滑移块56顶部的圆孔5622、穿过定位孔5621和圆孔5622的定位柱5623,滑移块56上固定连接有把手57。

参见图6,胶盒54远离机架1的一侧开设有下胶孔541,下胶孔5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远离下胶孔541一端倾斜向下的下胶板542,下胶板54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挡胶板543,与下胶孔541位置对应的底面上放置有胶桶544。

参见图6和图8,胶盒5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45,机架1上开设有供固定块545上下滑移的滑槽546,结合图9,滑槽546的底部开设有与滑槽546内部贯通的凹孔547,凹孔547内放置有动力气缸548,动力气缸548的伸缩杆与固定块545的底部固定连接,胶桶54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胶桶544内部贯通的导胶管549,导胶管549远离胶桶544的一端固定在胶盒54内,导胶管549上设置有抽胶泵5491。

工作原理:首先将送料辊轴221插在送料管241内,再将送料管241放置在半圆槽24内,旋转转动板243,使转动板243上带有U形槽244的一端靠近按压杆247,翻转按压杆247,使按压杆247位于U形槽244内,转动按压盘245和转动盘248,将送料管241固定在送料架21上,将送料辊22上的铝箔纸由撑料辊23传输至第一导料辊31,由第一导料辊31经过第三导料辊33传输至第二导料辊32,再经过第四导料辊34和第五导料辊35传输至第六导料辊36,再由第六导料辊36传输至第二导胶辊53上,打开动力电机55的开关,动力电机55带动粘胶辊51转动,利用定位柱5623调节第一导胶辊52与粘胶辊51之间的距离,使粘胶辊51粘上胶盒54内的胶液后可以粘附到第一导胶辊52上,粘附在第一导胶辊52上的胶液粘附到第二导胶辊53上,粘附胶液的铝箔纸经第二导胶辊53传输至调节辊41,利用气缸455带动伸缩杆伸缩,可控制转动片452带动套管451在调节辊轴43上转动,进而利用固定在套管451上的连接片453带动调节杆454以调节辊41为圆心转动,可以便于控制铝箔纸与调节杆454的接触面积,进而控制铝箔纸上胶液的厚度,打开抽胶泵5491,控制导胶管549流入胶盒54内胶液的流量,使胶盒54内胶液的上表面始终保持稳定,使粘胶辊51的下端面始终与胶液的上表面接触,当粘胶工作结束后,利用动力气缸548带动固定块545下降,进而带动胶盒54下降,便于控制胶盒54和粘胶辊51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清理胶盒54内未使用完的胶液。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