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0680发布日期:2018-11-27 21:47阅读:9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吸收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硫技术是石灰石-湿法脱硫方法,脱硫吸收塔是脱硫系统的核心装置。吸收塔内设置浆液喷淋层,浆液通过喷淋装置循环喷淋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吸收塔内喷淋层每层对应一台浆液循环泵。

在脱硫系统的设计中,为提高脱硫效率,一般通过增加喷淋层数量和增加浆液循环泵流量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的脱硫效果,但无论是增加喷淋层数量,抑或增加浆液循环泵流量的方式均会明显增加设备投资费用和能耗。这无疑增加了火力发电厂的经济负担。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ZL201420692845.7,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3月25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高效脱硫净化的提效环及塔内提效结构;该申请案中塔体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导流栅、除雾器、喷淋层、提效环、烟气入口导流环、烟气入口、脱硫浆液池;其中,所述喷淋层为多层,且每层所述喷淋层处均设有用于聚拢烟气的所述提效环;其中,所述脱硫浆液池内设有pH调节器、氧化空气管道和射流搅拌。该申请案的提效环可以是设置在喷淋层下方的保护提效板和支撑板的结构,也可以是与喷淋层等高设置的环状弧形板结构。该申请案通过在每层喷淋层的位置设置提效环,起到聚拢烟气,降低烟气的流动阻力,从而达到提高脱硫效率的目的,但该申请案每层均设置提效环的方式相对较机械,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提高脱硫效率的方案,通过在吸收塔上部喷淋层位置增加喷淋提效环来提高脱硫效率,增加提效环装置不会增加能耗,其设备投资费用也相对较低。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设置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吸收塔内设置有喷淋单元和浆池,所述的浆池设置于喷淋单元下部,所述的喷淋单元从下至上共设置有五层喷淋层,吸收塔外部设置浆液循环泵,每层喷淋层均配备单独的浆液循环泵;其中,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第三喷淋层上下喷淋,第四喷淋层和第五喷淋层单向往下喷淋,且第四喷淋层和第五喷淋层的下方均设置有提效环。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提效环包括环板和支撑板,所述的环板依吸收塔的壁板设置,支撑板的一端连接于壁板,另一端连接于环板,对环板进行支撑。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环板相对壁板倾斜设置,环板与壁板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为95°~105°;支撑板与壁板之间的夹角为β,β的取值范围为60°~70°。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提效环的设置位置位于两相邻喷淋层的正中间,环板和支撑板均采用20mm厚的聚四氟乙炔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五层喷淋层均采用二合一大母管喷淋单元,所述的二合一大母管喷淋单元包括大母管、大母管支管和大母管喷嘴,大母管设置有两根,沿大母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大母管支管,每根大母管支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大母管喷嘴。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四喷淋层和第五喷淋层之间还设置填料层,该填料层设置于提效环的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收塔上端,靠近烟气出口位置设置有除雾器。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共设置五层喷淋层,其中,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第三喷淋层上下喷淋,第四喷淋层和第五喷淋层单向往下喷淋,脱硫效率高,并在第四喷淋层和第五喷淋层的下方均设置提效环,能够聚拢烟气,降低烟气的流动阻力;另外,本实用新型仅选择在单向往下喷淋的第四喷淋层和第五喷淋层下方设置提效环,能较好应用在脱硫吸收塔中,尤其对于脱硫系统的改造工程,能以最简单的方式最大程度提高脱硫效率,同时能减少设备投资和能耗费用;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其环板相对壁板倾斜设置,且倾角设置合理,烟气均布性好,环板和支撑板均采用20mm厚的聚四氟乙炔板,聚四氟乙炔板具有耐腐蚀耐磨损的优良特性,能够保证提效环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五层喷淋层均采用二合一大母管喷淋单元,大母管设置有两根,沿大母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大母管支管,每根大母管支管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大母管喷嘴,此结构设计提高了脱硫吸收塔的液汽比,解决了脱硫效率低、超排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第四喷淋层和第五喷淋层之间还设置填料层,填料层上方喷淋单元可向填料层喷射钠基或钾基脱硫剂使填料表面形成脱硫剂液膜进行脱硫,本实用新型将五层喷淋层和填料层设置在一个吸收塔内,结构紧凑,进一步提高了脱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喷淋提效环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俯视状态下提效环和喷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所述的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吸收塔;11、壁板;21、烟气入口;22、烟气出口;31、第一喷淋层;311、大母管;312、大母管支管;313、大母管喷嘴;32、第二喷淋层;33、第三喷淋层;34、第四喷淋层;35、第五喷淋层;4、浆池;5、浆液循环泵;6、提效环;61、环板;62、支撑板;7、除雾器;8、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包括吸收塔1,吸收塔1为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设置有烟气入口21和烟气出口22,吸收塔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除雾器7、喷淋单元和浆池4,除雾器7设置于靠近烟气出口22的位置,用于脱除水雾及较大液滴。所述的浆池4设置于喷淋单元下部,所述的喷淋单元从下至上共设置有五层喷淋层,吸收塔1外部设置浆液循环泵5,每层喷淋层均配备单独的浆液循环泵5;其中,第一喷淋层31、第二喷淋层32、第三喷淋层33上下喷淋,第四喷淋层34和第五喷淋层35单向往下喷淋。

锅炉燃烧的烟气进入吸收塔1从下至上经过五层喷淋层,浆液喷淋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本实施例中各喷淋层的喷淋方式设置能够保证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而烟气在流经吸收塔1的过程中,流程分布不会均匀,且烟气存在趋壁效应,容易从浆液喷淋层靠吸收塔壁的位置逃逸,导致吸收塔脱硫效率的降低。故本实施例在第四喷淋层34和第五喷淋层35的下方均设置提效环6。设置提效环6能有效防止烟气的趋壁效应,从而起到提高脱硫效率的效果,且提效环6比增加喷淋层和增加浆液循环泵容量两种方式的投资及能耗都低。

本实施例在吸收塔最上面两层(即第四喷淋层34和第五喷淋层35)喷淋层的下方设置提效环6,提效环6位置取两层喷淋层的正中间位置。参看图2,所述的提效环6包括环板61和支撑板62,所述的环板61依吸收塔1的壁板11设置,支撑板62的一端连接于壁板11,另一端连接于环板61,对环板61进行支撑。环板61和支撑板62均采用20mm厚的聚四氟乙炔板。聚四氟乙炔板具有耐腐蚀耐磨损的优良特性,提效环6的制成构架则采用(碳钢+防腐材料)焊接在吸收塔壁板11上,聚四氟乙炔板用2205合金及以上材质的合金螺栓固定在制成构架上,如此能够保证提效环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所述的环板61相对壁板11倾斜设置,环板61与壁板11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取值为95°;支撑板62与壁板11之间的夹角为β,β的取值为60°。本实施例环板61与壁板11之间、支撑板62与壁板11之间的倾角设置合理,烟气均布性好。

本实施例仅选择在单向往下喷淋的第四喷淋层34和第五喷淋层35下方设置提效环6,能较好应用在脱硫吸收塔1中,尤其对于脱硫系统的改造工程,能以最简单的方式最大程度提高脱硫效率,同时能减少设备投资和能耗费用。

参看图3,本实施例的五层喷淋层均采用二合一大母管喷淋单元,所述的二合一大母管喷淋单元包括大母管311、大母管支管312和大母管喷嘴313,大母管311设置有两根,沿大母管3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大母管支管312,每根大母管支管312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大母管喷嘴313。此结构设计提高了脱硫吸收塔的液汽比,解决了脱硫效率低、超排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基本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第四喷淋层34和第五喷淋层35之间还设置了填料层8,参看图4,该填料层8设置于提效环6的上方。填料层8上方喷淋单元可向填料层喷射钠基或钾基脱硫剂使填料表面形成脱硫剂液膜进行脱硫,本实施例将五层喷淋层和填料层设置在一个吸收塔内,结构紧凑,进一步提高了脱硫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基本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环板61与壁板11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取值为105°;支撑板62与壁板11之间的夹角为β,β的取值为7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基本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环板61与壁板11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取值为100°;支撑板62与壁板11之间的夹角为β,β的取值为65°。

实施例1-4所述的脱硫吸收喷淋提效装置,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提高脱硫效率的方案,通过在吸收塔上部喷淋层位置增加喷淋提效环来提高脱硫效率,增加提效环装置不会增加能耗,其设备投资费用也相对较低。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